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综述了黄田镇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水稻种植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为提高黄田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种植;限制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6-0038-0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rice paddy cultivation in Huangtian Town ,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padd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by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rice cultiva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 Rice paddy; planting; limiting factors; measures
黄田镇位于贺州市以北,是半山半平原,耕地面积2066.7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温19.8℃,年降雨量为1535.6mm,全年无霜期299d。水稻是黄田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886.4hm2 ,年产量 2992.6t,保证了黄田镇粮食的供给。尤其是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优质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农民种植水稻的水平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也大幅度提高,使得黄田镇的农民在获得高产时还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黄田镇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镇就业,农业生产上仅剩下老、弱人员,文化素质、体能及劳动技能偏低,对水稻种植新技术接受慢、应用能力差,在水稻种植过程出现许多限制因素,为此笔者提出相应措施共同探讨。
1 黄田镇水稻种植限制性因素
1.1 品种(组合)搭配不合理
黄田镇光、温条件和水利资源丰富,对发展双季稻优势极为有利,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迟熟品种因产量高品质好而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喜爱,所以他们在双季稻种植时两季都选用迟熟品种,出现了早造高产增收晚造减产不增收的现象,原因是由于种植迟熟品种熟期太长,造成早稻熟期延迟而晚稻受天气影响不能安全成熟而减产,即使勉强成熟,也会降低结实率和稻谷充实度,形成大量的空秕粒而减产,并且结实不良的半仁谷粒,造成死米、绿米、白米,加工后碎米多,降低大米食用品质而影响商品价值。
1.2 用种量不足
黄田镇农民在杂交水稻育秧过程中不论是三系杂交稻还是两系杂交稻,播种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在实际操作时三系种每667m2用0.75-1kg,两系种每667m2用0.5-0.75kg,造成秧苗少,农民就加大施用氮肥促进秧苗分蘖,经常出现烧苗现象。又因为秧苗少,移到大田时基本苗不足,又加大施用氮肥促秧苗分蘖,造成水稻禾苗分蘖期太长,禾苗贪青,抽穗凌乱、熟期不统一,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1.3 移栽“老龄秧”
当地农民在水稻育秧时,早造秧龄为30-35d,有些甚至40d,晚造秧龄25-30d,秧苗大部分有8-9张叶,秧苗严重“老龄化”。分析原因是由于农民在水稻育秧时仍然采用水育秧的传统方法,如旱育保姆育秧、旱育稀植育秧、多效唑控秧新技术只有极少数农民应用,加上用种量不足造成秧苗少,只能让秧苗在秧田多分蘖,这样秧苗的叶龄就会延长。农民移栽秧苗时把秧苗叶片割掉半截,出现“秃头苗”,导致禾苗发兜缓慢,回青期长,有些早熟品种出现“早花”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1.4 盲目增施化肥
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元素在其体内具有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作用。黄田镇农民由于缺乏肥料知识,对各种肥料的特点和作用不了解,盲目增施化肥,特别是氮肥。根据调查,黄田镇大部分农民种植水稻时每667m2施用尿素20-25kg加复合肥40-50kg,还有少数农民每667m2施用50kg尿素加50kg复合肥,结果化肥投入太多,不仅水稻出现贪青晚熟,抗虫抗病力减弱,大大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而且造成稻田板结,严重污染环境。
1.5 忽视农家肥
农家肥是我国传统的当家肥料,但由于化肥的冲击,已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再加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守在家里务农的农民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文化水平低,劳动力下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不像年轻时搞多种经营,有了农家肥施入土壤里。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烧水煮饭时还用烧柴草的老方法进行,一般田里的稻草晒干后挑回家作为煮饭烧水的柴火,很少留在稻田里堆沤。这样投入稻田的农家肥越来越少,造成黄田镇稻田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地冷凉板结。根据2007年笔者对黄田镇14个村土壤采集111份土样,化验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3g左右,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土壤普查时17.2g下降了10.9g,由此说明黄田镇稻田有机质含量大大下降,在生产上表现为供肥和抗灾能力不足,化肥利用率低,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民不得不加大化肥的施用量。
1.6 “一炮轰”施肥方法
