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的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人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文物的流失和损坏,尤其是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加强基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作;措施
文物是先民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做好它们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社会、相关部门、文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文物工作的重要性,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指导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做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共同开创文物工作的新局面。透过文物使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历史与文明,让我们保护好文化遗产将历史传递下去,将文明传递下去,将民族精神传递下去。
1 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文物保护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亟需保护的文物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馆藏文物3800万件,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超过12万,但全国文物工作从业人员仅13万人,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工作的需要。
1.2分析研究工作与修复工作脱节明显
目前,在我国文物保护机构中文物修复部门与研究部门合并与分类的情况都存在,不论两个部门之间的组织机构怎样,一个理想的文物保护团队应该是由分析研究人员与保护修复人员共同组成,分析研究人员提供关于腐蚀原因,腐蚀影响因素、腐蚀控制的相关分析,修复人员完成具体修复保护工作,两方面人员一起制定保护计划,实现计划并完成评估总结。例如,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修复前不仅需要照相记录,还需要对文物的结构稳定性、锈蚀种类、锈蚀程度、保存环境等信息进行分析,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目前,在文物保护机构中分析研究工作与修复工作脱节明显。
1.3缺乏复合型人才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研究工作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借助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将文物保护问题从化学、物理、生物、环境、工程等角度进行剖析,解释文物发生的问题与规律。因此,近年来大量理工科专业人员进入文物保护领域,这些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科水平与专业程度,改变了原有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结构组成,但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于自然学科及工程专业,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理工科专业并不涉及文物保护内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初到文物保护岗位后普遍缺乏文物及文物保护相关知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积累,影响了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速度。同时,文物知识碎片化、文物保护理论基础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短时间内难以构筑文物保护知识框架。
2 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建议
2.1加强预防性保护工作
传统文物保护工作一般是在文物出现问题以后进行保护研究及修复工作,一边修复一边出现新的问题,目前,行业倡导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是文物保护工作思路的重要转变,从改善环境入手,为文物提供一个稳定、合适的环境条件,使文物到达接近稳定的状态,预防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2.2推进文物保护研究成果的转化,让研究成果落地
文物保护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基础学科中的科学研究性质不同,它是以解决文物保存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需要综合性专业知识,需要多种学科结合,它是以应用为目的,更加注重实用性。建议通过设立保护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设立重点项目,以点带面,通过重大问题解决一类文物的实际保护需求,同时,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让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实际工作服务。
2.3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组建复合型研究团队
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结合,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理工科基础,又掌握文物知识,既具有广阔创新意识又具有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基础保障。行业内对于文物修复技能培训十分重视,文物修复人员可通过各类保护修复培训课程提高专业技能,但针对文物保护研究人员设立的文物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十分有限,需要国家、行业、单位给予重视,通过入职后的文物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可以使自然学科、工程学科人员将其专业所长尽快融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促进个人的快速适应,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修复人员不仅需要娴熟的修复技能还需要对文物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分析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古代各类文物制作工艺、保存方式等背景知识有充分认知。目前,受到国内外行业认可的文物保护团队应该是研究人员与修复师组合的团队,以科学的分析与精湛的修复技艺,对文物的认知贯穿于保护修复的整个过程。文物保护不仅要恢复文物的完整性,通过器物、遗址、古建筑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去发掘背后的历史,通过文物的形貌、制作与经历探寻当年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青铜器上的铭文需要历史学家去看,没有铭文的青铜器需要文物保护人员去“读”。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深层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4逐步开放,以利保护
文博系统中博物馆、考古单位已逐步向公众开放,建议文物保护机构可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向行业内及公众开放,可以为基层技术人员尤其是地县博物馆相关人员进行文物日常保护培训及技术支持,同时,可以为公众提供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的普及与技术建议,使文物保护机构成为全社会保护人员培养的摇篮,让大家共同守护璀璨、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2.5強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文物管理部门及单位必须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以严格规范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规范、合理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做好文物信息的分类和归档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信息等级台,对文物出入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做好它们的安全防范工作。其次,要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制定奖惩制度,实施竞争上岗,从而增强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危机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再次,要健全参观者管理制度。一些文物单位是开放的,允许参观者参观,为了确保参观者的安全,一定要从细节抓起,建立完善的参观者管理机制。
3 结论
文物保护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强文物保护能够提升文化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全国人民养成保护文物的良好习惯,让我国文化遗产在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159-160.
[2]颜燕萍.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李庚善.对现阶段农村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13-15+69.
[4]彭山.浅谈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J].大众文艺,2015,15:262-263.
