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茗天》,让茶走进年轻人的心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部茶“味”十足的都市偶像剧《闪亮茗天》在深圳卫视黄金档开播以后,收视率一度飙升。《闪亮茗天》的热播,不仅因为有潘之琳、朱梓骁、李凤绪、侯长荣等当红偶像及实力戏骨的加盟,更多的是因为在跌宕起伏的剧情背后蕴藏的精神——励志、梦想、情怀、正能量等等。
  这是一部由天福茗茶深度定制的品牌大戏,从片名就可闻到浓浓的“茶香”。细心的观众,也许还会发现,在长达86集的剧中,剧情走向、主角的定位及事业展现、言语对话、场景布置安排等充分体现了天福的“私人订制”。
  然而,虽为“品牌定制”,但是该剧却丝毫没有一味地“露骨”地借剧情植入广告,而是深度结合,来传递天福的茶文化情怀和人文关怀,让观众随着情节的发展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来感受天福的企业品牌文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裹挟在其中的理念——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
  “相信,《闪亮茗天》能让茶走进年轻人的心扉。”天仁、天福集团主席李瑞河说。
  让喝茶威为时尚
  《茶道》:在近日热播的《闪亮茗天》,让不少爱茶人倍感亲切,因为在剧中不仅仅见到了大家熟悉的天福茗茶,也从中学到了不少茶知识。天福为何会赞助拍摄这部都市偶像剧呢?
  李瑞河:首先是让茶走进年轻人的心扉,以独特的电视剧的视角和方式,让中国茶在传统与现代中相互碰撞又互相融合,让茶更显平易近人、更好玩、更有趣、更接地气和走心,期冀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追看一部好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并且接受中国茶文化。同时,该剧也刻画出天福做茶的专注和做企业的态度,这是天福深耕大陆茶业21年心路历程的写照。
  当一部青春偶像剧和茶相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知识体系的深奥晦涩,让年轻人真正接受不容易,这就需要重新包装,借助青春偶像剧的外在形式:众多明星的联袂出演,爱情的元素、家族争斗的元素,剧情的跌宕起伏、悬念不断等,使茶的叙事更有表现力。而普通的都市偶像剧,较显浮华和平淡,需要一个题材来沉淀,让其鲜活起来,也让其更有内涵,这时注入茶的元素,无疑是水到渠成,水乳交融。
  透过这部86集的大型连续剧,我们期待传达出天福专注茶业,精耕茶业,任凭外界如何诱惑也不为所动,心怀做百年基业的雄心壮志并有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平静心态;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法制意识;坚信“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是中国茶的世纪”并时刻履行、为之奋斗不已的中国梦!
  《茶道》:据了解,《闪亮茗天》的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缺乏系统的茶专业知识,为何电视剧呈现出荼的故事,讲述得游刃有余,剧中人物对茶叶知识、茶艺、茶道等的认知和解读,表现很显专业,是如何做到的?
  李瑞河:在这部剧的拍摄过程中,天福扮演的是茶顾问的角色,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素材和故事蓝本。而编剧、导演等剧组主创人员对茶知识、茶文化的钻研也非常用心,为了更准确和客观地讲述茶的知识,并把茶的故事讲生动,剧组不仅认真研读了天福提供的茶专业知识、《回甘人生》和《李瑞河传奇》等众多书籍、学习资料,还深入到天福的茶叶研发部门,与天福的茶叶品鉴师、资深制茶师、茶艺师进行全方位的实践、研习和探讨。在茶艺、茶席和茶舞的展示呈现上,漳州科技学院和天福茶博物院的高级茶艺师与编剧、导演和主演多次进行技术互动,反复推敲,无数次的修改,就是力求将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和茶知识做准确呈现。编剧在台词的编写上下了大功夫,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茶的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将“很玄”的茶道进行解读,譬如用“一苦二甜三回味”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让茶文化贴近生活,更显平易近人。在此,我对剧组团队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表示敬佩和感谢,也对天福茶厂、茶博物院、漳州科技学院等在幕后全力提供顾问、技术支持的同仁们的辛劳也表示感谢。
  《茶道》:借潘之琳、朱梓骁等当红偶像倾情的演绎,这部剧充满着年轻、阳光、积极向上的气息,邀请这些年轻人们喜爱的“小鲜肉”出演该剧,是否有传承与创新的寓意?