“一炮轰”施肥方法:即是水稻整个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作基肥全部施下。黄田镇的里宁村、英石村、黄田寨村水源丰富,由于水利年久失修,排灌渠毁坏、杂草丛生、垃圾堵塞,水渠排灌不方便,在种植水稻时整个生长期稻田有水而影响施肥,农民就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另外铁路的修建把长龙村、安山村和黄田村部分稻田一分为二:一部分变成水渍田,一部分变成旱田或望天田,开始一两年农民还用基肥、追肥、穗肥的施肥技术,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水渍田遇到下大雨时,水漫过田埂把施下的肥料冲走,而望天田遇到旱情时肥料施不下,造成水稻因缺肥而影响水稻有效穗分蘖,所以这部分农民近几年也采用“一炮轰”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使得水稻前期因禾苗没吃的这么多肥而造成浪费,后期又严重缺肥而出现早衰,影响水稻灌浆结实,导致水稻产量低。 1.7 滥用农药
黄田镇水稻受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和福寿螺为害比较普遍,它们发生的规律农民朋友基本都掌握了,懂得什么时候发生用什么药防治,但近两年水稻病虫发生没有规律性:如5月20-30日原是水稻钻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而去年和今年发生很轻,只有个别田块达到防治水平;但农民还是按照经验施用农药,不管自己田块的禾苗有没有病虫为害都施药防治,认为只要用了药防治了就安全了。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生产成本,还污染了农业坏境。另外,大部分农民还认为,在防治病虫害时如果仅按农药防治病虫规定的用量,无法将害虫当场消灭,也无法使病虫害死的彻底干净,常常使用比农药规定的用量多一倍,甚至三倍的用量,并且经常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加上农民在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用水量严重不足:每667m2用水量为25-30kg,比单位稻田推荐用水量50-60kg减少了一半,无法喷到病虫为害的地方,导致病治不了虫打不死。不仅防治效果不理想,还导致部分水稻药害,病虫产生耐药性。
2 解决措施
2.1 合理搭配品种(组合),确保双季稻高产稳产
搞好双季稻品种搭配,是科学有效利用当地的光热,达到全年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目前黄田镇双季稻推广的品种(组合)搭配模式有:迟熟+早熟、中熟+中熟、早熟+迟熟,改变农民的迟熟+迟熟的搭配模式。但无论农民采用何种搭配模式,都要求早稻最迟在7月15-20d成熟,以便在7月25-30d插晚稻秧,这样不仅使早稻收割后有较充裕时间进行精耕细作和除草,而且提前了晚稻插秧,缩短秧龄和提高秧苗素质,保正晚稻安全齐穗。目前推广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有:迟熟品种(组合)(125-130d):新两优6号、野香优863、丰两优一号、宜香305、y两优一号,中熟品种(组合)(115-120d):H两优911、孟两优705、孟两优838、新两优901,早熟品种(组合)(105-110d):孟两优701、青优119等均可采用。
2.2 试验示范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确保基本苗
水稻的产量是由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等因子构成。从双季稻高产出发,必须保足水稻基本苗才能有足够的有效穗。为解决黄田镇水稻种植过程中用种量少、秧苗素质差、密度普遍偏低、有效穗不足等问题,我们进行了“亩多用一斤种,多获百斤粮”高产栽培技术和“三定”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亩多用一斤种,多获百斤粮”高产栽培技术就是采取每667m2多播1kg种,增加2-3成密度,多栽5-6千蔸苗,以达到提高成穗率,增加3万-4万有效穗,多产百斤谷,实现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三定”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目标产量(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加上20%的增产幅度)(定产)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其内涵也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栽培方法。通过这些年的试验示范,水稻产量得以明显提高,农民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平桂管理区农业局1000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在黄田镇英石村实施时就应用了这两项技术,在当地树立了带头示范作用。
2.3 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科学育秧技术,培育适龄壮秧
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和环节[1]。因为壮的秧分蘖芽发育好,容易得到足够的穗数;壮的秧叶片发育好,制造的光合产物多,有力于形成饱粒,增加每穗实粒数。秧苗素质直接关系到构成水稻产量的穗数、粒数和粒重三个基本因数。因此,近几年积极推广编织袋隔层育秧技术,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壮秧剂育秧技术、塑料盘育秧技术,结合运用多效唑培育适龄壮秧,及时移植,尽量把叶龄控制在5-6张。根据实践证明:水稻育秧应用了科学育秧技术,并插植适龄秧苗,水稻增产幅度在5%-20%之间,随着移栽秧龄越大增产幅度越小,叶片超过10张以上移栽的产量与水育秧技术的没有区别,只有叶龄为5-6张叶片插秧增产幅度最好(18%-20%)。
2.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均衡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配合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它的核心是调节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克服农民盲目施肥和单一品种肥料[2]。近几年实施的土壤普查、“3414”田间设计试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目的就是想摸清黄田镇水稻种植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方式,指导农民提高水稻单产情况下科学施肥。通过几年的试验,得出该镇稻田在施肥方法上重施底肥,早期施肥,提倡全层施氮肥,把总氮量的30%-40%作为基肥全层施入,35%-45%用作分蘖肥,10%-15%作穗肥,磷钾一次性基肥全层施。到目前,全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74hm2,占全镇稻田76%左右。
