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民间美术教育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对传统民间艺术很好地传承。对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文章以畲族图案教学为例,说明民间艺术对学前教育美术人应该如何进行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人才;畲族图案艺术;培养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中国民间美术是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来的,集中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形式等。不同的民族,其民间美术有不同的表现特点,通过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就成了一种影响世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畲族图案艺术
畲族的传统图案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仙人、八卦、飞禽走兽等,而在这其中最能代表其美术造诣的就是鱼龙纹饰和凤鸟纹饰。这两种传统的畲族纹饰对当地人们的审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龙凤图案主要是受中华民族整体的影响,表现的是一种吉祥和安康。而畲族因为自己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审美上的差异,对龙凤图案进行了演变。所以畲族最为重要的图案就形成了鱼龙纹和凤鸟纹,而且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镂刻的艺术当中。鱼龙是畲族始祖的化身,是他们最为崇敬的一个神。在传说中,他们祖先的形象是鱼和龙的合体。凤鸟纹作为又一重要的图案,一般都是应用在凤冠上。在畲族,凤冠又被叫作“圣疏”,是指皇帝赏赐的宝物。因此,这种凤鸟纹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和美学价值,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感觉。和汉族传统的冠帽不太一样,畲族的凤鸟纹的形态自由多变,一般图案简单而抽象,有着浓重的古樸气息,这就是畲族凤鸟纹独特的形状。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很单一,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进行简单的练习,周而复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难激发学习兴趣,无法专心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相对落后
现在的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中虽然一般都会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进行介绍,但是介绍得太过肤浅,只是停留在某项作品的简单赏析上。这样狭隘又落后的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更不要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有效评估
目前对于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估还只是以期末考试和教师的主观印象为评价标准,无法做到动态评估,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三、巧用畲族图案艺术资源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一)巧用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涵盖了一定的艺术在其中,而艺术是最讲究创新意识的。幼儿具有成人所没有的想象力,这是他们的天性,应该得到保护与培养。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就很容易在实际教学中打击到幼儿的“想象”天性。因此,现在就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培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也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魅力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欲望,释放学生个性潜能。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而美术作品就是创新的一种体现。当然,创新不只是停留在美术作品中,还存在于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畲族的服饰特点,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群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内容十分丰富。它最使人感到惊讶的就在于这些平凡的劳动妇女不仅使用木制织机织成粗质的棉布,而且用一根针、几缕线、小小的蜡刀这些甚为简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这的确值得人们为之敬仰和永远珍爱。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别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的来源是生活中的各种景象,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生活就是最好的创新来源。
(二)巧用民间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部与高校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尤其是幼儿的健康发展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儿童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逐渐加强领域间以及目标间的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群体的全面发展。”《指南》还指出:“学前教育还要求幼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能力中,以幼师的动手能力为主。要恰到好处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在学前教育中,不断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民间美术资源中,存在很多需要动手才能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生引导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领略我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力也在不断提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将民间美术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我国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创作来看,其艺术作品并不是单独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创作的。团队中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在创作的过程中突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合作的趣味。幼儿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就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交流合作。例如在畲族的观念和认知中,银饰是良好精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情趣的物化。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背景及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风格迥异。闽东畲族往往用银饰来表达情感,或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作品中,如果要将其审美艺术展现出来,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形式美。现阶段,形式美已经成为设计中的基石。闽东畲族银雕图案审美艺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图形的均衡性以及节奏和韵律等。 (三)引用民间美术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年画,有些学生喜爱花灯,而有些学生喜欢雕塑。在运用民间美术资源之前,教师就可以开展有效的调研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类别,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引用民间美术资源,挖掘学生的长处。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他们的基础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性。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體情况,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再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班级中除了本地学生,还有一些外地学生,因此教师要适当给予外地学生相应的照顾。例如,班级上有些学生来自河南,教师就可以将豫剧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河南学子体会到自己家乡的美术资源,就能逐渐淡化内心的排外感,还能学会自主运用美术资源,有助于培养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不能贪多求广,而要有程序、分阶段地进行,尤其要尝试优选学生喜爱的项目,再做进一步推广。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保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四、总结
总之,要在保留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传承,将其巧妙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资源的特色。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真实有效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现代化教学中,以培养出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宏儒.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审美艺术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05):109-112.
[2]于爱玲.探析景宁畲族织带图案的寓意及艺术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111.
[3]陈星海,廖海进,森文.畲族服饰图案在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02):139-142.
[4]苗瑞.博彦和什克的图案艺术[J].艺术百家,2015(06):234-235.
[5]曲义,杨帆,白柳.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02):50-53.
