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云喜

来源 :湖海·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喜在一抔黄土下找到自己的归宿之后,一辈子的悲乐宠辱、好好歹歹就与他再也没有什么瓜葛了。刚听到云喜离世的消息时,我远没有当初听说云喜得了神经病时的震惊和伤感,反而有些为他高兴——与其疯疯癫癫地活着,整日处在一种自虐式的痛苦与毫无尊严之中,还真不如死了清净。
  可年轻时的云喜不仅不是一个疯子,而且还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我中学毕业后在村里参加大集体劳动的那会儿,他是二小队的队长,同时还是大队的民兵连长,刚满十八岁的我也就自然成为了云喜手下的一名民兵。那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年代,农村的基干民兵也是预备军事主力,每年的冬闲时节和紧要时刻,军事训练和部队一样抓得很紧,我们经常要在大队办公室的院子前面吼吼哈哈地训练步伐、队形与刺杀。那时家家户户都要“深挖洞”,记得当时大队还挑选出了十个精干民兵组成一个班,由云喜带队参加了公社武装部组建的战备团。
  云喜文化不高,脸膛黝黑,生就了一副笔直匀称的身材,眉眼俊朗,于不苟言笑的稳重中带着几分儒雅。云喜很爱整洁,一顶黄军帽和一身中山装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虽然他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地训练,却总能保持一身净爽。或许好的容貌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所以他在指挥我们操练时,那些好说好动、喜欢嬉闹的男女民兵都是服服帖帖的,列队、步伐、起卧、投弹、刺杀,每一个动作都非常认真。可换成指导员二根就不行了,二根虽然当过几年兵,可他个头矮,又有着向日葵般的一张大脸盘,训练时爱摆个谱,站在队前大话空话讲个没完,时不时地还爱敲打一下这个、挖苦一下那个。年轻人的逆反心理都重,一听他站在前面嘚啵嘚啵个没完,心里就不服气了,大伙儿故意你推我搡、嘻嘻哈哈地气他,他发多大的火都没用。可是云喜一出现,大家马上收敛了,都变得规规矩矩的。云喜在公社的战备团里担任排长一职,除了我们大队的民兵班外,他还领导着另外两个大队的民兵班。云喜往队伍前面一站,玉树临风,号令严正,镇得住场面,公社武裝部长很是器重他,我们脸上也感觉很有光,毕竟我们来自于一个大队。
  那时的云喜还没有结婚,理所当然也就成了许多大姑娘暗恋的男人。我和云喜不是一个小队,我是一小队,云喜是二小队。大队学大寨修水库时,决定把一条河的下游河道改造成为高产粮田,当时一小队和二小队合并在一起劳动。记得半晌歇息时,我们一小队的几个姑娘总爱往云喜身边黏,胆大的厚着脸皮逗他,胆小的则用眼睛偷偷瞟他,那些一闪即逝的眼神像是喷着火,热辣辣地灼人。云喜很烦那几个老往自己身边蹭的大姑娘,一次他扬着大嗓门对她们说:别老是急火烧毛地往我跟前蹭,我就实话告诉你们吧,你们那一个一个的模样,我是一个都看不上,白送给我再倒贴钱,我也不会要你们。几个大姑娘叽里哇啦地一阵怪叫,都捂着脸噔噔噔地跑开了。
  其实云喜那时已经暗地里说好了媳妇,女的是邻近大队的,他们的关系公开后不久,云喜就把她迎娶了回来。娶亲那天,整个大队的年轻人都去吃大锅饭,晚上都去他家闹洞房。云喜的媳妇有着一张月亮般明媚的脸,文静漂亮,听说粗活细活都能做,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原来云喜爹和云喜的老丈人都是石匠,两人经常一起给人修房子,都是不爱吭气的老实人,很对脾气,相互的家庭情况也都知根知底,于是他们在一块摆弄石头时顺便商定好了儿女们的婚事,后来的媒人只是跑了跑腿就成了。虽是父母主婚,可云喜和他媳妇彼此也是互相倾心。云喜媳妇的娘死得早,为了照顾爹和几个年幼的弟妹,她一直拖到二十六岁才成婚。闹洞房那晚,我们一伙年轻人团结起来都斗不了云喜,我们一动硬茬,他就端起了连长架势,那时我们都是他的兵,他一拿架子黑下脸,我们就犯怵了。加上他不停地散发香烟,不停地往酒桌前推我们,最后是把我们的阵线彻底瓦解了。我们被灌了几杯后晕头胀脑的,于是乖乖地撤了。云喜也因此成为大队里唯一没有被闹洞房的人,他媳妇真是幸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场横扫中华大地的飓风也吹到了我那山旮旯里的故乡,原来一起扎堆劳动的乡亲们像树叶一样被风卷起,在天空迷迷怔怔地飘浮了一阵后,最后七零八落地落在自家房前的山前山后、沟上沟下,农民开始包产到户,以分散的形式侍弄各家的土地和庄稼。
  生活渐渐好起来,农村人的眼光也越来越活络,春种秋收大忙季节一过,男的或到国营煤矿打工挣钱,或到城里做生意,女人和老人则在家侍弄庄稼。没过几年,家家户户都买了三轮车或摩托车,渐渐地也都把原来的土墙房翻修成砖瓦房。下煤窑打工的活儿云喜不干,他说那纯粹是剥削,穷死了也不能去干,去干就是犯贱。可是当他看到别人家的日子荣荣光光的,心里又像喝了醋一样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经常一个人嘟嘟嚷嚷地骂:都是他娘的软骨头,挣的钱再多也是臭的。又过了几年,方圆十里有好几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中专走了,就连原来因为儿女多连鞋子都穿不上的贵土,也靠养着一群羊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云喜的三个孩子都只上到初中,两个闺女先后出嫁,二十岁出头的儿子嫌父亲脑筋不转弯一根筋,云喜嫌儿子没骨气,爷俩尿不到一个壶里,一说话就瞪眼,最后儿子一拍屁股离家进城打工去了。