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钢琴教育现状浅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愈来愈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钢琴教育也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但从现状来看,我国钢琴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层次较低。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并提出有关钢琴教育发展建议。
  一、我国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教育接受者基数大
  近些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子女购买钢琴,希望他们可以在音乐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现在,学习钢琴的学生数量庞大,许多不懂钢琴艺术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却强迫他们学习钢琴,这反映出部分家长急于求成、功利心过强。
  (二)参加各类考级的人数多
  部分家长盲目让孩子学钢琴,考级也成为他们眼中钢琴学习程度的唯一评定方式。当前,钢琴培训疲于应付考级,过于注重形式,再加上商家过度宣传知名钢琴家,刺激部分家长为了考级而要求孩子学习钢琴,出现了“考级热”。他们认为孩子考得级数越高,钢琴弹奏专业水平就越高。正是因为人们的从众心理,考级人数日益增多。
  (三)社会钢琴培训机构活跃
  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参加比赛和考级为目的,使得很多钢琴培训机构以此为商机,业内人士早已达成共识,社会钢琴培训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因为不了解,部分家长会随意为孩子选择钢琴培训机构。当前,部分社会钢琴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很差,教师专业选择也都是“宁滥勿缺”,造成我国钢琴教育问题较多。据调查,目前只有少数民间钢琴培训机构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绝大多数钢琴培训机构缺乏合格的培训场所和师资力量。
  (四)从众心理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开辟一条新的就业之路,而作为西方艺术文化的舶来品,钢琴等音乐艺术符合家长心中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特质。中国人普遍有从众心理,虽然不排除一些人因为热爱钢琴而去学习钢琴,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钢琴是一种流行趋势,就附庸风雅地学习钢琴。很多家长也有这种心理:生怕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使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学习钢琴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别人家孩子都在学”,所以很多家长宁愿搭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辛苦地花高价去外地投奔名师,这也真实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急迫心态,希望在子女教育上实现突破,但是急功近利,使得钢琴教育变了味道,也丟失了其本该拥有的意义。
  (五)接受钢琴教育连续性不够
  为了附庸风雅、追赶潮流,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却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钢琴学习十分枯燥,需要学生私下反复地弹奏练习,缺乏耐心和意志力的儿童就会产生退缩想法,部分家长过于心疼孩子,顺从孩子的想法,最后导致钢琴学习半途而废。追根到底,很多学生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端正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钢琴的弹奏是手、脑、体并用的一项综合性运动,钢琴演奏的水平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加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是否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六)师资资质缺乏标准
  现如今,中国每年的琴童数量都大幅增加,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并不具备钢琴专业能力的教师就会有机可乘,部分声乐教师和舞蹈教师竟然可以教专业钢琴课。培养一位合格的专业钢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哪怕是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一定马上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打铁需要自身硬。所以,如果不合格的钢琴教师从事专业钢琴教学活动,将会对孩子的钢琴启蒙教学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七)受教育形式影响
  近些年,我国出现了“艺考热”。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很多,学生高考的竞争压力大,部分考生选择“艺考”。很多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参与“艺考”,就能考上一所自己心仪的大学,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钢琴艺术,更不确定今后是否从事钢琴艺术工作,只是为了考学而想获取一条捷径。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艺考”这条路,学校和家长也欣然接受,这阻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导致我国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停滞不前。
  二、中国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钢琴培训行业鱼龙混杂,而规范的钢琴艺术培训环境不仅需要培训机构和教师的维护,更离不开政府的监理。培训机构审批方面,要明确社会钢琴教育机构的教师专业评价标准,不定期地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加强钢琴师资力量管理,淘汰各类不规范的培训机构,加强优质钢琴教育资源的引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真正专业的钢琴教育。
  我国钢琴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钢琴考级体系建设,培养钢琴艺术人才,不断地提高钢琴考级的规范性。我国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钢琴考级管理,让钢琴考级朝健康方向发展。首先,要确定钢琴考级的宗旨和目标,降低功利性和市场化对钢琴考级的不良影响。其次,要提高社会艺术考级机构设立标准,并加大考级质量监控力度,实现我国钢琴考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三、结语