2.5 提高增施有机肥的认识,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肥沃性重要标志[3],因此增施有机肥是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施有机肥是手段,养地是目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要提高对有机肥的认识,广辟肥源,以秸秆还田为主,与堆沤还田相结合,弥补目前农民家中有机肥不足,最大限度地归还从土壤中携出的养分。近几年,在黄田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专业养殖户进入当地,并推广沼气池,使养殖户的猪牛鸡粪、沼气渣施入稻田。另外,鼓励当地民众运用太阳能、电等热能用来烧水煮饭和其它生活上,减少稻草使用量,通过努力,农民的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已有部分农民把稻草留在稻田里进行堆沤,根据去年调查,黄田镇稻草还田堆怄率:新村村和里宁村达到60%,黄田村和长龙村在40%左右,其他村在20%-25%。
2.6 积极运用根外追肥,防止早衰
当地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是两系超级稻,它们是两段灌浆,比普通的三系稻灌浆期长,为了弥补“一炮轰”施肥方法的禾苗后期早衰,积极推广了根外追肥的施肥方式,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是根据水稻齐穗期的禾苗长势进行:一般使用量是每667m2用尿素500g加100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或每667m2用沼气水100-150kg泼施。
2.7 大力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农业防治,它的作用在于减少虫源,切断其食物链,在水稻危险期避开病虫盛发期,减轻危害程度。如近几年推广的“稻—番茄”的种植模式就是减少越冬三化螟在早稻的为害。绿色植保技术包括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和性诱杀害虫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就是利用害虫趋光性把害虫诱杀,平时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就是这个原理。而性诱杀害虫技术是前年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蛾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推广应用这两项技术前稻丛卷叶螟每年防治4次(早稻3次晚稻1次),三化螟至少6次(早稻2次晚稻4次),而这两年稻丛卷叶螟和三化螟各2次(早晚稻各1次),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张滔,等.作物栽培学[J].广西中等农业学校教材编写组,1988:98-107.
[2] 土肥站整理.平桂管理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汇编[M]:(3).
关键词:水稻;种植;限制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6-0038-0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rice paddy cultivation in Huangtian Town ,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padd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by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rice cultiva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 Rice paddy; planting; limiting factors; measures
黄田镇位于贺州市以北,是半山半平原,耕地面积2066.7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温19.8℃,年降雨量为1535.6mm,全年无霜期299d。水稻是黄田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886.4hm2 ,年产量 2992.6t,保证了黄田镇粮食的供给。尤其是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优质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农民种植水稻的水平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也大幅度提高,使得黄田镇的农民在获得高产时还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黄田镇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镇就业,农业生产上仅剩下老、弱人员,文化素质、体能及劳动技能偏低,对水稻种植新技术接受慢、应用能力差,在水稻种植过程出现许多限制因素,为此笔者提出相应措施共同探讨。
1 黄田镇水稻种植限制性因素
1.1 品种(组合)搭配不合理
黄田镇光、温条件和水利资源丰富,对发展双季稻优势极为有利,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迟熟品种因产量高品质好而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喜爱,所以他们在双季稻种植时两季都选用迟熟品种,出现了早造高产增收晚造减产不增收的现象,原因是由于种植迟熟品种熟期太长,造成早稻熟期延迟而晚稻受天气影响不能安全成熟而减产,即使勉强成熟,也会降低结实率和稻谷充实度,形成大量的空秕粒而减产,并且结实不良的半仁谷粒,造成死米、绿米、白米,加工后碎米多,降低大米食用品质而影响商品价值。
1.2 用种量不足
