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媳妇育儿记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老太的儿子在美国西雅图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工作,五年前娶了一位美国白人姑娘琳达当媳妇。如今洋媳妇给她生的孙子洋洋已经四岁了。在东西方家教理念的碰撞下,让孙老太“大开眼界”。
  管教孩子是爸爸妈妈的事
  孙老太和儿子一起上街去逛超市。在电动玩具专柜前展示着一个电动狗,洋洋看到后爱不释手,孙老太就给孙子买了一个。可是,从超市出来,儿媳妇琳达发现洋洋手里的电动狗后,显得不太高兴,从洋洋手里夺过电动狗就要去退货。洋洋急得大哭,孙老太也莫名其妙,孙老太的儿子看到后,急忙拉住琳达,他俩说了好一会儿,琳达才把电动狗还给了洋洋。孙老太虽然听不懂儿子和儿媳妇说了些什么,但也看得出琳达不赞成给洋洋买电动狗。后来是在儿子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了。
  回到家里后,最高兴的当然是洋洋了。他很快学会了手拿遥控器指挥着电动狗满屋子跑来跑去。到吃饭的时候了,洋洋玩的兴趣正浓,还是不肯罢休。琳达态度严厉地制止了洋洋后,洋洋就哭闹着来找奶奶。孙老太急忙安慰孙子,劝他吃完饭再玩。吃过饭后,洋洋又拿起电动狗跑到院子里。一直到天快黑了,琳达喊了几次,洋洋还是不肯罢休。气的琳达把洋洋硬拉进了屋子,洋洋又立马跑到奶奶跟前哭闹“告状”。这下子把琳达气坏了,当即下令洋洋去洗手间“反省”。洋洋进了洗手间还是一个劲地哭闹。过了一会儿,洋洋才停止了哭声,哀求妈妈让他出来,琳达又教育了洋洋一顿,才让洋洋结束“反省”。
  洋洋从卫生间出来后,他们三口说了好一阵,儿子才来到孙老太的房间。儿子告诉孙老太,琳达认为婆婆刚从国内给洋洋买了玩具,就不该由着洋洋的性子再给他买玩具。在美国,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孩子很聪明,如果让孩子看到祖辈干涉父母的教育,或者是大人们的意见不统一,孩子就会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当然也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
  星期天吃过午饭后,孙老太一家人一起来到社区的小公园散步。他们三人来到公园时,邻居的三个孩子和他们的妈妈早已来了。琳达很高兴地和邻家的孩子妈妈聊起了家常,孙老太就看着孙子和邻家孩子玩耍。
  邻家的三个孩子是两女一男,正在玩“厨房游戏”。洋洋看到此情此景,立刻要加入进来。可是,那个小男孩很不高兴,用自己的小屁股使劲地把洋洋撞到了一边,洋洋见状毫不犹豫,走过来拿起小碗就在小男孩的屁股上使劲地拍了一下。小男孩“哇”的一声就哭了。这一切来得那样突然,孙老太还没反应过来,琳达就走了过去,照着洋洋的屁股就打了一巴掌,然后就哄那个小男孩不要哭了。小男孩的妈妈也走过来,对着自己的孩子训斥了几句,一场小风波就平息了。谁知风波过后,那个小男孩领着两个小女孩走到一边去玩了,洋洋凑过去,他们也不理他。无可奈何的洋洋拿出他最心爱的电动狗玩了起来。电动狗不停地叫声唤来了那三个孩子,他们都很有兴趣地跑来观看,洋洋看到他们都来了越发得意,不管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想用他手里的遥控器玩一玩,洋洋都是一概拒绝。过了一会儿,三个孩子又跑到一边玩去了。
  没有小朋友围观,洋洋自己玩了一会儿,又觉得没意思了。看到那几个小朋友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怕人家不带他,就蹭到琳达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他们一起玩。”琳达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呀!”“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洋洋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不让人家玩,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后来,洋洋终于鼓足勇气,拿着电动狗,和那几个孩子说了些什么,他们很快就笑逐颜开地在一起玩起来了。
  机会靠自己努力去创造
  孙老太一家居住的社区要举办“金秋聚餐会”。之前社区负责人来送请柬时反复嘱咐,一定要准备一个表演节目,既可以自己家准备一个节目,也可以和邻里共同准备一个节目。社区负责人走后,洋洋眨着大眼睛说:“我想和露西共同表演滑旱冰!”“好哇,这个节目一定受欢迎!”琳达一听,马上加以肯定。“可是,要是露西和她的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呢?”洋洋为难地接着说。“机会靠自己去创造,我的儿子一定会自己想出办法的!”琳达鼓励儿子说。洋洋也许是想请妈妈帮忙去说情,听到妈妈这样说,只好自己去想办法了。
  露西是邻居的女孩子,和洋洋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滑旱冰。于是,洋洋提出要和露西一同表演滑旱冰。第二天,洋洋回家吃过饭就穿上旱冰鞋,围着院外的小花坛滑旱冰,一边滑还一边喊露西。不大一会儿,露西也穿着旱冰鞋出来了。他俩滑着旱冰表演,不时地做出美妙的姿势,配合十分默契。就这样,大概有一周的时间,洋洋和露西的双人滑表演成了两家必看的饭后节目。一天俩人表演后,露西领着洋洋来到爸爸妈妈跟前,高兴地说:“我和洋洋要去参加金秋聚餐会的表演,你们一定会很高兴吧!”露西的爸爸妈妈对着洋洋的爸爸妈妈相视一笑,连声说“高兴,高兴”!紧接着,在这个小院里响起了两家人的掌声。
  后来,孙老太才知道,原来儿媳妇琳达第二天就与露西的爸爸妈妈商量好了,一定等两个孩子自己说出来。没想到洋洋还真有办法,先在幼儿园里做通了露西的工作,又和露西天天练习,看到露西爸爸妈妈都高兴的时候,再让露西去说。
  不用说,洋洋和露西在社区金秋聚餐会上的旱冰表演大获成功,两人还得了社区给的表演奖品。更主要的是,洋洋通过这件事也懂得了“机会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
其他文献
当一个脏字从孩子口中蹦出时,不少父母会感到紧张,生怕孩子从此学坏。教育学家认为,4岁是孩子说脏话的兴奋期,一般这种情况到上学的时候会自行结束。虽然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父母还是应该及时纠正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案例一:5岁的皮皮过生日时,得到了一套儿童玩具箱。于是,他开始学着爸爸修东西的样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还不时地说着:“他妈的,这破玩意儿!
