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资讯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开馆、建馆信息
  
  杭州市萧山博物馆3月20日开馆
  3月20日,杭州萧山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该馆坐落在萧山北干山下,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博物馆半圆状造型的设计理念取自萧山历史上的印纹陶器器形,旨在体现萧山的陶瓷文化特色。馆内现有藏品4,000余件,其中近半数为国家珍贵文物。博物馆设有6个展厅,布展面积约2,200平方米。基本陈列有瓷器曙光厅、萧山历史名人厅,另外还设有精品厅、书画厅。
  “瓷器曙光厅”以陶瓷发展之路为基础,以陶瓷文化为主线,通过软陶之父、陶器发生学和陶窑发展史等章节,展示了萧山先民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软陶到成就两晋南朝越窑青瓷辉煌的整个历程。
  精品厅主要展出萧山博物馆馆藏精品,包括陶瓷、金属、玉石、杂件等门类。古陶瓷一直是该馆的主要收藏和征集方向,馆藏精品器物包括一对西晋越窑青瓷武士俑和仕女俑及战国原始瓷瓿,可谓是镇馆之宝,弥足珍贵。
  萧山是杭州的南大门,是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发祥地;萧山还是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商周时期延续至两晋南朝时期的陶瓷窑址遍布南部丘陵地带。(《萧山日报》,记者张婷,2009-3-21)
  
  中国徐霞客博物馆在江阴开馆
  3月29日是徐霞客出游日,中国徐霞客博物馆于当日正式开馆。
  “中华游圣”徐霞客是无锡江阴人,为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和大旅行家,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人”,他笔下的《徐霞客游记》为世界名著。
  总面积逾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通过“自下而上”的位置顺序及“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分别展示古代馆、现代馆和未来馆三大主线。古代馆展示了与霞客精神、霞客事迹、霞客生平有关的历史人文资源、材料、文献等人文艺术精品,主要展出古人所著有关旅游的诗歌、散文、游记等,如《佛国记》、《水经注》、《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著作。目前,该馆已收集到徐霞客游记各类版本50余种。现代馆展示了与霞客游记有关的祖国山河、自然风光、地质资料等科学资料。未来馆则展示了“传承霞客精神,紧跟时代脉搏”的未来科技旅游成果、旅游方式,同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旅游精神。(中国新闻网,记者洪晓红、孙文荆,2009-3-29)
  
  广东省博物馆闭馆“搬家”
  4月2日起,广东省博物馆旧馆陈列大楼将全部停止对外开放。此次闭馆是为了将文物搬迁至新馆而进行的,今年内,它们将在珠江新城建成开馆的省博新馆内“安家”。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投资9亿元,工程是广东省“十项工程”重点项目和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实施的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除了原有的镇馆之宝,新馆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征集新的镇馆之宝,包括19世纪广州十三行风貌最全的文献资料——从香港运来的一批珍贵的19世纪广州外销画,以及反映广州800多年制作龙舟工艺历史的猎德村龙舟,都将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内与观众见面。(《南方日报》,记者李培,2009-4-3)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4月开馆
  4月6日,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分馆开馆。该分馆位于洛阳唐宫西路和八一路丁字路口西北,面积近300平方米,展示的是南北紧连的两座车马陪葬坑。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2号车马坑。2号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残长5.7至6.9米、东西宽3.5米、深1.7米。坑内有两辆车、四匹马。位居北部的1号车马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7至3.8米,坑内保存着一辆马车、六匹马的遗迹。六匹马均为侧卧状,其中两匹马在车辕两侧左右摆放,另外四匹马则被压在车舆下两两相背。
  有专家指出,这两座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其中1号车马坑一车六马的形制是国内第四次发现,但驾车马匹“前二后四”的排列形制十分特殊,与“天子驾六”不同,属国内首次发现。
  中国古代的乘舆制度非常严格,如周代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是周礼的重要组成内容,且乘舆制度还是尔后历代王朝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网综合。2009-4-7)
  
