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人数在不断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从实际出发,大胆实施小班化分层次教育教学模式,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很大,现就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小班化教育”概念的内涵
第一,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第二,小班教育。指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有两大优势: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学生活动空间大的优势。
第三,小班化教育。即在一定的范围下推广小班教育的过程。 其内涵是:“适应化—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多元化—丰富多元的课程与评价;个别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目的是“带好每一个学生”。
二、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
总体来讲,小班比大班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的体会与其他实行过小班教学的老师的体会并无二致,但这确实是我经验过的体会,所以不吐不快。我感受较为强烈的小班教学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28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只要这个教师在课堂里乐意关注学生的活动)。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比大班要少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大班教学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
第二,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
三、积极大胆的彻底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 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不是抄袭“拿来”,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校以此作为课题进行认真而又细致的研究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层次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 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总之,人性化的小班化教育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在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完成,新的树苗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呵护,没有任何理由谈放弃和任其自由,我们要担负起社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使他们在我们的精心管理照顾下茁壮成长。
一、“小班化教育”概念的内涵
第一,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第二,小班教育。指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有两大优势: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学生活动空间大的优势。
第三,小班化教育。即在一定的范围下推广小班教育的过程。 其内涵是:“适应化—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多元化—丰富多元的课程与评价;个别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目的是“带好每一个学生”。
二、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
总体来讲,小班比大班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的体会与其他实行过小班教学的老师的体会并无二致,但这确实是我经验过的体会,所以不吐不快。我感受较为强烈的小班教学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28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只要这个教师在课堂里乐意关注学生的活动)。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比大班要少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大班教学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
第二,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
三、积极大胆的彻底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倡导“合作”这 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不是抄袭“拿来”,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校以此作为课题进行认真而又细致的研究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从合作学习的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层次进行,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从合作学习的内容上看,合作交流的可以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还可就调查研究性的命题分工实施,再交流综合……总之,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三,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的空间。综观国外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达成。而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 解决问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使学生明确自己应有的姿态和生活学习方式。
总之,人性化的小班化教育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在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完成,新的树苗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呵护,没有任何理由谈放弃和任其自由,我们要担负起社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使他们在我们的精心管理照顾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