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化作灵动的音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朗读中学,在朗读中悟,就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指导要讲求方法,以篇定法,以学定法,抓住时机,适时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从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技巧掌握法,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读好重音。课文的写作有目的,体现在句中;句子的表达也有目的,表现在词语中,所以重音就体现了句子的目的,要能准确地读出重音,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重音的类型有并列性重音,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有对比性重音,如“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有递进性重音,如“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转折性重音,如“他并没有先说,但是他做了。”有强调性重音,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有比喻性重音,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除了主重音,还要教学生处理好次重音与非重音的关系,要会轻重过渡,朗读自然,不生硬。
  读好停连。朗读要想做到流利,就要求学生语流连续,词语连贯,词组或词语之间有合适的停顿,一是出于换气的需要,一是出于感情地表达。停连的位置有讲究,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回味性停连。一般在关键词处要停顿,特殊的标点处要停顿,抓住句子的结构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后面做好停顿,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祖国沦陷了,这是最后一课了等,恰当的停顿让人感受到韩麦尔先生因祖国沦陷内心的痛苦,对法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文章的主旨就读出来了。
  读好语气语调。每一个语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所用的语气就不同。语气靠感情支配,要抓住感情变化这一中心,有了感情的千变万化才有气息的千姿百态,也才有声音的惟妙惟肖。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声音的形式。我们有一部分同学朗读存在误区,唱读、顿读、拖腔拉调,我们要做正确的引导,摒弃矫揉做作的腔调。语调有一定的格式:上山式、下山式、波峰式、波谷式、交错式等,教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语调的曲线。
  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语调高昂,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语调低沉。这些技巧要在平时的朗读中选取典型专项训练,必要时教师做好示范,在反复训练中,学生的朗读技巧一定会提高。
  二、联想想象法,让学生读入佳境
  想象与联想是情境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朗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配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语言文字就会转化成众多的,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会产生众多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会更加动情,更有感染力。
  我在教学《散步》时,找配乐《初雪》,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南方初春田野的生机,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儿子的俏皮,妻子的贤惠,母亲的苍老,我肩负的重大责任……示范读完,学生已经深深地被陶醉。所以教师的范读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前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鲁迅的《社戏》一文中月夜行船的场景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十分优美,我在朗读时让学生跟着轻声读,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主人公,任思绪徜徉于文本之中,学生们也都调动了所有的感官融入到了文中,时而用鼻子嗅嗅 “豆麦蕴藻之香”,时而听一听“横笛”和“歌吹”,在朗读时让学生伴随着吸气去朗读感受香气,真是寓美于读,寓教于乐。教《钱塘湖春行》,可引导学生想象该诗描绘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再现其意境:远山,近水,高空,浅草,乱花,暖树,莺歌燕舞,马蹄哒哒……这样,在想象中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三、欣赏品味法,让学生读出美感
  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依靠朗讀,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事物塑造他们的灵魂。在赏析品味课文的精彩描写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赏析的方法做具体的指导。
  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问题:“本文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如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选取你喜欢的描写做批注,说说喜欢的理由。”接着学生自学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分组学习交流,学生回答说:“我喜欢写景的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使我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这一句写出了春天田野的美丽景色,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气息。”这位同学的回答很肤浅,不深刻,这时候我出示赏析景物描写的答题方法:“请你再来说一遍你的感受。”“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的初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烘托了散步的温馨的气氛,暗示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为下文做铺垫。”我做了肯定和表扬,“你能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一美景吗?”这样,说到一处,赏到一处,美读到一处,怎能不受到美的熏陶?所以,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四、朗读形式多样法,让朗读感受更加丰满
