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是语文文本的主要组成要素,学生只有对文本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才能够对文本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进行更为深刻地体验。而文本的情感往往是非常丰富的,蕴含在文本的不同元素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具体段落、写作背景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等方面进行情感体验,才能够全面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同时,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自由写作、话剧表演等形式创新情感体验的方法。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语文阅读中情感教育的展开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阅读;渗透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利用语文阅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对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挖掘,同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提高情感体验的深刻性。本文就主要从想象文本段落、拓展写作背景、联系生活经历、鼓励自由创作、参与话剧表演等方面来具体谈一谈语文阅读中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想象文本段落,获得情感熏陶
文本段落是文本情感最基本的来源。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文字总结的方式对段落中的情感进行认识,这种方式往往过去简单化,难以让学生对文本情感获得丰富的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段落中的事物、情景等进行具体的想象,沉浸在具体的情感环境中,让学生的情感跟随文本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帮助学生获得深度的情感熏陶。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不同的段落展开想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变化。比如,在阅读“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时,学生在脑海中可以想象滕子京带领人民修建岳阳楼、发展当地的经济、解除人民的困难等场景,体会到作者看到当地发展进步后产生的喜悦之情。又比如,在阅读“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一段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洞庭湖上阴雨连绵、寒风怒吼,船只剧烈摇晃难以前行的场面,同时联系“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等段落,能够体会作者在官场失意后内心的惆怅、悲苦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哪些段落的情感又具有积极豁达的感觉呢?”学生阅读“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段,能够想象到作者在阳光明媚的春日看到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场景后所产生的奋发向上、努力报国的慷慨激情。在这样的多段落阅读中,学生能够从不同段落的场景特点出发,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全面的挖掘,对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具体的感受,获得丰富的情感熏陶。
二、拓展写作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很多作者在写作时经常会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以及构造特定的场景来进行特殊的情感表达。而这种特殊的情感则来源于作者对特定历史环境的感受和自身遭遇的反省与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拓展,让学生从作者的内心深处出发,对文本内容的特殊含义进行理解,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讲解,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首先,学生通过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段落的阅读,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桃花源中美丽风景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桃花源在现实中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设想这样一个虚幻的桃花源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对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讲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东晋时期统治者依靠南方家族势力进行统治,导致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得重用。其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作者陶渊明具有高洁不屈的个性,不肯向權贵屈服而隐居田园之中。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能够从侧面感受到作者借助桃花源的美好表达的对社会环境的批判和自身怀才不遇、缺少知音的惆怅与失落。通过这样的写作背景的拓展,学生能够从文本写作的社会环境和作者自身出发,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层的认识,提升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三、联系生活经历,丰富情感认知
很多文本中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在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已经比较成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以将心比心的方式对作者产生的各种情感进行具体的感受,提高情感体验的生动性。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进行生动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文本中的哪些场景,作者产生的哪些情感是大家曾经也经历过的呢?”之后,学生可以展开对文本的阅读。比如,对于“双腿瘫痪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一段,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生病后无法自由运动、只能躺在病床上时产生的烦闷焦虑的感觉,从而生动体会到作者双腿瘫痪后内心的失落与愤懑。又比如,在阅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段时,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母亲产生矛盾、向母亲发脾气的场景,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之情。同时,对于“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等景物描写的段落,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在自然界中欢快游玩的场景,体会到美丽的菊花带给作者内心的舒畅和生活的希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个人的生活经历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具体感受,提高情感体验的生动性。
四、鼓励自由创作,进行情感抒发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语言将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进行表达,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呈现。有效解决仅仅通过内心感受造成的情感体验过于模糊的问题。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截取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自由创作,运用文字将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扩大化、具体化的表现,提高情感体验的充沛性。
