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促进法与公民的文化自由权保障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出台,预示着我国步入了文化领域的立法时代,作为文化领域最为关键的一部法律《文化产业促进法》正在起草阶段。文化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公民文化生活的监管也是一个国家监管的重点。文化产业促进法中体现的法理思想应当是积极的,其中的重点即是明确国家在文化秩序管理中的定位,减少国家对文化生活的过度干预,增加对公民文化权利的促进与保障的立法内容,形成文化友好型的法秩序。
  关键词: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创作;文化权利保障
  一、宪法意义上的公民文化创作自由
  (一)宪法中关于文化创作自由的规定
  自《魏玛宪法》以来,宪法规定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文化方面,将公民的文化生活写入宪法,是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确定,也为文化立法提供立法上的依据,也是我国目前许多文化方面的法规规章的制定依据。我国的现行宪法中有着许多对于公民文化权利的规定。
  公民的文化创作自由属于公民的文化权利的一部分,其规定主要分布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这条规定从文化的含义角度考虑,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二是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的特定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条规定包括了公民的文化活动自由权即公民参与科学与文化活动的自由。这里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包括科学、文学、艺术等。
  (二)文化权与文化创作自由
  我们所说的人权,即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保护你免受其他人的伤害,也帮助我们和他人和平相处。无论在何种社会经济条件下,文化权利所关切的是能否按照公民作为权利主体的意愿享受文化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权具有超越具体社会经济条件的性质,仅仅因权利人的主体身份获得法律的承认而成立。无论是宪法性文件,还是政府间条约,均是在“承认”与“尊重”的意义上提及文化权——至少是作为其规范含义的起点。由此可知,文化权作为优越于实证法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或人权之地位不可否认。
  人类的文明能有今天的丰硕成果,得益于人民的文化创作,文化创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健全了人格与自我意识的提高和发展。在众多的文化权利中,文化创作自由是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没有文化的创作自由,文化生活便不复存在,讨论公民的文化创作自由必然在文化权利的框架下,文化创作自由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权利为公民的文化生活为国家的文化立法,文化政策提供宪法依据。
  二、文化体制从权力导向走向权利导向
  (一)文化权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目的与手段关系
  自由,平等,权利,权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人类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所能实现的个人自由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权力不断削弱,其通过权力所得到的自由也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被统治者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增强,与权力不断抗衡,并与权力形成“制衡”的状态。
  文化权作为公民享有的宪法上的公权利,其存在形式为行为自由与选择可能,在原始状态下这是一种均衡的状态,但随着权利的流动,这样的均衡被打破,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时候就需要国家的公权力对其进行分配与确定,公权力的正当行使可以保障权利行使的自由,而一旦权力过大甚至滥用就会对权利造成侵害。
  文化权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关系应当视为一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宪法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权利,也因此憲法被誉为公民的权利保障书,而国家公权力则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也即宪法所规定的限制国家公权力,公权力总是有不断扩大和侵占私权利的先天特性,需要受到一定的规制。
  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指的是,国家掌握了文化生活的话语权、评判权和某种道义上的制高点,成为有资格教育、启迪和约束社会大众的“教父”或“精神导师”,并进而被赋予重要的文化资源的配置权和便利的文化执法权,最后得以有力地实现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总体设计、领导和控制”。正确地看待文化权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对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避免将国家公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二)去“中心化”的文化友好型法秩序
  在我国的文化体制中,有一点特别突出,即是体制性拘谨。文化部门在干预文化活动时往往倾向于降低启动门槛,能多管一点就多管一点。这样的文化体制下有两个默认的规律:一、对文化作品内容或者文化生活表现形式潜在的负面社会效果予以扩大解读,严格的广播电视电影审查标准即是如此;二、在衡量管控目标与公民文化创作自由时采取宁可多管不可少管的态度。这样一来,稀松平常的文化作品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传播。
  去中心化的文化公权力模式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地方政府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而中央政府主要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二、对地方文化领域立法中的创制性立法釆取形式审查,从而鼓励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政策和公共文化服务;三、允许地方政府间不同文化建设模式的竞争,乃至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竞争;四、扶持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民间组织、研究机构、非营利机构或其他组织。
  去中心化的文化法秩序,要求国家应减少对公民文化创作自由的过度干预,形成多个中心,下放权力;多样性的文化存在更能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实现国家文化的繁荣;当下的文化生活所需要提供给每个人的,应当是真实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享受私密性的乐趣与爱好。
  三、文化产业促进法对公民文化自由权的保护
