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014-03
在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的21世纪,中国要尽快走向世界的前列,教育是关键。不光政府重视教育,许多有识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建设的第一位。浙江是我国教育的大省,2009年浙江省参加高考的人数有34.85万人,全国各地在浙江录取的学生数达28.1万人,有80%的参加考试的人能被大学录取。而同年全国的平均录取率是6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
浙江是人文荟萃之地。浙江政府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当地的民俗民风更如此。杭州又有全国一流的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就是“求是书院”。2005年,该书院被修缮,改建成了“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是当地政府“在适当的时间做了适当的事情”,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紧跟时代的举措。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130号,是杭州唯一的一家教育史展览馆。于2005建成对外开放的。该馆的修缮、开放本身就是说明地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向社会展示杭州的过去和现在的一面窗口。
遗憾的是,该馆的建设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对此感触颇深,因写成此文,希望能为“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前身及发展历史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前身是杭州“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建于清光绪23年(公元1897年)。当时杭州知府林启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普慈寺”改建成了书院。建成后,该书院和当时杭州的“万松书院”(也就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祝英台”一起读书的地方)齐名,是当时杭州学子求学的最高学府。光绪27年(公元1901年),该书院改名为“浙江求是大学堂”,是浙江最好的学堂之一;民国17年(1928年),该学堂又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也就是现在“浙江大学”的前身。当然,在“求是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堂”之后,就搬出了现在的地址。求是书院的创建是浙江新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开端,和当时的“浙江一师”(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也就是“杭州市第一中学”)成为了浙江省“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陈独秀,邵飘萍就是该校的毕业生。在近代浙江教育史上,甚至说是国内的近代教育史上,该书院都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旧校址还遗存着当时的五间大殿及三间抱厦。
解放后,该书院的地块划归“浙江省中医学院”,成为该学院校舍的一部分。由于“浙江省中医学院”于2000年迁址后,该地块连同“求是书院”旧址一起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于是,在“求是书院”旧址的四周竖起了排排的高楼。2004年,“都市快报”对该书院当时的境况作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了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市政府从房地产商手中买回了该书院,并且加以修缮改造。由于书院在杭州曾经有过的贡献,又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决定在原来的旧址上建立起“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该馆有辉煌的历史,一度荒芜。在改建成“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之后,情况有了彻底的改观,该书院终于在二十一世纪起死回生,枯木逢春。
2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发展现状
从2005对外开放2009年下半年,该馆已经接待游客接近50,000人次。向社会展示了近代教育在浙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是浙江的一份骄傲,是浙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方式之一。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的现状
2.1.1 展馆布局和展品内容。目前,该展馆共有四间房,其中,一间就是当年“普慈寺”的主殿,是该馆的展厅。展厅内容分两部分。进入展厅,左面介绍了从1840-1911年杭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右面介绍了从1945-1949年杭州教育的发展。展示的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做成展板,挂在墙上配以图片。其中,有5个展板附有照片共15张。另外,展馆还展出了当年从“浙江大学堂”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生的作业,以及英文打字机一部。走出展厅,面对的是展览馆南墙,墙上挂了陈独秀,邵飘萍,弘一法师等的画像。 使得参观者对近一个世界以前的杭州甚至浙江的教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大概的了解。
