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热爱生活的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长为一个有着高情商有着纯道德的有思想的人,让语文课在快乐的成功中,沐浴人性的光辉,感受道德的魅力。
关键词 语文;情感;道德;熏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46-01
一个人如果在他求学时真的遇到一位好老师,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而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一生的成长尤其是在情感与道德的教育的熏陶与渗透方面更是起着别的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教育一线上的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自始至终在学生成长的天平上我都把做人看的很重于求学。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语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而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好的作品都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握恰当,都能净化学生的情感,重塑学生的灵魂。我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几点感受,愿与大家分享。
一、讲解时代背景,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把历史学好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任何一篇作品的理解,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如果不管讲到哪篇文学作品,你都能对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非常熟悉,那么理解起课文的思想内涵来会容易很多,也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颇。例如我在讲解《风筝》这篇散文时,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鲁迅是不是有病啊?他怎么那样对他弟弟啊?”现在的中学生出生在21世纪90年代后期,他们怎么能理解20世纪20年代那个时代的特点呢?于是我给他们讲解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也就是当时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鲁迅他也不是神啊,他也会受封建思想的熏染,他也会沾染封建礼教的观念,这是很正常的。难能可贵的是,当他一旦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到自己错了时,马上就想到补救,认错。跟学生这么一讲,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在那时代怎么会有哥哥虐杀弟弟精神的事情,对鲁迅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但很好的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还从感情上接受了鲁迅,受到了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所以,讲解时代背景,利于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受到道德的洗礼。
二、创设情境,深切体验,做一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一个人品质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核心,那就是“孝”。古老的《三字经》在举了黄香九岁为父温席、孔融为兄让梨之后,提出教育应“首孝悌,次见闻”,也就说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与“孝悌”相比,要处于次要地位的。一语指出教育的轻重之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很好的能对学生进行“孝顺父母、尊敬老人”情感道德教育的示范课文。在教读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深刻领悟我决定走大路的真正原因,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决定委屈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问学生们如何理解“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言外之意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出来?这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什么情感?我让同学们对文中母亲的年龄做一个猜测,估计母亲可能有多大岁数了,然后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人均寿命为80岁,母亲今年75岁,“我”30岁,儿子3岁,大家计算一下,我伴同母亲的时间有多久?“我”伴同儿子的时间有多久?同学们对这样的一种情境非常感兴趣,热情高涨的计算,计算结果是陪伴儿子的时间是50年,陪伴母亲的时间是5年,这个结果把学生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在这样的情景感召下,想必每个学生都在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因为拥有这种爱不是永久的,因为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原来这样短少。这样的课真的很好的洗礼了学生的灵魂,会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三、角色进入,反问自省,思想升华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的思想性,而人更贵为有思想的人。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的去感悟、体验,更易于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陶冶与洗礼,达成德育。文本如一座金矿,可让人充分地去挖掘,一定可以挖到金子的。《羚羊木雕》这篇课文主题是有关诚信和友情的。我在讲读《羚羊木雕》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很支持文中“我”的父母的做法,认为就应该背信弃义的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索要回来。当然,我不能直接反对或者主观上认为学生这样做如何如何错误,可我该怎样告诉孩子们其实诚信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呢?我就让大家做一个角色进入的境界——如果文中的“我”就是你自己,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如果你就是“万芳”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又会如何做?学生们众说纷纭之后我说:“同学们,如果我是文中的‘父母’,我会告诉孩子,你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万芳,就不能反悔再要回来了,因为做人要讲究诚信,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担当。即使你知道了羚羊木雕的价值后很心疼,但我认为诚信比金钱更可贵。”学生们听完这番话后一愣,转而一想,又默许了。我又接着说:“同学们,如果你还认为金钱比诚信更重要,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我无话可说。”同学们都沉默了,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思想在这种角色互换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被文中“我”的“诚信”
而感动,思想得到升华。
四、课外拓展,欣赏积累,在文化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道德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拓展阅读。我一直很认真地对
待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会选择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积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讲解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之后,我给同学们展示了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情”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的這首诗,告诉了学生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的过程,只要选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我让同学们把这首诗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经常拿出来读读背背,会让学生对遇到的困难充满信息和力量,积极的勇敢的去面对,做一个有顽强意志的人。
总之,语文真的是一门很好的学科,它让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灵魂的洗礼。一个热爱生活的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长为一个有着高情商有着纯道德的有思想的人,让语文课在快乐的成功中,沐浴人性的光辉,感受道德的魅力。
