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来敲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足见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阻碍学校发展的并非教师水平,而是作为学校前进引擎的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打造一支奋发向上、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如何激发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不高原因分析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深入关注,学校和教师被拉到社会舞台前,时时成为关注焦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美誉与教师社会地位无法相符,让教师感到困惑迷惘。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传统道德标准、价值观也受到猛烈冲击,致使部分教师理想信念缺失,原有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责任感荡然无存。加之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处于高负荷的运转中,导致教师身心极度疲劳,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从学校管理层面,管理者为了打造优质的学校,在管理上往往过于“格式化”。过于细化的规章制度和层出不穷的检查工作,让教师喘不过气来,更让教师感觉教育管理不是服务于教学,而是教学服务于管理,从而使大部分教师丧失干劲,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给教师一个“家”,增强情感归属感
  家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一份幸福。教师只有体验了“家”的温暖,才能使主人翁精神得以萌发,工作才有劲头。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教师唠叨“学校把我们第一线教师摆在什么位置呢?我们只是教学机器和管理学生的工具罢了”。教师的唠叨值得我們深思。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营造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减轻教师的精神负担和工作压力。同时校长在工作中要俯下身子接地气,经常到教师办公室走走,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好做法,听听教师的呼声,了解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除了工作之外,校长还要关心教师的生活,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存在的困难,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感到校长就是自己的一个亲人、一个朋友,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这样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让赞美鼓励成为滋生幸福感的催化剂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师也一样。当教师的工作得到校长的充分肯定,感到备受尊重和信任,就会信心倍增,会成倍地激发自身潜在的能量。作为校长,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随时随地去捕捉教师的长处与优点,并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真诚实意的赞美。我校有位女教师,由于自己的孩子小,要求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无法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该教师工作带有情绪,班级管理涣散,笔者多次找其谈心,收效甚微。为了帮助她,笔者日常多去观察这位教师,用“放大镜”从方方面面去寻觅其优点,发现她值勤工作较认真负责,不仅较早到校,而且能站好自己的岗位。于是,笔者就利用教师例会,给予表扬鼓励。之后发现,她不仅值勤工作更积极了,而且班级管理也用心了,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次交谈中她说:“感谢领导对我的包容,你对我们的过失总能宽宏大量,你的做法让人心里总感到暖乎乎的。”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及时捕捉教师的点滴进步,当教师感到被欣赏、信任和尊重时,他们就会备受鼓舞,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幸福感。
  (三)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唤醒教师职业幸福感
  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应确立教师主体地位,致力于“给教师幸福的权利”。学校管理应该将学校还于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将教师定位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让他们广泛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及参与决策。这样,教师在工作中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和尊重,职业幸福感将油然而生。龙山小学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在这过程中,教师对学校的职务评聘办法最为关注,对原有的评聘办法有很多争议。针对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决定把完善这项制度的权利还给教师,放手让包括行政班子在内的全体教师来制定。在对讨论稿进行论证过程中,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意见分歧较大,很难达成统一;每个人只代表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看法,争论十分激烈。但在各自观点的碰撞中,慢慢达成共识,最后达成妥协,讨论的结果大多数教师感到满意。虽然制度的形成过程一波三折,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通过激烈论证而酝酿出来的规章制度,确实比较严谨、科学。教师们更加自觉地维护,更加自觉遵守。这也给学校管理层上了很好的一课: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大胆放权,决策民主,积极提倡群策群力,鼓励教师献计献策。这样,教师工作的热情将会大大提高。
  (四)专业引领,激发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的幸福感,需要自身的成长。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就有自信和力量,这份自信和力量便是幸福感的生长点。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愉快地工作,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
  我校师资主要来自周边完小及乡镇进城教师,教师队伍结构较复杂,竞争意识较弱,有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抱着对学校事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校积极从教师的自身发展入手,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首先,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规划,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导航者。学校积极创造交流的平台,请专家到校开设讲座,让更多的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培训成为教师最好的福利。其次,经常开展听评课、优质课比赛活动,通过多元激励,让每位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积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提升教师品位。学校经常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列出教师每学期必读书的清单,并购置各种教育类刊物,阅览室设置教师书架,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我的读书会”“我读书,我快乐”等读书心得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良好的专业成长不断地增强教师的成就感,也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感。