2.1.2 参观人数和参观者构成情况。笔者曾经在2008年6月和2009年10两次,对该馆的参观人数做了调查统计。该馆并没有先进的电子监控,进出参观也不需门票, 但是,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 一位坐在办公室门口的貌似保安的人员拦住了笔者, 要求签名登记(办公室位于主馆的西面, 而进入展馆必须经过办公室,因为,大门在展馆的最西面。该馆目前人工登记每一位游客。)同时,笔者对2008年4-5月间对该馆进行访问的游客根据登记本上的情况进行统计, 两个月内共有2169人。其中,有1217的参观者来自杭州附近的地区,主要是富阳,湖州,嘉兴等地,占了总的参观者的56.1%;其中,有13名游客来自外省,占了总数的0.59%;其余的942人,都以杭州人的名义进行了登记,占总数的43。3%。在很多情况下,外地的参观者都是以团体的形式来参观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图1:4-5份参观人数构成图)
09年10月,笔者再次对该馆的访问人数进行调查。该馆依然采用前面的方法对每一位游客进行登记。今年8月的游客数是1368人,其中,有791人来自杭嘉湖地区, 占了总数的57.8%;其余的都是杭州本地的参观者,占了总数的42.2%。(图2:9月份参观人数构成图)
2.2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存在的问题
2.2.1 展馆大部分空间荒废。该展馆的建筑属于传统的中式木质建筑,属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气,简洁。是很有特点的中式建筑。主馆是原普慈寺大殿,坐北朝南,通面阔22.15米,总进深18.4米,单檐歇山顶。檐角起翘,每开间内柱二斗栱,雕饰狮子戏珠等图案,形象生动。大殿用材讲究,雕饰精美。 目前,该展馆只有一间展厅,即原“普慈寺”的主殿。一间抱厦作为该展馆的办公用房。另外有二间抱厦废弃不用,终年铁将军把门。原“求是书院”主殿和抱厦的后面,有大约1000平米的竹林。这几年,少有人至,更少有人关心。
2.2.2 宣传手段缺乏。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展览本身的介绍文字以外,整个展馆中,没有任何宣传该展馆和浙江近代教育史的文字和手册。同时,该展览馆缺乏推广自身知名度的手段和方法。由于缺乏知名度,该展览馆在平时很多时候,是附近中小学生练习滑轮,弹子或者无处可去的孩子们玩耍的场所。笔者自小就在这个附近长大,前几年又迁回该地段居住, 可以说是这个展览馆的近邻。 现在, 每天都要经过这个地方。更多时候,看见的不是参观者而是空空的天井前,是三五个孩子在练习滑板或是打弹子,或者游戏。
2.2.3 展览手段单调。整个展馆的布局简单,设施简陋,除了文字和图片,没有任何任何现代化的展示的手段和方式。没有任何电子地图,没有电子说明,没有视频解释,没有一件立体雕塑,更没有电子监控。就连南墙的几位名人的图片,除了姓名,都只有简单的文字介绍。且不说图片绘画的质量,由于一直在露天,图片下面几句简单的介绍,已经是字迹斑驳,更谈不上生动活泼的体验式的展览了。
2.2.4 展品内容单一。在所给的几样实物的展示的内容中,除了毕业证书和英文打字机,以及几枝当时的自来水笔外,并没有更多的展品。其实,近代教育不光是打字机, 自来水笔。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见过的,甚至是更本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如果要使得展览吸引人,完全可以介绍更多让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
本来是很热门的一个主题,“教育”。但是, 由于对这个旅游项目的定位的错误,导致把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书院变成了“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以后,却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的让人惋惜。
3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分析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3.1 地理位置优越。近代教育史展览馆是杭州是目前唯一的杭州近代教育史发展的展览馆。 杭州近代教育展览馆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该展馆处于大学路口,离开该馆向南直线距离500米,也是在大学路上,是“郁达夫故居”;“郁达夫故居”再笔直向前200米,就是原“钱塘许积厚轩老人纪念碑”,就是我们俗称的“五子登科”的家族。许先生生有五子,都中了进士。在离大学路直线距离两公里处,也就是梅花碑附近是“龚自珍纪念馆”。西湖在该展馆所在的大学路的西面,只有两公里的直线距离,该展馆的北面是原来的“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浙江一师”也就是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址,是当年夏丏尊和李叔同一起教书的地方。是叶圣陶,朱自清,郁达夫,丰子恺,徐志摩,潘天寿,蒋筑英等等就读的地方,出了无数的英才。
3.2 浙江教育事业发达。浙江是全国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2009年,浙江高考一类学生录取的分数线是全国最高的,同时,浙江又是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地区之一,高考的录取率也位于全国前茅, 2009年浙江高考的录取率高达80%。这应该是浙江省政府和当地的居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浙江教育经费投入达6315050.7万元,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外,全国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省份就是浙江,2008年人均达到529元。而全国最低的一些省份是人均123元。是浙江的四分之一。
3.3 杭州教育发展状况良好。杭州重点高中近四年来的录取分数线表明了杭州的教育发展的势头。 杭州前三所重点高中分别是,“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市学军中学”和“杭州第二中学”。这三所高中在2005年的录取分数线分别是477, 481, 484, 而到了2008年,三所学校录取分数线分别高达489,489, 492。三年之间,分数线平均上涨了9分。这说明江浙一带人,包括杭州人,是何等地重视读好书啊。