关键词 语文;情感;道德;熏陶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46-01
一个人如果在他求学时真的遇到一位好老师,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而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一生的成长尤其是在情感与道德的教育的熏陶与渗透方面更是起着别的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教育一线上的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自始至终在学生成长的天平上我都把做人看的很重于求学。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语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而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好的作品都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握恰当,都能净化学生的情感,重塑学生的灵魂。我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几点感受,愿与大家分享。
一、讲解时代背景,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认为把历史学好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任何一篇作品的理解,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如果不管讲到哪篇文学作品,你都能对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非常熟悉,那么理解起课文的思想内涵来会容易很多,也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颇。例如我在讲解《风筝》这篇散文时,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鲁迅是不是有病啊?他怎么那样对他弟弟啊?”现在的中学生出生在21世纪90年代后期,他们怎么能理解20世纪20年代那个时代的特点呢?于是我给他们讲解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也就是当时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鲁迅他也不是神啊,他也会受封建思想的熏染,他也会沾染封建礼教的观念,这是很正常的。难能可贵的是,当他一旦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到自己错了时,马上就想到补救,认错。跟学生这么一讲,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在那时代怎么会有哥哥虐杀弟弟精神的事情,对鲁迅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但很好的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还从感情上接受了鲁迅,受到了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所以,讲解时代背景,利于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受到道德的洗礼。
二、创设情境,深切体验,做一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一个人品质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核心,那就是“孝”。古老的《三字经》在举了黄香九岁为父温席、孔融为兄让梨之后,提出教育应“首孝悌,次见闻”,也就说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与“孝悌”相比,要处于次要地位的。一语指出教育的轻重之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很好的能对学生进行“孝顺父母、尊敬老人”情感道德教育的示范课文。在教读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深刻领悟我决定走大路的真正原因,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决定委屈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问学生们如何理解“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言外之意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出来?这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什么情感?我让同学们对文中母亲的年龄做一个猜测,估计母亲可能有多大岁数了,然后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人均寿命为80岁,母亲今年75岁,“我”30岁,儿子3岁,大家计算一下,我伴同母亲的时间有多久?“我”伴同儿子的时间有多久?同学们对这样的一种情境非常感兴趣,热情高涨的计算,计算结果是陪伴儿子的时间是50年,陪伴母亲的时间是5年,这个结果把学生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在这样的情景感召下,想必每个学生都在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因为拥有这种爱不是永久的,因为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原来这样短少。这样的课真的很好的洗礼了学生的灵魂,会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三、角色进入,反问自省,思想升华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的思想性,而人更贵为有思想的人。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的去感悟、体验,更易于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陶冶与洗礼,达成德育。文本如一座金矿,可让人充分地去挖掘,一定可以挖到金子的。《羚羊木雕》这篇课文主题是有关诚信和友情的。我在讲读《羚羊木雕》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很支持文中“我”的父母的做法,认为就应该背信弃义的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索要回来。当然,我不能直接反对或者主观上认为学生这样做如何如何错误,可我该怎样告诉孩子们其实诚信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呢?我就让大家做一个角色进入的境界——如果文中的“我”就是你自己,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如果你就是“万芳”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文中的“父母”又会如何做?学生们众说纷纭之后我说:“同学们,如果我是文中的‘父母’,我会告诉孩子,你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万芳,就不能反悔再要回来了,因为做人要讲究诚信,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担当。即使你知道了羚羊木雕的价值后很心疼,但我认为诚信比金钱更可贵。”学生们听完这番话后一愣,转而一想,又默许了。我又接着说:“同学们,如果你还认为金钱比诚信更重要,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我无话可说。”同学们都沉默了,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思想在这种角色互换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被文中“我”的“诚信”
而感动,思想得到升华。
四、课外拓展,欣赏积累,在文化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道德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拓展阅读。我一直很认真地对
待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会选择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积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讲解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之后,我给同学们展示了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情”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的這首诗,告诉了学生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的过程,只要选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我让同学们把这首诗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经常拿出来读读背背,会让学生对遇到的困难充满信息和力量,积极的勇敢的去面对,做一个有顽强意志的人。
总之,语文真的是一门很好的学科,它让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灵魂的洗礼。一个热爱生活的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长为一个有着高情商有着纯道德的有思想的人,让语文课在快乐的成功中,沐浴人性的光辉,感受道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