  文化产业促进法正在制定过程中,这是我国文化领域极其重要的一部法律,它的诞生将对我国的文化体制,文化管理与公民的文化创作自由产生重大的导向作用。既然是对文化生活的规制,其中涉及公民文化权利的方面必定要在宪法的规范框架内,以宪法的规定为依据,并且不违背宪法的规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促进法中体现的法理思想应当是积极的,其中的重点即是明确国家在文化秩序管理中的定位,减少国家对文化生活的过度干预,去中心化,增加对公民文化权利的促进与保障的立法内容,形成文化友好型的法秩序。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意义在于,如果仅仅以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形式规范文化产业,从法律制度上来说,不利于行政机关对文化产业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实行行政自律,也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文化产业促进法应当坚持促进为主,管理为辅原则。通过立法引导转变政府的文化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对文化创作的不当干预,强调文化的创造力。过去的立法理念,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过去的文化产业立法过多的强调管理和限制。而保障主体文化权利及促进文化发展的“促进法” 少之又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因此,从管理走向促进,在促进中辅助管理是文化立法的重要趋势,以促进文化主体的文化创作,文化繁荣。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立法经验,还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维护文化权的组织及团体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明涛,《公民文化权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2]于新循,杨 丽:《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选择与总体构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作为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确保房产档案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公众对房产档案信息加以利用的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探讨一下如何处理公开房产档案信息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权。  关键词:房产档案;信息利用;隐私权保护  1.房产档案的利用需求  购房者会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房屋情况,审核所有权的归属。房屋交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逐步的
期刊
摘 要:研究博物馆功能的演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要梳理出博物馆发展史的大致轮廓。从雏形到成熟的机构,博物馆不是凭空诞生的,它的开放也不是突然,博物馆的发展是否与社会制度、某阶段的文化氛围、社会思潮甚至是人们对藏品、文物乃至整个历史认识上的转变有关。  关键词:功能;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与大航海热潮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好古的风潮不仅在公众领域影响广泛,在上层也非常流行,“受文艺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逐渐被各大行业所关注,如时下流行的“淘宝、京东、唯品会”等,都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产品的销售。而将之运用到服装行业,则可以很好的降低服装企业成本,扩大企业销路,同时也为企业品牌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文章将对服装的网络销售之路进行分析,望以此推动服装销售行业的网络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服装销售;问题;对策  一、网络服装销售模式的优势  1、节约消费
期刊
摘 要:戏剧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戏剧服装以其独特的色彩与样式,更是备受艺术爱好者所青睐。戏剧服装是以典型空间中具体服装来表现人物转换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变化,服装也相应地变化,以体现和贯穿主题。一般戏剧舞台上的服装应从服饰上再现剧中的年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但同时戏剧服装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风格,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某些时候需要对生活
期刊
摘 要:随着与日俱增的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来多的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的战略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的具有针对性,本文通过 对这种人培养模式的谈论以及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进行探讨,以就业为导向,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新格局;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在严峻的大环境下,更多的时候大家需要去自己寻找毕业从业方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其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多来自于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超现实主义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视觉的角度分析超现实主义,探究达利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潜意识符号来诠释自己梦境的。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利;潜意识符号;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期刊
摘 要: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增加服装的视觉感,同时也会彰显出穿着者的别样气质。文章将分为两个部分对其进行探究,即服装色彩的属性与影响因素,望对从事服装行业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服装色彩;属性;影响因素  一、服装色彩的属性  1、实用性  服装色彩的实用性即是服装色彩的功能性,是服装色彩在穿着过程中所起的保护身体、抵御自然界环境侵害的作用。很多服装色彩由于
期刊
摘 要:《潘神的迷宫》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讲述的是在二战背景下的西班牙,一个小女孩在冰冷的现实生活与自己幻想的童话世界中穿梭交错。以孩子的角度反映现实的残酷和战争的残忍,并且反映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战争;现实  一、引言  《潘神的迷宫》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讲述的是在二战背景下的西班牙,一个小女孩在冰冷的现实生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时下兴起的旅游模式---徒搭,在川藏线的状况进行调研。我们分析了川藏线徒搭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包括:“徒搭者”的徒搭目的、住宿选择、是否会结伴、是否遇到欺骗行为、和川藏线周边的居民如何看待徒搭以及周边司机载客与不载客的原因。结合现状情况,我们对这一旅游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徒搭;徒搭者;川藏线  中国有句老话“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要带足盘缠。但徒搭旅游的出现完全颠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服装陈列一直被各个服装商场及直营店所关注,在销售中,很多销售人员发现,服装的陈列是影响服装销售的重要问题,故而,作为服装销售店,都纷纷开始注重服装的陈列问题。文章将就服装陈列对服装销售的影响问题进行探究,以分析如何运用服装陈列促进服装销售,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及品牌形象。  关键词:服装陈列;服装销售;影响  一、服装陈列的内涵及作用  美国橱窗设计领域资深专家马丁·M·派格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