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3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平胃合剂+西药,对照组西药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理气平胃合剂;三联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52-0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该病发病率高,病程反复,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多见上腹部疼痛不适或胀满,伴有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天气骤变、饮食失节、情志变化可加重病情。因症状缺乏特异性,故仅凭症状难以确诊,胃镜检査是确诊依据。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慢性胃炎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主要是针对症状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停药后易复发。为观察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理气平胃合剂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脾胃病科门诊接诊的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59±195)岁,病程1~95 a。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黄腻苔的诊断,按舌苔薄厚及分布情况分级。脾胃湿热证的主证:①舌质红,苔黄腻;②脘腹痞满或胀或痛或灼热;③口渴少饮;④食少纳呆;⑤大便溏而不爽或结。次证:①肢体困重;②身热不扬或汗出不解;③口苦而粘;④恶心欲吐;⑤脉濡数。诊断:主证3项(舌象必备);或主证2项(舌象必备)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舌苔分级:①正常:薄白苔;②轻度:舌根黄腻;③中度:薄黄腻满舌;④重度;黄腻满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究会公示意见”[2]。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即停用其他药物,合理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按时进食,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品。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础疗法均采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修正药业,国药准字H20010579)20 mg 2次/d+阿莫西林(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28)10g 2次/d+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41)05g 2次/日,疗程1周)根除HP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理气平胃合剂(本院制剂,冀药制字z20051006)口服,药物组成:黄连、菖蒲、苍术、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檀香、高良姜、砂仁、百合、瓜蒌、丹参、三七、白及、海螵蛸、瓦楞子(煅)、炙甘草、白术。每次50 mL,每日2次。2组均4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 精神状态。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黄腻苔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显效:黄腻苔减为轻度,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0%;有效:黄腻苔减轻 1 级,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无效:黄腻苔未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证候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2 焦虑、抑郁量表评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并在2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有效率比较应用Ridit分析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3 讨论
  慢性胃炎相当于中医学“胃痞”“胃痛”“呃逆”“嘈杂”“吞酸”等病的范畴。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常见的实证,如杨春波对399例慢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属脾胃湿热证209例(5238%)[3]。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病变部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中焦气机畅达是脾胃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慢性胃炎的根源是中焦气机壅滞。脾胃互为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然“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为病”。《素问·六微旨大论》亦曰:“出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各种病因影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脾伤则精微不布,蕴而生湿;胃病则通降不行,郁而生热,故治胃者首当疏利中焦气机。此外,慢性胃炎病程较长,久病入络,致湿邪阻滞,日久气滞血瘀,当酌情使用活血化瘀药。   理气平胃合剂方中黄连、节菖蒲、苍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檀香、行气和胃止痛,高良姜、砂仁温中止呕,百合、瓜蒌益胃养阴,同时又防苦燥伤脾胃,诸药合而为臣,丹参、三七、白芨活血止血,海螵蛸、瓦楞子(煅)制酸止痛为佐,炙甘草、白术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抑酸止痛之功。方中丹参、檀香、三七、香附此四味药活血化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方中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檀香既能行气以助化湿,又能行气以促进血液运行,诸药合用,脾胃同治,清热燥湿,气血同调,行气化瘀散结,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理气平胃合剂口服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黄元御《四圣心源》曰:“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故中焦脾胃气机畅达,肝脏才能够正常发挥肝主疏泄的功能。现代医学也认为很多慢性胃炎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考虑与中枢神经功能系统和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和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相关[4]。本研究显示理气平胃合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胃肠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目前,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是被普遍认可的胃癌进展模式。慢性胃炎不积极治疗,最终可发展成胃癌。治疗慢性胃炎,对胃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理气平胃合剂不仅能改善患者局部症状,而且能整体调节功能,疗效确切,虽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1
  [2]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 199-201
  [3]杨春波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附400例资料分析[J]中医杂志,1994,35(7):425
  [4]谢秀丽,周福生精神/心理因素对慢性胃炎影响的研究进展[D].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219-222
  (收稿日期:2016-05-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测定并分析在不同煎煮时间条件下藏药三果汤中槲皮素、鞣花酸、柯里拉京的含量变化。方法 分别称取10 g配置好的藏药三果汤散于4个烧杯中,各加入纯净水30 mL,料液比为1:3。将烧杯置于垫有石棉网的电磁炉上,用180℃将其煮沸,待药品沸腾后,将4个烧杯转移到温度为80℃的恒温水浴锅中,进行10、20、30、40 min的煎煮。待煎煮时间均完毕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微孔滤膜抽滤,用反相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施保利通片联合盐酸氨溴索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8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施保利通片。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及气血变化。结果 (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78%,2组比较(P<005);2组治疗后比较(P005),见表1。  12 方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分组治疗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4%,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6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经中医活血化瘀法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云南产主要石斛类药材进行资源调查,分析石斛类药材的分布特点,为保护石斛类药材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文献查阅、产地调查、标本采集。结果 对云南产主要药用石斛类药材的分布区、生存状态和功效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本文为保护云南境内石斛类药材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云南;药用石斛;资源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45-03  【Ab
期刊
关键词:叶传蕙;慢性肾脏病;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09-03  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叶传蕙教授,从事肾脏病工作五十余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思想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形成独特体系。叶师深谙中医经典理论,集科研、临床一身,经验丰富,疗效突出。叶师重视慢性肾脏病病机的深入研究,提出瘀血贯穿肾脏病疾病始终。因此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于妊娠前6个月、前3个月、前1个月以及孕后发现妊娠或出现症状后分成A、B、C、D四组,接受中药治疗。均治疗至12周停药。对各组进行妊娠情况、先兆流产症候积分以及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评估。结果 4组治愈率分别为800%,667%,500%,367%,A、B组治愈率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
期刊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有其优势,但对于其病因的各家观点各不相同,目前多认为是肾虚。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观察表明肾虚不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而是绝经后妇女的普遍状态为发病提供条件,而绝经后气血相对不足造成的体用之间暂时性的不平衡才是本病病因所在。因此临床治疗当以调和气血为主,以平为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肾虚;体内失衡  中图分类号:R71175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蠲痹颗粒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病例72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予蠲痹颗粒每次15 g,每日3次。对照组36例予附桂骨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ESR、CRP、X线,并记录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方面
期刊
摘要:从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脏腑论治、经络论治着手,总结妇科痛证病机多属肝郁气滞型,阐述四逆散用于治疗妇科痛证的原因;并用临床医案举例说明四逆散在妇科痛证的应用上颇见成效,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推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四逆散;妇科痛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47-0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90例患者采用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和实验室检测血浆中与睡眠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变化指标,并与健康人45例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值相对比观察。结果 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对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