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巧点拨读写结合妙渗透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文章内涵好,语言表达以及写作技法也堪称经典样本,教材的写作部分注重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点的切分和选择,在单元课文内容和写作上进行了有机配置。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依托文本,读写结合,对该单元文本内容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亮点进行精巧点拨,体味作家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和模仿化用,依托文本教写作,可以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以此来渗透写好作文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一课,本次习作指导,旨在教會学生抓住具体事件中的典型细节、运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合适的抒情议论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从题目“精神”二字入手,理解精神二字是指品格、品质、个性、气质等,怎样写出人物的精神呢?课本中明确地罗列了写好人物精神的三条途径,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本单元经典篇目中的精彩语段巧妙点拨,获得写作启示。
  路径一:细节真实
  抓住典型细节表现精神风貌。从人物的细节描写、物品的细节刻画、环境描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还原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特点,正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我们印象中的鲁迅是严肃的,根根头发都竖起来的,可是在萧红的笔下他是可爱的、乐观爽朗的。在写鲁迅先生走路的特点时“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脚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就是鲁迅先生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直率的性格写照。
  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作者臧克家紧扣文章题目“说和做”两个层面,截取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不同身份下言行观点的差异。作为学者,闻一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作为革命家,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在这里,我们既感知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专注、执着、务实的一面,又感知到了他的那份刚正和无畏。所以,在针对同一个人物不同身份的行为表现,可以尝试学习这种对比对照的方式,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
  2.还原与人物相关的物的特点,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能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剪得整整齐齐。这些叠词强调物品的排列整齐、规规矩矩的特点,同时也是对人物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性格的
  凸显。
  3.通过典型细节中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生活处境:如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在这个语段中,鲁迅先生始终是坐着,但萧红通过还原场景,通过在黎明、在夜晚的变化和人物动作始终坐着的不变形成一种对照,从而体现鲁迅废寝忘食、忘我的工作精神。自然环境:“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严酷的自然环境会为体现人物精神蓄势。时代处境:如“‘文革’时期……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许多行为只有在时代处境之下才能展现人物内在的精神。由此可见,细节描写不仅仅通过还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进行描写,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人物精神相关的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更可以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场景进行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体验的一个最好的还原。
  路径二:形象真切
  借助一些对比、衬托、正侧面结合、先抑后扬等的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的精神品格。
  1.对比衬托。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的气质,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格和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对比,凸显邓稼先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对比的方式主要是提供人物行为的参照,加深了我们对主要人物精神的理解。
  2.侧面描写。如果直接写人物表达不出他的性格特征,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处。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后我们想起这件事,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这里借鲁肃对吕蒙的评价体现吕蒙经过刻苦学习后才略过人,借许广平先生之口反映鲁迅为人的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这样人物的形象会更真切。
  路径三:感情真挚
  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记叙、描写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只起到点睛的作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议论  ,抒情)。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议论,抒情)。抒情和议论放在开头可以为文章情感奠定基调,放在结尾,能升华主旨,也能使文章显得更为完整,也可以夹叙夹议,或随事情的发展不断地点明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处处有我,处处有体会。想真正写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观察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在写作中,要将生活体验中的细节进行还原,通过对人物的真实的细节描写,塑造出真切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真挚的情感抒发,从而传递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作指导:习作《这样的人让我——》。提示: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写出精神品质。梳理写作思路:明确写作对象:“这样的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可写的人物很多,包含老师朋友家人、以及历史名人、当代名人、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人物等。聚焦人物精神,确定关于精神实质的关键词。强调选取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写出我的感受。
  在这次的习作训练中,通过依托文本,深钻细研,充分挖掘文本的特性,挖掘教材的价值,选取重点片段语句进行引导,通过学生品读片段巧妙点拨,将教材中的写法渗透到写作中,读写紧密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总结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写作的目的。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十六中学(832000)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春望》位于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之时。面对中国长期战乱飘摇、百姓流亡、家信不通的时局,诗人久久伫立城前,百感交集,写下如此千古绝唱。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多首五言律诗,对诗的格律及鉴赏方法有初步的把握,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反复诵读、文本解读等方法独立对本诗进行浅显的鉴赏,大致能体会出诗人爱国思亲的情感,但对诗中的对比
期刊
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就是好课;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即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好课一定是具有高效课堂效益,充满生命力的课。影响课堂效益的要素有诸多,如讲授、提问、倾听、观察、点拨等,现以“江苏省初中语文优秀课评比”中《生机》一课为例,浅谈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修炼教师课堂教
期刊
微写作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写作方式,简言之,就是微型写作。微写作是一种根据表达需要,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事物、论述观点、抒发情感的写作形式,是短小精悍的一类文体。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形式自由,既包括各种小型的应用文,也包括各种网络文体,如“微小说”“微剧本”“微诗歌”“微故事”“微影评”等,也指高考、中考中的微作文。微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也
期刊
散文历来是中考的重头戏,散文形式多样,行文中作者的感情浓烈,形式又较为自由,固有散文“形散神聚”之说。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散文尚不熟悉,在阅读中难以掌握方法,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深,阅读体验不够丰富。为此,在散文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透过散文的“形”而抓住其“神”,从而真正读懂散文,理解散文的丰富内涵,获得深层次的体验。  一、熟悉文体,针对阅读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很
期刊
上一堂好课,是教师们共同的追求。怎样的课算“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本文将以优秀课例《狼》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学法指导、问题设置、教师语言、教学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好课为何而“好”,如何才能“好”,以供同仁们一起追问。  笔者有幸参加江西省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到场观摩学习,其中《狼》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感叹其精彩的同时,也引起了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一个工作,长时间囿于应试,会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变得浅薄,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实。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笔者不仅听过一线教师的日常授课,同时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应当说这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而区别的根源则在于文本解读的基本取向。当取向指向应试的时候,完整的文本容易被肢解,当取向指向学生生长的时候,文本的内涵更容易被挖掘。  那么为什么日常的教学中难以有第二
期刊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新版语文教材,把整本书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到了极高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整本书阅读经典著作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还要引导阅读心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推荐阅读的经典作品,也是第一篇要整本书阅读的作品。语文教材中推荐的都是各类题材的经典之作,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不管是散文、诗歌,还是文言文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下面就以《马说》为例来谈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教学法来教学。  一、由浅入深,步骤明确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马说》一文虽然文章简短,只有三小节,不到两百字,但是有些字词的读音还是要注意,如“骈”“槽枥
期刊
长期以来,古典诗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以及单一化等问题,面对这些弊端,简约语文的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又是如何除弊破陋,在古典诗文教学中践行简约语文的呢?细读他收录在《简约语文公开课》一书中执教《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桃花源记》三课的教学实录,感觉到他对于古典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宛如醍醐灌顶,给人豁然通透之感。  一、诵读设计注重融合共生  诵读是古典诗文教学的传统
期刊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恰好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但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究其原因,是积累不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不知如何下笔。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笔,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为学生“储米”,如此,在写作中学生才能文思如泉,让作文妙笔生花。  一、课堂中练笔,掌握方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仔细品味,却也有几分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