综上所述,该展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有比较好的参观吸引物,属于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比较好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应该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4 杭州教育史展览馆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杭走近代教育史展览馆”,通过近几年的开放,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是,展馆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改进该馆目前的状况的措施,可以从:
4.1 进一步利用开发目前馆内废弃的空间,丰富展览的手段和内容。目前,馆内有两件抱厦废弃,总面积达120平方米。这两间房都是木制雕花的门窗,涂红漆。在市区内,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建筑了。在展馆的东面是大片的竹林,多年来自生自灭,无人照料, 完全废置。很可惜,这些都是宝贵的空间,在市中心房价飞涨的年代,寸土寸金,要找到一片绿地就意味这一片生命,一片生气。
4.2 加大宣传。旅游项目走向成功, 要有内外因素的结合,要有科学的策划,科学的管理,评估。我们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目前该展馆已经有了天时,地利,但是,缺了“人和”的一半。具备条件的一半“人和”是现有居民的条件和杭州人的民风,民俗,但是,缺少的一半的人和是没有专业人士的策划和设施设备的改进,更新,以及大众对该馆的认知度。
4.3 利用地域优势,和附近的展览馆和名人故居联合,开发中小学第二课堂。正如前文谈到的,该馆的地域优势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所谓的“地利”。但是,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也正如前文谈到的该馆的地域优势,使得该馆成为了“既有良好的开发资源,又有良好的地域优势”的双优资源。因此,要想把该馆建设好,应该设法和附近的系列展馆,名人故居,博物馆联合,组成“文化教育一日游”,把附近有不少类似的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潜在的游客。同时,更可以和附近的这些馆,居联合起来,开展中小学生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并没有走到尽头,不应该显示不出生气。相反,该展馆的许多潜力还没有被发掘,没有被开发。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投入的缺乏,使得整个展馆的设计和布局不能真正和要展览的内容相符合。只要有科学的策划和加大投入,相信,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一定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旅游策划】.沈祖祥.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旅游景区管理】.张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休闲学概论】.马勇.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在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的21世纪,中国要尽快走向世界的前列,教育是关键。不光政府重视教育,许多有识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建设的第一位。浙江是我国教育的大省,2009年浙江省参加高考的人数有34.85万人,全国各地在浙江录取的学生数达28.1万人,有80%的参加考试的人能被大学录取。而同年全国的平均录取率是6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
浙江是人文荟萃之地。浙江政府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当地的民俗民风更如此。杭州又有全国一流的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就是“求是书院”。2005年,该书院被修缮,改建成了“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是当地政府“在适当的时间做了适当的事情”,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紧跟时代的举措。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130号,是杭州唯一的一家教育史展览馆。于2005建成对外开放的。该馆的修缮、开放本身就是说明地政府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文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向社会展示杭州的过去和现在的一面窗口。
遗憾的是,该馆的建设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对此感触颇深,因写成此文,希望能为“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前身及发展历史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前身是杭州“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建于清光绪23年(公元1897年)。当时杭州知府林启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普慈寺”改建成了书院。建成后,该书院和当时杭州的“万松书院”(也就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祝英台”一起读书的地方)齐名,是当时杭州学子求学的最高学府。光绪27年(公元1901年),该书院改名为“浙江求是大学堂”,是浙江最好的学堂之一;民国17年(1928年),该学堂又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也就是现在“浙江大学”的前身。当然,在“求是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堂”之后,就搬出了现在的地址。求是书院的创建是浙江新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开端,和当时的“浙江一师”(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也就是“杭州市第一中学”)成为了浙江省“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陈独秀,邵飘萍就是该校的毕业生。在近代浙江教育史上,甚至说是国内的近代教育史上,该书院都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旧校址还遗存着当时的五间大殿及三间抱厦。
