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泯灭到情感的回归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小说《呼啸山庄》和美国小说《红字》都是讲述一段泯灭人性的复仇故事。两部小说中的复仇主人公也都是世人公认的恶魔式的复仇者。他们受到爱情或家庭的背叛之后,对伤害他们的仇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但在复仇之后,他们却陷入了痛苦的绝望之中这样的结局启示我们,背离人性的复仇并不是摆脱情感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复仇 绝望 情感回归 人生启示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于1848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该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充满斗争的爱情与复仇的故事。而于185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同样讲述了一个因失去爱人而复仇的故事。这两部小说中的复仇者皆因失去自己心爱的人而走上复仇之路;但是,复仇并没有抹去他们内心的伤痛反而使他们更加苦痛。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复仇故事的梳理,分析了复仇者的心路历程,并对他们的复仇结果进行了反思。
  一、故事梗概
  《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个被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捡回来的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得到欧肖先生的怜悯,被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从小与欧肖先生的亲生儿子辛德利和女儿凯瑟琳生长在一起。生性倔强的希斯克利夫与爱好自由的凯瑟琳青梅竹马,彼此爱慕,尽管辛德利对他百般刁难、欺辱,但是,希斯克利夫为了凯瑟琳什么都可以忍受,因为凯瑟琳的爱情就是他的力量与希望。然而,当凯瑟琳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选择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时,希斯克利夫的灵魂受到了沉重打击,他愤然出走,直到在外乡致富后才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他通过赌博夺走了辛德利的家产,致使辛德利穷困潦倒,醉酒而死;把辛德利的儿子哈里顿变成了奴仆;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对她不断地施以摧残;夺取了凯瑟琳丈夫林顿的家产——画眉山庄,他的这些报复行为使凯瑟琳内心痛苦不堪,最终在难产中死去。虽然复仇得逞,但是希斯克利夫却始终无法从对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反倒是比复仇前还要痛苦,最终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国小说《红字》同样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红字》中的主人公之一、身体残疾的齐灵沃斯是一个天生畸形、聪明好学的人,被人们称为“智者”。他很幸运地娶了年轻貌美的海丝特·白兰为妻,并一度为自己拥有一个满意的家而骄傲。但是在与妻子失散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妻子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私通有了孩子,并且因此受到了公审,还戴上了耻辱的红字。当齐灵沃斯看到这些,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与妻子私通的人进行复仇。当他发现妻子的情人是牧师丁梅斯代尔时,便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他以朋友和医生的身份,潜藏在丁梅斯代尔身边,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精神上的摧残。丁梅斯代尔由于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在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之后死去。之后,齐灵沃斯由于失去了复仇的目标,也迅速枯萎而死。但他在临死前还是良心发现,把遗产留给了妻子海丝特的女儿——珠儿。
  二、情感的毁灭
  《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在成长过程中受尽压迫,正如呼啸山庄的女管家埃伦·迪安说的那样,“他(辛德利)对待希斯克利夫的方式足以使圣徒也变成魔鬼”。但是,由于心中燃烧着对凯瑟琳的爱,所以希斯克利夫并没有因为被虐待而产生复仇之心。可是,当凯瑟琳迫于世俗的压力,选择嫁给有钱、有地位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时,希斯克利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失去了凯瑟琳后的他精神完全崩溃了,灵魂开始扭曲。被爱人背叛的痛苦和多年来所受到的欺辱和压迫如火山爆发一样吞没了他的心智,使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和愤怒之中,最终走上了泯灭人性的复仇之路。
  同样,《红字》中的齐灵沃斯也经历了这样一种心灵的打击。齐灵沃斯是个很有知识的智者。尽管身有残疾,但他聪明好学,智力超群,赢得了名声与地位,并娶了年轻貌美的姑娘海丝特为妻,有着一个令人满意的家庭。然而当他得知妻子与别人相爱,并且有了孩子的时候,他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胸前佩戴着屈辱的红字,抱着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当街示众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极度的愤恨使他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人生总是充满痛苦与折磨,这种痛苦与折磨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于欲望的追求,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利益的争夺中或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伤害着。对于普通的伤害一般人都能够承受,甚至不会有报复的想法,而像两位复仇者所受到的这种沉重的伤害就不是常人所能容忍的了,这种伤害足以让人发狂。报复,或者放弃,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受伤害者的心理处于一种极为复杂,极为关键的状态,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时最重要的不是做决定,而是要想尽办法遏制自己的冲动,让自己冷静下来。当完全冷静下来的时候,相信多数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复仇与绝望
  在感情中绝望的希斯克利夫和自尊心受到侮辱的齐灵沃斯都选择了复仇之路。他们的复仇都表现出了让人战栗的恐怖。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在丧失爱人的打击下泯灭了自己的良知,用残忍的方法去毁灭他人,虽然他成功地报复了所有的他认为伤害过他的人,但是,复仇的尽头竟是一片绝望,他的心始终挣脱不了情感的束缚。复仇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也没能让他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完成了复仇的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目标。他每天晚上都要到荒野中去寻找凯瑟琳的游魂,白天则把自己锁在卧房里,像个教徒似的虔诚祈祷。这个像魔鬼一样孤独的人对日常生活失去了兴趣,最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选择在那荒原之上和爱人的灵魂一起游荡。
  在《红字》中,齐灵沃斯也同样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他否定了自己先前为赢得幸福所做的一切努力。他泯灭了灵魂,隐藏了自身,把自己全部的智慧用于对付毁灭他幸福理想的人——牧师丁梅斯代尔。他把自己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害人者,在仇恨的黑暗中越走越远。为复仇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力。他放逐了亲人,抛弃了朋友,葬送了丁梅斯代尔的性命。但是复仇的结果竟然是使他更快地走向了枯萎和死亡。随着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死,齐灵沃斯的生命也迅速枯竭。在生命的终点,他只剩下一颗受伤、扭曲和负罪的心灵。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牙还牙是直道。恕道自认宽容,但向来多被认为是懦弱的借口。直道讲究以牙还牙、快意恩仇、干掉仇家、找回尊严。这种看起来很干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报复之前,我们讨论恕道与直道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谁也不知道报复的后果是什么,就像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最好先亲自尝一尝。那么我们看看,报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能弥补我们所受的伤害吗?显然不能,报复不具有弥补伤害的功能;那么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吗?好像也没有,两位复仇者报仇之后的表现显然不是高兴的样子,而且看上去比报复之前更加痛苦,更可怕的是原来为了报复至少还有活下去的动力,至少还有充沛的精力,可是报复之后呢,人生失去了目标,不仅充沛的精力消失了,连活下去的理由都不存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尤其是这种以自己曾经的爱人并且自己还一直爱着的人为目标的伤害,更会让自己受到比对方更深的伤害。即使对方是非亲非故之人,对其造成伤害之后心里真的坦然吗,多数人不会,都会产生愧疚之心,甚至会受到良心长期的拷问。早知道报复是这样的后果,还不如当初就放下,佛家讲因果,伤害你的人或许曾经是被你伤害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完全没有报复的理由;也可能伤害你的人与你之前并无瓜葛,这是他在造因,那么他的报应也不一定由你亲自来执行,即使执行,要有度,了结因果即可,不可再造恶因,如果报复的同时还把自己搞得更加痛苦甚至毁灭那就不值了。