  南京博物院二期扩建工程开工
  4月28日,南京博物院二期扩建工程开工。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综合国立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意义重大。1933年,其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承载着“开启民智”的良好愿望,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于动荡的时局中萌生。1936年开工建设的历史馆,历时十余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完工显露出它的英姿。
  二期扩建工程之后的南博将实现“一院六馆”的建制,在原有的历史馆、艺术馆基础上,增加民国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数字博物馆和特展馆。随着展馆面积的大幅增加,南博所藏的40余万件珍贵文物也将最大化地服务公众,由目前展出的6,000余件,到最终可展出5万余件。(江苏新闻网,记者刘文涛,2009-4-28)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s月开馆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开放。该馆是为了原址保护白鹤梁题刻而建,位于重庆涪陵城区滨江路边,工程总投资1.9亿元。
  白鹤梁水文题刻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因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记录了1,200多年来72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资料,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其文物价值远远超过尼罗河中类似的文物。石梁全长约1,600米、宽约16米,共165段,上面还清晰地镌刻着黄庭坚、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3万多字真迹题刻,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
  三峡工程全部完工之后,三峡库区将蓄水到达175米高程,白鹤梁将永远淹没在水面30米以下。为抢救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专家提出兴建“水下宫殿”的规划,即在白鹤梁集中了180多处题刻的中段部分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护体内设置参观廊道与陆地连接,参观廊道使用潜艇技术,以承压窗口通视题刻。参观人群可由岸上通过耐压管道的玻璃窗口对白鹤梁题刻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光学设备近距离观看。(新华网,记者李松,2009-4-17)
  
  展览撷英
  
  长沙马王堆文物展在美国纽约隆重推出
  由美国华美协进社与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马王堆汉墓文物展于2月12日至6月7日在美国展出。这是马王堆文物首次全面、大规模地在美国展出。此次在纽约展出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共有68件,其中包括帛书、帛画、漆器、丝织品和棺木等。
  马王堆汉墓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马王堆3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 多数保存完好。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中国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由于技术原因,本次展览不包括马王堆出土女尸,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憾事。
  华美协进社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由当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和中国知名学者胡适等人共同创建,以推进对传统和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及遗产的理解和鉴赏为宗旨。自成立以来,华美协进社在推动中美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华网,记者王建刚,2009-2-11)
  
  “浙江四大家精品展”在杭州陶氏艺术馆展出
  2月28日-3月8日,“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精品展在杭州定安名都陶氏艺术馆展出。
  在中国画坛,20世纪“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在学术上早有定论,这次主办方提出的“浙江四大家”有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吴昌硕出生浙江,任西泠印社社长,终成画坛盟主;黄宾虹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其藏画及个人作品现藏浙江博物馆;潘天寿生于浙江,又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桃李满天下;陆俨少也曾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后任浙江画院院长。
  展览共展出73件精品,包括2008年拍卖创下千万元价格的潘天寿《春塘水暖图》和《耕罢图》。
  此次策展提出“浙江四大家”概念,目的是为了营造浙江艺术氛围,从学术与市场结合的角度提出浙江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为各界研究和探讨艺术大家抛砖引玉。(《中国文化报》,作者吴涧风,2009-3-11)
  
  “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亮相甘肃省博物馆
  3月1日,一批来自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在甘肃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遗存,曾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商代大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玉器、青铜器、陶器等800多件珍贵文物,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其中包括青铜礼器48件,乐器4件,兵器232件,青铜工具143件,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此次甘肃省博物馆引进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5件青铜器进行展览,其中有一级文物30件,二级文物36件。展览共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青铜礼器与乐器”,这批青铜礼器既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为南方特有器物。从其器物组合上看,它表现出“重食”的特点。在第二板块“青铜兵器与工具”中展出的器物,则显示了与古越文化相近的文化传统。青铜工具和兵器形制奇异,在中原器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造型和纹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新干出土文物中最耐人寻味的现象,另外,一部分纹饰华美的青铜农工具也反映了农具转化为典礼用器的过程。
  与甘肃省出土的青铜器相比较,这次展出的青铜器,则更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器类组合以及造型、纹样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区域个性。(中国广播网。2009-3-3)
  
