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伦理学审视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大,难免出现种种教学失范行为。失范行为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某些伦理道德"素质"的缺失,本文从伦理学角度着眼,在知、情、信、意、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伦理学
  
  5·12汶川地震后,"范跑跑现象"和"杨不管事件"受到人们的谴责,引起人们对教师失范行为的日益关注并引发了道德思考。教师教学失范行为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尤其是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手段,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教师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妨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不适当的或不良的行为和各种不利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行为,不包括教师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 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1.教育思想上的教师本位主义
  中国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师权威在传统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再加上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教师本位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教师本位主义,就是用"以我为主"的思想对待学生。教师教学不讲求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开展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是惟命是从。"满堂灌"、"一言堂"、绝对权威等教师独语现象在中学的教学环境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主体能动性,同时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和将来职业的选择,意味着教育低效和无效。
  2.教学态度上的形式主义和粗暴主义
  在"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的社会舆论之下,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多种努力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有些教师就会产生自卑、焦虑、逃避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現职业倦怠的连锁反应,更有甚者出现教师职业枯竭的现象,缺乏事业心和进取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自身素质低,性格暴躁等原因,导致讥讽、厌弃、挖苦、迁怒、谩骂、侮辱学生,更有甚者报复、虐待、体罚学生。这种教学态度使学生产生内心紧张、耻辱、厌学等情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侵害学生的权益。同时也贬低了教师自身的形象,"理想信念淡漠,爱岗敬业差,奉献精神不强,钻研精神缺乏,师表作用欠佳。"一切负面的评价纷至沓来。
  3.教学行为上的功利主义
  "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何尝不是教师的命根?中学教师的教学评优、定级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迫使有些中学教师拼命的抓学生成绩,以成绩为标准考量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排座,不关心学生其他方面。便使得学生只注重考分,在"应试"的阴影下,全面发展遭遇异化。还有些教师以"补课"、"办班"的形式"自谋职业",强迫学生购买辅导书并从中盈利,因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有所偏爱和歧视,主动向家长索礼等功利主义行为比比皆是,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因职业崇高所带来的那种"文化威信"和"神圣形象"日益丧失。
  
  二、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产生有客观原因,如不当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有效性教育教学规范的供给不足等,同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即中学教师自身某些方面某些伦理道德"素质"的缺失。
  1."公正"的缺失
  公正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之一。作为道德范畴,"公正是指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又主要指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一种原则,即一视同仁和得所当得。"[1](p44)作为道德上的一种善,公正对于全社会而言,是指所有的人在人格上的平等,每个人在生存权上和发展权上的平等;对个人自身而言,公正是指个人无论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才能如何,都以平等之心对待所有的人,尊重和维护每个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品质。有些教师正是由于公正素质的缺失,而在教学思想上坚持教师本位主义,在人格上没有视学生为平等的主体,在教学行为上用功利主义的方法把学生按家庭背景分成三六九等,在教学态度上用粗暴主义的方式不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个人尊严和生命价值。
  2."良心"的缺失
  洛克认为良心并不是别的,只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德性或堕落所把的一种意见或判断。即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价。教育良心是教师道德人格的守护神,蕴涵着教育的伦理精神。它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既是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履行教育职责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又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控制和评价的能力。有些教师形式主义的教学态度和"自谋职业"、索礼等功利主义行为就是教育良心缺失的具体表现。
  3."人格"的缺失
  人格就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也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人格理论大师阿尔波特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是什么。"1960年由美国瑞安斯进行的最有影响的关于教师人格和其与教师有效性关系的调查显示"成功的教师是友善的、理解的、温暖的、敏感的。"有些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教师本位主义就是没有把学生看成平等独立的人格主体,在教学态度上的粗暴主义既体现了中学教师自身人格的缺乏,又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甚至是随意践踏。
  4."义务"的缺失
  义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往往同使命、职责有同等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可能性",[2](p556)"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使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3](p9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义务。2007年9月10日第23个教师节上胡锦涛用"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激励全国教师奋发进取。有些教师教学中形式主义的态度正是缺失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这些"义务"。
  5."仁慈"的缺失
  仁慈可以简单地说成爱。被誉为"教圣"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活动就是爱的活动,教育纪律就是爱的纪律。瑞安斯所做的调查显示的友善的、理解的、温暖的和敏感的教师才是我们心目中理想化的仁慈的教师形象。一旦教师缺失了这些仁慈,就会用刻薄的语言挖苦、讥讽学生;用险恶的用心虐待、伤害学生。有些教师教学中粗暴主义的态度就是缺少仁慈的表现。
  针对有些教师各种"素质"的缺失,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补"。
  