黄田镇农民在杂交水稻育秧过程中不论是三系杂交稻还是两系杂交稻,播种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在实际操作时三系种每667m2用0.75-1kg,两系种每667m2用0.5-0.75kg,造成秧苗少,农民就加大施用氮肥促进秧苗分蘖,经常出现烧苗现象。又因为秧苗少,移到大田时基本苗不足,又加大施用氮肥促秧苗分蘖,造成水稻禾苗分蘖期太长,禾苗贪青,抽穗凌乱、熟期不统一,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1.3 移栽“老龄秧”
当地农民在水稻育秧时,早造秧龄为30-35d,有些甚至40d,晚造秧龄25-30d,秧苗大部分有8-9张叶,秧苗严重“老龄化”。分析原因是由于农民在水稻育秧时仍然采用水育秧的传统方法,如旱育保姆育秧、旱育稀植育秧、多效唑控秧新技术只有极少数农民应用,加上用种量不足造成秧苗少,只能让秧苗在秧田多分蘖,这样秧苗的叶龄就会延长。农民移栽秧苗时把秧苗叶片割掉半截,出现“秃头苗”,导致禾苗发兜缓慢,回青期长,有些早熟品种出现“早花”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1.4 盲目增施化肥
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元素在其体内具有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作用。黄田镇农民由于缺乏肥料知识,对各种肥料的特点和作用不了解,盲目增施化肥,特别是氮肥。根据调查,黄田镇大部分农民种植水稻时每667m2施用尿素20-25kg加复合肥40-50kg,还有少数农民每667m2施用50kg尿素加50kg复合肥,结果化肥投入太多,不仅水稻出现贪青晚熟,抗虫抗病力减弱,大大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而且造成稻田板结,严重污染环境。
1.5 忽视农家肥
农家肥是我国传统的当家肥料,但由于化肥的冲击,已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再加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守在家里务农的农民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文化水平低,劳动力下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不像年轻时搞多种经营,有了农家肥施入土壤里。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烧水煮饭时还用烧柴草的老方法进行,一般田里的稻草晒干后挑回家作为煮饭烧水的柴火,很少留在稻田里堆沤。这样投入稻田的农家肥越来越少,造成黄田镇稻田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地冷凉板结。根据2007年笔者对黄田镇14个村土壤采集111份土样,化验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3g左右,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土壤普查时17.2g下降了10.9g,由此说明黄田镇稻田有机质含量大大下降,在生产上表现为供肥和抗灾能力不足,化肥利用率低,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民不得不加大化肥的施用量。
1.6 “一炮轰”施肥方法
“一炮轰”施肥方法:即是水稻整个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作基肥全部施下。黄田镇的里宁村、英石村、黄田寨村水源丰富,由于水利年久失修,排灌渠毁坏、杂草丛生、垃圾堵塞,水渠排灌不方便,在种植水稻时整个生长期稻田有水而影响施肥,农民就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另外铁路的修建把长龙村、安山村和黄田村部分稻田一分为二:一部分变成水渍田,一部分变成旱田或望天田,开始一两年农民还用基肥、追肥、穗肥的施肥技术,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水渍田遇到下大雨时,水漫过田埂把施下的肥料冲走,而望天田遇到旱情时肥料施不下,造成水稻因缺肥而影响水稻有效穗分蘖,所以这部分农民近几年也采用“一炮轰”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使得水稻前期因禾苗没吃的这么多肥而造成浪费,后期又严重缺肥而出现早衰,影响水稻灌浆结实,导致水稻产量低。 1.7 滥用农药
黄田镇水稻受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和福寿螺为害比较普遍,它们发生的规律农民朋友基本都掌握了,懂得什么时候发生用什么药防治,但近两年水稻病虫发生没有规律性:如5月20-30日原是水稻钻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而去年和今年发生很轻,只有个别田块达到防治水平;但农民还是按照经验施用农药,不管自己田块的禾苗有没有病虫为害都施药防治,认为只要用了药防治了就安全了。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生产成本,还污染了农业坏境。另外,大部分农民还认为,在防治病虫害时如果仅按农药防治病虫规定的用量,无法将害虫当场消灭,也无法使病虫害死的彻底干净,常常使用比农药规定的用量多一倍,甚至三倍的用量,并且经常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加上农民在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用水量严重不足:每667m2用水量为25-30kg,比单位稻田推荐用水量50-60kg减少了一半,无法喷到病虫为害的地方,导致病治不了虫打不死。不仅防治效果不理想,还导致部分水稻药害,病虫产生耐药性。
2 解决措施
2.1 合理搭配品种(组合),确保双季稻高产稳产
搞好双季稻品种搭配,是科学有效利用当地的光热,达到全年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目前黄田镇双季稻推广的品种(组合)搭配模式有:迟熟+早熟、中熟+中熟、早熟+迟熟,改变农民的迟熟+迟熟的搭配模式。但无论农民采用何种搭配模式,都要求早稻最迟在7月15-20d成熟,以便在7月25-30d插晚稻秧,这样不仅使早稻收割后有较充裕时间进行精耕细作和除草,而且提前了晚稻插秧,缩短秧龄和提高秧苗素质,保正晚稻安全齐穗。目前推广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有:迟熟品种(组合)(125-130d):新两优6号、野香优863、丰两优一号、宜香305、y两优一号,中熟品种(组合)(115-120d):H两优911、孟两优705、孟两优838、新两优901,早熟品种(组合)(105-110d):孟两优701、青优119等均可采用。
2.2 试验示范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确保基本苗
