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初中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如实验装置的安装、步骤的安排、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读取、实验误差的分析则是学生完成实验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这些同时也是改善实验教学的必要环节。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
一 重视明确实验的目的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的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指导学生在每次实验之前,都要明确;(1)为什么要观察,(2)观察对象是什么,(3)观察对象的特征是什么,(4)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例如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明确观察的任务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何特点,观察的具体内容则是当未点燃的烛蜡与像完全重合时像与物的大小如何,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等等。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而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因此,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会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注意力有较大提高。
二 重视实验的设计,规范实验的操作顺序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如果没有充分地“动脑”,设计好实验的各个环节,考虑清楚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实验时,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上很可能会表现出——热闹无序,学生随意玩弄实验器材,或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甚至教学秩序失控等混乱现象。因此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对整个实验的成功和有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要注意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然后依据知识的前后顺序,进行科学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另外,实验操作的设计还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符合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顺序。
三 重视学法的指导
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使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学习,即“教服从于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导的思想,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物理实验的方法。首先是观察的层次和顺序:对于静态物体的观察,一般按“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原则进行;而对于动态物体的观察,则按“初态、过程、末态”的顺序观察对象的特征。其次是观察的方式,常用的是比较观察和归纳观察两种。
四 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通过师范指导、师生讨论和学生练习等多中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用二力平衡知识,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和根据已知力来确定未知力,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情况的判断,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关的事例,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五 重视物理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物理教学包含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而实验教学特别强调“探究过程”,即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要将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过程中心”,“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探究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学会”转移到“会学”。从认识论角度讲,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探求未知事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比较、归纳、分析……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同时,学生的能力、意志、品格才能得到切实、充分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探究学习情景,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探索性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当然,要想彻底改善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只做这一点点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人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真谛。
一 重视明确实验的目的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的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指导学生在每次实验之前,都要明确;(1)为什么要观察,(2)观察对象是什么,(3)观察对象的特征是什么,(4)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例如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应明确观察的任务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何特点,观察的具体内容则是当未点燃的烛蜡与像完全重合时像与物的大小如何,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等等。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而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因此,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会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注意力有较大提高。
二 重视实验的设计,规范实验的操作顺序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如果没有充分地“动脑”,设计好实验的各个环节,考虑清楚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实验时,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上很可能会表现出——热闹无序,学生随意玩弄实验器材,或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甚至教学秩序失控等混乱现象。因此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对整个实验的成功和有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要注意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然后依据知识的前后顺序,进行科学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另外,实验操作的设计还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要符合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顺序。
三 重视学法的指导
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使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学习,即“教服从于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导的思想,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物理实验的方法。首先是观察的层次和顺序:对于静态物体的观察,一般按“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原则进行;而对于动态物体的观察,则按“初态、过程、末态”的顺序观察对象的特征。其次是观察的方式,常用的是比较观察和归纳观察两种。
四 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通过师范指导、师生讨论和学生练习等多中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用二力平衡知识,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和根据已知力来确定未知力,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情况的判断,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关的事例,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五 重视物理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物理教学包含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而实验教学特别强调“探究过程”,即物理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要将传统教学的“教材中心”让位于“过程中心”,“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探究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学会”转移到“会学”。从认识论角度讲,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探求未知事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观察、实验、记录、比较、归纳、分析……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同时,学生的能力、意志、品格才能得到切实、充分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探究学习情景,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探索性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当然,要想彻底改善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只做这一点点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人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