  南京博物院举办“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
  3月10日-4月17日,一批“扬州八怪”书画精品真迹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59幅作品,体现了“扬州八怪”独特的画风和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才情。作品包括郑板桥、李蝉、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罗聘等八位扬州画派画家的真迹。
  另外,由于“扬州八怪”深受清高僧石涛的影响,展览还增加了石涛的4件经典名作,以便观众更立体地了解“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
  据南博研究员欧阳宗俊介绍,这批馆藏真迹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民间征集而来,目前“扬州八怪”的作品大多集中在博物馆和大收藏家手中。由于“扬州八怪”清朝时期即名声大振,所以清末和民国初年仿品很多。但对书画有研究的人,完全可以从书画的笔力、气势和印章等方面辨别真伪。(新华社,记者蒋芳,2009-3-12)
  
  73件元青花齐聚首博“元代青花瓷文化展”
  3月20日-6月21日,73件元代青花瓷珍品在首都博物馆“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集体亮相。
  在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上,元代青花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各地存世元青花瓷器,乐观地说也不过千件,中国馆藏仅有百余件。而此次展览汇聚了国内外25家博物馆的73件元青花,可谓是散落各地的元青花瓷的一次空前团聚。
  展览第一部分《汉韵华章》,展现的是中原传统审美观在元代的延续。迎面所见是一只青花四爱图梅瓶。瓶的肩部绘着凤穿牡丹纹,腹部饰有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描绘了古代名士悠然自得的风度与超凡脱俗的情操。第二部分《朔漠新风》重点展示元青花中对游牧文化的体现。比如在器形上对宋金时期的许多传统造型进行改进,使器具的使用功能更加适应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展品中有一件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凤首扁壶就是典型代表。第三部分《异域葱翠》主要表现具有明显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元青花瓷器。比如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凤纹菱花口大盘,口径达46厘米,就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地区的生活习惯而制作的。
  该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后,还要到国内多个省市进行巡展。(《光明日报》,记者李韵,2009-3-21)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馆藏近现代名家绘画精品展
  4月4日-5月10日,辽宁省博物馆在展馆一楼书画1号展厅举办“世纪经典——辽博藏近现代名家绘画精品展”。本次展览展出辽博馆藏近现代名家绘画精品64件(组),全部作品的创作年代集中于近100年(1899-1981年)的时间跨度内,主要包括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干、李苦禅、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60位近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人物,其宗旨是展现中国绘画百年风采,体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及诸流派的艺术特征。
  本次展览是辽博于馆庆60年之际推出的第一个馆藏文物系列展,是辽博集多年积累之所成。其中重要展品包括: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书画印“四绝”艺术家吴昌硕的《富贵牡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多寿》、《灯鼠》,黄宾虹的《重峦山居》,徐悲鸿的《奔马》、《红叶喜鹊图》,潘天寿《溪花放艳图》,李苦禅《荷塘鹭鸶图》、张大干的《并蒂》,傅抱石的《琵琶行》,李可染的《蜀山春雨图》、《暮韵》,关山月的《珠江晚渡图》等。(东北新闻网,2009-4-2)
  
  德国17、18世纪宫廷精品在北京故宫展出
  4月8日-7月8日,主题为“白鹰之光——萨克森-波兰宫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的德国文物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本次展览通过7个部分再现萨克森-波兰宫廷在17至18世纪近百年间,政治、文化、生活、建筑、 艺术与外交的方方面面。展出的170多件文物,充分反映了那一时间萨克森-波兰宫廷的奢华景象。展品中有9组极其奢华的镶满钻石的套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征波兰王室的白色雄鹰勋章。
  瓷器是这次展览的重要内容,在17至18世纪,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各国王室和贵族疯狂地爱上了中国瓷器,萨克森-波兰宫廷也不例外,收藏了大批高品质的中国“外销瓷”。在这次展览中,有两件绘有东方纹饰的盘子。其中一件是从中国订购来的原件,另一件则是国王让麦森的工匠制造的仿制品。德国工匠通过研究中国的瓷器,学到了一些东方制瓷技术。这些展品说明中国对世界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国际在线,记者吴笑女,2009-4-17)
  