[5]郑德芸.县级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6,16:246-247.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作;措施
文物是先民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做好它们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社会、相关部门、文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文物工作的重要性,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指导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做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共同开创文物工作的新局面。透过文物使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历史与文明,让我们保护好文化遗产将历史传递下去,将文明传递下去,将民族精神传递下去。
1 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文物保护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亟需保护的文物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馆藏文物3800万件,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超过12万,但全国文物工作从业人员仅13万人,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工作的需要。
1.2分析研究工作与修复工作脱节明显
目前,在我国文物保护机构中文物修复部门与研究部门合并与分类的情况都存在,不论两个部门之间的组织机构怎样,一个理想的文物保护团队应该是由分析研究人员与保护修复人员共同组成,分析研究人员提供关于腐蚀原因,腐蚀影响因素、腐蚀控制的相关分析,修复人员完成具体修复保护工作,两方面人员一起制定保护计划,实现计划并完成评估总结。例如,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修复前不仅需要照相记录,还需要对文物的结构稳定性、锈蚀种类、锈蚀程度、保存环境等信息进行分析,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目前,在文物保护机构中分析研究工作与修复工作脱节明显。
1.3缺乏复合型人才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研究工作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借助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将文物保护问题从化学、物理、生物、环境、工程等角度进行剖析,解释文物发生的问题与规律。因此,近年来大量理工科专业人员进入文物保护领域,这些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科水平与专业程度,改变了原有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结构组成,但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于自然学科及工程专业,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理工科专业并不涉及文物保护内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初到文物保护岗位后普遍缺乏文物及文物保护相关知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积累,影响了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速度。同时,文物知识碎片化、文物保护理论基础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短时间内难以构筑文物保护知识框架。
2 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建议
2.1加强预防性保护工作
传统文物保护工作一般是在文物出现问题以后进行保护研究及修复工作,一边修复一边出现新的问题,目前,行业倡导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是文物保护工作思路的重要转变,从改善环境入手,为文物提供一个稳定、合适的环境条件,使文物到达接近稳定的状态,预防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2.2推进文物保护研究成果的转化,让研究成果落地
文物保护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基础学科中的科学研究性质不同,它是以解决文物保存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需要综合性专业知识,需要多种学科结合,它是以应用为目的,更加注重实用性。建议通过设立保护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设立重点项目,以点带面,通过重大问题解决一类文物的实际保护需求,同时,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让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实际工作服务。
2.3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组建复合型研究团队
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结合,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理工科基础,又掌握文物知识,既具有广阔创新意识又具有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基础保障。行业内对于文物修复技能培训十分重视,文物修复人员可通过各类保护修复培训课程提高专业技能,但针对文物保护研究人员设立的文物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十分有限,需要国家、行业、单位给予重视,通过入职后的文物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可以使自然学科、工程学科人员将其专业所长尽快融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促进个人的快速适应,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修复人员不仅需要娴熟的修复技能还需要对文物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分析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古代各类文物制作工艺、保存方式等背景知识有充分认知。目前,受到国内外行业认可的文物保护团队应该是研究人员与修复师组合的团队,以科学的分析与精湛的修复技艺,对文物的认知贯穿于保护修复的整个过程。文物保护不仅要恢复文物的完整性,通过器物、遗址、古建筑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去发掘背后的历史,通过文物的形貌、制作与经历探寻当年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青铜器上的铭文需要历史学家去看,没有铭文的青铜器需要文物保护人员去“读”。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深层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4逐步开放,以利保护
文博系统中博物馆、考古单位已逐步向公众开放,建议文物保护机构可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向行业内及公众开放,可以为基层技术人员尤其是地县博物馆相关人员进行文物日常保护培训及技术支持,同时,可以为公众提供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的普及与技术建议,使文物保护机构成为全社会保护人员培养的摇篮,让大家共同守护璀璨、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2.5強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文物管理部门及单位必须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以严格规范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规范、合理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做好文物信息的分类和归档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信息等级台,对文物出入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做好它们的安全防范工作。其次,要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制定奖惩制度,实施竞争上岗,从而增强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危机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再次,要健全参观者管理制度。一些文物单位是开放的,允许参观者参观,为了确保参观者的安全,一定要从细节抓起,建立完善的参观者管理机制。
3 结论
文物保护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强文物保护能够提升文化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全国人民养成保护文物的良好习惯,让我国文化遗产在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159-160.
[2]颜燕萍.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李庚善.对现阶段农村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13-15+69.
[4]彭山.浅谈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要求[J].大众文艺,2015,15:262-263.
[5]郑德芸.县级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6,16: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