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隆在德国艺术版图中,相较柏林而言显得小巧精致。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除了经典恢弘的科隆大教堂(Kolner Dom)之外,即是久富盛名的路德维希博物馆(Ludwig Museum)和历史悠久的“艺术科隆”(Art Cologne)博览会。科隆所在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博物馆数量最为密集的联邦州,其靠近州府杜塞尔多夫、前西德首都波恩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产业博物馆”——鲁尔工业区文化带。传统文化资源的多元,串联周边文化地域的便利,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撑,使得科隆成功打造出自由独立的艺术景观。
德国的政府预算主要来源于税收,每年中央政府分配总预算给联邦州,各州再自行分配文化预算所占比例。近年来,备州用作文化的资金比例平均达到总预算的3%—5%,而这其中的95%资金投入于公立文化机构。科隆拥有四十多家传统艺术文化博物馆,除了路德维希博物馆之外,令人驻足的还有罗马——日耳曼博物馆(Romisch-Germanisches Museum)、科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a Art Museum)、科隆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for Angewandte Kunst)、施纽特根中世纪艺术博物馆(Museum Schnutgen Kunstdes Mittelalters)、瓦尔拉特博物馆(Wallraf-Richartz-Museum)、东亚艺术博物馆(Museum for Ostasiatische Kunst)、劳滕施特劳赫——霍埃斯特博物馆(Rautenstrauch-doest-Museum)、科隆市立博物馆(Cologne Municipal Museum)等供人参观。
科隆市的艺术生态得以积极发展,市政府文化办公室功不可没。该办公室设立于市中心大教堂附近的普通商业街(里夏茨街RichartzStr.)上,于不起眼的位置积极承载着政府职能角色,每年培养和推动大量在地文化艺术项目的生长和壮大。办公室分为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和文学等数个工作版块,每个板块指向对应领域。负责视觉艺术板块的娜蒂恩·穆瑟勒(Nadine Museler)女士介绍说,办公室每年除了针对公立博物馆、歌剧院等大型艺术机构的项目资金之外,还致力于如何让普通民众熟悉遍布全城的备类艺术空间和活动项目以了解当代艺术进程,同时也强调维护艺术家创作和艺术空间运作的独立精神。所以,办公室特别开设了各类服务项目,如针对全城艺术家工作室群落的减免转租,每年定期向常驻科隆的策展人或艺术经理人开放下一年的独立项目基金申请窗口,在艺术博览会里向艺术家提供廉租摊位,另外还主办两个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以及针对备类艺术奖项的扶植资金。以工作室支持项目为例,分布全城的一百三十余个艺术家工作室群落里,半数成为科隆市政府的扶植对象,最具代表性的如“港口宿舍(Qartier am Hafen)”、“艺术工厂(Kunstwerk)”、“欧培塔工作室(Opekta Ateliers KoIn)”、“老消防局(Alte Feuerwache)”等。市政府先将这些工作室全部或部分租下,再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租给艺术家,艺术家通常只需要承担大约占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的租金。申请入驻艺术家的遴选,则由专业评委会来完成,每五年进入新一轮评估,通常根据艺术家租期内的专业发展和工作室使用情况来判断是否签约。政府对于工作室的投入和支持,使优秀的艺术家得以安心创作,并产生长期驻留在科隆的生活惯性。每年文化办公室还组织“工作室开放周”,将工作室向大众开放,打通由官方支持的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之间广泛畅通的交流。2015年的工作室开放周为9月11日至27日,分别以三周时间在不同的工作室群落里组织,供大众轮流参观。在今年的科隆艺术博览会(Art.Fair Cologne)上,文化办公室也承租了四十个展位并转租给艺术家,每位艺术家只需支付几十欧元就可以拥有自己在艺博会当中的非营利推广展区。再以独立项目基金的申请为例,文化办公室每年设立并不高额的独立项目基金申请通道,以单个项目不超过一万欧元的投放标准,为下一年在全城此起彼伏举办的、各类由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参与的文化活动项目提供稳定而有力的支持。