  总之,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而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是促使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关键人物。校长只有千方百计地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教师充分感受职业的幸福感,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学校的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龙山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问题驱动区域教研模式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研训一体的形式,最终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为直接目的的教研模式。具体地说,是指以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教研中的真实问题的诊断和解决为驱动,以区域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课例研讨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研训一体,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实现区域内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具体模式是:“分析诊断,提出问题→课堂实践,分析研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教研问
期刊
问: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资料袋”中明确指出:“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但在《城南旧事》(林海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丛书)的多种版本中,《冬阳·童年·骆驼队》都列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一个副标题“——《城南旧事》出版后记”。请问这篇课文的文体是“序”,还是“跋”?  答:一般而言,作者创作完成一本书,都会写“序”与“跋”,通俗的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0至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若干个非零自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了解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基本规律。  2.在自主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举例验证与推理验证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探究新的数学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促进学生抽象与推理能力等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  能探索出若干个非零自然数的和与
期刊
平均数作为一种最常用的统计量,它能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和整体水平。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平均数怎么得到的、有什么用,却很少重视平均数是什么,对其虚拟性体验也不够充分。本文,笔者以俞正强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炼、建立数学概念。  【教学片段1】在生活原型中生长出概念  材料1:二年级小朋友60米跑了五次,时间分别如下(秒):15,14,12,10,1
期刊
小周刚从大学毕业,在父母的期待下,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小周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十分向往。最近有件事让他苦恼不已,他发现自己的拖延行为越来越严重,每次计划的晚上备课总是会拖到第二天上课前才去完成,需要批改的作业也总是一拖再拖。教导主任已经找他谈过好几次话,小周老师也好几次下定决心要好好改改自己的拖延行为,但每次总是没有好的方法,都是半途而废。有一次,小周老师课没备好就匆忙去
期刊
板书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课堂生成的实际,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知识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一幅好的板书,本身就是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精妙完善的教学形式高度统一的结晶,良好的板书设计与展示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直接体现。精心设计并适时展示板书,也是教师
期刊
“百善孝为先”,缘“立德树人”之根本,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途径。福建省南平市东山小学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孝德文化的传承为载体,以孝德行为的养成为重点,以孝德品质的评价为抓手,重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探索学校德育新思路。  一、把孝“写美”,彰显孝德育人的艺术性  1. 校史文化环境。“三风一训”文化宣传栏,涵盖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构架;校训文化艺术长廊,包括崇孝、励志、笃学、求
期刊
2017年5月,我在北京国家美术馆参加了“吴门馨风——张继馨画展”。原定全国政协罗富和副主席参加画展开幕式,但是因为他赶往合肥参加民进安徽省委会的换届大会,所以无法参加。他特别委托我转达对画展的祝贺和对张老师的敬意。  我和张继馨先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是苏州职业大学的老教师,也是苏州民进的老前辈,苏州文化界的老艺术家,道德文章均为我的老师。我在苏州工作多年,对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勤奋追求以及获得的成
期刊
所谓的文体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调用针对性强的阅读策略,从而实现精准阅读、有效阅读。基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的局限性,文体意识的渗透不能以理论阐述的形式出现,而应通过教材,以感性的方式渗透于课堂之中,使学生主动建构文体知识,提升阅读素养。童话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受小学生欢迎,那么教师如何借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灵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呢?  一
期刊
文言文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初步引导学生认识与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任。但文言文远离现代生活,缺乏语境,那些艰涩拗口的内容、奇谲生僻的字词,让许多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望而却步,教师教起来也颇感力不从心。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唯“言”独尊,“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