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商(EQ)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的非智力活动的重要指标。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竞争,不仅仅是智商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情商的竞争。由此可见,情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情商担当重要的使命。因为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作者、教者和学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使得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天然的便利性。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商素材,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一篇篇经典课文,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分析,去品味,去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理想抱负,观点态度等情感倾向,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比如,《最后一课》体现的是爱国之情;《松鼠》表达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喜爱、保护之情;《送行》赞颂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之情;《背影》、《游子吟》则讴歌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每一篇文章都能让学生感动,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涤。《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我在课堂上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反复引导学生们朗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情真意切的朗读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父亲的操劳、父亲的艰辛、父亲的付出、父亲的伟大,也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怜惜、疼爱与敬重,那真挚情感的流露,不但感动了上课的学生,连当时听课的老师也深受感染,记得当时我就想起了自己父亲的辛勤付出,不禁热泪盈眶。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最独特的优势就是其人文精神。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亲切热情,精神饱满。如果故作严肃,或专制苛刻,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漠无情就是怀有敌意,师生之间没有心灵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激发学习热情的。其次,也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每节课不同的情感氛围。如;《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等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祖国山河之美,《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课文体现出来的炎黄子孙的人格光辉,无不对学生产生感染和启迪。语文课本中各种文体的文章以其准确、生动、严谨、深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因素,就可以创造一种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情感氛围。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外表、语言、动作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面。例如:适当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教师的情感、教学的内容和语言动作相融合,使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在启发与激励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众所周知,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注意,关心和爱护,而随着年龄的逐渐提高,学生会迫切要求教师尊重自己言行、人格。学生往往会在不被理解或自尊受到伤害时,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沮丧、绝望等消极情绪,并易爆发激情,甚至会有过激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情洋溢的语言,运用多样的形式,将作者的情感态度传达给学生,去启迪学生,让作者的这种情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烙印在心灵深处。从而使学生辨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名句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激励着每一个中学生。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只有青年一代情感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精神文明才有希望。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通过听、说、读、写,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捕捉丰富的文字信息,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指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因人而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学生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身,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一、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商素材,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语文教师应借助一篇篇经典课文,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分析,去品味,去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理想抱负,观点态度等情感倾向,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比如,《最后一课》体现的是爱国之情;《松鼠》表达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喜爱、保护之情;《送行》赞颂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之情;《背影》、《游子吟》则讴歌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每一篇文章都能让学生感动,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涤。《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我在课堂上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反复引导学生们朗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情真意切的朗读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父亲的操劳、父亲的艰辛、父亲的付出、父亲的伟大,也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怜惜、疼爱与敬重,那真挚情感的流露,不但感动了上课的学生,连当时听课的老师也深受感染,记得当时我就想起了自己父亲的辛勤付出,不禁热泪盈眶。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最独特的优势就是其人文精神。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亲切热情,精神饱满。如果故作严肃,或专制苛刻,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漠无情就是怀有敌意,师生之间没有心灵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激发学习热情的。其次,也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每节课不同的情感氛围。如;《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等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祖国山河之美,《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课文体现出来的炎黄子孙的人格光辉,无不对学生产生感染和启迪。语文课本中各种文体的文章以其准确、生动、严谨、深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因素,就可以创造一种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情感氛围。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外表、语言、动作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场面。例如:适当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教师的情感、教学的内容和语言动作相融合,使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在启发与激励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众所周知,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注意,关心和爱护,而随着年龄的逐渐提高,学生会迫切要求教师尊重自己言行、人格。学生往往会在不被理解或自尊受到伤害时,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沮丧、绝望等消极情绪,并易爆发激情,甚至会有过激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融洽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情洋溢的语言,运用多样的形式,将作者的情感态度传达给学生,去启迪学生,让作者的这种情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烙印在心灵深处。从而使学生辨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名句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激励着每一个中学生。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只有青年一代情感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精神文明才有希望。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通过听、说、读、写,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捕捉丰富的文字信息,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指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因人而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学生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身,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