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其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普遍感到难度大,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因材施教;直观教学;化难为易;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其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由于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普遍感到难度大,尤其是初中起点的学生,他们更是感到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因材施教,侧重实践
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了解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上课才能有的放矢。我面对的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其理解力和想象力都比较差,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互换性》等专业基础课,实训中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机械设备,在讲解绪论《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时,我就用一些生活的实例和常见的机械设备,让学生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讲解机器和机构的区别时,我列举了自行车、电动车、台虎钳、车床、汽车、电视机等,让学生判别这些是不是机器;有的同学就想自行车和台虎钳可能不是机器,电视和手机就拿不准,这时再来说明机器和机构的区别:机器是人为实体的组合,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机构也是人为实体的组合,它只能传递运动和力且具有一定约束的物体系统,不能进行能量、物料与信息的变换。这样一说,同学们就明白自行车和台虎钳为什么不属于机器,而其它几个都属于机器。用自行车和电动车还能上说明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包含一个或多个机构。
在讲解零件、部件、构件的联系与区别时,结合定义讲解。机构中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组成机器或机构的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这里用一个可拆的玩具小鸭子、一个滚动轴承来讲解。先展示玩具小鸭子,它是连杆机构,然后把鸭子拆成四个独立运动的部分即:轮子(曲柄)、鸭身(机架)、连杆、翅膀(摇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运动的整体,所以鸭子是由四个构件组成机构。再对每一个构件进行拆分,直到不能拆分为止;轮子、连杆、翅膀这三个构件是不能拆分的,所以它们也是零件;而鸭身体可以拆分成三个不能拆分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一个构件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零件构成的;这样零件和构件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明朗了: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的单元;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由若干个相互无相对运动的零件所组成。再看滚动轴承,这也是由多个零件所组成,它是构件吗?由于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滚动体是有相对运动的,它不是一个构件;像这样一套协同工作且完成共同任务的零件组合称为部件,这样构件和部件的区别也很明显了。
如果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因材施教,仅对照书本照本宣科,学生的脑海中就是抽象的概念,初中起点的学生就会无法吸收。这里用玩具的拆卸、用机器中的轴承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和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同时也使学生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
二、语言通俗,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中有些专业名词非常抽象。如自由度、约束、运动副,讲解时先说明一下自由度的定义,即自由度是构件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这时结合制图问:空间物体的位置是如何描述的?同学们就想到空间物体的位置是用三个两两垂直的坐标轴,即X-Y-Z轴作为参考系来描述的。那么空间构件的运动同样也参照三个坐标系,即沿着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一共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一个空间构件有六个自由度。那么平面构件几个自由度呢?同理平面物体的位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Y作为参考系来描述的。那么平面运动的构件,就有沿着两坐标轴方向的移动和绕平面内一点的转动,共有三个独立的运动,即一个平面构件有三个自由度。
由于机构是准确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对于任一个构件,自由度多了,就会出现运动不确定的情况,不能准确地传递运动和力;这时,我们就要对构件可能出现的运动进行限制,我们把对物体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自然引出约束的定义。紧接着再提出如何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约束?用一个人跑步和两个人手拉手跑步说明,两个人手拉手跑步相互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约束;那么组成机构的每个构件,都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构件相互连接,且保持着一定的相对运动。我们把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又自然引出运动副的定义。
这样我们通过简单的逻辑、通俗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实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乐趣中学习,老师也在生活的乐趣中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学生又容易理解吸收。
三、结合直观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理论也是比较抽象的,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等,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的问题。学习时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要求老师讲解时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图标、多媒体等,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得抽象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的印象。例如讲解渐开线的形成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视频,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用实物进行演示:我用大圆盘作为基圆,尺子的一边当作发生线,尺子在圆周上做纯滚动,尺子上任一点的轨迹即为该圆的渐开线。最后归纳定义:发生线在基圆上作纯滚动时,发生线上任一点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再如学习轴及轴毂联接时,我找了一个轴的模型,对照模型和学生一起分析轴的分类、轴的工艺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定位等。
四、调整教材,化难为易
我校采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教材,这一类的教材大都是在大专或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针对我校学生情况,讲授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具体做法就是:轻理论推导,重实际应用。即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简,对实用型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有些纯理论的设计计算干脆不讲,而有些理论可以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手制作,使学生获得直观性认识,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时,我把学生分组,每组做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和一个曲柄滑块机构的模型,以曲柄摇杆机构中的不同构件为机架,分别得到哪些机构;再以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不同构件为机架,又分别得到哪些机构。让学生亲手做,既增加了他们的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定会有适合他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昭名,张莹 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第二版
