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人数在不断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从实际出发,大胆实施小班化分层次教育教学模式,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很大,现就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小班化教育”概念的内涵
  第一,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第二,小班教育。指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有两大优势: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学生活动空间大的优势。
  第三,小班化教育。即在一定的范围下推广小班教育的过程。 其内涵是:“适应化—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多元化—丰富多元的课程与评价;个别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目的是“带好每一个学生”。
  二、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
  总体来讲,小班比大班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的体会与其他实行过小班教学的老师的体会并无二致,但这确实是我经验过的体会,所以不吐不快。我感受较为强烈的小班教学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28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只要这个教师在课堂里乐意关注学生的活动)。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比大班要少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大班教学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
  第二,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
  三、积极大胆的彻底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 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不是抄袭“拿来”,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校以此作为课题进行认真而又细致的研究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层次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 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总之,人性化的小班化教育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在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完成,新的树苗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呵护,没有任何理由谈放弃和任其自由,我们要担负起社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使他们在我们的精心管理照顾下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由学前班进入一年级学习的第一个月,是边组织教学边带领学习最艰难地时段:学生在学前班学习拼音的程度大相径庭,如何把拼音教学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真是件头疼的事。尽管我也用了各种激励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有的学生仍然没有兴趣,课堂纪律一盘散沙。但是汉语拼音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都必须让学生掌握好。所以我用心去领会孩子们的心声发掘孩子们的潜能,不时查找相关资料,虚心向年级组中有经验的
期刊
引导与关心学困生是一件艰苦,复杂的工作。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应公平,共同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能不关心,遗弃学困生。  我今年任课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流动人口子女,与当地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很大差异,后进的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做题慢、错误率高、对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缺乏足够的信心,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等症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占多数。我认为对于学困生
期刊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说道:“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努力拓展文化内涵,创造文化氛围,夯实文化基础,在文化情境中推进美术教育、提升美术教育。”把相关的美术文化引进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一、“文化” 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艺术
期刊
课改的理念和内容形式的转变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表面上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跳、玩、做、演、还有大量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相当热闹。然而,在这份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技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等能力,引导学生把图看懂、看顺,把话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并进行作文评讲。我利用信息技术,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观察,培养习惯  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是人们发现问题和做出创造发明的重要步骤。观察是智慧的能源,一
期刊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素质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  一、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文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
期刊
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及速度力量,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在当今的中长跑比赛中,往往都是在最后几十米或几米分伯仲,速度慢的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检验某种理论的正确。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在收集证据与分析与论证环节中,我们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和分析,得到最终结论。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实验探究的结论以及结论的应用,所以收集数据环节大多是少量收集,分析某个实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综观新课标,对于阅读教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过程。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能指导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