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需要改革传统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效率,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新的尝试。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大学思政课;思政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知识被创造和共享,人们通过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来说,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思政教学的创新性尝试,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关注度,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又可译为学习社区,是一种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团体成员通过这个组织或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扩大人际交流,锻炼做人做事能力。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一般由教育专家、教师和辅导员组成,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组织、形式进行编制。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学习共同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学习组织形式的独特特征,如心理安全的氛围,民主与赋权,互相交流、相互协作,容纳异己、尊重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学习共同体则改变了这一传统,让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为此,教师就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学生要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贡献自身的学习所得,实现团队内共享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以促进新知识的诞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较为僵化的,教师只负责讲,学习过程中没有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流动是单向的。但在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知识等到增加,获得了终身学习、终生发展的能力。教师开始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学习者和教育服务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角色的变化,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丰富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便利了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开展。
三、目前大学思政课出现的问题
3.1 大学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采取的小班化教学方便了思政课堂教学,与此相适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的变化,面对这种新局面,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出现不足,不能适应教学创新的要求,无法适应学习共同体的需要。
3.2 面对思政课学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当前,由于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于思政教学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思政教学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没有关系,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认为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无关,学习思政没有必要,这导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3 学生择课只注重短期效益,过于功利化
当前高校学生选择课业过于侧重能帮助就业、短期提高专业能力的课程,忽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长期发展课程。如认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自身的就业需要,充斥说教内容,学生不愿意提听。在课程选择上学生缺乏长远考虑,功利心过重。
四、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
4.1 建设高素质的思政学习共同体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本着“魅力大,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依托学习共同体,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能力。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兴趣的教师组成的,思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积极开展合作,进行分享和对话,帮助成员提高思政教学能力。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为思政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个体发展。
1)思政教师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参加思政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与会议,加强自身能力建设;2)思政教师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好的经验做法和优秀教学内容,推广自己的好的做法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3)加强师生互动,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在专业课、职业选择方面的困惑,增强师生感情,加强教师的个性魅力。
4.2 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身和世界
思政课具有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配合党和国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为此就要做好下列工作:1)高校党委、组织宣传和学工等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要组成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树立远大目标,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满足社会对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的需要;2)思政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实现人生价值;3)创新教学方法,广泛采用讨论教学法,通过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思政教学内容变得充实、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改变一直以来思政教学偏重理论说教、内容空泛、与社会实际距离较远的现状,拉近师生距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见解、能够正确认识人生与社会的重大问题。
4.3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思政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通过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提高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学得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社会、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能科学的认识社会和生活,感受思政课程的实践价值。
五、结语
在学习共同体下开展思政教学创新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最终引导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静怡,朱亮.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05):113-116.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大学思政课;思政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知识被创造和共享,人们通过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来说,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思政教学的创新性尝试,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关注度,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又可译为学习社区,是一种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团体成员通过这个组织或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扩大人际交流,锻炼做人做事能力。人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一般由教育专家、教师和辅导员组成,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组织、形式进行编制。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学习共同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学习组织形式的独特特征,如心理安全的氛围,民主与赋权,互相交流、相互协作,容纳异己、尊重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学习共同体则改变了这一传统,让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为此,教师就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学生要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贡献自身的学习所得,实现团队内共享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以促进新知识的诞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较为僵化的,教师只负责讲,学习过程中没有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流动是单向的。但在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知识等到增加,获得了终身学习、终生发展的能力。教师开始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学习者和教育服务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角色的变化,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丰富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便利了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开展。
三、目前大学思政课出现的问题
3.1 大学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采取的小班化教学方便了思政课堂教学,与此相适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的变化,面对这种新局面,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出现不足,不能适应教学创新的要求,无法适应学习共同体的需要。
3.2 面对思政课学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当前,由于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于思政教学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思政教学与学生的个人发展没有关系,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认为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无关,学习思政没有必要,这导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3 学生择课只注重短期效益,过于功利化
当前高校学生选择课业过于侧重能帮助就业、短期提高专业能力的课程,忽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长期发展课程。如认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自身的就业需要,充斥说教内容,学生不愿意提听。在课程选择上学生缺乏长远考虑,功利心过重。
四、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
4.1 建设高素质的思政学习共同体教师队伍
思政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本着“魅力大,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依托学习共同体,提高思政教师的素质能力。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兴趣的教师组成的,思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积极开展合作,进行分享和对话,帮助成员提高思政教学能力。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为思政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个体发展。
1)思政教师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参加思政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与会议,加强自身能力建设;2)思政教师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好的经验做法和优秀教学内容,推广自己的好的做法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3)加强师生互动,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在专业课、职业选择方面的困惑,增强师生感情,加强教师的个性魅力。
4.2 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身和世界
思政课具有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配合党和国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为此就要做好下列工作:1)高校党委、组织宣传和学工等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要组成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树立远大目标,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满足社会对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的需要;2)思政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实现人生价值;3)创新教学方法,广泛采用讨论教学法,通过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思政教学内容变得充实、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改变一直以来思政教学偏重理论说教、内容空泛、与社会实际距离较远的现状,拉近师生距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见解、能够正确认识人生与社会的重大问题。
4.3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思政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通过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提高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学得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社会、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能科学的认识社会和生活,感受思政课程的实践价值。
五、结语
在学习共同体下开展思政教学创新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最终引导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静怡,朱亮.学习共同体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0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