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资源 激活数学学习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课程资源的使用如是说。我认为,教师要由教材的长期被动使用者转变为数学活动资源的开发者,根据本地资源和环境,对数学活动进行适当增减、补充与拓展。当然,在灵活整合教学资源时,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扫描社会,捕捉生活数学资源
  数学教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把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使其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往超市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商品包装袋上印有“千克”字样,并向家人或超市营业员了解它的意思,再掂一掂,感受它的重量……有了這样的课前生活调查,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轻松地认识“千克”,对1千克的分量有了感知,数学学习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接受。
  二、制作学具,提供操作研究素材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很多内容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和学具的演示来教学。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或家长准备学具,而我以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指导学生提前制作学具,为课堂听讲、小组合作提供研究素材。
  比如,在教学“百以内的数的认识”一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若干根火柴棒,每十根火柴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和捆的过程中就能初步感受到百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大小。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前,教师让学生将吸管剪成三段,并用线串成三角形。有的同学一次成功,也有的同学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三角形的组成有了充分认识,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活动体验,力求学习情趣共生
  在备课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引入趣味资源,设计多种数学活动,力求把课堂变为学习的乐园,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亲近数学、感受数学的平台。
  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课尾,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分钟约漏水28毫升,照这样计算,1小时漏水多少毫升?1天、1个月、1年分别漏水多少毫升?如果每人每天喝水1.5升,1年漏掉的水够一个人喝多少天?经过数据分析,学生发出了“人人节约一滴水,沙漠也能变绿洲”的感叹。有的学生由节水的话题联想到,如果每个去银行储蓄的人,每次都能为“希望工程”捐出1角钱,那么,全国人民一年下来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呀!学生能从数学计算的角度去思考数学的社会意义,其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数学研究本身。
  四、借力网络,探寻知识来龙去脉
  学生对某个数学知识的探索不会因为一节课的结束而停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灵活地开发数学资源,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比如,抛出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父母的指导下借力网络,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五、灵活应用,提升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为知识技能定位的最高目标是:“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其在活动中灵活应用和理解数学。
  六、撰写日记,实现数学理性思考
  我在教学中会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活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存,使其自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逐渐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获得理性思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善用、巧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数学生活资源,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定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天地,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也必定会更加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本学期我接手六年级的品德课程,在教学“我也能创造”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金点子”计划表。在填写表格之前我问学生:生活、学习中,你发现或感受到有些东西用起来有不顺手、不方便或者不满意的地方吗?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呢?  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大多数学生直摇头说“没有”,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一听就知道是课外阅读的结果,与自己实际的生活学习没有丝毫关系。  为什么现在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期刊
本报讯 近日,东海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来到县人民法院开展普法活动,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活动中,学生们首先来到庄严的审判庭,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法庭的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公诉人等席位设置以及职责,知晓了法庭审理案件的大致流程,学生们还各自扮演角色体验了案件审判。在县人民法院的廉政文化活动室,学生仔细观看了廉政文化的文献资料、人物事迹以及案例警示,触摸展示的实物,学到了生动真
期刊
特长生是指在某方面优于普通人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潜在才能。素质教育除了要求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存在。怎样培养特长生,使之成为社会某一领域的精英人才,自然成为新的讨论焦点,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对特长生的培养要关注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教师拥有发现特长生的慧眼,是特长生培养的重要前提。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特长的学生不是一眼就能让
期刊
郑开铭,现年70岁,中共党员,南京港务局退休。自2003年以来,他先后担任社区党支部委员,党总支委员,党委委员兼第三党支部书记、社区青少年校外辅导员、区社会道德观察员等职。多年来,他热爱党,热爱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他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热情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受到街道、社区领导赞誉和群众的拥戴。  一、以学习为动力,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长期以来,他坚持专研党史,学习马
期刊
当前的语文学习,太多的学生缺少主动学习意识。他们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缺少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得过且过,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课堂成了不得不在这儿坐着的场所。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主动求知、快乐成长,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创新课堂,改变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40分钟如何新意频
期刊
本报讯 近日,由鹽城市“陈宏斌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陈宏斌主持,主题为“聚焦‘相长课堂,提升学科素养”的集团信息技术学科集中教研活动在盐渎实验学校举行。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区信息技术教师、盐城市市区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以及陈宏斌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盐渎实验学校新入职的教师陈珊珊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画方形和圆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学校不仅配置了专门的多功能、多媒体教室,还在每个班级安装了一整套完善的多媒体设备。那么,如何让这些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呢?作为一线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认为要想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
期刊
城市生活体验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网络,让农民工子女走进城市家庭生活,感受城市文明建设,了解城市历史特色,关注城市生态创建,在体验城市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加强城市生活交流,积累写作素材  农民工子女往往缺少阅读资源,因此,笔者带领他们走进盐城市图书馆,让他们多阅读,激发其表达欲望,有效提高其写作素养。  多读 将农民工子女带进盐城市图书馆,引导他们从文学作品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身边的老人早已不满足于衣食无忧,他们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因此,如何加快社区老年文化的培育与发展,成为广大社会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在这方面开始了有益的尝试,现将其做法与各位读者分享。  夫子庙地区老年文化生活现状  1.社区老年文化基本信息  目前,夫子庙街道11个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485人,拥有36
期刊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课程,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当代教学更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学习“时、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