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给出了我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统一规划方案,对我国职业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言
智慧校园建设的全面实施,将对职业院校各项业务工作、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将显著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智慧校园建设将对校内管理机构的重组、师生的日常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的优化等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在我国职业院校发展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1]。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投入成本增加、覆盖业务全面、自主创新成果显著。但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基本还处在解决“有无”的阶段,各应用系统之间还未达到数据共享、通信无阻的数字化、智能化状态[2]。
一、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建设现状
1.1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1.1 网络基础平台趋于完善
随着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不断拓展大学校园市场,各大职业院校的网络建设基本趋于完善,有的甚至建有万兆主干、千兆带宽到桌面的庞大校园局域网,并且部分院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局面。为生态化、数字化、两型化、人文化的现代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1.1.2 业务系统使用率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建成了多个部门级的管理应用系统,借助信息化进行部门业务管理。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工系统、OA系统、邮件系统、图书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基本取代了传统人工、纸质的办事方式,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1.1.3用户信息化素养较高
经过多年的积累,大部分师生已经熟悉了校园应用系统的办事流程,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具备了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同时,校内部门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提高。
1.2 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2.1 硬件方面突出问题
(1)当前校园网存在着单点故障隐患,设备的多业务支持性以及设备厂家的升级服务支持很匮乏,核心数据交换无法满足更多新的业务上线;大部分院校有服务器和存储,但设备配置相对落后,这些服务器和存储都无法承担起智慧校园高密度应用和校园信息化平台高密整合部署的需求[3]。
(2)因管理手段落后,部门应用系统缺少服务器的备份和系统安全相关的保障。
1.2.2 软件方面突出问题
从软件方面来看,大部分院校的独立应用系统能够提供部门的应用服务和管理,但是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仍存在如下问题:
(1)业务系统欠完善,不能满足院校业务长远发展需求,且没有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一个用户在校内多个系统需要多套帐号登录,经常出现用户忘记用户名或密码的现象;没有集中统一用户展现界面,不同身份和不同权限的用户查询相关信息需要登录到多个系统[4]。
(2)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系统交互能力较低,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和流转带来很大困难,各个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比如学工系统需要在政治面貌中体现出入党积极分子这个状态,但是每当从教务管理系统那里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同步过来的时候,这个状态就会丢失,这就需要建设全校的信息标准来保障信息的全面、实时同步。
(3)没有形成校级数据中心,各部门需要其他系统的数据不能及时提供,或者最新的业务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到目标系统。比如,学工系统的学生相关信息(学生的学籍异动信息)和教务系统的学籍信息有差异;人事处的教师信息没有及时同步到教务系统等。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学校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无法为学校领导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由此可见,数字智慧校园的建设无论是对于职业院校个体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智慧校园的整体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等,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从根本上减少风险。
2.1智慧校园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它必须满足以下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的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从校级、全局考虑,统筹管理、整体规划。
(2)分步实施的原则。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3)突出应用的原则。应用是智慧校园的灵魂,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此外,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和可转向。
2.2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根据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来看,智慧校园一期的应用建设应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中心为建设目标,其核心包括决策中心、服务中心和数据中心,如下图所示。
二期的建设主要以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设为主,以部门为单位围绕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并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和现有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的集成和流程的整合。
三期就是对整个智慧校园环境的完善和维护、智慧校园移动平台的建设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和统计分析。 2.3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2.3.1总体设计框架
(1)IT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2)基础运行平台
包括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公共数据管理平台、统一通信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协同基础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服务集成平台、共享资源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
(3)统一开发运行平台
综合应用和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来支撑,同时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变革无处不在,需要有一个灵活、快速适应业务变化的开发平台来保证应用按需定制。
(4)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即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智慧校园建设预期效果
3.1第一阶段 管理平台化预期效果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部门共享数据的使用,各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实时交换,师生员工的各类数据一次填报后,自动共享。
(2)各部门基于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并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3)师生可以通过门户一目了然的展示自己的工作、任务待办等信息,而不必多次登录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查找和办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4)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业务系统,并且可通过门户的展现方式实现单点登录,个人可对账户密码信息进行维护。
3.2第二阶段 管理服务化预期效果
(1)管理信息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面向师生的服务不断丰富。
(2)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基础平台的建设。
(3)建设以行政办公为核心的协作社区,为学校提供大量日常业务办公过程信息的有效传播、互动协作的平台。
3.3第三阶段 服务智慧化预期效果
(1)通过便携的智能移动通讯终端,面向广大师生及社会用户,提供围绕校园管理业务及协同应用以及校内外各类服务的贴身信息服务。
(2)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对校内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为学校领导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四、智慧校园建设效益
(1)管理改进。使校园环境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克服多校区的障碍
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
(2)服务延伸。利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加强校际之间,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拓展视野,服务地方经济,推动高校良性发展。
(3)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手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发教育研究,2012,18(4):12-15.
[2] 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19.
[3] 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持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49-53.
