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自我 感动“读者”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c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写作,必须抒写自己的内心,否则,作品就没有独特的个性;作家写作,也必将感动自己,进而感动读者。作品要有独特的魅力,你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作品要感动读者,你的心中必須装着读者。
  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我的回答是:坚守自我,感动“读者”。
  坚守自我,就是做好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就像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脉络,你,应该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存在,你应该把生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它有着你自己的鲜明印记,有着你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属于你自己的审美体验。
  记得杨绛曾经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陶行知先生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这些无疑说明了人是独立的个体,事情总要自己解决,生活总要自己创造,作品要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他们创造着生活的“作品”,打上了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烙印。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家朋皆恶其无能而不与其交,他靠自己独自拼搏而称王天下;成吉思汗父母被杀,只身流落在外而建立了一番帝业;朱元璋自幼无亲,浪迹天涯而后成为明太祖,这都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结晶,这都是他们创造生活的“杰作”。
  罗曼·罗兰说过:“人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只是热爱生活,更可贵的是创造生活的“作品”。试想,如果史铁生在两条腿残废之后,没有热爱与创造的精神,又怎能写出《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感人肺腑的作品?如果海伦·凯勒在双目失明之后,没有热爱与创造,又怎能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如果马丁·路德·金在遭受牢狱之灾时,没有热爱与创造,又怎能勇往直前地为自由和平等而战?他们视世界为自己所有,坚守自我,所以,他们自信、自尊、自强,精心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
  然而,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仅仅为自己活着,同时也为他人活着。我们不可能只为自己“写作”,我们的“作品”还有读者,更有读者的评判。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奋然前行时,我们也肩负着一种责任,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是的,人不可能不与外界相关,一个人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于地球之外,我们与世界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创造的“作品”属于这个世界。
  生命的琴键是有限的,但你可以谱奏出一曲只属于自己的无法复制的精彩乐章,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动所有的“读者”。

【点 评】


  这篇文章主要有下面三个亮点:
  1.紧扣题意,中心突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从材料出发,紧紧扣住题目和材料的内涵,方向明确,中心突出。全文围绕“既为自己写作,又要感动读者”两方面立论,论点鲜明,论证有力。
  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本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典历史材料,如第三段列举的刘邦、成吉思汗、朱元璋等事例;二是课文素材,如第四段列举的史铁生、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等事例,都直接来自中学课本。这些材料的运用,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3.辩证说理,深入挖掘。本文极其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讲究道理本身的层次和条件,体现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辩证性。文章既强调“坚守自己的内心”,同时又顾及“感动读者”,论述辩证、全面。文章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渐入佳境,最后获得主旨的升华。
其他文献
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新换了一位校长,校长在大会上说:“以后呀,考试成绩排在班级前五名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奖励,那些钢笔、文具盒之类的咱们不奖了,我们奖点特别的,保证大家都喜欢。”  期中考试临近了,大家都铆足了劲,争取考出高分,得到那份神秘的奖品。那一次我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仍然排在十名之后。  发奖品那天,我们惊呆了!校长旁边,居然摆了满满一筐猪肉,猪肉特别新鲜,刚宰杀的,似乎还冒着热气。大家你看看
期刊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
期刊
与自然对话,静静地,没有噪杂的车笛声,没有纷乱拥挤的人流,只有清脆婉转的鸟鸣,只有如诗如画的自然的美……与自然交流,把心灵融入自然,独处的感觉真好!  清晨,穿一身休闲服,背上画板,拿起心爱的玉笛,沿着弯曲的小道,一路走来。和风拂面,明澈露水在绿叶的翻转中抖落滑下,露珠在玉盘似的荷叶上荡漾,似珍珠,似碧玉。幽静的荷塘里不时传来几声蛙鸣,那声音是自然音响的和鸣。立足停步,顿感沁人心脾的荷叶馨香袭过身
期刊
无论以绘景状物为主,还是写人记事为主,记叙文离不开景物描写。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所谓景物特征,是指某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景物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时令,不同天气,自然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眼神和别样的风情。写景抓住特征,让笔下的景物特色鲜明,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写出景物的特征呢?下面几种写作方式值得借鉴和掌握:一、涂抹颜色,让景色彩鲜明  “接天莲
期刊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给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跟同学们再说几句知心话。   今年正好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北大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因此有了特殊的地位,你们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你们的父母亲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家长。国人对北大人有一种理想的期待,他们希望从你们身上看到北大精神。这是一种北大效应。你们已经被
期刊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但考生写记叙文,演绎故事,通常存在这样毛病: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
期刊
如果我们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既然是一部作品,那么必然会有“读者”,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读者”呢?  这些“读者”可能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这些“读者”可能是父母,他们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干涉;这些“读者”可能是老师,他们对你的兴趣爱好进行开发或压抑,对你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这些“读者”可能是朋友,他们对你的事情
期刊
眼前这幅题为“眼睛”的漫画,表现的是政治家的眼中只有各地的政局变化,“孔方兄”的眼中永远闪烁着金钱的光芒,足球迷的眼里只有“让我欢喜让我忧”的足球,窥私者的眼里只有那不为人所知的隐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当一个人的眼里只有某种东西时,他的心灵实际上已经被什么东西所蒙蔽了。  有些人眼中只有金钱——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他经过努力踏上仕途,并将有一番美好前程的时候,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伸手接过了不义之财
期刊
我们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即是我们的“作品”,每一个窥见我们生活掠影的人则是“读者”。在这世界上,第一个读者应该是我们自己,我是我特别的“读者”。我在创造生活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听取自己内心的召唤。  虽说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那是对君王来说的——他们的臣子都是人中龙凤,在君王谱写朝代的篇章中,这些臣子是能够提出精辟意见和见解的优秀“读者”。可是对于我们呢?事实
期刊
“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高考评价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指文章“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点在议论文体现得更明显。一篇好的议论文,往往是因为做到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能见前人所不能见,发前人所不能发。引用一句话来说,“深刻”就是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可以让人“一览众山小”。我们以一则故事类材料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将这类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