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书《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看中世纪的德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蒂尔·欧伦斯皮格尔》是德国非常著名的一本民间书。书中的主人公就是蒂尔·欧伦斯皮格尔。在德语里“蒂尔”代表“聪明”,“欧伦斯皮格尔”代表着“真理”,所以主人公的名字就预示他将用一些非常“聪明”的方式来告诉人们“真理”。主人公在德国的游荡村庄、城市以及不同国家的途中遇到了来自不同阶层的各色各样的人,书中对这些人的描述精彩又趣味横生,当然也颇具讽刺意味。该书自从1515年首次面世后在德国不断流传和阅读,直到今天在德国影响力巨大、颇受欢迎。在中国,该书的影响力却十分有限,只有相当少数的人们了解此书,研究此书的还寥寥无几。本文将对书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析以及当时的社会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中世纪的德国社会现状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民间书出现的理论基础
  1440年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印刷术,为民间书的出现和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极大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民间文学的发展。就语言方面,中世纪科学和文学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都是民间语,很大一部分人对高大上的拉丁语一窍不通。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民间语言的传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促进了民间文学的广泛传播和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中世纪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是“Schwank”,即滑稽故事。滑稽故事的表现形式不一,其最初目的是通过一些恶作剧的滑稽的小故事来娱乐民众,主题也多为叙述日常生活趣事、社会等级制度冲突或者是社会矛盾冲突等,情节通常是弱方代表作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小智慧小聪明愚弄或者战胜强的一方。在笑声中人们感受到了故事所表达的对社会道德沦陷以及传统固化的思维和行事模式的尖刻讽刺,其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深思。这种文学形式为“饱受等级制度压迫,翻身之望渺茫的底层芸芸众生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和情感解放”(豪士·霍夫曼(2006):德国文学的基本文体风格和形象,58页)。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所处时代的社会弊端和不公,其教育意义不言自明。
  民间书中的阶层形象
  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阶层是市民阶层,书中的主人公同市民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蒂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但他通常把城市做为自己的“据点”和活动场地。蒂尔愚弄市民的方式大多按照一个模式,即他为了能在手工业主那获得工作,假装自己是学徒,然后在跟业主打交道时他利用手工业主说话的缺陷来玩文字游戏,造成句意混乱,从而愚弄业主,进而达到批判市民阶层的局限性的高度。比如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烤出了猫头鹰和长尾猴形的面包”这个小故事里蒂尔成为了面包师的学徒,问面包师该烤什么的时候,面包师立刻不耐烦了,怒气冲冲的对蒂尔吼道:“你问我该烤什么?你到底是不是烤面包的?该烤啥就烤啥!烤猫头鹰和长尾猴!”从这段话语中不难看出代表市民阶层的面包师的易怒,毫无耐心以及专断的特质。蒂尔为了报复面包师,故意把最后一句话理解成字面意思,真的烤了猫头鹰和长尾猴形状的面包。当然面包师的意思是让他该烤啥就烤啥,按照面包师通常固定的模式来。所以当面包师外出回来之后发现蒂尔的所作所为之后,不禁对蒂尔破口大骂,“一溜烟冲到蒂尔面前”,“扯着蒂尔的肩膀”, 暴力粗鲁一面显现无疑。让蒂尔赔他面团钱,并且不给蒂尔发工钱,勾画出一个自私自利,毫不顾忌他人的形象。蒂尔竟然烤出了猫头鹰形状的面包,这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对他来说面包师就应该一直烤传统面包。因循守旧同时也愚昧的面包师跃然纸上。通过这个故事蒂尔对市民阶层的讽刺和批判之意昭然若揭。