[6]罗胜京.岭南畲族传统服饰图案之形意特色探微[J].艺术百家,2009(04):180-182.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人才;畲族图案艺术;培养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的生活状况。中国民间美术是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来的,集中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形式等。不同的民族,其民间美术有不同的表现特点,通过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就成了一种影响世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畲族图案艺术
畲族的传统图案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仙人、八卦、飞禽走兽等,而在这其中最能代表其美术造诣的就是鱼龙纹饰和凤鸟纹饰。这两种传统的畲族纹饰对当地人们的审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龙凤图案主要是受中华民族整体的影响,表现的是一种吉祥和安康。而畲族因为自己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审美上的差异,对龙凤图案进行了演变。所以畲族最为重要的图案就形成了鱼龙纹和凤鸟纹,而且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镂刻的艺术当中。鱼龙是畲族始祖的化身,是他们最为崇敬的一个神。在传说中,他们祖先的形象是鱼和龙的合体。凤鸟纹作为又一重要的图案,一般都是应用在凤冠上。在畲族,凤冠又被叫作“圣疏”,是指皇帝赏赐的宝物。因此,这种凤鸟纹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和美学价值,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感觉。和汉族传统的冠帽不太一样,畲族的凤鸟纹的形态自由多变,一般图案简单而抽象,有着浓重的古樸气息,这就是畲族凤鸟纹独特的形状。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很单一,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进行简单的练习,周而复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难激发学习兴趣,无法专心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相对落后
现在的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中虽然一般都会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进行介绍,但是介绍得太过肤浅,只是停留在某项作品的简单赏析上。这样狭隘又落后的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更不要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有效评估
目前对于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估还只是以期末考试和教师的主观印象为评价标准,无法做到动态评估,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三、巧用畲族图案艺术资源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一)巧用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涵盖了一定的艺术在其中,而艺术是最讲究创新意识的。幼儿具有成人所没有的想象力,这是他们的天性,应该得到保护与培养。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就很容易在实际教学中打击到幼儿的“想象”天性。因此,现在就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意识培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也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魅力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欲望,释放学生个性潜能。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而美术作品就是创新的一种体现。当然,创新不只是停留在美术作品中,还存在于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畲族的服饰特点,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千百年来广大群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内容十分丰富。它最使人感到惊讶的就在于这些平凡的劳动妇女不仅使用木制织机织成粗质的棉布,而且用一根针、几缕线、小小的蜡刀这些甚为简陋平常的工具和材料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这的确值得人们为之敬仰和永远珍爱。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别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的来源是生活中的各种景象,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生活就是最好的创新来源。
(二)巧用民间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部与高校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尤其是幼儿的健康发展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儿童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逐渐加强领域间以及目标间的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群体的全面发展。”《指南》还指出:“学前教育还要求幼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能力中,以幼师的动手能力为主。要恰到好处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在学前教育中,不断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民间美术资源中,存在很多需要动手才能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生引导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领略我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力也在不断提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将民间美术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我国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创作来看,其艺术作品并不是单独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创作的。团队中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在创作的过程中突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合作的趣味。幼儿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就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交流合作。例如在畲族的观念和认知中,银饰是良好精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情趣的物化。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背景及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风格迥异。闽东畲族往往用银饰来表达情感,或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作品中,如果要将其审美艺术展现出来,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形式美。现阶段,形式美已经成为设计中的基石。闽东畲族银雕图案审美艺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图形的均衡性以及节奏和韵律等。 (三)引用民间美术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年画,有些学生喜爱花灯,而有些学生喜欢雕塑。在运用民间美术资源之前,教师就可以开展有效的调研工作,以班级为单位,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类别,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的目标,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引用民间美术资源,挖掘学生的长处。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但他们的基础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性。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體情况,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再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班级中除了本地学生,还有一些外地学生,因此教师要适当给予外地学生相应的照顾。例如,班级上有些学生来自河南,教师就可以将豫剧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河南学子体会到自己家乡的美术资源,就能逐渐淡化内心的排外感,还能学会自主运用美术资源,有助于培养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不能贪多求广,而要有程序、分阶段地进行,尤其要尝试优选学生喜爱的项目,再做进一步推广。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能保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四、总结
总之,要在保留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传承,将其巧妙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资源的特色。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真实有效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现代化教学中,以培养出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宏儒.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审美艺术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05):109-112.
[2]于爱玲.探析景宁畲族织带图案的寓意及艺术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111.
[3]陈星海,廖海进,森文.畲族服饰图案在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02):139-142.
[4]苗瑞.博彦和什克的图案艺术[J].艺术百家,2015(06):234-235.
[5]曲义,杨帆,白柳.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02):50-53.
[6]罗胜京.岭南畲族传统服饰图案之形意特色探微[J].艺术百家,2009(04):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