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于时间深处的生命审美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当代人》2017年全年的散文已多日,一篇篇地读,进入与作者一起领会人生真谛的角色,好像面对面和每一位生活经验丰富的作者交谈;无论他(她)是什么性格,写作阅历怎样,文字会替他们说出想说的话,把他们的文学才华和心灵世界袒露给读者,并激起读者对生活的反思。
  一、关注人的命运,呈现生活正能量
  关注人类生活和人们的命运,是文学永不衰竭的母题之一。2017年《当代人》多篇散文作品,主动关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闪烁出灼灼的散文之光。如何让人生的过程深邃一些,黑陶在《不知情权》中揭示当代人们“正日益变得琐碎、局促和浮浅”。所以,关注人的命运,首先要摆脱肤浅和琐碎,要在内心有人生的大道至理。贾哲慧的《透过医院的窗户望月亮》虽然写自己的亲人,依然不回避亲人的缺点,人的性格有先天的成分,另外就是现实生活的磨砺,贾哲慧对母亲性格的坦诚表述是可敬的。袁道一的《复读岁月》写的是自己的命运,作者并没有去美化自己的复读生活,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复读时光里的灰色,再一次回味了复读青年为了改变命运所承受的苦涩和艰辛。
  人生有幸福,也会有苦涩;植物有兴旺,也会有衰落,梅子的《写给乐平里的稻田》是写给屈原家乡的稻谷的。屈原的家乡有诗意,屈原家乡人也有热爱诗歌的传统,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侵入,乐平里的稻田一块块消失了。当地人都知道乐平里的稻田是远近闻名的“玉米”啊,乐平里的耕牛也是不可思议的“灵牛”……但这一切也无法抵挡商业时代的入侵。郑德宏的《去上高村》也抒写了一种田园情结,上高村是作者的故乡,在作者看来,故乡的河水是宁静的,家乡的风土民情是淳朴的,作者是一个幸福的人。
  辛贵强的《面对四十万亡灵》写战国年间的秦赵战争,秦国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的历史往事。在写作角度上,作者没有把笔墨放在春秋战国历史上那场最大的围歼战的战争过程,而是直接叙述了战争的结果和报应。宋长征的《农具二题》,写农村浇地的辘轳和播种的耧车,如果没有深厚的农村生活经验,无法完成这样的写作。牛兰学《麦浪的味道》直接书写麦收劳动,写了“三夏大忙”的劳累,写了“铺场、晒场、轧场、起场、扬场”等劳作过程,还写了当时农民捡麦穗、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新旧对比,令人思索。
  黑陶的《烧制汉语》既具有小品文的精悍,亦有寓言的思想性。写作需要有新感觉,新角度,但是这样的“新”不是一厢情愿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作者经年“修炼”的结果。他的另一篇《人的珍贵的植物特性》强调了地气对人的重要性,“失去与大地直接接触的人,是飘浮的,紊乱的”。《〈叶隐〉与三岛》在努力寻觅一种属于男人的精神:“谦恭、持重、沉静。”《“无”中生“有”》具有禅宗一般的智慧和微妙,也有尊重魏晋文人风骨的感觉。《幻感》虽然短,亦有“人生意义究竟何在”之寻觅,当然是否能够寻到,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作家只负责把問题摆在桌面,至于答案怎样,就是读者的事情了。
  二、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散文和人生是什么关系?不是相等于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而一个人的世界观将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低,往往会决定散文的质量高低。茨平写的《篾匠师傅》,体现了散文的“辐射思维”特点,作者并没有围绕篾匠王师傅这根线写下去,而是辐射到王师傅的徒弟王友连的命运上。孟德明的《刘备是两棵树》是借人说事的,作者以老辣的笔墨叙述了刘、关、张三结义的偶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舞台上出现了很多过去没有的工作和工种。羽说新语的《小时工》就表现了特殊的打工群。红菱的《美丽的孩子》写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乡村女孩的命运。我们通常习惯把一些普通的劳动者命名为“底层人物”或者“弱势群体”,郭桂杰的《心有明灯》怀着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写了乡村的一个残疾人——瞎子。这位瞎子虽然有残疾,但人很善良,是一个喜欢管“闲事”的热心人。管“闲事”需要有水平,不仅需要口才好,还要有出于公心的情怀。这就传达给人一种感悟:人的身体出现残疾,未必心理残疾;倒是一些四肢健全的人,因为被丑恶的东西异化的原因,反而心理不健康,需要拯救。
