环境教育:从意识到行动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新的治理措施以外,更根本的是植根于深层的公民环境素养的培养,这就离不开环境教育。
  公民环境素养不仅表现为具有关于环境的科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环境伦理等环境意识,更关键的是应该呈现为可见行为,从生活中的环境议题着手,以实际的行动呈现,使环境意识具体化、实用化。由此,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围绕从意识到行动这条主线进行。
  当前,在我国,培养公民树立相互联系的生态整体意识尤为关键,其表现就是以相互联系的两种视角看待我们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环境义务。或者说,判断或评价一切單位与个人是否履行了环境义务的主要标准有两个。
  第一,是否以不损害的方式对待所踏足的自然与生活环境。随手摘取树叶带回家、随地扔垃圾、随意砍树、奢华消费(间接对自然的掠夺)等,都是损害环境的表现。简言之,就是你的“生态足迹”怎样,即我们常说的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环保了。
  第二,非常重要也长期为人们所忽略的一点,是在保护自然环境时是否以不损害的方式对待他人。换言之,是否只保护了与自己相关的自然和生活环境,而把环境负担、环境风险转移给了别人。比如,把各种有毒有害的垃圾倾倒在别人门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把穷人的耕地变成富人的生态保护区,却忽略穷人的生计问题,等等。环境保护行为是否关注了人与人之间的正义关系,即平等地对待,日益成为环境义务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所以,如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恩格斯的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与人的和解理应成为我们思考的坐标。由此,坚持相互联系的辩证法,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强调所有群体都具有免于环境危害的权利,对所有群体给予完全平等的保护,也对环境教育如何坚持整体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部分学校因错误的构建思路,致使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存在无大局观、课程设计无生命力、教育要素无育德性、管理育人无方法的问题。学校需以德育课程为载体、德育活动为主体、德育管理为实体、德育内容为本体、德育平台为客体形成五体一面,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安全教育;德育;构建  作者简介 方蕾蕾,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  后疫情时代,防微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教育界和全社会也特别关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首次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系统安排。  自2016年起,济南市北坦小学着力建设以“传统文化为
据全球教育合作组织官方网站报道,视频作为教师学习的工具,可以提供很多功能。首先,视频是一种视觉媒介,人类大脑处理图像的速度比文本快得多。与视频相比,文本是一种有限的媒介。基于文本的信息的接收者必须同时接收和“翻译”文本成大脑图像,以便传递的信息被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图像值“千言万语”的原因。其次,對于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视频是视觉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视频提供证据,它们为程序和
中国德育: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德育工作可以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六个方面推进与实施,我们了解到金华市在贯彻落实《指南》过程中提出并实施了德育“四大工程”。请问楼局长,金华市整体推进德育“四大工程”的背景及工作目标是什么?  楼伟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金华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遵循“以人为本,和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特区精神、中华情怀、全球视野的和美少年”为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同时,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利用生活教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特区精神、中华情怀、全球视野的和美少年。  一、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创设和美育人环境 
在网络社会中,简单地强调压制青少年,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观念与行为。为了实现对青少年的正确、有效引导,开展积极有效的榜样教育,了解他们的精神诉求,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步骤。  长期以来,榜样教育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教育者的青睐,并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受教育者对榜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无形中给榜样教育带来诸多影响。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是教育者在网络时代有效进行榜样教育的重要前提所在。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进行心理学课程学习与运用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个演讲题目中“通达”的意思。“通达”出自《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庄子·则阳》中也有“通达”一词:“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对于“通达”的含义,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能“通行到达”,而后是能“通晓洞达”,进而是能“通情达理”,最终达到“通人达士”的境界。
近年来,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以及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的价值多元与冲突,网络等大众媒介的急速发展与高度商业化,都势必对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未成年人造成影响。现代青少年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精神生命成长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生态,也必然对德育方法科学化程度和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谈到在新形势下推进德育工作时,杭州市下城
国际教育组织呼吁将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在2018年12月2日至15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COP24)上,各国通过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气候变化教育路线图。这项名为“气候授权行动”的行动计划请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对气候变化教育进行投资,并敦促尚未这样做的国家任命一名国家协调员来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倡导将教育和培训系统地纳入各国开展的所有缓解和适应活动之外,行动计划还
摘要 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尊重、理解、开放、包容的态度。文章结合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阐述运用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目标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在阅读教学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增进对不同文明的理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同时关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之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