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背影文化的年轮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一书于2005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在跌宕起伏的时代浪潮中步履蹒跚却仍坚持探索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作者以当代中国几次重大政治文化事件的发生为节点,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并剖析了这三个不同阶段内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现象。这样的内容编排也在无形中揭示了文学思潮的发展演进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密切关系。
  在上篇“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里,作者记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二十多年中,文学创作逐渐被政治化,最终沦为斗争工具和牺牲品的辛酸历程。这一部分内容作者着墨最多,内部又分为六章,每章的三个小节分别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历次政治运动中一些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例如,在第二章中特别分析了由1950年上映的电影《武训传》所引发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大辩论;再如“胡风事件”带来的文学创作理论个性的消亡与“工具论”思想的形成等。作者尖锐而透彻地阐明了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动乱在当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造成的严重伤害。
  在中篇“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世纪绝唱”中,作者记述的是1977年至1989年之间文化思潮所经历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此时,以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开端,文学开始重新觉醒,以人為本的独立思维渐渐成为潮流。本篇的三章虽然相对简短,但仍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思潮和文学现象,包括以反思和批判“文革”动乱为主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挖掘的“寻根文学”,以及“朦胧诗”这般带着乌托邦色彩的文学流派。这一时期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启蒙主义的思想,但作者指出,这样迷茫而无序的时期只是新时代的一个序幕,短暂的喧嚣浮躁必然被更深刻而理性的认知所取代。
  下篇“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更像是时代潮起潮落之中的一段留白。这一部分其实是作者对作家、文学、时代提出的一个问题。但作为一本出版于二十世纪初的作品来说,对这样的问题作出预言式的回答又是力不从心的。作者认为,“与其说是客观环境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徘徊不前,倒不如说是中国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内耗机制和意识的自我缠绕导致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反反复复”。遗憾的是,作者仅仅能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发展过程的研究里分析并推导出“内耗机制”这样的问题,却无法给出破解的方法。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一部客观而理性的作品,对读者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跌宕历程,对创作主体反思与省察,对如何推动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迈上一个新的高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高运荣)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内蕴与情感价值的学科,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相比,大学语文不仅承载着工具性的职能,更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性教育功能。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教学为例,对大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帮助和启示,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语文 郑伯克段于鄢 情感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高级形态,它与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教育是不同的。“中小学语文课相对而
批判性思维被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欧盟的许多国家定义为未来社会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也被作为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由世界经合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每三年进行一次。2018年,PISA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其中,评价、反思的能力被认为是批判性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处提到学生语文思维的问题,比如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足以说明语文学习中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语言与思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目标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课文中的“泡泡”和语文园地中都有直接的呈现。在这种编排体系之下,每一单元的课文形成既独立又相关的“联盟”,在教学时,就不能只看文本,不看单元,我们应有观照整体的单元意识,从而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一、落实语文要素,遵循能力递增  统编教材“双线并进”的编排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
摘要:余光中作为中国文人,接受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他的“乡愁”以文化寻根为显在形态,其隐性内涵却丰富、复杂得多。《听听那冷雨》紧扣“听”字和“雨”字,驰骋想象,在跨越时空的联想与想象之中,集描写与抒情于一体,形象而传情地描绘了“雨与中国历史”“雨与中国文字”“雨与中国诗词”“雨与中国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文化寻根之旅。  关键词: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 文化  引言  余
四川福宝美术馆成立于2016年,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崔家店路371号,毗邻成都理工大学、东郊记忆。现占地2000㎡,展厅面积800㎡。由四川省文联主管,在四川省民政厅注册。是一家集美术品收藏、研究、陈列、推广、鉴赏、交流、展览展示、美术理论知识传播与讲解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美术馆。蜀中书法名家刘奇晋,知名学者流沙河,军旅艺术家邹文正先后为福宝美术馆题写馆名。  在四川书画界,说到出版画册、承办和策划展览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钢琴教师》中形象在人物关系中的地位以及角色换位所隐含的社会意义,探讨了该作品特别是它的语言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美学思想,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该作品的深层涵义。  关键词:《钢琴教师》耶利内克  引言  《钢琴教师》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她一直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大部分作品都以女性为主题,揭露女性受到的种种压迫和生存悲剧。特别是
进入21世纪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也有多种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出台。但是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全方位优化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同样也处于不断改进之中。张占杰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十讲》就是一线教师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优化探索的成果。  张占杰先生有13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而且对新课标实施以后的语文教学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对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摘要:乔伊斯创作《都柏林人》的目的是揭露都柏林生活中的“精神麻痹”,辛尼科太太的悲劇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麻痹”反映。她的内心满怀对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憧憬,但在强大的外界因素下,她的希望幻灭了。本文着重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角度来分析她的憧憬与希望的幻灭。  关键词:《悲痛的往事》 对立结构 短篇小说  一、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从童年、少年、成年、社会生活四个方面深刻展示了都柏林人肉体和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其成功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实效性,而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则是教育理论实效性的切实保障。纵观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了十余年,尽管在教育领域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领域内的方法与认识并未从观念上彻底走向正确的方向,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地确立。作为17世纪的教育名著,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在其论述中表达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