例如,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更为充沛地体验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比如,在阅读“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作者得知老王是这样的身世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学生可以展开片段写作。比如写出:“老王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幸,他没有亲人,身体还那样的虚弱,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关怀他”等文段,以此更为具体地表达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又比如,对于“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这一件事,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作者给老王车费时会说什么话呢?老王又会是怎样回答的呢?”学生可以写出如下片段:“作者:‘老王,该收多少你就收多少吧,不要因为我们让你白跑一趟。’老王:‘没事的,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收一半就行。’作者:‘老王,你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让你过上好日子,我们心里才高兴。’”从而表现出作者对老王的深切关怀。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创作内容,探讨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在这样的自由写作中,学生能够以创造性的方式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提高情感体验的充沛性。 五、参与话剧表演,强化情感氛围
以往的情感体验都是紧紧围绕文本展开的。这种模式下,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还是会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扮演文本中不同的人物,运用道具对文本中的情感环境进行有力的渲染,从而更为真实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的内心获得更为多样的感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对文本的情感进行具体感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扮演的人物,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揣摩。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具体的表演活动。比如,对于“为了我失落了钮扣和撕破了裤子、他们就对我大嚷大闹”一件事,扮演菲利普夫妇的学生可以尝试表现出愤怒暴躁的样子,扮演约瑟夫和其兄妹的学生可以做出瑟瑟发抖的神情,以此体会菲利普一家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所存在的焦虑忧愁心理。又比如,在表演菲利普一家人在岛上遇见于勒的场景时,学生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海岛上优美富饶的风光,以此感受菲利普一家人内心对于财富的渴望。扮演于勒的学生可以以踉跄的步伐、沙哑的言语进行表演,体会到于勒内心的悲苦。扮演菲利普夫妇的学生可以做出转身后退,警告孩子们不要说话等动作,表现出菲利普夫妇内心失落、恐惧、自私等多种复杂的心理。同时,学生还可以穿插播放带有欢快和悲伤气氛的背景音乐,通过音乐旋律辅助自己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挖掘。这样的表演中,学生能够将自己转变成文本中的人物,沉浸在文本的环境中进行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更为深刻的感触。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对文本获得深刻的感悟,获得丰富的学习乐趣,有效拓宽语文学习的视角,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而文本中的情感又是十分多样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段落、拓展写作背景、联系生活经历、鼓励自由创作、参与话剧表演等方式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挖掘,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116+195.
[2]王凤香.分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2):263.
[3]時海云.创设意境 深挖情愫 体验内涵——浅议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策略[J].语文知识,2014(12):72-73.
[4]王翘楚.浅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269.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阅读;渗透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利用语文阅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对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挖掘,同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提高情感体验的深刻性。本文就主要从想象文本段落、拓展写作背景、联系生活经历、鼓励自由创作、参与话剧表演等方面来具体谈一谈语文阅读中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想象文本段落,获得情感熏陶
文本段落是文本情感最基本的来源。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文字总结的方式对段落中的情感进行认识,这种方式往往过去简单化,难以让学生对文本情感获得丰富的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段落中的事物、情景等进行具体的想象,沉浸在具体的情感环境中,让学生的情感跟随文本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帮助学生获得深度的情感熏陶。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不同的段落展开想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变化。比如,在阅读“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时,学生在脑海中可以想象滕子京带领人民修建岳阳楼、发展当地的经济、解除人民的困难等场景,体会到作者看到当地发展进步后产生的喜悦之情。又比如,在阅读“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一段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洞庭湖上阴雨连绵、寒风怒吼,船只剧烈摇晃难以前行的场面,同时联系“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等段落,能够体会作者在官场失意后内心的惆怅、悲苦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哪些段落的情感又具有积极豁达的感觉呢?”学生阅读“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一段,能够想象到作者在阳光明媚的春日看到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场景后所产生的奋发向上、努力报国的慷慨激情。在这样的多段落阅读中,学生能够从不同段落的场景特点出发,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全面的挖掘,对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具体的感受,获得丰富的情感熏陶。