  四、人生启示
  这两个悲剧性的复仇故事虽然发表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人生同样具有警世和启迪意义。这两篇小说中的复仇者皆因爱情或家庭遭到了背叛后心生仇恨而走上了复仇之路。复仇之后又都因为无法摆脱痛苦和绝望最终走向了毁灭。他们对仇恨的放纵使他们不仅走上了泯灭人性的复仇之路,而且痛苦一生,最终毁灭了自己。这样的人生悲剧说明,复仇并不是解决情感问题的良方。他们的结局向我们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人性的本质是追求爱与善良的。用复仇的方式终究不能抚平情感的伤痛。放弃仇恨,善待他人,才能使人得到心灵的解脱和慰藉。起源于爱的仇恨终究还要回归于爱,唯有善与爱才是人性追求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钢琴教师》中形象在人物关系中的地位以及角色换位所隐含的社会意义,探讨了该作品特别是它的语言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美学思想,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的深层涵义。  关键词:《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引言  《钢琴教师》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她一直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大部分作品都以女性为主题,揭露女性受到的种种压迫和生存悲剧。特别是
进入21世纪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也有多种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出台。但是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全方位优化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同样也处于不断改进之中。张占杰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十讲》就是一线教师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优化探索的成果。  张占杰先生有13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而且对新课标实施以后的语文教学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对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摘要:乔伊斯创作《都柏林人》的目的是揭露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辛尼科太太的悲劇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麻痹”反映。她的内心满怀对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憧憬,但在强大的外界因素下,她的希望幻灭了。本文着重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角度来分析她的憧憬与希望的幻灭。  关键词:《悲痛的往事》 对立结构 短篇小说  一、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从童年、少年、成年、社会生活四个方面深刻展示了都柏林人肉体和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其成功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实效性,而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则是教育理论实效性的切实保障。纵观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了十余年,尽管在教育领域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领域内的方法与认识并未从观念上彻底走向正确的方向,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地确立。作为17世纪的教育名著,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在其论述中表达了自己的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在跌宕起伏的时代浪潮中步履蹒跚却仍坚持探索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作者以当代中国几次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发生为节点,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并剖析了这三个不同阶段内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现象。这样的内容编排也在无形中揭示了文学思潮的发展演进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密切关系。  在上篇“风雨飘摇
2017年10月27日,四川省文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引领四川文艺繁荣兴盛专题座谈会在成都召开。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兵,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建刚,以及省文联主席团成员、党组成员、省级各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各门类文艺家代表,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约7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
冬月十六,大地冰冷  窗台上的风铃,已经看不见了  被腊泪,封尘的野菊花  情窦初开时,为你写在墙上的诗  用云朵裁剪的百褶裙,都被时光带着  那年夏天,你采摘的野花  我还记得那朵薰衣草,有一滴雨  你说是风流的眼泪,因为思念  而我微微一笑,继续在这里守候年华  太阳帽,挂在衣帽间  沾满岁月的尘埃,我还保留着你的微笑  帽沿上,有我二八芳华  也有你在西北天空下,吹过来的哨音  一轮又一轮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比较电影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韩国汉阳大学(ERICA校区)国际文化学院文化创意战略研究所特聘资深研究员,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曼谷分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理事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在CSSCI来源期
《大雁归来》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保主义者,这篇文章被选入了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作者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将自己对大雁的喜爱表露无遗。其写作重点放在了抒发情感上,全文上下都贯穿了“爱”的主题,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揣摩作者情感的常用方法  1.从文章的写作背景感知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课文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作者有感于人或事
他的画作呈现着一种超现实唯美主义的特点。在利用光学折射及色彩的冲击来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向世人宣传着他艺术也要讲求责任,呼吁人类保护大自然,是时候行动起来的艺术理念!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画家,但作为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地球本身的生存现状也是我所关心的。”万山河字句铿锵。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万山河有着一双随时随地发现美的眼睛,然而作为在地球上生存的一个人类,他眼见的并非只有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