  三、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治理对策
  
  康德所赞叹和敬畏的内心法则"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是他律和自律的完美统一的典范。治理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对策可以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角度来考虑。他律是针对客观原因来进行的,首先,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如教育质量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品评制度等。其次,建立有效性教育教学规范。针对教师教学失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另外,完善中学教师工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自律主要是针对主观原因来进行的,只有真正追寻自律的源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知、情、信、意、行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结构中心理层次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其中,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起点,人把知内化为个体思想道德信念,再把情、意外化为品德行为,从而达到道德自律的过程。我们借用这个道德自律的过程,来谈一下中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治理对策。
  第一,识深——提高"以生为本"的认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生为本"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作"人",当成真正的"人"。要求教师摒弃教师本位主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4]针对教师对学生"以分至上"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内容的确定还是评价指标的设计,都要关注到学生的"生命全域","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地位的上升并不代表教师颜面扫地,而是将教师的地位定位于平等基础上的首席。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前提,一个有权威的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拥有爱心、诚实、公平,同时牢记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的"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学生。"
  第二,情笃--陶冶教育良知的情感。情感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教师有了对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自然就会爱学生。陶行知曾欣慰地说"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种桃李满天下之后的满足。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这要求教师要一种博爱和崇高的精神,不仅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别人的孩子。教师只有爱学生,才就会爱教育事业,才会积极进取、有事业心、责任感改掉形式主义的教学态度,用心去教书,用爱去育人。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平等、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学生,同时提高移情、共情的能力,理解、爱护、帮助和赞美学生。
  第三,念定--确立教书育人的信念。信念是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的有机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的教育信仰在于使人去为他人做好事,并发自内心深处去做,在于建造自我。"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6](P27)可见教育信仰对于教育事业的意义重大。教育信仰引导教师坚定的認同教师职业及与这种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更关键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强大的信仰力量,既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更引导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教师应把教书育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终身事业,引导未成年人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给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第四,意果——锻炼恪尽职守的意志。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时,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7](p7)选择了崇高的事业并为之付出努力将会受到人们的尊重,马克思确实是这样践行自己所选择的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事业的。当今社会一些教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出于真正地喜欢,而是因为"稳定、有寒暑假、社会尊重教师"等功利性的目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中学教师,想做到恪尽职守,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要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胸怀磊落、公正廉洁、宽容谦虚、勤劳坚毅。最后为了锻炼恪尽职守的意志,还需要我们时常自省,真正做到意果。
  第五,习成--养成和蔼可亲的习惯。行是治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践行良好的教学行为的关键在于习成和蔼可亲的待生习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慎独",真正从内心修养自己和蔼可亲的性格,抛弃粗暴的教学态度,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所以在工作中教师要有意改变急躁,过于好胜、追求完美以及不能客观评价自我等不良性格,培养乐观、坚强幽默等良好性格。教师也应该学会适当给自己减少心理压力;还要对学生赏识、激励,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践行并不是治理的完结,而是对认识的深化、情感的丰富、信念的坚定、意志的磨练。
  经过知、情、信、意、行的治理,希望中学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杜绝教学失范行为,真正的为教育事业贡献终生。
  
  作者简介:
  王芳 (1982.7--) ,河北秦皇岛,河北师范大学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海霞(1982.11--),河北唐山,河北师范大学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保同(1983.3--),河北涿州,河北师范大学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王丽
其他文献
【摘要】童年的本色是快乐。可现在的中国教育使纯真的孩童,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失去了童真童趣。这现状值得深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这一学科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特点,利用这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激发情感,让孩子快乐学习;尊重学生个性,感悟文本,快乐阅读;让他们自主写作,快乐作文。还孩子一个本色童年。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年;情感    人们常说童年是快乐的,可现在的孩子,往往课业负担重,被强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它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尤其对于地理学科,它最大优势在于把课本中单一的文字、许多抽象的教学信息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因此,多媒体愈来愈受到我们广大地理老师的青睐,地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逐渐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要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要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关键词】鼓励质疑;激发想象;打破定势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如果事事躬亲,将无暇于教学工作,且有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之感。如何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一个负责而高效的班干部群体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责任心强的班干部呢?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培养;班干部;方法    一、 班干部的选择    一个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松散阶段、凝聚阶段、成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情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加强情感教育。实际上,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  【关键词】情感教育;艺术;激励;引导    引言:皮亚杰曾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习的认知活动与学习中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校整体教育活动中,情感教育的价值与功效都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儿童时期,既是奠基人的性格雏形的时期,又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忽視儿童的礼仪常规教育,将会影响到整个德育系统工程的质量。因此,小学生良好礼仪常规的培养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课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备课时应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的设计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更有效。答疑式问题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充分把握学生在自主答疑过程中问题设计的技巧。  【关键词】思维定势;心理设计;激疑效应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做到:1、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得当,2、明确责任分工,注重合作过程,3、限定合作时间,力求适时高效,4、教师适当参与,及时引领。  【关键词】课堂;合作学习;引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学篮球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了篮球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转变篮球教学观念和中学篮球课堂教学中的模式,以促进今后中学篮球教学。  【关键词】篮球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多数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还是"顺着教师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则在于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使学生错误地
期刊
【摘要】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生物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的陪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实验的教学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本文是结合实际教学活动从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实验设计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方面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能力;实验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对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