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价值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类型多、分布广、时间长的特点,与高校思政课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具有耦合性,对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广西红色文化;思政课;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5-0094-02  
  广西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中华民族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状况,带领广西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的地方文化形态,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它从属于我国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指广西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参与革命事业中留下的相关党政军机构、革命遗址遗迹、战争战场旧址、起义纪念建筑、名人故居旧居等,如中共梧州地委特委旧址、北流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百色红色军部旧址、田东红军码头、龙州铁桥保卫战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和纪念园、韦拔群故居、雷经天故居、广西烈士陵园、龙州红八军烈士纪念碑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不仅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如韦拔群诗词歌谣、光明岩红军标语等,更是在其中形成的精神特质、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如百色起义精神、龙州起义精神等。广西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分布上看,广西红色文化分布甚广,遍及桂西、桂北、桂南、桂东、桂中;从种类上看,广西红色文化类型较多,包括以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为代表的建军文化,以中共梧州支部成立为代表的党建文化,以英家起义和中秋起义为代表的解放文化。从发展的历程看,广西红色文化跨度较大,时间较长,囊括了近代中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全过程。在新时代,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其重要渠道之一。广西红色文化对广西高校思政理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广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具有耦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广西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孕育的,经过地域化、民族化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广西化的成果之一,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广西红色文化体现了广西革命者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对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共同理想和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孜孜以求,这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相契合。广西红色文化所体现的革命英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相契合。广西红色文化所彰显的革命先烈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原则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相统一。
  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重大。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政治性强。教师授课偏重说教,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大多从理论到理论,给学生留下了“大而空”的印象,结果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当下紧迫的任务。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发出了有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政课。倘若教师原原本本地进行理论灌输,学生则“味同嚼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予以拓展和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拓展与创新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宝贵的历史遗存,广西红色文化是在近代中国革命时期由广西大批仁人志士创造的。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基因,在八桂大地创造了以爱国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广西红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是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一体的生动教科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有效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拓展和创新教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专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广西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整个峥嵘岁月中,广西各族人民英雄个体和群体数量十分庞大,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发生的历史事件、故事和传说数不胜数;革命组织机构和遗址遗迹众多。这些均是四门思政課教学宝贵的红色案例资源。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讲授“人生观与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专题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总论”“革命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专题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讲授“马克思主义总论”“辩证法的范畴”“价值观和真理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专题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讲授“辛亥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专题时,教师皆可采用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藏的丰富案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总结点评”的教学环节,形成“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多向、多重的交流互动,使大学生受到案例的熏陶,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案例教学法使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灌输到互动探讨的转变,从抽象理论灌输到具体案例分析的转变,使学生发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结果大大提高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了理论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标。   第三,有利于推进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思政教育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思政课教学仅仅依靠理论课单一的理论灌输和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条件使大学生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再到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形式比较单调,内容重复较多,表现为对新媒体重视不够,实践教学项目年年重复,重形式,轻实效。实践课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缺乏创新,实效性不强。
  广西红色文化创生于近代革命时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广西红色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小说、歌谣、舞蹈,生动地反映了广西革命英雄烈士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它们历久弥新,不仅闪耀着一种理性色彩的光芒,更彰显了一种生动的、形象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红色英雄具有激励功能,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励志向善、见贤思齐的榜样。革命事迹具有“标杆”和“引领”价值,能够成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恪守道德要求,能够成为激励大学生为了国家的前途、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不懈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价值人生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们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鲜活教材。一是有利于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可以广西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搭建“广西红色文化信息平台”,举办“红色讲座”“广西红色节目挑战赛”“广西红色社团沙龙”“广西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广西红色之声”大赛“广西红色文化论文征文”“广西红色电影影评比赛”“广西红色文化博客设计大赛”“广西红色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有利于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体验。例如,教师可组织大学生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庆日,到广西的近代党政军群机构、革命遗址遗迹、战争战场旧址、起义纪念建筑、名人故居旧居等,开展各种纪念、瞻仰、庆祝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入党宣誓、党日活动;以模拟体验广西革命英雄烈士在广西斗争的历史场景,重走红军路活动等。思政教师把广西红色文化融入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实践,努力创造广西红色文化育人的环境,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广西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的熏陶和教育,加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理解,继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并坚定信念,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锤炼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02-07)[2020-1-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2]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EB/OL].(2019-03-18)[2020-1-20].http://www.81.cn/jmywyl/2019-03/18/content_9453041.htm.
  (责任编辑:王义祥)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长沙医学院118名来华医学留学生为对象,初步探讨了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现状、确定学习目标能力、选择学习方法能力、监控学习过程能力、评价学习效果能力五个方面,进而提出了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100
期刊
[摘 要] 本科生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本文以我校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中央赛道建设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组设置为背景,以地下建设课程组同学为实践对象开展了的本科生小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探索方面主要采用了课程内容兴趣调研与分析、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创新、课程内容讲解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模式变革的探索;在思考方面,根据两届同学的实践结果,发现小
期刊
[摘 要] 2020年全国毕业生总量预计超出2019年40万人左右,2020年初的疫情中,在中央战略部署下全民抗疫,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在此特殊时刻更需迎难而上,不断思考、学习和提升,让此次疫情成为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响应中央号召,完成毕业生的稳就业工程。   [关键词] 辅导员;毕业生;就业;担当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5 [
期刊
[摘 要] 地方高校外语教学存在一些惯习与误区,究其原因,与教师缺乏自主专业发展的条件不无关系。随着慕课资源日益丰富,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条件大为改善。文章从动态评价视角审视慕课平台外语类课程资源,剖析其多维优势中介特质,尝试探索慕课环境下地方高校外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可为途径。   [关键词] 慕课资源;动态评价;优势中介;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
期刊
[摘 要] 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作用至关重要。针对新农科人才培养在课程教学、培养体系、考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设置特色优势学科、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制、构建竞赛式交流学习体系、构建多样化的考评方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科;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 教育事业为百年大计之本,是国家民族兴旺的标志。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探究了研讨式教学模式,以期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以往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与现有学习课程设计两方面因素综合导致了我国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预期渐行渐远。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弊端很多,如学生缺乏独立思维能力、课堂活力不够等。与此对应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
期刊
[摘 要] 对集宁师范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行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园艺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并强调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向。新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数据间的关联性、潜在应用价值凸显,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本文以大数据为基础,提出“三扶”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索精准资助育人新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资助育人;大数据;扶贫;扶智;扶志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培养高水平人才,必须抓好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证券投资学”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但目前挖掘和拓展得还不够。本文从“常识、初心、专业、梦想”的视角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看多中国,做多中国”的底层逻辑;识别高质量发展公司,搭乘中国经济发展顺风车既需要眼光,更需要坚定的信念。最后就进一步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提出
期刊
[摘 要] 形式基础课的教学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本文从教学实际案例出发,将“形式基础“课从学科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点”,向专业课课程的“线”串联,再向专业教学体系的“面”辐射进行梳理。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理论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环境设计;形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