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锻炼意志、生成美德。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作品的语言之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中“春风图”的描写,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表现出来的。朗读时要对学生在停顿、速度、节奏、语调上加以指导,让读者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仿佛感觉到春天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更能表现作品的美。如鲁彦的《听潮》,通过对大海潮落、潮起、潮涨三个阶段不同潮声的朗读,体现了作者对大海溺爱的感情,体现了大海的雄壮美和伟大的力量;又如冰心的《纸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脉搏一起跳动,与作者的感情进行沟通,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分析挖掘作品的形象之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语文教学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引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智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怎么唤起“那种感觉”?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不能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也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拓展。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就是审美的魅力所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美文,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但学生大脑中所产生的意象决不应该仅限于作者直接描绘出来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调动学生在作品意象的激发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意象进行发散和补充,这样文学欣赏过程才算完成,学生也才能真正体验到作品的意象美,才会由衷地为美的景物所感动。我在讲授此文时,先找一名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聆听,品味五幅春景图,并尽量想象画面内容。如读到“不让”、“赶趟儿”、“像火”、“像霞”、“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时,要在想象中呈现那春花争芳吐艳的美景,呈现一幅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的画面,把各自想象中所看到的而书上尚未写出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结果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纷纷借助想像的翅膀对美的形象进行了新的挖掘。好词、好句、好景层出不穷,为这篇美文增添了合乎情理的新意境,达到了知识共享,同时也得到了“意美的感心,育美的感耳,形美的感目”一种美的享受。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感悟体味作品中的思想之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我们所学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之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等。因此,阅读时要细细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
  如讲授范仲淹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景色的感受:“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见《岳阳楼记》)我先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感艺术世界,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洞庭湖的美丽风光,激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使他“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悠然自得,其乐无穷。这就是美的魅力。然后,我就讲,洞庭湖美,岳阳楼美,像这样的美我国还很多,可惜,有些游人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破坏美、糟蹋美。这时,好多学生纷纷发言列举现象,如“乱丢杂物”、“××到此一游”之类,群情激愤。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思想,点燃了心灵的火花。
  以上三点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三种方法,只要教师能恰当运用就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感悟能力,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指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美;既可以培养塑造人的情感,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共性、健康的心灵,又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从而满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总之,没有审美和艺术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审美教育的学校教育则不是健全的教育,不具备审美素养的教师也不是完全合格的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的语文课就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式 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教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达到课堂的高效,是一线数学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我多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个人的几点认识粗谈一下:  
期刊
当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之际,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多年的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
期刊
摘 要: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好的教学法。本文通过在数学观察课中运用 “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实例,提出了教师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认识要深刻,对数学观察课的特点要掌握,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总结出一条高效率、有特色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探究——研讨” 教学法 实例    我们知道,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
期刊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让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师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指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能充分地去发展自身、实现自身,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只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阐释,只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教师要结合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自身知识储备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开发整合丰富的资源,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获得发展。  一、活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快乐数学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
期刊
园本课程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重要依据,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园本课程——“和谐教育课程”的研究,在“和谐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吸收皮亚杰的认知论和方案教学的精髓,以主题活动为课程载体,立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使用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手段和方法,立足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
期刊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
期刊
摘 要: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模式 优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