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创新 教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身临其境,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1.求下列三个一元二次方程:①x2-5x+6=0;②x2-9x+10=0;③2x2-6x+3=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然后计算,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什么,此时课堂气氛比较平稳。
  2.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b2-4ac≥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很繁,怕动手计算,课堂出现沉闷现象。此时教师立即口答出答案,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惊奇,为之一振,进而产生疑问:“老师怎么会看出答案?这里会不会有规律?”课堂出现窃窃私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开始的计算和老师的结论观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开始投入到观察、思考、探索中去。
  4.提出问题:你敢肯定你所猜测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斗志,使他们敢于说理、敢于证明,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由点到面,触类旁通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复习中的最大矛盾是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既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又能在高度概括中深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规律中理解、记忆、熟练、提高。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相联系,根的判别式可以作为判别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依据:当△>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别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位置(交点是在坐标原点的左边还是在坐标原点的右边)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把知识拓一拓、伸一伸,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有个性、有思维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应随“学情”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只有教师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生 初中数学教学.学苑新报.河南出版社,2011,5。
  2.刘明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陕西教育.陕西教育出版社,2010,9。
  3.弓建雄 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宁夏教育.宁夏教育出版社,2011,6。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好的教学法。本文通过在数学观察课中运用 “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实例,提出了教师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认识要深刻,对数学观察课的特点要掌握,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总结出一条高效率、有特色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探究——研讨” 教学法 实例    我们知道,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
期刊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让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师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指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能充分地去发展自身、实现自身,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只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阐释,只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教师要结合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自身知识储备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开发整合丰富的资源,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获得发展。  一、活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快乐数学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
期刊
园本课程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重要依据,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园本课程——“和谐教育课程”的研究,在“和谐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吸收皮亚杰的认知论和方案教学的精髓,以主题活动为课程载体,立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使用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手段和方法,立足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
期刊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
期刊
摘 要: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模式 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期刊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生成美德。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教”聪明。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智慧,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有知识的人走向培养有智慧的人。“简约而不简单”这句经典的广告语,使笔者悟得简约和简单不是一回事。简约并不是简单,它是指教材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高度概括。这种概括是以简洁、清晰、精练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的丰富与深刻
期刊
每一位当老师的,尤其是当班主任的,都会听到家长说的这么一句话:“老师,你多费心了,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就把他(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不知其他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的心里不太轻松,常常不知如何回答。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有人说:班主任是一条扁担,一头挑的是学校的要求,一头挑的是学生及家长的心愿。这话讲得一点都不假,也一点都不为过。那一头的“要求”塞满了学校的各种教学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