[2]申 君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2月第二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直观教学;化难为易;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其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由于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普遍感到难度大,尤其是初中起点的学生,他们更是感到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因材施教,侧重实践
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了解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上课才能有的放矢。我面对的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其理解力和想象力都比较差,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互换性》等专业基础课,实训中接触了一些常用的机械设备,在讲解绪论《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时,我就用一些生活的实例和常见的机械设备,让学生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讲解机器和机构的区别时,我列举了自行车、电动车、台虎钳、车床、汽车、电视机等,让学生判别这些是不是机器;有的同学就想自行车和台虎钳可能不是机器,电视和手机就拿不准,这时再来说明机器和机构的区别:机器是人为实体的组合,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机构也是人为实体的组合,它只能传递运动和力且具有一定约束的物体系统,不能进行能量、物料与信息的变换。这样一说,同学们就明白自行车和台虎钳为什么不属于机器,而其它几个都属于机器。用自行车和电动车还能上说明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包含一个或多个机构。
在讲解零件、部件、构件的联系与区别时,结合定义讲解。机构中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组成机器或机构的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这里用一个可拆的玩具小鸭子、一个滚动轴承来讲解。先展示玩具小鸭子,它是连杆机构,然后把鸭子拆成四个独立运动的部分即:轮子(曲柄)、鸭身(机架)、连杆、翅膀(摇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运动的整体,所以鸭子是由四个构件组成机构。再对每一个构件进行拆分,直到不能拆分为止;轮子、连杆、翅膀这三个构件是不能拆分的,所以它们也是零件;而鸭身体可以拆分成三个不能拆分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一个构件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零件构成的;这样零件和构件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明朗了: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的单元;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由若干个相互无相对运动的零件所组成。再看滚动轴承,这也是由多个零件所组成,它是构件吗?由于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滚动体是有相对运动的,它不是一个构件;像这样一套协同工作且完成共同任务的零件组合称为部件,这样构件和部件的区别也很明显了。
如果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因材施教,仅对照书本照本宣科,学生的脑海中就是抽象的概念,初中起点的学生就会无法吸收。这里用玩具的拆卸、用机器中的轴承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和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同时也使学生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
二、语言通俗,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中有些专业名词非常抽象。如自由度、约束、运动副,讲解时先说明一下自由度的定义,即自由度是构件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这时结合制图问:空间物体的位置是如何描述的?同学们就想到空间物体的位置是用三个两两垂直的坐标轴,即X-Y-Z轴作为参考系来描述的。那么空间构件的运动同样也参照三个坐标系,即沿着三个坐标轴的移动和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一共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一个空间构件有六个自由度。那么平面构件几个自由度呢?同理平面物体的位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Y作为参考系来描述的。那么平面运动的构件,就有沿着两坐标轴方向的移动和绕平面内一点的转动,共有三个独立的运动,即一个平面构件有三个自由度。
由于机构是准确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对于任一个构件,自由度多了,就会出现运动不确定的情况,不能准确地传递运动和力;这时,我们就要对构件可能出现的运动进行限制,我们把对物体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自然引出约束的定义。紧接着再提出如何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约束?用一个人跑步和两个人手拉手跑步说明,两个人手拉手跑步相互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约束;那么组成机构的每个构件,都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构件相互连接,且保持着一定的相对运动。我们把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又自然引出运动副的定义。
这样我们通过简单的逻辑、通俗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实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乐趣中学习,老师也在生活的乐趣中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学生又容易理解吸收。
三、结合直观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理论也是比较抽象的,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等,这些概念和理论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的问题。学习时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要求老师讲解时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图标、多媒体等,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得抽象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的印象。例如讲解渐开线的形成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下视频,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用实物进行演示:我用大圆盘作为基圆,尺子的一边当作发生线,尺子在圆周上做纯滚动,尺子上任一点的轨迹即为该圆的渐开线。最后归纳定义:发生线在基圆上作纯滚动时,发生线上任一点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再如学习轴及轴毂联接时,我找了一个轴的模型,对照模型和学生一起分析轴的分类、轴的工艺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定位等。
四、调整教材,化难为易
我校采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教材,这一类的教材大都是在大专或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针对我校学生情况,讲授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具体做法就是:轻理论推导,重实际应用。即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简,对实用型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有些纯理论的设计计算干脆不讲,而有些理论可以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手制作,使学生获得直观性认识,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时,我把学生分组,每组做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和一个曲柄滑块机构的模型,以曲柄摇杆机构中的不同构件为机架,分别得到哪些机构;再以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不同构件为机架,又分别得到哪些机构。让学生亲手做,既增加了他们的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定会有适合他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昭名,张莹 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第二版
[2]申 君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2月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