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从梳理传统教育观和建构主义教育观入手,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对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外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指导模式、民主型互动风格,但放任型互动风格也占较大比例;师生互动仍以正式渠道的手把手指导、办公室谈话为主;师生互动仍以直接的知识和技能传递为导向而情感关怀和互动较少。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实习进行了规范。《规定》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选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6个月左右,学生在这段时间远离学校,在实习单位中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虽远离学校,但顶岗实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的指导。而相较于学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实习生的互动更为频繁、直接。那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到底怎样,不同的实习单位,不同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到底有哪些?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两种教育观的比较
顶岗实习指导是师生关系的一直特殊的体现形式。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在走向职业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交互行动。其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观认为,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职责是“教”,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教育观则认为,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应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更为普遍,互动的场域也从课堂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生活中各个领域。
如果将两种教育观归纳,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等维度将两种教育关下师生互动进行比较的话,二者的区别可从表1得到体现: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分类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顶岗实习指导环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指导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观,师生互动模式自然表现不同。从以上四个维度划分,本文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进行如下划分:
(一)互动指向:“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
“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关系偏向一方,指导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动寻找实习生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实习生被动接受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主动性、适时性(超前性)。二是实习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在这两种表现形式中,教师都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单向度的互动很容易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
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不存在绝对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可以深入探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能对彼此的意见认同、吸纳。
(二)互动风格: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古继宝等人(2013)曾对研究生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了划分。他们将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分为支持型和控制型。支持型关注个体感受与需求,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型采用命令式指导方式,强调个体遵循固定的行为。借鉴他们的框架,本研究将高职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风格分为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命令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采用命令下达的方式实行,实习生无条件执行命令,个人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民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关注实习生感受与需求,鼓励实习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放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放任实习生自己探索,实习生需要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三)互动渠道: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型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型
互动渠道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何种媒介、在何种场所发生。本研究将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渠道分为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是指指导老师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通过谈话、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是指指导老师在餐桌、户外非工作场所等面对面或通过现代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四)互动功能: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
美国学者贝尔斯将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二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借鉴此分类,本研究将互动功能维度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技能传授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工作技能、工作规则、行业发展等展开。情感交流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展开,以情感价值为导向。
三、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的模式研究与结果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后,为了解顶岗实习中师生的互动模式情况,拟制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4.2%。结果如下:
(一)互动指向: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主要的互动模式
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指向中,“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单项互动模式中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和老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两种模式,且比例相差不大。(见表3)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符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这主要与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用人心切以及职业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有关。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对数学院采取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面试,不仅实习目的双方清楚,而且要求明确,这样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主动性发挥。在访谈中,也发现“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老师主动为学生指导)形式,主要在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这与学生对实习单为情况熟悉程度、与指导老师的关系以及任务承担有关。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关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实习任务的共同话题,实习后期相对实习初期更多,这符合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熟悉性特点。。
(二)互动风格: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
表4可见,民主型的互动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目前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平等的师生观念有关,同时,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关系,目前社会服务人才急需,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民主和谐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放任型的互动模式也占了33.2%的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见表4)
(三)互动渠道: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
对我院四个专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渠道仍然以正式渠道为主,其中工作场所手把手指导占据最高的比例,而餐桌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的互动较少。此外,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师生互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见表5)以上表现说明指导途径多样性,毕竟顶岗实习指导主要发生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正式指导应成为主要途径,电话、QQ、微信等形式指导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与高效,体现时代特点。
(四)互动功能: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表6可见,师生互动的功能指向仍然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为导向,其中尤以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指导为主,而涉及情感交流的日常生活指导则偏少,排在最后一位。体现了顶岗实习主要目的与任务,即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说明顶岗实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提高的作用。
四、结 论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总体良好,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其中,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其中,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互动的内容多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参考文献:
[1]朱洁: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精读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12)
[2]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3]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4]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16
[6]教育部等五部委:《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实习进行了规范。《规定》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选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6个月左右,学生在这段时间远离学校,在实习单位中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虽远离学校,但顶岗实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的指导。而相较于学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实习生的互动更为频繁、直接。那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到底怎样,不同的实习单位,不同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到底有哪些?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两种教育观的比较
顶岗实习指导是师生关系的一直特殊的体现形式。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在走向职业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交互行动。其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观认为,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职责是“教”,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教育观则认为,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应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更为普遍,互动的场域也从课堂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生活中各个领域。
如果将两种教育观归纳,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等维度将两种教育关下师生互动进行比较的话,二者的区别可从表1得到体现: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分类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顶岗实习指导环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指导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观,师生互动模式自然表现不同。从以上四个维度划分,本文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进行如下划分:
(一)互动指向:“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
“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关系偏向一方,指导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动寻找实习生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实习生被动接受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主动性、适时性(超前性)。二是实习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在这两种表现形式中,教师都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单向度的互动很容易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
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不存在绝对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可以深入探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能对彼此的意见认同、吸纳。
(二)互动风格: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古继宝等人(2013)曾对研究生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了划分。他们将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分为支持型和控制型。支持型关注个体感受与需求,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型采用命令式指导方式,强调个体遵循固定的行为。借鉴他们的框架,本研究将高职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风格分为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命令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采用命令下达的方式实行,实习生无条件执行命令,个人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民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关注实习生感受与需求,鼓励实习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放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放任实习生自己探索,实习生需要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三)互动渠道: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型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型
互动渠道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何种媒介、在何种场所发生。本研究将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渠道分为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是指指导老师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通过谈话、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是指指导老师在餐桌、户外非工作场所等面对面或通过现代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四)互动功能: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
美国学者贝尔斯将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二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借鉴此分类,本研究将互动功能维度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技能传授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工作技能、工作规则、行业发展等展开。情感交流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展开,以情感价值为导向。
三、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的模式研究与结果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后,为了解顶岗实习中师生的互动模式情况,拟制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4.2%。结果如下:
(一)互动指向: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主要的互动模式
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指向中,“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单项互动模式中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和老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两种模式,且比例相差不大。(见表3)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符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这主要与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用人心切以及职业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有关。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对数学院采取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面试,不仅实习目的双方清楚,而且要求明确,这样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主动性发挥。在访谈中,也发现“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老师主动为学生指导)形式,主要在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这与学生对实习单为情况熟悉程度、与指导老师的关系以及任务承担有关。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关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实习任务的共同话题,实习后期相对实习初期更多,这符合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熟悉性特点。。
(二)互动风格: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
表4可见,民主型的互动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目前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平等的师生观念有关,同时,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关系,目前社会服务人才急需,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民主和谐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放任型的互动模式也占了33.2%的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见表4)
(三)互动渠道: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
对我院四个专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渠道仍然以正式渠道为主,其中工作场所手把手指导占据最高的比例,而餐桌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的互动较少。此外,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师生互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见表5)以上表现说明指导途径多样性,毕竟顶岗实习指导主要发生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正式指导应成为主要途径,电话、QQ、微信等形式指导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与高效,体现时代特点。
(四)互动功能: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表6可见,师生互动的功能指向仍然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为导向,其中尤以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指导为主,而涉及情感交流的日常生活指导则偏少,排在最后一位。体现了顶岗实习主要目的与任务,即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说明顶岗实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提高的作用。
四、结 论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总体良好,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其中,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其中,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互动的内容多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参考文献:
[1]朱洁: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精读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12)
[2]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3]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4]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16
[6]教育部等五部委:《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