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纯净的天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保
  阿保是我的表侄,我姑姑唯一的孙子,年龄却比我大很多。我刚读小学,他已经读初中了。阿保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很好,又是我表嫂生的七个孩子中唯一的“赖崽子”,因此很招人喜欢。大人每次教育我们,都说要像阿保一样。阿保家住在上圩,离我家有些远。只有过年过节才见得到他。每次去他那儿,他都在骑楼下的店门口,放张小四方凳,坐在小矮椅上做作业。姑姑总是心疼他,对我妈妈说:“冤枉哦,这个‘赖哩’每天下午都要在外面做作业,直到看不清了才进屋,眼珠都会看坏。”边说边叫阿保休息下。阿保总是笑着说没事,还看得清。
  阿保不但学习好,对人也宽容。记得有一次我去阿保家,他不在。好奇的我打开他的书包,看到他的作文本,字不太认识,字写得整整齊齐,我也照着他写的在空格上涂画。大概涂了大半本。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阿保回来看到后并不生气。过了不久,阿保考上了县城的中学,我见他越来越少。
  可是有一天,阿保生病了,一种奇怪的病,去了很远的县城都没治好。后来又去了更远的地方,都没有用。据说治疗期间,阿保从医院的五楼跳下来,却奇迹般生还。后来他回来了,可是大人不让我们去看,过了不久就死了。表嫂的哭声仿佛整条街的人都能听见。送走阿保那天,表嫂一直抱着阿保的衣物,还有一个中间绣了一颗红五星的草绿色书包。
  多少年了,那个书包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
  阿炳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秋天,小镇上唢呐悠扬悦耳,锣鼓喧天,一个小个子胸前戴着大红花,被人簇拥着从中学向圩镇走来。这个人就是阿炳。他小升初考了全乡第一名,开学第一天,学校举行了这样一个表彰仪式,营造争先赶超的学习氛围,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阿炳是我舅舅的小孩儿,成绩一直很好。舅舅家的两面墙上贴满了阿炳的各种奖状。每次亲戚去舅舅家吃饭,看到密密麻麻的奖状,大人们都会议论,说阿炳一定会成为公家人,将来到城里去工作。听了这些我们总是似懂非懂。
  阿炳比我大五岁,是我们小时候崇拜的偶像,用现在的话叫粉丝。我舅舅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只有阿炳能读书,也很会玩儿,可以说从小就足智多谋。我们小时候的玩乐基本以他为中心。春天,我们玩水枪、踩高跷、放风筝;夏天,我们游泳、捕鱼、捉泥鳅,地里偷西瓜,莲塘里采莲;秋天,上山摘马奶子、钩拿藤果、采野柿子;冬天,我们在田地里用稻草盖房子,用树枝像建房一样搭好架子,把稻草编好盖上去就行了,我们盖房子是阿炳想的主意,不要小看这稻草房,有几次下大雨,我们在里面安然无恙,还在里面烤红薯呢。下雪的时候,我们堆雪人、溜冰、打雪仗。这些都离不开阿炳的牵头与策划,每次有他在,不论做什么都充满乐趣。
  后来,阿炳读中学就很少与我们玩儿了。中考,他只几分之差没考进县城高中,在别的同学选择复读时,自信的他却去了共大(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三年以后,他参加高考失败,在大塘中学复读一年后再受挫折。而与他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复读一年后均考入县城重点高中,最终考入大学。现在有的已成为国家部委领导,有的是省里的厅局级领导。阿炳后来回到小镇先后做裁缝,开餐馆,再到烧制砖瓦。1999 年在家建房,不幸,从三层楼上掉下来,造成终身残疾,连轮椅都坐不了,睡在床上快20年了。
  这样的结局,谁都感到意外。每每想起,淡淡的忧伤总是挥之不去。
其他文献
罗生门,人世与地狱之界门,真实与假象之别。  无论是《罗生门》这篇作品,还是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大名,都已在历史的卷轴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两个穷途末路、苟延残喘的人,一场有关“正义”与“邪恶”、“良知”与“欲望”的内心纠葛。《罗生门》并不长,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埋藏在文字之下的暗流,却一次次冲击着读者的内心世界。  啄食死人肉的乌鸦,昏沉的云雾,柱上的蟋蟀,腐烂的臭气,乱抛的尸
期刊