  用散文写人物,是一种挑战。现实生活的人物难写,历史人物更难写,难度就在于如何进行“精准评价”上。胡竹峰的《耕堂砚田里的孙犁》写的是名人——孙犁,这篇散文的文字简朴,白描动人,既有对孙犁先生的解读,也有作者的文学感悟,作者还在文章气象方面,点评了汪曾祺和孙犁的小说风格特点,这样的对比和发现,很有文学价值。陈峻峰的《镯子的故事》写围绕着镯子而产生的生活“事件”,文本进行层层剥离,夹叙夹议,一边是藏镯子的计划和行动,另一方面是作者的联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链”。 葛坤宏也是写历史人物,不过他的写作角度很奇特——品读明人夏葵画的《雪夜访戴图》以及元人张渥的《雪夜访戴图》。当然,古典名画只是引子,解读画中的人物才是作者真正要展示的,画中的人物是魏晋时期的真实人物——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作者羡慕王子猷,敬仰古代人物如此之率真。
  赵工《雕虫小记(六则)》 应该属于小品文,是为篆刻作记,所谓篆刻用白话讲是——刻章,是从小处见精神。其中《同行》《游心所在》《润例》写出了作者的真性情,也写出了文人的书生气,令人莞尔。对于真正的大家来说,在文墨中真正想说出的话是藏在文字之后的,《留心翰墨》就具有这样的品性。作者虽然写的是小品文,思想的格局却不小,如:“不自爱不自信难为艺道;太自爱太自信易入魔道。大师与巫师只一念间。”值得艺术家思索。
  三、让大自然成为散文的主角
  大自然和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丰富的大自然,就没有人类的审美,文学作品就缺乏了根。但是散文以人物为主角,又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人是活在大自然中的,散文完全可以让动植物和自然景象为主角。黑陶在《“地理感”》中也阐述了人对自然环境感觉的重要性,“在当代作家身上,此种在大自然的容器与怀抱内的机会与对自然的感受力,正在严重弱化。”张亚宁在《风刮过村庄》中对风有独特的观察,在作者笔下,风是有理想的,有味道的。王海津的《阳光落到地上》以阳光为主角,阳光很难写,但是“陈旧”的题材也可写出新意,王海津写的是特殊年代,阳光是村民的救命恩人。   人与植物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没有植物,人的生命也无法独立存在。张桂柏的《生命芭蕉》写的是特殊环境下的芭蕉——军人的芭蕉,在南疆驻扎的战士可以吃芭蕉,也可以使用芭蕉,还可以让芭蕉参战。在以动植物为主角的散文里,莫景春的《蛙祭》抵达极致,理由也很简单,即是:“蛙,在南方八桂先人的眼里,就是雨神。”然而时间可以改变文明的厚度,也可以把文明退化为非文明,作者在渲染八桂地区祭蛙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人屠蛙的残忍。
  大自然里常見的是山水,山水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已形成独立脉系。乔洪涛《听湖记》是以湖为主角的,作者从不同侧面观湖,既在陆上看湖,也在月光下观察湖,于是就有了新的发现。程耀东的《一座山的不同时段》不全是写大山本身的事情,也写大山对人的影响。屈绍龙的《荒野以及其他》也是以大自然为主角的散文,在作者的笔下有猫头鹰的动态,有狗獾的生活习惯,有树木的青翠,有小溪流的动感,甚至还有蜘蛛的发抖……作者是以幸福的心态来写大自然的,大自然给予人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大自然是丰富的,组成的物象不是单一元素,而是复合元素,比如说青花瓷,它的“发色”来自另一物质,沈荣均在散文里描写一种奇特的色料——苏麻离青,它能从波斯来到中国的景德镇落户,有其文化物质交流的原因。文化需要互补,陶瓷的颜色也需要从异域借鉴。此篇散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文本的整体暗喻,通过对一种陶瓷色料的叙写,暗喻了只有交流才能进步的永恒至理。
  指尖的《时间里的花》淡定气闲,由头是生活中常见的棉花,作者却写尽了棉花对世人的温情。李存刚的《桥头堡记》是内敛的,读着这篇具有古意的文字,浮躁的内心顿时安顿下来。好文字就是一个气场,能把读者带进去,随着作者的视阈去感知、去体味。这种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讲述,使得一个本来平凡的桥头堡就有了“不平凡”的含义。庞培的《皖南小景》是风景图画,有砍柴人的素描,作者的《廊桥》记录的是时间的永恒。安宁的《决明子的味道》即是让一种药材当了散文里的主角。作者写了决明子的生命顽强,也写了决明子的美丽,还写了决明子的实用功能,当然,还有作者对于姐姐初恋的回忆……整篇散文像一幅风景画,在美好的叙述中,带给读者无限遐思。酸枣小孩写的《丝瓜记》是一篇短文,写了丝瓜的生命力顽强。祖克慰《与一只狐狸对视》文中,人是配角,狐狸是主角,作者在山坳与一只狐狸对视,竟然启发了自省。