  李瑞河:“让喝茶成为时尚!”——这是天福茗茶竭尽所能并矢志不移追求的目标。传承与创新,这是我们的品牌哲学;“老行业、新经营”,这是我们的事业追求。茶,有厚重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在快时尚的都市生活中,在年轻人和网购群体日益成为茶叶消费重要群体的潮流下,教条式的直接宣导与年轻人的喜好格格不入,这些文化和历史如果没有运用得当,恰恰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包袱,因为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需求在改变,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也在改变,我们的创新,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中国茶急需与时俱进,急需从新政策背景、新经济形态、新消费环境中摸索创新,急需从互联网+的时代中吸取营养。天福茗茶,如今无论是在店面装修,还是商品定位、商品包装,甚至于品牌业态的战略布局(如中式茶品牌“天福茗茶”、手工现调茶饮品牌“放牛斑”、天福网上商城“天曦茗茶”、超市通路茶品牌“天福天心茗茶”等,以及更多子品牌正在积极筹备中),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创新,“五分传统、五分创新”,紧紧把握茶的中国味道,又接近青春地气,营造出时尚的“现代中国风”。
  现实与剧情,异曲同工
  《茶道》: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故事很励志,似乎有天福的影子。
  李瑞河:对。天福的创业经历可以用“筚路蓝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来概括。20多年前,我们用30亿新台币买来一张进军大陆茶叶市场的高昂门票,创业之初资金困难、茶叶礼品市场属于起步阶段、品牌意识尚未觉醒,创业之艰辛可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正如剧中的天福茶庄历经同行打压、政策更迭、市场多变、茶作为农产品的自然风险、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等种种考验,重重拷问,无不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该剧与天福的品牌关系之深,是一般电视剧难以比拟的。然而,现实版的天福与剧情版的天福茶庄,故事又不尽相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两者在专注做茶、认真做好品牌的理念上异曲同工。
  《茶道》:剧中的人物如杜心羽、唐正浩等等,是不是能在天福中找到现实的原型?
  李瑞河:朱梓骁和潘之琳饰演的男、女主角,都与茶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潘之琳饰演的杜心羽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制茶、品茶天赋异禀;而朱梓骁饰演的唐正浩,则因为与父亲不和,对茶叶从排斥到不可一日无茶。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两个对茶的态度不同的年轻人却因茶而结缘,在天福茶庄展开了一段茶味之恋。在现实中,虽无法和剧中人物完全对号入座,但也不乏一些故事中的身影。如剧中的唐正浩,起初的梦想与茶无关,但受到家族和爱情的影响,肩负继承茶庄的使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开始了“茶味”人生历程,而我的二儿子李家麟(现任天福集团总裁),最初学的是金融,兴趣是从事证券方面的工作,原本不想“涉茶”,自从天仁证券事件后,因为家族情感的熏陶和影响,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如今早已扛起天福茶基业的重任,这段历程犹如品茶一样,苦尽甘来,回甘人生,品过之后唇齿留香。而剧中的杜心羽,从出身茶门的平凡女孩到一步步走向一流品茶师的经历,十分励志:在现实中的天福,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伙伴,怀着对茶的兴趣和热爱,走进天福,走进茶的世界,在天福的广阔舞台中尽情成长,透过努力展现自我价值,成就了心中的梦想。
其他文献
茶品:雪兰香老丛水仙(三十年陈)  用水:鼓山山泉水  茶点:冰皮和果子,杨梅  设席地:寓古三千茶研社  煮水期:日本南部铁壶  茶点盘:上世纪80年年代高足脱胎漆盘  瀹茶器:民国潮汕双利老号海棠型水仙盘壶承,朱泥君德壶,柴烧匀杯,紫金口若琛小杯,民国青瓷杯托  夏之风物,浓郁繁盛。夏至当日,更是暑气闷热,积攒了厚厚云层的天,傍晚时依然不见落雨。骤雨过后的凉爽,怕是没了着落,索性,与窗下设席,
期刊