  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买大木桶牛奶”这个故事里事情的起因是厨师向蒂尔抱怨说,农妇们现在在集市上卖的都是些不新鲜的果蔬、瘦弱的家禽,尤其是牛奶,都是她们掺了水的牛奶。蒂尔为了教训一下她们,找到一个大木桶并声称高价收购牛奶。农妇们闻言竞相赶来,争抢着把自己的奶倒进木桶里。桶满之后蒂尔对她们说他没有现钱,得以后再付奶钱,“几乎还没有人意识到蒂尔话里的意思”,“大家已经从四面八方争抢着打仗般地挤到木桶前”,“你推我挤” “骂骂咧咧”,只是为了取回自己倒进去的奶。为了取奶农妇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谩骂和争吵。这些农妇们之前结成了同盟,一同在奶里作假,但在蒂尔小小的利益诱惑之下同盟立刻瓦解,大家各自拆台。唯利是图,不讲道德,愚昧无知的农民阶层可怜又可恨。
  除了市民和农民阶层,书中还出现了统治者阶层和学者阶层,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蒂尔的手下败将:从一味追求享乐,对蒂尔百般讨好的公爵到竟然要求蒂尔教驴学会读书识字的布拉格教授,这些位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的表现更加令人惊诧和可笑。由此可知当时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中世纪的社会现状和社会批判
  中世纪的德国集市经济已经出现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的洗礼和童年”里出现了有关集市的描述:“离城市越近,则集市越多。有人牵着山羊或者绵羊朝集市走去,有些则背上背着篮子,里面两三只鹅探头探脑的伸着脖子。这里描述的是赶集日的情形。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货物交换,“农民可以在城市买到生活必需品,只要他们手头有剩余,就可以到集市上卖掉再去买手工业产品。”(参照 努瑟·皮特(2012): 德国文学—— 中世纪至近代社会和文化史,290页)。同样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和卖鸡的农妇”里也有关于集市日的描写:“说闲话声,讨价还价声,喋喋不休的说话声以及牛羊叫声交织在一起,沙拉、小红萝卜、黄瓜和南瓜色彩斑斓赏心悦目。”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集市景象。除此之外文中还多次出现行会这个机构。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藏在峰筐里”这一故事里蒂尔和母亲回老家,亲戚都想愚弄蒂尔而没有人询问他“属于哪个行会”,这说明行会对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性以及行会的普遍性。
  蒂尔的恶作剧从本质上而言并不是故意愚弄他人或者给别人造成伤害,而是对社会不公和社会弊端的反抗。书中写到蒂尔出生的农民家庭在父亲死后每况愈下,因为没人从事体力工作养家糊口。除此之外农民还受到地主的剥削,要上缴高额租金。但国王的生活却是奢侈无度的,在书中国王对蒂尔说“宫殿马厩后面的草坪上全是駿马,你想要哪匹都行。”贵族终日无所事事,对蒂尔百般讨好,只是为了能让蒂尔取悦自己,哪怕损失钱财也在所不惜。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统治者生活的富贵,同时也表达出了贵族生活的腐化堕落,在其位不谋其政以及对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读者也能从书中感受到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社会的严重不公,加深对蒂尔恶作剧的理解。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蒂尔·欧伦斯皮格尔》这本民间书不仅仅只是一本讲笑话的书,而是有很深的社会批判意识。本书“不再一味摆出正经面孔,而是戏事嘲人,不避俗浊......有论者谓,文字一道,其所以人人者,壮词不如谐语”(沈婷,《文化研究》)。乍一看蒂尔·欧伦斯皮格尔是个傻瓜,实际上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他在思考能力及深入事物本质的能力上更胜一筹。主人公故意的去追求语言的表面意思而使得人们惊讶至极或者离奇愤怒,不过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暴露这些人的无知、因循守旧以及揭示时代的种种弊端。这本书给当时甘于压迫和剥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那些不满社会现状的人们提供了精神解放和慰藉。对于后人来说我们则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个对中世纪德国社会的可靠的、直观而又生动的概览。
  参考文献:
  [1]豪士·霍夫曼.德國文学的基本文体风格和形象. 2006: 58.