  如今,我国钢琴教育接受者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我国钢琴教育将会迎来新的巨大飞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标准,钢琴更是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领域最普及的乐器之一。这时,专业和规范的钢琴教育就愈发重要,而成功的钢琴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不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钢琴教育,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出优秀的钢琴专业人才。
  (内蒙古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高寒(1993-),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饮食散文的作者群体复杂,有的作者是中国现当散文名家,有些是文史哲专家业余作为,也有的出自单纯的美食家之手,相比较,文人的美食散文往往不仅着眼于美食的食材、制作或者色香味的描绘,还附着较多的饮食情趣或文化情怀,将美食视为寄托情感、情趣的物质载体,这在梁实秋、汪曾祺两位现当代散文名家的笔下尤其突出。两位作家都是少有的热衷于美食的散文家,他们的饮食散文有着相似的情趣。他们既热爱家乡美食,又对其他地方的美
期刊
电影是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也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电影《刮痧》以“刮痧”这一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作为线索,充分展现了中美文化在许多层面的冲突与差异,这是一部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经典影片。本文首先对电影《刮痧》的主要情节进行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影《刮痧》中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差异,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世界观、社交观、家庭伦理观念以及自我观念等方面。  一、电影
期刊
电影《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塑造了三位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她們受到性别和宗法制度的双重压迫。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导演将女性作为情欲客体与封建制度牺牲品的特征放大,并通过情节或空间场景的营造突出东方女性情欲的、落后的受压迫者形象,一定程度上以逢迎的姿态去迎合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一、概述  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中具有很大争议性的一位。支持者认为他影片中的大红色调、传统民俗的
期刊
《人鼠之间》和《了不起盖茨比》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具有丰富想象力又切中现实的伟大小说,虽然书中的主人公际遇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两者表现出的孤独主题值得探究。本文拟从此入手,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和梦想破碎这三个方面来阐释永恒的孤独主题。  《人鼠之间》是20世纪美国文学代表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1962年,他凭借该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它被列入欧美国家高中必读书目,属于真正的国民小说。《人鼠之间》
期刊
本纳特太太作为《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扁形人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肤浅粗俗的代表。笔者从小说脉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奥斯丁安排这样一个小人物有了新的解读,认为本纳特太太的存在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说结构安排的角度来看,本纳特太太可以看作是小说的“女主角”,对故事的发展起着正面的推动效果。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简·奥斯丁的钟爱之作,是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文学巨作
期刊
关于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相关研究数量可观,21世纪后,蓬勃的研究趋势蔓延到中国的评论界。因作品具有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并向读者展示出女性身份的特殊化,从而引起了当下的中国评论界注意。作家希斯内罗丝勾勒出一个从女孩变为女人的过程,为人们展示了少女从传统身份形成到新女性身份构建完成的历程。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像一个熟透的“芒果”,多
期刊
中国诗坛和英国诗坛人才辈出,分别出现过两位伟大的隐逸诗人: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代表、湖畔诗人华兹华斯。两位诗人对自然描写的方法及最终指向上的不同,反映出他们之间既存在着风格上“古典”和“浪漫”的区别,又存在着哲学指向上“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的差异。这些差异又从深层上反映出中西方哲学思想之间的差异。  一、概述  在中国和英国的诗坛上,分别出现过两位伟大的隐逸诗
期刊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在当下极为常见。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阐明了上海都市文化元素在香港的具体体现,探究了电影改编意境表达方式。近年来,研究发现,《倾城之恋》对爱情故事、时代变迁、都市变革等都进行了大篇幅描写及精神灌输,为其电影改编提供优秀素材及故事内容。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影响力最大、艺术价值颇高的文学作品,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女性生活及爱情追求的精神
期刊
历史文学的创作中经常会出现悲剧英雄的存在,《赵氏孤儿》用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不典型的悲剧英雄,让人从中体会到了悲剧英雄的意蕴。本文以程婴为例,简析历史文学创作中悲剧英雄形象的形成原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悲剧精神。  悲剧是戏剧创作中常见的体裁之一,剧中主角和现实之间产生无法调节的矛盾冲突,结局悲惨。悲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现实生活中丑恶的部分,由此来激起观众心中的愤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
期刊
《课程与教学论》为师范生提高教学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笔者根据自身音乐专业学科背景,分析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与教学,通过文献、调查等方法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以师范生身份来探寻教学中的教育现象,并逐一反思和探索,力图为音乐教师提供有关教学理论、案例借鉴。  一、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课程可以定义为教学科目,例如,我国古代的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个科目。随着课程的逐渐完善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