期刊
现在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有的家长是怕孩子做不好家务,所以索性自己来;有的家长是想让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只管学习好就行了。其实,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培育他们的劳动技能,还可以训练他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随着做家务越来越顺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也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当家务成了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归属感。  耐心指导 
期刊
有一次洗车,我突然发现车胎被扎了,要换胎。儿子非常喜欢汽车,说一会儿要看换胎的过程,我答应了。不过,当时工人忙不开,说要等一会儿,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附近的餐厅吃饭,等到换胎的时候再过来。没想到,刚落座,电话就响了,说可以换了。  儿子吵着要跟过去看,由于马上就要吃饭,家里人劝他,别看了,吃完饭再说。儿子坚决不同意,说是和爸爸约好的,而且大人越劝,他脸色越难看。我一看形势不妙,再扛下去,他没准得哭鼻子
期刊
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就一番事业,而很少有家长希望儿孙像汉朝的朱买臣那样,五十岁以后才发达。  虽然历史上名人早成才的实例不少,神童的故事也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如: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三岁学习《孝经》《论语》,五岁时已读遍六经;明朝的解缙六岁时能作诗,十八岁考中进士;秦国的甘罗十二岁游说赵国,被拜为上卿,等等,都被传为佳话。但更多的情况是:不论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孩子稍微表现聪颖,就断定孩子
期刊
一天周末,儿子与小伙伴们下楼去玩了,回到家时,手里竟然捧着一些无花果。“奶奶,我给你带礼物喽,无花果又软又甜,保准你爱吃。”说着,儿子就把洗净的无花果递给了奶奶。老人牙口不好,吃软软甜甜的无花果正合适,一边品尝着,一边夸赞自己的小孙子孝顺。  就在婆婆赞赏儿子时,茶几上的无花果引起了我的注意,便轻轻地问儿子:“这果子怎么来的?”儿子仿佛准备好了似的,张口回答:“我在无花果树下捡来的。”儿子说话的同
期刊
卡次基山是纽约人伏天避暑消夏的去处。那时候,我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那里,在漫步于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  周末过后,父亲回城去工作。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父亲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
期刊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全部,而“家务”也是一种“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乐趣。但现实生活中,当孩子“有兴趣”帮忙做家务时,不少中国家长并没让孩子更多地参与,而是采取了拒绝的态度。要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来你希望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可能也会被拒绝,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父母的责任。  所以,当孩子有主动性做家务,希望“自己来”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用“忍耐孩子一时家事做不好”换来孩子“永远乐
期刊
每天下班回家我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随时准备和儿子斗智斗勇。  吃完晚饭,儿子倒也听话,在卧室自己摆乐高玩具,一会儿取个超人,一会儿拿手枪,不知不觉卧室的地面都快摆满了。到了睡觉的时间,他才开始磨磨噌噌地收拾玩具。终于收拾好玩具开始洗漱,可卫生间的门一关半天都不出来。只见脚盆里除了一双脚丫,还有一只牙刷,水面上飘着好几张面巾纸,都被泡得开始溶解了,墙壁上还用牙膏画了一个大大的汽车,玩得那是一个风
期刊
在儿子小逸还没有出世时,旅行就已经在我们中间形成了习惯。儿子出生后,我不希望这种生活改变得太多,而更希望带着他去我们想去的地方,也希望有一天他会告诉我他想去的地方。  在儿子成长中我们经历了三次长途旅行。  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  第一次旅行,我们选择了杭州,就想看看早春的南方,看看柳芽,看看花和草。我们这次的旅行意义很简单,就是告诉儿子什么叫旅行。  这是儿子第一次坐火车,1岁2个月的他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育者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明白了创造力人人有之,时时处处均可培养。孩子又往往比成人更具有创造潜质和创造灵感,他们天性好问、好动,尽管问题、行为幼稚,但仍然体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们的很多家长却因为程序化、经验式的教子模式而限制、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破坏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