对于并不能在创作初期就追求大规模、大名声、大预算项目的年轻策划人来说,化整为零的资金扶植政策是真正站在培养整个城市长远文化品质的角度而出发的。这里提到的“独立性”,是通过被文化办公室邀请参与上述各个项目评选流程的评委团队来体现的。首先,文化办公室绝不参与评审过程,给予专业评委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其次,所有专业评委由博物馆、艺术家协会、艺术大学等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成,每三年轮换一批,保证评审的新锐视角;再次,这批专业评委除每人仅获得逾一百欧元的工作补贴之外,全部属于义务付出,保证了其决策判断的客观公正。每年交错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项目,使得经过授权的科隆市政府文化办公室标志在城里的不同街区持续亮相,塑造了出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独立艺术空间”这个概念上,欧洲的艺术工作者对于“独立”二字充满了强烈的诉求和本能。首先,这些艺术空间得以“独立”的前提,建立在是否营利的标准上。独立的艺术空间必须是非营利模式下的公益艺术机构,而非商业空间;其次,政府和民间基金会都积极支持这些艺术空间的发生和发展。以科隆市为例,全城分布有大小四十余个非营利模式管理下的艺术空间或者艺术家自营空间,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持续获得政府基金支持的专业空间,包括科隆市艺术家协会(KoInischer Kunstverein)、艺术研究院(Akademie der Kunste der Welt)、艺术空间(Kunstraum)、科隆大学艺术史研究所(Universitat zuKoIn Kunsthistorisches Institue)、临时画廊(Temporary Gallery)等等。这些艺术机构并不受制于任何拨付资金支持其运营的政府或社会机构管理,除非宣扬某些极端主义的内容会受到全社会民众的自觉监督之外,这些艺术空间可以自由关注、挖掘或讨论与各种社会现实有关的议题和创作,以及跨领域的实验探索,进行展览或研讨等项活动。同时,各种独立的艺术项目也在此理念下火热开展,比如已经创办了四届的“科隆新晋艺术家双年展”(New Talents-Biennale Cologne),该艺术展主要为扶植毕业三年内的年轻艺术家而设立。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中国显然在运行机制上和欧洲有着极大的区别。基于文化管理制度,国内缺乏既受到政府扶植又独立于内容制作的艺术空间,同时由于缺少官方支撑,这些空间在维护成本和可持续性发展上处于尴尬境地。目前散落各地的少量独立空间,大都停留在由国外专业团队组建和管理,并由国外基金会资金支持的模式,处于半地下状态,难以形成常态稳定的发展从而壮大规模并增强社会服务力。
说到一个城市长期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还不能不提到教育。成立于1990年的科隆媒体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Media Arts Cologne)简称“KHM”,是德国著名的公立艺术大学。该学院的教学体系以基于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为目标而学习,整合了艺术、电影、电视和媒体艺术等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供各级别的媒体艺术学位。课程结构包含三维动画设计、摄影摄像技术、声音音响艺术、实验影像、创意制作、电视格式、现场编导、公共表演、广播电视政策实施等大量技术实践内容。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学研究都贯穿影像理论分析、美学和哲学等理论课程。KHM最为出色的教学特征,在于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打造一种充满实验精神的开放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在多媒体领域,特别是探寻在暂时无法被界定为任何媒介技术的新领域进行创作。在学位的获取过程中,学院对学生个人艺术项目的发展指导是关键核心。这些项目由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授、学术督导和技师们联合支持,学生在学院配备最尖端设备的工作室和实验室中,进行涉及各种项目和主题的技术训练和艺术实践活动。在二十多年的媒体艺术教育熏陶下,科隆市逐渐成为德国著名的“媒体之都”。除了拥有德国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WDR)和最大的私营电视台(RTL)之外,还汇聚了众多制作公司和广告代理商,以及成熟的互动娱乐产业。除了大量商业领域内的数字创新技术人才之外,专注于探索新媒介创作的活跃艺术家们,也在这座城市里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先锋实验精神的艺术创作队伍而享誉业内,为科隆的艺术景观增光添彩。