解放后,该书院的地块划归“浙江省中医学院”,成为该学院校舍的一部分。由于“浙江省中医学院”于2000年迁址后,该地块连同“求是书院”旧址一起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于是,在“求是书院”旧址的四周竖起了排排的高楼。2004年,“都市快报”对该书院当时的境况作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了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市政府从房地产商手中买回了该书院,并且加以修缮改造。由于书院在杭州曾经有过的贡献,又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决定在原来的旧址上建立起“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该馆有辉煌的历史,一度荒芜。在改建成“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之后,情况有了彻底的改观,该书院终于在二十一世纪起死回生,枯木逢春。
2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的发展现状
从2005对外开放2009年下半年,该馆已经接待游客接近50,000人次。向社会展示了近代教育在浙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是浙江的一份骄傲,是浙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方式之一。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杭州近代教育史博物馆的现状
2.1.1 展馆布局和展品内容。目前,该展馆共有四间房,其中,一间就是当年“普慈寺”的主殿,是该馆的展厅。展厅内容分两部分。进入展厅,左面介绍了从1840-1911年杭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右面介绍了从1945-1949年杭州教育的发展。展示的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做成展板,挂在墙上配以图片。其中,有5个展板附有照片共15张。另外,展馆还展出了当年从“浙江大学堂”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生的作业,以及英文打字机一部。走出展厅,面对的是展览馆南墙,墙上挂了陈独秀,邵飘萍,弘一法师等的画像。 使得参观者对近一个世界以前的杭州甚至浙江的教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大概的了解。
2.1.2 参观人数和参观者构成情况。笔者曾经在2008年6月和2009年10两次,对该馆的参观人数做了调查统计。该馆并没有先进的电子监控,进出参观也不需门票, 但是,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 一位坐在办公室门口的貌似保安的人员拦住了笔者, 要求签名登记(办公室位于主馆的西面, 而进入展馆必须经过办公室,因为,大门在展馆的最西面。该馆目前人工登记每一位游客。)同时,笔者对2008年4-5月间对该馆进行访问的游客根据登记本上的情况进行统计, 两个月内共有2169人。其中,有1217的参观者来自杭州附近的地区,主要是富阳,湖州,嘉兴等地,占了总的参观者的56.1%;其中,有13名游客来自外省,占了总数的0.59%;其余的942人,都以杭州人的名义进行了登记,占总数的43。3%。在很多情况下,外地的参观者都是以团体的形式来参观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图1:4-5份参观人数构成图)
09年10月,笔者再次对该馆的访问人数进行调查。该馆依然采用前面的方法对每一位游客进行登记。今年8月的游客数是1368人,其中,有791人来自杭嘉湖地区, 占了总数的57.8%;其余的都是杭州本地的参观者,占了总数的42.2%。(图2:9月份参观人数构成图)
2.2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存在的问题
2.2.1 展馆大部分空间荒废。该展馆的建筑属于传统的中式木质建筑,属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气,简洁。是很有特点的中式建筑。主馆是原普慈寺大殿,坐北朝南,通面阔22.15米,总进深18.4米,单檐歇山顶。檐角起翘,每开间内柱二斗栱,雕饰狮子戏珠等图案,形象生动。大殿用材讲究,雕饰精美。 目前,该展馆只有一间展厅,即原“普慈寺”的主殿。一间抱厦作为该展馆的办公用房。另外有二间抱厦废弃不用,终年铁将军把门。原“求是书院”主殿和抱厦的后面,有大约1000平米的竹林。这几年,少有人至,更少有人关心。
2.2.2 宣传手段缺乏。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展览本身的介绍文字以外,整个展馆中,没有任何宣传该展馆和浙江近代教育史的文字和手册。同时,该展览馆缺乏推广自身知名度的手段和方法。由于缺乏知名度,该展览馆在平时很多时候,是附近中小学生练习滑轮,弹子或者无处可去的孩子们玩耍的场所。笔者自小就在这个附近长大,前几年又迁回该地段居住, 可以说是这个展览馆的近邻。 现在, 每天都要经过这个地方。更多时候,看见的不是参观者而是空空的天井前,是三五个孩子在练习滑板或是打弹子,或者游戏。
2.2.3 展览手段单调。整个展馆的布局简单,设施简陋,除了文字和图片,没有任何任何现代化的展示的手段和方式。没有任何电子地图,没有电子说明,没有视频解释,没有一件立体雕塑,更没有电子监控。就连南墙的几位名人的图片,除了姓名,都只有简单的文字介绍。且不说图片绘画的质量,由于一直在露天,图片下面几句简单的介绍,已经是字迹斑驳,更谈不上生动活泼的体验式的展览了。
2.2.4 展品内容单一。在所给的几样实物的展示的内容中,除了毕业证书和英文打字机,以及几枝当时的自来水笔外,并没有更多的展品。其实,近代教育不光是打字机, 自来水笔。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见过的,甚至是更本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如果要使得展览吸引人,完全可以介绍更多让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