  [2]努瑟·皮特, 德国文学—— 中世纪至近代社会和文化史 .达姆斯塔特: WBG, 2012: 290.
  [3]沈婷,《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音乐课程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以及与音乐知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知识;音乐创新;音乐文化传承;多元文化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这些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为实现某一价值而分离原本为一体的价值体系。由于对价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的春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仇富心理加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是我们解决当今公平问题必须坚持的世界观,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作为文学作品朗诵中的主体,“人”的意识应该是朗诵者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朗诵者的角色意识,还是朗诵者平时对于生活的观察和训练意识,归根到底都是要驻足于朗诵主体“人”的塑造。朗诵文学作品时刻把握好“人”的概念,并且注重对文学作品朗诵的训练、总结、归纳、梳理,在舞台上积累经验后,文学作品朗诵的水平自然会提升。  【关键词】:观察;体验;感受;传递情感。  人,是文学作品朗诵过程中的主体,
期刊
【摘要】:“流亡的书写者”这类张炜小说中常见的、特殊的知识分子,他们用生命来书写,用真正的生活体验而不是以抽象的方式阐释了知识和自由的内涵,以及知识分子的尊严。  【关键词】:张炜;流亡;知识分子  熟悉张炜小说的人都知道,张炜是一个喜好写流亡者的作家。流亡,对他笔下的主人公来说很多时候是生活的常态。这里所说的流亡既有地域上的流亡,也有心靈上的流亡;流亡者既是思想上的流亡者,又是异乡的边缘人;既是
期刊
【摘要】:现实社会和理想世界的差距是我们所无法逾越的,这给人人都戴上了哈姆雷特式的镣铐。伟大的剧作家总是能通过作品和作品人物反映出普世的人类问题。契诃夫的《海鸥》中海鸥意象在我们普通大众身上的体现是生活中我们所最珍视而稀缺的那部分东西,或者理解为我们心之向往的美好。  【关键词】:海鸥;象征;生命需求  在一片湖水滋养的土地上恣意生长着各色水草和树木,同时也孕育着参差良莠的人类。剧中那些家庭观众坐
期刊
【摘要】: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杜诗;艺术风格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
期刊
【摘要】: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内收入15个故事,力图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作者家乡都柏林麻木、腐朽、瘫痪的社会现状,在创作手法上,乔伊斯广泛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出小说文本中现象与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本论文以《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阿拉比》为例,分析乔伊斯小说创作中的对比手法,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顿悟”。  【关键词】:《阿拉比》;对比手法;精神“顿悟”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期刊
在过去的30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电视艺术领域出现一批批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其中一部分以电视相亲为主题的电视栏目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起起伏伏,随着不断的出现、落寞、改版和争议,电视相亲节目以它独有的魅力始终在电视荧屏上散发着特殊的光彩。回顾其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1988年出现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至今的近30年里,此类的发展变化史同样也是一部中国老百姓思想不断开放的進化史。  一
期刊
冬天的上午,天阴沉沉的,白的发黑,像反穿的野兔毛大衣,光秃秃的树枝交叉着,伸向天空,树枝 上栖着几 只鸟,呆愣愣的许是麻雀。  真冷!黄土都被冻得结结实实,低矮的屋檐上连着长长短短的冰棱。一张口呼出的热气就凝成白雾。  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要回来啊!我忍不住埋怨爸爸。  爸爸帮妈妈把后备箱里面盒装礼品拿出来,有些抱歉地解释道:“你表姑家太冷清了,再说过年了,总得回趟老家啊!”  我撇撇嘴,不肯进屋,
期刊
【摘要】:母亲弑婴的悲剧古已有之,今亦不断。对应到文学创作中,则以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美狄亚》和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最为典型。弑婴行为做为一种主体性悲剧创作,往往对读者产生极其强烈的共鸣,许多研究者从历史文化或精神分析的维度对其进行思想渊源的探究。本文打破了以往研究的单一模式,而是对这两部作品的弑婴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中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