午后,闲着无事,正好师妹来电话,约我和太太去她的茶室喝茶。正合我心,欣然应邀前往。路上,一片荷塘映入眼帘,荷叶层层叠叠,翠绿欲滴,荷花略施粉黛,含苞欲放,脑海中突然想到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知不觉间,夏天已悄悄来临了。  刚进茶室,师妹已经用玻璃杯为我们俩沏好了今年的龙井新茶,还未落座,茶香扑面而来,呷一口,鲜爽无比。一起品茶的还有几位茶友,大家正在讨论夏
期刊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作为大品牌的综合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早巳家喻户晓,还有一些专营酒、化妆品、奢侈品的垂直电商平台也取得不菲的业绩。那市场上是否有颇具规模的茶叶电商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厦门的醉品商城就是其中一家。在过去五年里,它默默地深耕细作,如今已成长为茶行业电商的佼佼者,得到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的认可,完成了A轮融资,B轮融资也启动在即。  平台趋向自营化  如约到醉品商城采访创始人
期刊
晚清浙江慈溪县城慈城(今宁波市江北区)籍杰出的书法大师梅调鼎(1839年—1906年),字廷宽,号友竹、赧翁等,个性独特,人品高洁,视书法为生命。其晚年出于个人爱好,联合一批制壶高手和书画、篆刻名家,在慈城林家院内(今慈城粮机厂内)创办浙宁玉成窑,烧制了一批紫砂壶和文房雅玩。  这批紫砂器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难得的珍品,近年拍卖屡创新高一一2014年年底,两把玉成窑紫砂壶分别拍出340万、45
期刊
六安应念作“陆”安,记住它的名字,却是因为一种叫“瓜片”的茶。南来北往的列车,常会经过这个城市,“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六安城,风生水起,茶山正处于大别山北麓,山高林茂,自古就产好茶。  瓜片的采摘需要在谷雨后立夏前,当地谚语说的是“立夏三天,茶麻生骨”。过了立夏,六安的特产茶叶和麻都要老了。所以我们选择在谷雨后的十天来到这儿。实际上我们对于六安瓜片这种茶的了解,显
期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把玩菩提子,能让我的心栖息于安静之处,这也是我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  善提子似乎是时间的宠儿。时间永远是一条一往无前的单行线,任何人与事,都无法同它负隅顽抗。不过,菩提却是个例外。在长年累月的摩挲中,菩提被晕染了时光的色彩,色泽由淡至深,包浆越来越润泽,让人心生温暖。看着它的渐变,就像是看着自己孩子慢慢长大,心里常常有一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一串
期刊
前两日去参加茶博会,遇到了多年前毕业的学生。她告诉我,准备开设一间个人茶室。这位学生毕业后,换过N个茶业公司,最终走上了个人之路。我非常鼓励她这样做,因为个人茶室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独有偶,我身边另两位朋友也都选择了开办小型的个人茶室,作为将自己的茶梦想延续的方式。因为大体量的茶室,高昂的租金和流动的人员,让管理者力不从心。而小型规模的个人茶室,则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我们讨论了一下关
期刊
第一回喝雨花茶,是2008年春天在秦淮河边。作家李伦新回家乡江宁,邀了几位朋友同往,我和殷慧芬有幸忝列其中。南京友人知道海上文人喜好,安排在秦淮河边茶楼接待。秦淮河边,李白、杜牧、刘禹锡曾写下《金陵酒肆留别》、《泊秦淮》、《乌衣巷》,吴敬梓、孔尚任、李渔曾有《儒林外史》、《桃花扇》、《闲情偶寄》问世,更有王羲之、王徽之、顾恺之在此演绎过东床快婿、入木三分、梅花三弄、渐入佳境等佳话逸事。我身处其境,
期刊
闽越时期武夷山是否种茶,已不可考。但说到武夷茶,有一个人却不能不提,那就是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江淹是河南兰考入,历仕宋、齐、梁三代,可谓“三朝元老”。  江淹曾两次出任吴兴县令(浦城),在闽北留下大量足迹,至今在浦城、政和等地都有被命名为“笔架山”的山峰,这都是当地人为纪念江淹而起的。江淹在担任吴兴县令时曾游武夷,并在他的《江文通集》序言这样记到武夷山:“地处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
期刊
从端午到夏至仅有的这一天,多云,无雨,是难得的凉爽。就着这清凉,一下午将今年所收藏的极品红心歪尾铁观音喝尽。  “红心歪尾”是纯种铁观音的标志,由此制成的乌龙茶兰花香显,“观音韵”纯正。此次品鉴的两款茶同为红心歪尾种,同为铁观音老丛,一个来自安溪传统的优质铁观音产区西坪镇,一个来自台湾原生态茶区。秉承同样的制茶技艺,产地的不同,造就了口感上的迥异表现。  为了更敏锐的捕捉到两款茶的细微不同,采用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