  朗读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形式:领读,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带领学生读;范读,给学生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开火车读,按课文一节一节地开火车读;分角色朗读,在分别练习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下去,还有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领读……多种朗读形式在语文教学中都有自己独有的作用,这几种形式不仅可以分别使用,也可在课堂上交替或交叉使用,教师应针对课文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且实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是很适合分角色朗读的,因为里面人物众多,性格迥异,语言也很讽刺。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更能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故事里。在朗读中,同学们感受到了骗子的狡猾贪婪,皇帝的虚伪愚蠢,众人和大臣的虚伪自私,小孩的诚实天真。我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练习。在分角色的朗读中,同学们都竭力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并通过语气、语速、语调表现人物的性格,尤其是一些有表演天赋的同学,再加上一些动作描写,就更加惟妙惟肖了。那诚实的老大臣托着一块并不存在的布料,把眼镜睁得老大……用手抚摸着,赞美着……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学得快乐,读得尽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中学(221138)
其他文献
微写作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写作方式,简言之,就是微型写作。微写作是一种根据表达需要,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事物、论述观点、抒发情感的写作形式,是短小精悍的一类文体。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形式自由,既包括各种小型的应用文,也包括各种网络文体,如“微小说”“微剧本”“微诗歌”“微故事”“微影评”等,也指高考、中考中的微作文。微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也
期刊
散文历来是中考的重头戏,散文形式多样,行文中作者的感情浓烈,形式又较为自由,固有散文“形散神聚”之说。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散文尚不熟悉,在阅读中难以掌握方法,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深,阅读体验不够丰富。为此,在散文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透过散文的“形”而抓住其“神”,从而真正读懂散文,理解散文的丰富内涵,获得深层次的体验。  一、熟悉文体,针对阅读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很
期刊
上一堂好课,是教师们共同的追求。怎样的课算“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本文将以优秀课例《狼》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学法指导、问题设置、教师语言、教学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好课为何而“好”,如何才能“好”,以供同仁们一起追问。  笔者有幸参加江西省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到场观摩学习,其中《狼》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感叹其精彩的同时,也引起了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一个工作,长时间囿于应试,会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变得浅薄,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实。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笔者不仅听过一线教师的日常授课,同时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应当说这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而区别的根源则在于文本解读的基本取向。当取向指向应试的时候,完整的文本容易被肢解,当取向指向学生生长的时候,文本的内涵更容易被挖掘。  那么为什么日常的教学中难以有第二
期刊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新版语文教材,把整本书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到了极高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整本书阅读经典著作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还要引导阅读心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推荐阅读的经典作品,也是第一篇要整本书阅读的作品。语文教材中推荐的都是各类题材的经典之作,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不管是散文、诗歌,还是文言文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下面就以《马说》为例来谈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教学法来教学。  一、由浅入深,步骤明确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马说》一文虽然文章简短,只有三小节,不到两百字,但是有些字词的读音还是要注意,如“骈”“槽枥
期刊
长期以来,古典诗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以及单一化等问题,面对这些弊端,简约语文的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又是如何除弊破陋,在古典诗文教学中践行简约语文的呢?细读他收录在《简约语文公开课》一书中执教《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桃花源记》三课的教学实录,感觉到他对于古典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宛如醍醐灌顶,给人豁然通透之感。  一、诵读设计注重融合共生  诵读是古典诗文教学的传统
期刊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恰好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但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究其原因,是积累不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不知如何下笔。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笔,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为学生“储米”,如此,在写作中学生才能文思如泉,让作文妙笔生花。  一、课堂中练笔,掌握方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仔细品味,却也有几分道
期刊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文章内涵好,语言表达以及写作技法也堪称经典样本,教材的写作部分注重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点的切分和选择,在单元课文内容和写作上进行了有机配置。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依托文本,读写结合,对该单元文本内容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亮点进行精巧点拨,体味作家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和模仿化用,依托文本教写作,可以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以此来渗透
期刊
继“教案”“学案”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学历案”,是对之前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升,让学生们经历深度学习后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基本框架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几个基本要素。下面以学历案的三大核心要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结合课文《故宫博物院》来谈谈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