德国的政府预算主要来源于税收,每年中央政府分配总预算给联邦州,各州再自行分配文化预算所占比例。近年来,备州用作文化的资金比例平均达到总预算的3%—5%,而这其中的95%资金投入于公立文化机构。科隆拥有四十多家传统艺术文化博物馆,除了路德维希博物馆之外,令人驻足的还有罗马——日耳曼博物馆(Romisch-Germanisches Museum)、科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a Art Museum)、科隆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for Angewandte Kunst)、施纽特根中世纪艺术博物馆(Museum Schnutgen Kunstdes Mittelalters)、瓦尔拉特博物馆(Wallraf-Richartz-Museum)、东亚艺术博物馆(Museum for Ostasiatische Kunst)、劳滕施特劳赫——霍埃斯特博物馆(Rautenstrauch-doest-Museum)、科隆市立博物馆(Cologne Municipal Museum)等供人参观。
科隆市的艺术生态得以积极发展,市政府文化办公室功不可没。该办公室设立于市中心大教堂附近的普通商业街(里夏茨街RichartzStr.)上,于不起眼的位置积极承载着政府职能角色,每年培养和推动大量在地文化艺术项目的生长和壮大。办公室分为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和文学等数个工作版块,每个板块指向对应领域。负责视觉艺术板块的娜蒂恩·穆瑟勒(Nadine Museler)女士介绍说,办公室每年除了针对公立博物馆、歌剧院等大型艺术机构的项目资金之外,还致力于如何让普通民众熟悉遍布全城的备类艺术空间和活动项目以了解当代艺术进程,同时也强调维护艺术家创作和艺术空间运作的独立精神。所以,办公室特别开设了各类服务项目,如针对全城艺术家工作室群落的减免转租,每年定期向常驻科隆的策展人或艺术经理人开放下一年的独立项目基金申请窗口,在艺术博览会里向艺术家提供廉租摊位,另外还主办两个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以及针对备类艺术奖项的扶植资金。以工作室支持项目为例,分布全城的一百三十余个艺术家工作室群落里,半数成为科隆市政府的扶植对象,最具代表性的如“港口宿舍(Qartier am Hafen)”、“艺术工厂(Kunstwerk)”、“欧培塔工作室(Opekta Ateliers KoIn)”、“老消防局(Alte Feuerwache)”等。市政府先将这些工作室全部或部分租下,再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租给艺术家,艺术家通常只需要承担大约占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的租金。申请入驻艺术家的遴选,则由专业评委会来完成,每五年进入新一轮评估,通常根据艺术家租期内的专业发展和工作室使用情况来判断是否签约。政府对于工作室的投入和支持,使优秀的艺术家得以安心创作,并产生长期驻留在科隆的生活惯性。每年文化办公室还组织“工作室开放周”,将工作室向大众开放,打通由官方支持的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之间广泛畅通的交流。2015年的工作室开放周为9月11日至27日,分别以三周时间在不同的工作室群落里组织,供大众轮流参观。在今年的科隆艺术博览会(Art.Fair Cologne)上,文化办公室也承租了四十个展位并转租给艺术家,每位艺术家只需支付几十欧元就可以拥有自己在艺博会当中的非营利推广展区。再以独立项目基金的申请为例,文化办公室每年设立并不高额的独立项目基金申请通道,以单个项目不超过一万欧元的投放标准,为下一年在全城此起彼伏举办的、各类由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参与的文化活动项目提供稳定而有力的支持。对于并不能在创作初期就追求大规模、大名声、大预算项目的年轻策划人来说,化整为零的资金扶植政策是真正站在培养整个城市长远文化品质的角度而出发的。这里提到的“独立性”,是通过被文化办公室邀请参与上述各个项目评选流程的评委团队来体现的。