提起桃花,就会想到春天。  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居住在小城,城里的春天是很少有桃花的。桃花应该与乡野有关,与农舍有关,伴之有关的或许还有绵绵春雨,溪边甩着尾巴低头啃草的牛群以及田间耕作的农人,这样充满诗情的画面无不令你赏心悦目,再多的烦闷也皆会消隐无踪。因此每到春天,我都要抽空去乡下走走,去乡下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去看盛开的桃花,如果没有桃花,再繁华的春景怕也难以勾起我的兴致。  桃花以其独特的娇艳引
期刊
天黑下来了,我吃了两碗玉米粥后便盘坐在堂门的门槛上,右手握着扇子,打量着屋前的那几垄玉米地。  这些土地,不管它有多少,但对于我附近的小村屯来说,还是比较宽阔平坦的。土层深浅不一,灰褐色的土壤下面掩埋着许多小石头,如果逢上一两个月不下一场大雨,必定颗粒无收。未结苞谷的玉米秆肯定要趁着还有一点儿青绿,及时砍回来丢入牛欄当作牛草。而牛吃饱了,人和猪鸡鸭又怎么办呢?  土地也有等级划分的,分为一类、二类
期刊
1  看来时间是愈合心里伤口的灵丹妙药啊!你看我这个大哥,嫂子难产而死后,他就表示再也不找女人了。可过了一年后,他最终还是扛不住妈妈和亲朋好友的忽悠,前后找过三个女人,糟糕的是那三个女人一个都没有留下来做他的妻子。  第一个女的性格溫顺,能说会道,言语又甜蜜,人长得也说得过去,比大哥小七八岁,她把我妈哄得围着她团团转。可她不到三个月,就偷了我家两千元跑了,跑得无影无踪。那时的两千元,差不多是现在的
期刊
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而从家到学校却有50多公里的路程。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通往村东的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那
期刊
每到年底,我都会想起自己那段卖对联的难忘时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刚参加工作。面对每月仅仅几百块的工资,每到月末便囊中羞涩,整天脑子里想着赚外快的事。时值年底,看到外面做小生意的很红火,想到自己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尤其写一手自己颇为满意的毛笔字,就想着放假后写对联去卖。  说干就干。我先到批发市场买来红纸、金粉和青漆,再由同一個办公室里热心的大姐跟厂里库房要出一大桶汽油。万事俱备,兴奋得连夜
期刊
一  我扶贫挂钩的“亲家”叫阿木,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刚到新单位不久,我就跑到了挂钩村——龙门村。村支书五十多岁,眼睛不大,两条法令纹弯得像月牙,他笑着说,我先带你去认一下亲家嘛。我跟着他,走出村委会大门,往对面一个隆起的小山包走去。水泥铺成的公路穿过几块田地,到山包前右转,画了半个圆,往县城方向去了。公路旁有五六家人,背后还有两家,再往上就是光秃秃的山顶了。喏,就是背后盖了一层平顶房那家,支
期刊
7月。  几个医生商量着出去玩一天,也顺道给肖医生送行。转眼,一年的支医时间就要过去了。有人提议,去格木草原的格聂神山。  夏日的草原像一片葱茏的大海,缓慢起伏,涌向远方。几顶白色的帐篷稀稀疏疏散落在草原上,像大海中几片随风飘浮的白帆。远处神秘的格聂神山,横亘在蓝天下,冰峰闪耀着银光,云雾缭绕,确乎像大海中缥缈的神山。  真是太美,太迷人了。  把车停在一处缓坡上,他们跑到了草地上。  回来时,发
期刊
我从小长到大,在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进入浴池里洗澡。  此前,也洗过澡,不过都是在村南的大坑里,和小伙伴们在里面一待就是大半天,家长不找吃饭,是不会主动出来的。那时候,农村条件普遍不好,村里的男孩子没上学前,在夏天也不穿什么衣服,一大帮男孩子光着腚在村里跑来跑去,是常见的一道风景。有喜欢逗小孩子的大人,偶尔蹲下身子捏捏熟识孩子的“小鸡鸡”,弄得孩子一脸窘态,引得周边人大笑,之后再蹦蹦跳跳离开,不耽
期刊
我大舅被抓壮丁离开述迤村时,我妈只有八岁。  我大舅被推搡着,脚底冒起阵阵红土灰,路过下述迤红水塘的大石狮子时,他眼里喷火,忍不住低吼了一声:老石狮啊,老石狮,好好守着村子,等我回来。据说,水边的石狮子是护佑村子的神兽。  听我妈说,那会儿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人家遍地都是。我妈还说我外婆一双挑花绣朵的巧手,专为村里的地主老财而生。外婆在她做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和添置新衣等家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