本来是很热门的一个主题,“教育”。但是, 由于对这个旅游项目的定位的错误,导致把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书院变成了“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以后,却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的让人惋惜。
3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分析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3.1 地理位置优越。近代教育史展览馆是杭州是目前唯一的杭州近代教育史发展的展览馆。 杭州近代教育展览馆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该展馆处于大学路口,离开该馆向南直线距离500米,也是在大学路上,是“郁达夫故居”;“郁达夫故居”再笔直向前200米,就是原“钱塘许积厚轩老人纪念碑”,就是我们俗称的“五子登科”的家族。许先生生有五子,都中了进士。在离大学路直线距离两公里处,也就是梅花碑附近是“龚自珍纪念馆”。西湖在该展馆所在的大学路的西面,只有两公里的直线距离,该展馆的北面是原来的“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浙江一师”也就是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的校址,是当年夏丏尊和李叔同一起教书的地方。是叶圣陶,朱自清,郁达夫,丰子恺,徐志摩,潘天寿,蒋筑英等等就读的地方,出了无数的英才。
3.2 浙江教育事业发达。浙江是全国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2009年,浙江高考一类学生录取的分数线是全国最高的,同时,浙江又是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地区之一,高考的录取率也位于全国前茅, 2009年浙江高考的录取率高达80%。这应该是浙江省政府和当地的居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浙江教育经费投入达6315050.7万元,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外,全国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省份就是浙江,2008年人均达到529元。而全国最低的一些省份是人均123元。是浙江的四分之一。
3.3 杭州教育发展状况良好。杭州重点高中近四年来的录取分数线表明了杭州的教育发展的势头。 杭州前三所重点高中分别是,“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市学军中学”和“杭州第二中学”。这三所高中在2005年的录取分数线分别是477, 481, 484, 而到了2008年,三所学校录取分数线分别高达489,489, 492。三年之间,分数线平均上涨了9分。这说明江浙一带人,包括杭州人,是何等地重视读好书啊。
综上所述,该展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有比较好的参观吸引物,属于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比较好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应该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4 杭州教育史展览馆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杭走近代教育史展览馆”,通过近几年的开放,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是,展馆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改进该馆目前的状况的措施,可以从:
4.1 进一步利用开发目前馆内废弃的空间,丰富展览的手段和内容。目前,馆内有两件抱厦废弃,总面积达120平方米。这两间房都是木制雕花的门窗,涂红漆。在市区内,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建筑了。在展馆的东面是大片的竹林,多年来自生自灭,无人照料, 完全废置。很可惜,这些都是宝贵的空间,在市中心房价飞涨的年代,寸土寸金,要找到一片绿地就意味这一片生命,一片生气。
4.2 加大宣传。旅游项目走向成功, 要有内外因素的结合,要有科学的策划,科学的管理,评估。我们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目前该展馆已经有了天时,地利,但是,缺了“人和”的一半。具备条件的一半“人和”是现有居民的条件和杭州人的民风,民俗,但是,缺少的一半的人和是没有专业人士的策划和设施设备的改进,更新,以及大众对该馆的认知度。
4.3 利用地域优势,和附近的展览馆和名人故居联合,开发中小学第二课堂。正如前文谈到的,该馆的地域优势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所谓的“地利”。但是,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也正如前文谈到的该馆的地域优势,使得该馆成为了“既有良好的开发资源,又有良好的地域优势”的双优资源。因此,要想把该馆建设好,应该设法和附近的系列展馆,名人故居,博物馆联合,组成“文化教育一日游”,把附近有不少类似的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潜在的游客。同时,更可以和附近的这些馆,居联合起来,开展中小学生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并没有走到尽头,不应该显示不出生气。相反,该展馆的许多潜力还没有被发掘,没有被开发。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投入的缺乏,使得整个展馆的设计和布局不能真正和要展览的内容相符合。只要有科学的策划和加大投入,相信, “杭州近代教育史展览馆”一定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旅游策划】.沈祖祥.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旅游景区管理】.张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休闲学概论】.马勇.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