云喜越活越不赶趟,他仍旧住在土墙房里,吃喝穿戴哪一样都不如别人,后来自己也觉得撑不住脸面了,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有人来了就远远躲开。他媳妇说他一夜一夜地碾场一样翻过来覆过去地不睡觉,一会嗨一声—会嗨一声,一夜的长气。渐渐云喜就有了不由自主地嘟嘟嚷嚷骂人的毛病。村里的黑蛋先是给别人打工,后来自己做了工头,开业那天请全村人喝酒,还请了乐器班子助兴,黑蛋专门派人来请云喜,云喜去是去了,可他站在酒桌前大喊:大家都别喝酒,这酒这菜有毒。接着便是一通骂骂咧咧,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心里有气,过了一段觉出不对劲了,和他说正事不是驴头不对马嘴就是干脆不接话碴,更让人惊异的是云喜不再躲人了,反而是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走,然后挺胸阔步地往高处一站给大伙“做报告”,嘴里讲的都是天下大事,壮怀激烈,慷慨悲歌,精神亢奋,眼光四射。大家终于明白云喜疯了,彻彻底底疯了。
  疯了的云喜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儿,其中之一就是怕自己的老婆看不起自己跟别人跑了,因此他死死地看着媳妇,媳妇走到哪他跟到哪。媳妇娘家有事时,媳妇怕他跟去误事、丢人,于是躲开他悄悄走了,他知道后就抹脖子上吊来吓唬在家照顾他的闺女,闺女说出了她妈的去向,云喜立刻随后赶去,并于众目睽睽之下一把搂住媳妇嚎啕大哭,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你不能不要我了、你不能跟人跑了之类的话。云喜媳妇羞得满脸通红,却又只能像哄孩子一样哄他,好一阵子才能把他哄得安静下来。
  乡下人遇到这种事首先想到的是中邪了,于是赶紧请人摆治,巫婆、端公烟熏火燎地又唱又跳,鬼没驱走,云喜的病却更重了。医院也去了好几次,在里边住一段时间后情况好了一些,可一回村就又犯病了。
  云喜的神经出问题时,我已经从学校改行到政府做了文秘,一次回乡下时正好碰见云喜在给众人“做报告”,他看见我回来,喊着我的名让我过去。看在过去交往的份上,也看在他的生病只能哄的份上,我乖乖走了过去。他突然指着我大声问:我是不是你的连长?我说是。他又问:你是不是我的兵?我说是。他把手指环绕一周后说:你们都是我手下的社员,年轻的都是我的兵,你们说是不是?大家都顺着他说是是是。他越发来了劲,像个指挥员一样亮出当年指挥操练的架势,响亮地喊着口令让我们集合列队。我们做样子站好,他似乎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站姿标准、声音洪亮地喊着:立正,稍息,向左转,齐步走。我看到他的脸因为亢奋而闪着亮光。就是那次回乡看见他后不久,云喜就卧床不起了,病得很重,没几天就丢下媳妇和儿女们走了。听云喜死时在他跟前的人说,云喜临走时对家人没有任何交代,而是一串愤愤不平的骂声。
  云喜死后十年,他媳妇也走了,是睡觉“睡死”的,云喜两个闺女都嫁在外地,儿子媳妇孙子都在城里打工,所以家里只他媳妇一人。儿子曾经说过把她带到城里去,可她不愿意,一是过不惯城里的日子,二是想守着云喜的坟墓与老屋。左右邻居都搬家到新农村去了,原来的自然村里只剩云喜媳妇一人。村邻两三天没看见她的人影了,弄开门一看,才发现她早已死在床上。此事还惊动乡派出所来人勘验了现场,后来鉴定是心肌梗塞,睡觉后没再醒来。我听后心里一阵无来由的痛楚,人生无常,一个曾经像女神一样的女人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局,这或许是云喜留下的罪过吧。
  令人欣慰的是云喜的儿子生活得不错,他当年和父亲赌气出去打工,最开始一个月才二百元的工资,一年一年地打拼慢慢站住脚,一步一步地升成企业中层领导,并娶妻生子。我去年清明回家给父母烧纸时碰见了他,他也是专程回来给爹娘上坟的。云喜的儿子长得酷似当年的云喜,高高个子,相貌端庄,彬彬有礼。言来语去中看出他见过很多世面,有想法,有心胸,我想他一定还会大有作为。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 2021-03-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亚濂溪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BZX070)  [作者简介] 周 骅(1977—),男,湖北浠水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东方哲学。  [摘 要] 胡安国所撰《春秋传》是南宋时期湖湘学派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文本之一,不仅在宋元明时期被封为科举官方定本,在朝鲜也广为传播,至今仍能找到当时刊行、收藏的诸多版
期刊
[收稿日期] 2021-06-07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百花园》与小小说发展(2021 ZZJH 390)  [作者简介] 刘宏志(1976—)男,河南延津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摘 要] 《应物兄》在叙事上有很多富有意义的探索,它围绕一个叙事主线展开且叙事视角单一,却能借助人物的思绪、谈话及种种链接方法,形成一个驳杂丰富的文本
期刊