水稻的产量是由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等因子构成。从双季稻高产出发,必须保足水稻基本苗才能有足够的有效穗。为解决黄田镇水稻种植过程中用种量少、秧苗素质差、密度普遍偏低、有效穗不足等问题,我们进行了“亩多用一斤种,多获百斤粮”高产栽培技术和“三定”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亩多用一斤种,多获百斤粮”高产栽培技术就是采取每667m2多播1kg种,增加2-3成密度,多栽5-6千蔸苗,以达到提高成穗率,增加3万-4万有效穗,多产百斤谷,实现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三定”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目标产量(当地前3年平均产量,加上20%的增产幅度)(定产)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其内涵也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栽培方法。通过这些年的试验示范,水稻产量得以明显提高,农民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平桂管理区农业局1000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在黄田镇英石村实施时就应用了这两项技术,在当地树立了带头示范作用。
2.3 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科学育秧技术,培育适龄壮秧
培育壮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和环节[1]。因为壮的秧分蘖芽发育好,容易得到足够的穗数;壮的秧叶片发育好,制造的光合产物多,有力于形成饱粒,增加每穗实粒数。秧苗素质直接关系到构成水稻产量的穗数、粒数和粒重三个基本因数。因此,近几年积极推广编织袋隔层育秧技术,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壮秧剂育秧技术、塑料盘育秧技术,结合运用多效唑培育适龄壮秧,及时移植,尽量把叶龄控制在5-6张。根据实践证明:水稻育秧应用了科学育秧技术,并插植适龄秧苗,水稻增产幅度在5%-20%之间,随着移栽秧龄越大增产幅度越小,叶片超过10张以上移栽的产量与水育秧技术的没有区别,只有叶龄为5-6张叶片插秧增产幅度最好(18%-20%)。
2.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均衡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配合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它的核心是调节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克服农民盲目施肥和单一品种肥料[2]。近几年实施的土壤普查、“3414”田间设计试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目的就是想摸清黄田镇水稻种植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方式,指导农民提高水稻单产情况下科学施肥。通过几年的试验,得出该镇稻田在施肥方法上重施底肥,早期施肥,提倡全层施氮肥,把总氮量的30%-40%作为基肥全层施入,35%-45%用作分蘖肥,10%-15%作穗肥,磷钾一次性基肥全层施。到目前,全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74hm2,占全镇稻田76%左右。
2.5 提高增施有机肥的认识,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肥沃性重要标志[3],因此增施有机肥是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施有机肥是手段,养地是目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要提高对有机肥的认识,广辟肥源,以秸秆还田为主,与堆沤还田相结合,弥补目前农民家中有机肥不足,最大限度地归还从土壤中携出的养分。近几年,在黄田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专业养殖户进入当地,并推广沼气池,使养殖户的猪牛鸡粪、沼气渣施入稻田。另外,鼓励当地民众运用太阳能、电等热能用来烧水煮饭和其它生活上,减少稻草使用量,通过努力,农民的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已有部分农民把稻草留在稻田里进行堆沤,根据去年调查,黄田镇稻草还田堆怄率:新村村和里宁村达到60%,黄田村和长龙村在40%左右,其他村在20%-25%。
2.6 积极运用根外追肥,防止早衰
当地种植的水稻大部分是两系超级稻,它们是两段灌浆,比普通的三系稻灌浆期长,为了弥补“一炮轰”施肥方法的禾苗后期早衰,积极推广了根外追肥的施肥方式,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是根据水稻齐穗期的禾苗长势进行:一般使用量是每667m2用尿素500g加100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或每667m2用沼气水100-150kg泼施。
2.7 大力宣传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农业防治,它的作用在于减少虫源,切断其食物链,在水稻危险期避开病虫盛发期,减轻危害程度。如近几年推广的“稻—番茄”的种植模式就是减少越冬三化螟在早稻的为害。绿色植保技术包括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和性诱杀害虫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就是利用害虫趋光性把害虫诱杀,平时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就是这个原理。而性诱杀害虫技术是前年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蛾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推广应用这两项技术前稻丛卷叶螟每年防治4次(早稻3次晚稻1次),三化螟至少6次(早稻2次晚稻4次),而这两年稻丛卷叶螟和三化螟各2次(早晚稻各1次),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张滔,等.作物栽培学[J].广西中等农业学校教材编写组,1988:98-107.
[2] 土肥站整理.平桂管理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汇编[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