二、拓展写作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很多作者在写作时经常会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以及构造特定的场景来进行特殊的情感表达。而这种特殊的情感则来源于作者对特定历史环境的感受和自身遭遇的反省与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拓展,让学生从作者的内心深处出发,对文本内容的特殊含义进行理解,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对文本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讲解,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首先,学生通过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段落的阅读,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桃花源中美丽风景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桃花源在现实中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设想这样一个虚幻的桃花源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对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全面讲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东晋时期统治者依靠南方家族势力进行统治,导致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得重用。其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作者陶渊明具有高洁不屈的个性,不肯向權贵屈服而隐居田园之中。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能够从侧面感受到作者借助桃花源的美好表达的对社会环境的批判和自身怀才不遇、缺少知音的惆怅与失落。通过这样的写作背景的拓展,学生能够从文本写作的社会环境和作者自身出发,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层的认识,提升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三、联系生活经历,丰富情感认知
很多文本中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在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已经比较成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以将心比心的方式对作者产生的各种情感进行具体的感受,提高情感体验的生动性。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进行生动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文本中的哪些场景,作者产生的哪些情感是大家曾经也经历过的呢?”之后,学生可以展开对文本的阅读。比如,对于“双腿瘫痪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一段,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生病后无法自由运动、只能躺在病床上时产生的烦闷焦虑的感觉,从而生动体会到作者双腿瘫痪后内心的失落与愤懑。又比如,在阅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段时,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母亲产生矛盾、向母亲发脾气的场景,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之情。同时,对于“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等景物描写的段落,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在自然界中欢快游玩的场景,体会到美丽的菊花带给作者内心的舒畅和生活的希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个人的生活经历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具体感受,提高情感体验的生动性。
四、鼓励自由创作,进行情感抒发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语言将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进行表达,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呈现。有效解决仅仅通过内心感受造成的情感体验过于模糊的问题。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截取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自由创作,运用文字将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扩大化、具体化的表现,提高情感体验的充沛性。
例如,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更为充沛地体验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比如,在阅读“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作者得知老王是这样的身世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学生可以展开片段写作。比如写出:“老王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幸,他没有亲人,身体还那样的虚弱,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关怀他”等文段,以此更为具体地表达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又比如,对于“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这一件事,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作者给老王车费时会说什么话呢?老王又会是怎样回答的呢?”学生可以写出如下片段:“作者:‘老王,该收多少你就收多少吧,不要因为我们让你白跑一趟。’老王:‘没事的,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收一半就行。’作者:‘老王,你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让你过上好日子,我们心里才高兴。’”从而表现出作者对老王的深切关怀。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的创作内容,探讨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在这样的自由写作中,学生能够以创造性的方式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入地挖掘,提高情感体验的充沛性。 五、参与话剧表演,强化情感氛围
以往的情感体验都是紧紧围绕文本展开的。这种模式下,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还是会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扮演文本中不同的人物,运用道具对文本中的情感环境进行有力的渲染,从而更为真实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的内心获得更为多样的感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对文本的情感进行具体感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扮演的人物,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揣摩。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具体的表演活动。比如,对于“为了我失落了钮扣和撕破了裤子、他们就对我大嚷大闹”一件事,扮演菲利普夫妇的学生可以尝试表现出愤怒暴躁的样子,扮演约瑟夫和其兄妹的学生可以做出瑟瑟发抖的神情,以此体会菲利普一家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所存在的焦虑忧愁心理。又比如,在表演菲利普一家人在岛上遇见于勒的场景时,学生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海岛上优美富饶的风光,以此感受菲利普一家人内心对于财富的渴望。扮演于勒的学生可以以踉跄的步伐、沙哑的言语进行表演,体会到于勒内心的悲苦。扮演菲利普夫妇的学生可以做出转身后退,警告孩子们不要说话等动作,表现出菲利普夫妇内心失落、恐惧、自私等多种复杂的心理。同时,学生还可以穿插播放带有欢快和悲伤气氛的背景音乐,通过音乐旋律辅助自己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挖掘。这样的表演中,学生能够将自己转变成文本中的人物,沉浸在文本的环境中进行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更为深刻的感触。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对文本获得深刻的感悟,获得丰富的学习乐趣,有效拓宽语文学习的视角,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而文本中的情感又是十分多样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段落、拓展写作背景、联系生活经历、鼓励自由创作、参与话剧表演等方式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挖掘,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116+195.
[2]王凤香.分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2):263.
[3]時海云.创设意境 深挖情愫 体验内涵——浅议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策略[J].语文知识,2014(12):72-73.
[4]王翘楚.浅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