  “大三国志展”展览5月至8月亮相湖北省博物馆
  5月28日-8月9日,“千古英雄——‘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将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在展出的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有52组,突破了国内文物展览惯例。其中包括由2,464片美玉玉片和银丝编缀而成的曹操之父曹嵩墓中出土的银缕玉衣、原藏于汉中博物馆的曹操手书“衮雪”隶书、1969年甘肃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东汉雕塑额前有数道皱纹,嘴半张做嬉笑状动作诙谐的陶俑等。
  该展览由中日双方合办,以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藏品由中日两国有关文化单位提供,其中中国11个省市34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138组,日本20家文化单位和私人收藏家提供展品63件,这是日本博物馆藏品首次参加中国博物馆的国内联展。
  之前,这批展品已经先后在日本东京、北海道、神户、福冈、香川、名古屋、群马共七地展出,中国巡展部分包括上海、湖北、浙江、北京、河南、四川等地。(中国新闻网,记者刘英、艾启平,2009-4-28)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80件雷峰塔文物将集体赴台
  10月,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80件(组)雷峰塔文物将远赴台湾中台山博物馆展出。
  即将在台湾展出的这80件(组)珍贵文物,主要都与雷峰塔相关。其中近10件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最具标志性的两件是“五代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和“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五代鎏金纯银阿育王塔”于2000年出土于雷峰塔遗址天宫,雷峰塔倒塌时,它和塔内供奉舍利的金瓶被严重压扁,直到2008年年底才成功修复。而2001年于地宫出土的“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则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释迦牟尼佛跌坐于盘龙托举的莲座上,身后是镂空的火焰纹大背光,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这件艺术佳作。
  10月3日,台湾中台山博物馆东院即将开馆,来自浙江的文物将与中台山博物馆馆藏的佛教文物一起联合展出。为了迎接珍贵的远方来客,中台山博物馆做了许多细致的准备——安放文物的展厅,将用灯光等设计手段营造出雷峰塔地宫的意象,入口还将用砖土还原一座倾倒的雷峰塔。来到这里的观众,望着这些空间情境,将陶醉在千百年来的雷峰塔盛景中。(萧山网,2009-4-3)
  
  国博将与德合办“启蒙的艺术”展览
  1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与德国三家博物馆馆长在德国柏林总理府签署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及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关于举办“启蒙的艺术”展览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德国三大博物馆将于2010年7月左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联合举办“启蒙的艺术”展览,展期初步定为18个月。该展览汇集德国各重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知名大师作品及艺术瑰宝,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广大公众展示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当代500多年的欧洲思想文明发展史。
  按照计划,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将于2010年中竣工并对公众全面开放。除“古代中国”、“复兴之路”这两个常设展览和其他专题展览外,新设立的国际展厅也将长年展示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文明与历史。德国三家博物馆提供的“启蒙的艺术”展将是国博新馆第一个国际展览项目。(《东方早报》,2009-2-5)
  