首先,文化办公室绝不参与评审过程,给予专业评委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其次,所有专业评委由博物馆、艺术家协会、艺术大学等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成,每三年轮换一批,保证评审的新锐视角;再次,这批专业评委除每人仅获得逾一百欧元的工作补贴之外,全部属于义务付出,保证了其决策判断的客观公正。每年交错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项目,使得经过授权的科隆市政府文化办公室标志在城里的不同街区持续亮相,塑造了出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独立艺术空间”这个概念上,欧洲的艺术工作者对于“独立”二字充满了强烈的诉求和本能。首先,这些艺术空间得以“独立”的前提,建立在是否营利的标准上。独立的艺术空间必须是非营利模式下的公益艺术机构,而非商业空间;其次,政府和民间基金会都积极支持这些艺术空间的发生和发展。以科隆市为例,全城分布有大小四十余个非营利模式管理下的艺术空间或者艺术家自营空间,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持续获得政府基金支持的专业空间,包括科隆市艺术家协会(KoInischer Kunstverein)、艺术研究院(Akademie der Kunste der Welt)、艺术空间(Kunstraum)、科隆大学艺术史研究所(Universitat zuKoIn Kunsthistorisches Institue)、临时画廊(Temporary Gallery)等等。这些艺术机构并不受制于任何拨付资金支持其运营的政府或社会机构管理,除非宣扬某些极端主义的内容会受到全社会民众的自觉监督之外,这些艺术空间可以自由关注、挖掘或讨论与各种社会现实有关的议题和创作,以及跨领域的实验探索,进行展览或研讨等项活动。同时,各种独立的艺术项目也在此理念下火热开展,比如已经创办了四届的“科隆新晋艺术家双年展”(New Talents-Biennale Cologne),该艺术展主要为扶植毕业三年内的年轻艺术家而设立。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中国显然在运行机制上和欧洲有着极大的区别。基于文化管理制度,国内缺乏既受到政府扶植又独立于内容制作的艺术空间,同时由于缺少官方支撑,这些空间在维护成本和可持续性发展上处于尴尬境地。目前散落各地的少量独立空间,大都停留在由国外专业团队组建和管理,并由国外基金会资金支持的模式,处于半地下状态,难以形成常态稳定的发展从而壮大规模并增强社会服务力。
说到一个城市长期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还不能不提到教育。成立于1990年的科隆媒体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Media Arts Cologne)简称“KHM”,是德国著名的公立艺术大学。该学院的教学体系以基于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为目标而学习,整合了艺术、电影、电视和媒体艺术等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供各级别的媒体艺术学位。课程结构包含三维动画设计、摄影摄像技术、声音音响艺术、实验影像、创意制作、电视格式、现场编导、公共表演、广播电视政策实施等大量技术实践内容。除此之外,所有的教学研究都贯穿影像理论分析、美学和哲学等理论课程。KHM最为出色的教学特征,在于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打造一种充满实验精神的开放性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在多媒体领域,特别是探寻在暂时无法被界定为任何媒介技术的新领域进行创作。在学位的获取过程中,学院对学生个人艺术项目的发展指导是关键核心。这些项目由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授、学术督导和技师们联合支持,学生在学院配备最尖端设备的工作室和实验室中,进行涉及各种项目和主题的技术训练和艺术实践活动。在二十多年的媒体艺术教育熏陶下,科隆市逐渐成为德国著名的“媒体之都”。除了拥有德国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西德意志广播电视台(WDR)和最大的私营电视台(RTL)之外,还汇聚了众多制作公司和广告代理商,以及成熟的互动娱乐产业。除了大量商业领域内的数字创新技术人才之外,专注于探索新媒介创作的活跃艺术家们,也在这座城市里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先锋实验精神的艺术创作队伍而享誉业内,为科隆的艺术景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