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推行OBE新型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的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也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OBE理念;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16-002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护士数量445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3人,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例8-9人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目前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护理人才是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院校协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目前护理人才供给不能匹配社会需求的现状。遵循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办学原则,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要以培育优质应用型临床护理人才为目标,基于OBE理念,异能力为导向,致力于追求卓越教育,使教学成果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岗位需求,构建院校协同培养护理应用型人才改革的新思路、新策略。
1.OBE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也被称为成果导向教育,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W.D.)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提出了OBE的概念:确立培养目标并展开全面的教学过程,保障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切实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让学生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OBE理念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变革和重构,强调产出/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倡导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OBE理念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2.高职护理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形式并未充分结合教学对象特点
高职护理专业是面向各级医疗、预防、康养、养老等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指导与咨询、老年护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以教师、教材、知识为核心,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很多学生在初入学阶段,对护理学专业知之甚少,更有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也并非出于主动,这些情形都必然会对教学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只有短短两年,但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却十分丰富,所以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安排相对更为紧密,一些知识及技能复杂的课程内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2.2院校合作不紧密
院校协同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捷径,医改和教改关联性、互动性很强,必须加强二者协同配合,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紧密衔接。护理专业“2 1”(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医院方面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3]。院校合作办学,当前国家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框架,院校双方教师对课程标准缺少深入研究和共同探讨,所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3反馈及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十分关键。一般来说,传统护理学教学采用的终结性評价,模式化、单一化,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模式往往更注重考查认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3]。同时高职护理学专业通常为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及时反馈,即便进行了反馈,也只能简单了事,缺乏对各个问题的全面兼顾,限制了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能力培养。
3.OBE理念下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素养缺一不可,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技能培养之中,这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OBE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基于医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在对各级医院及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充分考察和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实现集行业要求、临床需求、学生学习成果、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更好的强化培养效果。
建立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切实遵循OBE理念,建立“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充分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点及任务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利用职业基本认知与素养培养、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拓展能力、顶岗实习,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
3.2构建院校协同一体化教学改革
院校双方开展充分的调研,并成立专门团队就培养方案等细节问题展开论证。基于对护理岗位任职要求等及护士职业规划需求的具体考量,将课程具体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并且在课程的设计上,结合院校双方所具有的优势,最终建立起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学校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为核心(医院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院校共建(院校共建课程)的发展策略。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的夯实,同时也要切实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未来长期发展,实现教学的前瞻性。激发院校双主体教学改革的动机,通过院校双方联动,提升课程质量,建立更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教学规范。充分考虑到临床各科岗位护理工作任务、任职需求及专业能力需求等,并兼顾不断改革的行业标准、日新月异的技术形式,持续健全课程内容;在对专业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将医院作为“信息资源库”,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案例的收集整理,建立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案例库,并融入到教学中,进而强化对学生的培养,提高教学的实践意义。院校联手参照最新行业规范,利用医院真实职场环境,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为手段,工学结合,校医共同合作,以“专业技能项目”为载体,实行“专业导师 专业技能项目 学生团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OBE理念;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16-002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护士数量445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3人,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例8-9人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目前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护理人才是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院校协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目前护理人才供给不能匹配社会需求的现状。遵循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办学原则,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要以培育优质应用型临床护理人才为目标,基于OBE理念,异能力为导向,致力于追求卓越教育,使教学成果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岗位需求,构建院校协同培养护理应用型人才改革的新思路、新策略。
1.OBE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也被称为成果导向教育,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W.D.)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提出了OBE的概念:确立培养目标并展开全面的教学过程,保障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切实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让学生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OBE理念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变革和重构,强调产出/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倡导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OBE理念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2.高职护理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形式并未充分结合教学对象特点
高职护理专业是面向各级医疗、预防、康养、养老等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指导与咨询、老年护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以教师、教材、知识为核心,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很多学生在初入学阶段,对护理学专业知之甚少,更有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也并非出于主动,这些情形都必然会对教学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只有短短两年,但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却十分丰富,所以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安排相对更为紧密,一些知识及技能复杂的课程内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2.2院校合作不紧密
院校协同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捷径,医改和教改关联性、互动性很强,必须加强二者协同配合,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紧密衔接。护理专业“2 1”(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医院方面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3]。院校合作办学,当前国家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框架,院校双方教师对课程标准缺少深入研究和共同探讨,所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3反馈及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十分关键。一般来说,传统护理学教学采用的终结性評价,模式化、单一化,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模式往往更注重考查认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3]。同时高职护理学专业通常为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及时反馈,即便进行了反馈,也只能简单了事,缺乏对各个问题的全面兼顾,限制了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能力培养。
3.OBE理念下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素养缺一不可,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技能培养之中,这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OBE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基于医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在对各级医院及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充分考察和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实现集行业要求、临床需求、学生学习成果、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更好的强化培养效果。
建立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切实遵循OBE理念,建立“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充分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点及任务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利用职业基本认知与素养培养、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拓展能力、顶岗实习,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
3.2构建院校协同一体化教学改革
院校双方开展充分的调研,并成立专门团队就培养方案等细节问题展开论证。基于对护理岗位任职要求等及护士职业规划需求的具体考量,将课程具体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并且在课程的设计上,结合院校双方所具有的优势,最终建立起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学校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为核心(医院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院校共建(院校共建课程)的发展策略。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的夯实,同时也要切实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未来长期发展,实现教学的前瞻性。激发院校双主体教学改革的动机,通过院校双方联动,提升课程质量,建立更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教学规范。充分考虑到临床各科岗位护理工作任务、任职需求及专业能力需求等,并兼顾不断改革的行业标准、日新月异的技术形式,持续健全课程内容;在对专业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将医院作为“信息资源库”,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案例的收集整理,建立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案例库,并融入到教学中,进而强化对学生的培养,提高教学的实践意义。院校联手参照最新行业规范,利用医院真实职场环境,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为手段,工学结合,校医共同合作,以“专业技能项目”为载体,实行“专业导师 专业技能项目 学生团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