[4] 任斌.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J].福建电脑,2009,9:57-58.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智慧校园建设的全面实施,将对职业院校各项业务工作、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将显著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智慧校园建设将对校内管理机构的重组、师生的日常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的优化等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在我国职业院校发展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1]。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投入成本增加、覆盖业务全面、自主创新成果显著。但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基本还处在解决“有无”的阶段,各应用系统之间还未达到数据共享、通信无阻的数字化、智能化状态[2]。
一、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建设现状
1.1 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1.1 网络基础平台趋于完善
随着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不断拓展大学校园市场,各大职业院校的网络建设基本趋于完善,有的甚至建有万兆主干、千兆带宽到桌面的庞大校园局域网,并且部分院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局面。为生态化、数字化、两型化、人文化的现代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1.1.2 业务系统使用率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职业院校基本建成了多个部门级的管理应用系统,借助信息化进行部门业务管理。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工系统、OA系统、邮件系统、图书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基本取代了传统人工、纸质的办事方式,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1.1.3用户信息化素养较高
经过多年的积累,大部分师生已经熟悉了校园应用系统的办事流程,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具备了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同时,校内部门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提高。
1.2 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2.1 硬件方面突出问题
(1)当前校园网存在着单点故障隐患,设备的多业务支持性以及设备厂家的升级服务支持很匮乏,核心数据交换无法满足更多新的业务上线;大部分院校有服务器和存储,但设备配置相对落后,这些服务器和存储都无法承担起智慧校园高密度应用和校园信息化平台高密整合部署的需求[3]。
(2)因管理手段落后,部门应用系统缺少服务器的备份和系统安全相关的保障。
1.2.2 软件方面突出问题
从软件方面来看,大部分院校的独立应用系统能够提供部门的应用服务和管理,但是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仍存在如下问题:
(1)业务系统欠完善,不能满足院校业务长远发展需求,且没有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一个用户在校内多个系统需要多套帐号登录,经常出现用户忘记用户名或密码的现象;没有集中统一用户展现界面,不同身份和不同权限的用户查询相关信息需要登录到多个系统[4]。
(2)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系统交互能力较低,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和流转带来很大困难,各个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比如学工系统需要在政治面貌中体现出入党积极分子这个状态,但是每当从教务管理系统那里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同步过来的时候,这个状态就会丢失,这就需要建设全校的信息标准来保障信息的全面、实时同步。
(3)没有形成校级数据中心,各部门需要其他系统的数据不能及时提供,或者最新的业务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到目标系统。比如,学工系统的学生相关信息(学生的学籍异动信息)和教务系统的学籍信息有差异;人事处的教师信息没有及时同步到教务系统等。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学校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无法为学校领导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由此可见,数字智慧校园的建设无论是对于职业院校个体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智慧校园的整体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等,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选择和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战略战术,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从根本上减少风险。
2.1智慧校园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它必须满足以下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的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从校级、全局考虑,统筹管理、整体规划。
(2)分步实施的原则。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3)突出应用的原则。应用是智慧校园的灵魂,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此外,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和可转向。
2.2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根据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来看,智慧校园一期的应用建设应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中心为建设目标,其核心包括决策中心、服务中心和数据中心,如下图所示。
二期的建设主要以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设为主,以部门为单位围绕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办公及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综合应用系统,并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和现有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的集成和流程的整合。
三期就是对整个智慧校园环境的完善和维护、智慧校园移动平台的建设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和统计分析。 2.3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2.3.1总体设计框架
(1)IT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以及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2)基础运行平台
包括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公共数据管理平台、统一通信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协同基础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服务集成平台、共享资源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
(3)统一开发运行平台
综合应用和综合服务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来支撑,同时业务流程和管理的变革无处不在,需要有一个灵活、快速适应业务变化的开发平台来保证应用按需定制。
(4)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即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智慧校园建设预期效果
3.1第一阶段 管理平台化预期效果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部门共享数据的使用,各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实时交换,师生员工的各类数据一次填报后,自动共享。
(2)各部门基于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并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3)师生可以通过门户一目了然的展示自己的工作、任务待办等信息,而不必多次登录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查找和办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4)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业务系统,并且可通过门户的展现方式实现单点登录,个人可对账户密码信息进行维护。
3.2第二阶段 管理服务化预期效果
(1)管理信息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面向师生的服务不断丰富。
(2)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基础平台的建设。
(3)建设以行政办公为核心的协作社区,为学校提供大量日常业务办公过程信息的有效传播、互动协作的平台。
3.3第三阶段 服务智慧化预期效果
(1)通过便携的智能移动通讯终端,面向广大师生及社会用户,提供围绕校园管理业务及协同应用以及校内外各类服务的贴身信息服务。
(2)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对校内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为学校领导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四、智慧校园建设效益
(1)管理改进。使校园环境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克服多校区的障碍
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
(2)服务延伸。利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加强校际之间,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拓展视野,服务地方经济,推动高校良性发展。
(3)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手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发教育研究,2012,18(4):12-15.
[2] 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19.
[3] 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持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49-53.
[4] 任斌.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J].福建电脑,2009,9:57-58.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