  其他
  
  第二届“文保杰出人物”评选初评结果揭晓
  4月25日,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初评会。由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和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等9位评委组成的评委会经过认真审核,从候选人中投票产生了高泽友、林树中等26位人选进入到最后的终评。
  这26位入围人选的事迹涉及到海外文物回流、历史建筑保护、打击文物犯罪和文物普查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诸多方面。虽然他们来自于社会不同领域,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着强烈的维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以各自的实际行动自觉担当起了作为华夏子孙都应有的这种责任和义务。
  据悉,初评产生的26位候选人及其文保事迹将于近期在央视网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网民的检阅和投票。
  评选活动将在6月份综合终评评委、媒体和公众的投票结果评选出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并于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在无锡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去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和央视网等六家单位决定举办“文保杰出人物”的年度评选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对文保杰出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的广泛挖掘和大力宣传,使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影响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自觉爱护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赫希强,2009-4-25)
其他文献
林德尔·普罗特(Lyndel Prott)是文化遗产法律方面的专家和顾问,曾任UNESCO文化遗产部主任。她是悉尼大学文化遗产法教授,在教学、研究以及实践领域成绩显著,以著者、合著者和编者的身份出版了200多部书、报告或文章。    国际法和各国法律理应适用于解决文化遗产争端。然而,如果法律并不明确或不存在,甚至相关的各国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会出现何种情况?就任何文化遗产归还问题进行谈判时,道德准
期刊
穆尼尔·布尚纳齐(Mounir Bouchenaki)是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主任。他曾长期供职于UNESCO,2005年获得任命前夕,于UNESCO任文化助理总干事之职。此前。穆尼尔·布尚纳齐曾在阿尔及利亚文化与信息部主管文物、博物馆及历史遗址事务。他拥有(法国)普罗旺斯省埃克斯市艺术学院的考古与古代史博士学位,曾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被法国总统授予法国荣
期刊
【内容摘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于2021年1月25日起在央视开播。作为主流媒体中最早开播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专题节目,这档节目以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时期的故事,播出之后反响热烈。从美术作品的角度解读红色历史是这档节目的策划目的。百幅美术经典,如一颗颗珍珠,串起了
期刊
梅曼·钦丹,(Mesmin Tcchindjang),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University of Yaoundo)地理学者兼制图师。  阿塔纳斯·博普达(Athanase Bopda),喀麦隆国家测绘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artography)地理学者蒹制图师。  路易斯·安热兰·恩甘内(Louise Angeline Ngamgen),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语言学
期刊
埃琳娜·科尔卡(Elena Korka)是希腊文化部官员,主管史前与古典文物以及文物登记与保护。    2008年3月17-18日,由希腊主办的文物归还原属国雅典国际会议(the Athe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turn of Cultural Objects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在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召开。会议
期刊
莫里亚·辛普森(Moria Simpson)是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教育与社会科学学院高级讲师。她的多部著述涵盖博物馆、原住民文化政治与文物归还等问题,其中包括《文化的代言人:后殖民时期的博物馆》(Making Representations:Museums in the Post—Colonial Era)与《博物馆与文物归还》(Museums a
期刊
萨拉·迪莉西亚·比利亚格拉-巴图(Sara Delicia Villagra-Batoux)拥有语言学与文献学、美洲印第安语言学双硕士学位,是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研究方向的文学博士。身为大学教授,她曾担任巴拉圭全国双语委员会成员和教育文化部双语教育顾问,并发表多部有关瓜拉尼语和双语教育的著作。目前她在巴拉圭驻法国大使馆担任文化参赞,同时任巴拉圭常驻UNESCO代表。    孩子诞生时,对其身份进行注册
期刊
【内容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通过融媒体传播,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是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推出的三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国际化的视角、“用事实说话”的表达方式、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实现广泛覆盖,引发海外热议。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创作和传播的新规律、新方式进行探讨,有助于促进中国纪录片以更加
期刊
【内容摘要】 2020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热点事件层出不穷。面对美方恶意抹黑攻击和极限施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坚守国家立场,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打好对美舆论战,有力发出利我声音,强势回击涉华谬论,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以“想到”“去到”“采到”“发到”“独到”为特征的“五到”工作法是北美总站开展国际传播的方法论。从北美总站的工作实际出发,本文认为,驻外媒体机构应具备“六种
期刊
【内容摘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春节“新年俗”,是中国春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可跻身全球电视传播史经典案例。经过多年发展,春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显著,受众范围和族群圈层也在不断扩大。从国际传播视角来看,春晚是中国年度重大事件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精髓的呈现者,也有效展示了中国媒体综合实力的发展。春晚通过国家主体叙事和中华文化表达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积极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