[收稿日期] 2021-04-20  [作者简介] 林文钦(1948—),男,台湾南投人,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班教授,研究方向:道家道教思想。  [摘 要] 丹道修炼讲求顺、逆、返、还功夫,顺能生生,逆成仙圣,原始返终,还虚合道。丹道的哲学意义,在于生命本源之追寻。道生万物,道为宇宙创生本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从无到有,由生至老,可谓顺着成、住、坏、空历程而下,生老病死,终至于无。故悟道体道,
期刊
外事争端,古已有之,纵观古今战争,起源无非就是“攻城略池,坐享资源”。目光聚焦到2012年,南有菲律宾、越南,东有日本,这些国家在黄岩岛,西沙、南沙群岛,钓鱼岛等中国固有领土不断发起挑衅,摩擦不断。一时间国人怒火四起,不冷静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外交部发言人看似平静如水的回答,适时的起到了一个良好的“降温”作用。和平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和平年代,处理外事争端,最佳途径就是通过积极的外交姿态,强硬的外交
期刊
摘 要 八股文是明清专用于科举考试选举人才的一种文体,它是统治者推行的一种文化专制措施。据考证,八股文于洪武年间定型,盛于成化年间,历经几百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后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八股文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求苛刻,不准自由发挥,它的行文格式也很呆板,字数在不同年代也有不同要求。如今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公正地去分析它、评价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中优秀的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
期刊
[摘 要] 提高高考志愿的命中率,历来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大事。本文从志愿填报前将招生院校归类出发,选择自己向往追求、上档次的、十拿九稳能录取的目标院校各三至五所的方法,用表格形式整合近三年招生院校的录取信息;高考成绩高、中、低的考生,对目标院校志愿填报应各有侧重,高考成绩接近或低于省控线20分内的考生,应摒弃对升格后的二本院校的偏见,以提高志愿命中率;网上征集志愿,是一种志愿补充形式,滑档考生,
期刊
摘 要 从中国千年科举制度利弊之争到百年“后科举社会”科举制度功过之争,其间正名与平反之声未有间断,观其变化与性质,略可分为意识性、开放性、系统性及实践性四阶段。再论“为科举制正名与平反”,以天人合一思想之天命观为研究视角,不难发现社会精英——士子阶层心理素质与知识结构远离科学意识,存在东方思维模式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矛盾。  关键词 科举制;正名与平反;天人合一;天命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笔者走访了苏浙沪地区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四所经济发达地区的“985工程”高校,关于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进行了调研,在招生规模、招生改革、培养方案、管理机制和创新模式以及招生方面的投入与武汉大学情况进行了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 高校招生;人才培养;比较;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3)
期刊
摘 要 高等学校招生与考试是高等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关系到普遍的社会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必须科学、合理和公正。这要求科学地认识高校招考制度的本质,坚持人本价值导向;改革过程中明确以提高招考效率为基调,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招考公平;明确全国统一高考在高校招考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探索自主招生等补充性招考方式,促进高校招考的多元化。这是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和原则,是改革取得突破的
期刊
[摘 要] 科举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较早被废除的政治及教育制度,是因为其一方面以常人难以抗拒的功利主义的意识,吸引了中国社会中最有可能创造新思想、新制度的人们拥挤于科举的道路上,使其在本质上变成了“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权力的工具,使社会丧失了新文化、新制度的创造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彰显和营造的极端“功名”氛围,腐蚀和败坏了教育的风气,使“读书做官”、“望子成龙”成为弥漫于全社会的精神“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