  大自然的风景也属于客观外相,傅菲的《廊桥黄昏》有两个风景元素,一是廊桥,二是黄昏,就像一幅精彩的油画,黄昏仅仅是布景,只负责传达一种情调和氛围,而廊桥以及相应的抒情是“散文眼”。在这篇散文里,“我”和拉二胡的人都不舍得离开这个黄昏里的廊桥,窃以为这便是文章的高潮。作者给读者留下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启发读者思索的多种可能性。散文里的客观外相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作者的心象息息相依的,《廊桥黄昏》写的是心态。张谋的《在喧嚣中寂寥》是写乡情(也是乡愁)。张强的《寂静深处》,仅仅题目就很耐人读,很有陌生感。肖学文的《古村画意》是用文字去绘画:小石桥、白花玉兰树、山坡上的泥房子、芭蕉……它们都是画面里的形象,同时又是担任“意义”的载体。邓迪思散文《空鼓灵音》即是从鼓这种乐器来呈现人类精神,对于鼓,作者认为可以连接古今,人的心灵与空鼓已经融为一体,真正伟大的艺术也呼之欲出了。
  散文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写意的散文,三笔两笔就能勾勒出一幅令人回味的图画,孙远刚的《雨行旧路》应该是一边写实,一边写意,作者在散文里把“雨”和“路”当作主角,感悟的也是人在雨中的滋味。作者写的“路”不全是物质的路,也有思绪的路。王宗仁的《青藏写意》是对青藏的叙写,作者在青藏高原当过兵,对那一块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写的是自己眼中的青藏高原,也是青藏高原的写实。
  在中国诸多文学刊物中,《当代人》不仅是散文园地,也是其他文艺方式的家园,笔者以为《当代人》所刊登的散文作品是具有独特性的,编辑是有眼光和胸怀的。《当代人》的散文栏目面对全国,不分散文流派,凡是有独创性的和思想艺术兼佳的散文,都能从自然来稿中采用,良好的编风给读者带来的是正能量。时间依然流淌,2017年已经成为历史,相信2018年的《当代人》定然能给读者带来新的惊喜。
  (王克难,笔名王克楠、丁火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散见于《散文》《美文》《散文百家》《中国文化报》《长城》等报刊,评论和刊物综评发于《山东文学》《牡丹》《今日文坛》《奔流》《雪莲》等纯文学杂志,有散文被选入《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百人百篇》和各个年度的各种散文年选26种。《太阳照在赵王城头》被选入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获得2007年中国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2010年,散文《巷子里的阳光》被全国各地28个教育机构选为高考复习文学欣赏题。著有散文集《巷子里的阳光》《放飞年轻的梦想》等。)
  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目的与意义: 西瓜是一种重要的喜温经济作物。低温是西瓜生产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之一。砧木嫁接是提高西瓜耐冷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其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植株表型、光合作用及膜损伤程度等指标证实南瓜砧木嫁接提高了西瓜耐冷性,采用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了低温处理2 d后西瓜嫁接苗的蛋白质,分析了参与相关代谢途径的差异丰度蛋白,为从蛋白水平上揭示嫁接提高西瓜耐冷性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对所有的写作者而言,散文似乎都不是陌生的体裁。无论是小说家、戏剧家,还是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写散文的经历。甚至有些小说家、诗人,写着写着就出了散文集,写着写着就成了散文家;而且,那文集的质量还相当不得了,那散文家的名号还相当了不得。在我看来,蒲素平就是这样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长篇散文《西藏行吟》行文有着大气磅礴之势,语言凛冽又具有神性,旷达之中,又有着细腻的精神触摸。把西藏的苍茫、神秘,时间与万
2021年3月中国正式进入“十四五”发展期间,国家大力倡导加快数字化发展、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我国的农产品企业面临着全球经济化的冲击和市场竞争,但同时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产品企业不仅要积极吸收和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加快中国现代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更要在海量信息浪潮迎面而来时站稳脚跟,始终坚持
大约是七月的中下旬(一九四九年七月,编者注),冀南文委从驻地威县郭庄搬家启程,告别了亲如一家的房东,乘汽车北上。南宫“打尖”后,从衡水换乘火车“专列”,绕德州,过天津,次日中午于丰台站午餐少憩,晚霞满天的时候,到达了省城保定。  当时听说省委有规定,两区合并,对口接待。当时冀中文协住在古莲池内,冀南文委自然就和他们住在一处了。在两个单位合并过程中,行政事务较忙,业务部门的同志休整了十来天,领导宣布
《秘方》这篇小说,给人以某种奇异感。小说里展示出来的日常种种看上去并不陌生,有些场景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与现实分明又是疏离的,它们不按常理出牌。遵循日常的行为逻辑在作者项中立这里已被弃掷不用,他自有办法以有力的叙事赋予小说中的人物焕然一新的特别体质与行事规则。像小说《秘方》这样,以呈现日常的方式来反转日常,正是项中立小说独特的峭拔之处。  项中立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大多是在生活的
小书店  早上或者傍晚,汇文中学门前,孩子们叽叽喳喳走着跑着的身影显得匆忙。太阳高了,路上不见孩子们的身影,行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路一下子安静下来,像不爱说话了似的。沿着这条路继续走,到了十字路口,愈发安静。路画十字,将一块偏离城区的街地一分为四,树在路边长,人在路上行。墙支撑起四个象限中的建筑。象限中的建筑静默无声,低矮的门楼,紧闭的窗扇,砖缝中的纤草,路过的云朵,高而蓝的天宇。一株大杨树的阴凉
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年届不惑之时  离开自己的家乡,只身前往了  一个未知之地。关于他的行踪  我脑海中一直有个模糊的轮廓——  安静,邃僻,一个高知与异己者的  临时聚所。他们谈论死亡和  不可捉摸之物,有时也会陷入  一种怪异的沉寂。在所知的局限中  他们谁也无法给出对方的答案  这样的聚会带有流动性质。我曾试图翻阅  一位归来者的精神印记,那些散乱  而又驳杂的碎片证实了他的失败  而那些成
久有采访李浩的愿望,最近终于实现。如今成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的他,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继续构筑他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两个多小时的聊天,告别时已是黄昏,一轮清白的月亮悬挂在校园灰色楼群的上方。  为那些被忽略、被遗忘、被遮蔽的人代言  安春华:你的很多小说我都非常喜欢,比如《碎玻璃》《那支长枪》等。《那支长枪》这个故事也许不是来自于现实,但它所展现的那种对存在意义的怀疑和追问,达到或
风过黄河  一直想象着那場景的恢弘、那水天相接的波澜壮阔。风——这位生性无羁的旅人,他跋山涉水、穿越洪荒的脚步,掠过千年时空,跨过万载岁月,一路跌宕、一路高歌、一路疾奔的身影如湍湍急流,似飞速闪电。  在那恒远的跫音中,历史的尘烟纷纷扬扬。  曾无数次地在黄河滩漫步,迎着南来北往的风,以及那些被风顺手扬起的尘土和草叶,想象着风的家园和归宿,想象着落日黄昏,想象着鱼和网、父亲的粮仓和羊群,想象着梦幻
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害虫,主要危害葫芦科、茄科、斗字花科、豆科蔬菜以及部分花卉作物,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枯死。烟粉虱起源于中东、东非等地,主要借助于一品红进行世界性传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影响上海地区,2006年秋季上海崇明、金山等地区B型烟粉虱严重发生,仅崇明县就有逾1万hm2蔬菜出现了烟粉虱危害,其中533hm2蔬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