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要重视专业教师的团队培育与建设,激发专业教师团队的作用与效能,使团队发展与教师个体成长相互促进,以教师成长拓展团队发展空间,以团队发展引领教师成长方向,在个体努力与团队协作的交融中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由追求规模向提升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如何在转型阶段把握机遇,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打造高效教师团队,已经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的方法
现阶段,高职院校要加快内涵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一定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精心培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方法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建多样化团队
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可以组建不同形式的团队。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强调学科带头人的核心、引领作用,其成员并不局限于专任教师,还应包括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院领导、中层干部、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等人员,各成员学科教育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互补,理论视野宽广,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重大综合性科研项目目标的达成。通常以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为平台,打造优质教学、科研团队。二是以教改或规划课题为基础的科研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以校、省、国家三级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为目标指向,坚持“自由申报、集中攻关、统一管理”的原则,在课题申报、问题研究中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这类教师团队有比较明显的梯度,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以科研课题(项目)搭建平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青年教师拾级而上,快速成长,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三是以课程组为形式的专业教学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主要以“课程小组”的方式出现,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成员在教学质量工程中的作用;通过探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问题,统一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组成员能力提升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四是以工作室或项目建设为平台的教师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由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能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指导技能训练及组织生产实习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架设高职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联系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2.铸就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文化内核和气质灵魂,是保持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团队精神是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水平、扎实的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等来展现的。因此,培育团队精神对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教育素养、教学能力甚为关键。主要做法有:一是示范评优促赶超。通过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这个平台,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形成“团队创示范,个人争当优”的喜人局面;二是团队负责人身先士卒带好头。主要强调团队负责人的奉献精神、榜样示范作用,使团队负责人在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率先垂范,带领团队教师为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努力拼搏,感召和激发团队教师个体的工作热情;三是青年教师多压担子助成长。以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为平台,以教学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团队负责人或优秀教师为引领,使青年教师珍惜机会,在工作中积极肯干,积累宝贵的经验,并在团队前行中快速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3.提升团队能力
教师团队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以下活动有效提升教师团队能力:一是定期举办名家学术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前沿、行业动态等方面,帮助专业教师开拓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启迪思维,锐意改革,提升素养。尤其要重视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举办培训讲座,引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熟悉工作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职业能力建设。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或外出调研。关注各类培训信息,争取各种培训机会,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或调研,落实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畅通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渠道,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开拓视野,紧跟学术前沿,掌握先进技术;组织专业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把握专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科学分析企业用人规格和需求,及时进行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学习或主题教育等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的改革,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合力解决教学科研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组织体现职教特色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组织教案评比、“精彩一课”示范公开课教学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合作发展应正视的问题
重视团队培育,激发团队作用与效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也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正视:
1.团队合作发展的学术环境问题
一是求真务实的教学科研风气。任何好的想法离开了可执行性,就失去了行动实践的土壤。在教师团队建设中要采取“精进”管理策略,鼓励科研创新,增强团队竞争力,实现共同进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避免工作中的浮躁主义、形式主义;二是民主宽容的学术氛围。高校质量工程的主旋律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固守传统必将落后。但改革难免有失误甚至错误,这时候如果“高声棒喝”将会阻断改革前行的步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着力营造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平等交流、富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确保教师团队及其成员在学术科研活动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
2.团队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景问题
教师团队建设的愿景不是空泛的理想,需要依托一定的形式和内容。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发展一个人作为教师的知识、技能及其他特性。从其本质的内容和结构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三个方面,这三者在教师的专业结构中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技术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的熟练,而忽视了对专业精神的追求。教师的服务与奉献、探究与创新、参与与合作、自主与自律等专业精神的确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师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包涵教育信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全方位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专业教师团队。
3.团队合作发展的共事能力问题
教师团队合作既是一种精神层面和思想状态的改变,更是一套技能和实践方法。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要“增进社会技能”,即“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技能,如彼此信任、正确地进行沟通、相互接纳与支持、理性地解决冲突等”。可见,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不仅需要良好的言语沟通能力,更需要不同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相互了解、接纳与改善。不具备合作技能的团队,在交流中常常不能坦然面对问题而绕着主题的边缘说话,导致交谈往往在没有明确行动方针、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形下结束,最终的结果是产生奇妙的“开放的封闭”现象,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却没有人真正在倾听和反思。相互间漫无目标的谈话,取代了真正的沟通与深度会谈。因此,合作技能的培养既是教师团队追求的发展目标,又是提高教师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团队合作需要发展批判性对话的技巧。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路
主要应将宏观着眼具化为微观着手,将想大事分解于做小事之中,在科学化、精细化的微观建构中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激发团队的作用与效能。
1.量化指标,科学考评
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目标管理,在确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量化评价指标,为教师团队建设“建什么”提供明确内容,也为教师团队建设“如何建”提供清晰思路。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狠抓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制定校级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及评分表,各类专业教师团队就能根据功能定位,按照考评指标,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团队工作积极性,集中团队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目标。通过校级示范性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团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参与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
2.细化项目,任务引领
细化项目,使团队及团队中的个体感到有事做;任务引领,使团队及团队中的个体感到必须把事情做好。例如: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各专业教研室根据自身实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把握好“三点”:突出重点、积极试点、培育亮点。狠抓“五个一”:培养一名优秀主讲教师、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开展一项教学改革、编写一本适用教材、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每学期)。近三年,该院通过这些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省级及以上各项目评比评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此外,该院还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课题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精心规划,循序渐进。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平版印刷操作技术”为引领的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梯队;在教材开发方面,围绕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一系列体现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教材;在课题研究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注重推广应用,取得了多元化的科研成果。
3. 完善制度,科学管理
高职院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始终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依托教学规范、科研创新两个“抓手”,制定、完善制度,明确具体的团队工作职责,如常规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做出数据化、等级化界定。如教研会议或教研活动无故缺席1次、学期论文空白、科研任务未能按时完成等均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评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并与绩效薪酬挂钩。此外,还可设立各类团队成果奖项,通过激励机制,在教师团队中营造互相学习探讨、互相借鉴交流、互相鼓励赏识的学术科研氛围,不断加强教师团队求实创新的学术修养,创造可圈可点的科研成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倒逼机制,用目标分解逼出压力,用时间倒排逼出进度,用考核评定逼出效能,形成“真抓实干、你追我赶、时不待我”的工作作风,推动工作项目分阶段落实、按节点完成。
参考文献
[1]吕立杰,于 聪.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15).
[2]饶志明,组织协调博弈与合作的形成[J].科学决策,2009,(12).
[3]周成海,教师知识分享: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4]胡相峰,王 璐.论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精神[J].教育评论,2009,(3).
[5]吴小贻,走出对教师合作认识的误区[J].教师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 蓝光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由追求规模向提升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如何在转型阶段把握机遇,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打造高效教师团队,已经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的方法
现阶段,高职院校要加快内涵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一定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精心培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培育方法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建多样化团队
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可以组建不同形式的团队。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强调学科带头人的核心、引领作用,其成员并不局限于专任教师,还应包括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院领导、中层干部、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等人员,各成员学科教育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互补,理论视野宽广,实践经验丰富,有利于重大综合性科研项目目标的达成。通常以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为平台,打造优质教学、科研团队。二是以教改或规划课题为基础的科研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以校、省、国家三级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为目标指向,坚持“自由申报、集中攻关、统一管理”的原则,在课题申报、问题研究中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这类教师团队有比较明显的梯度,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以科研课题(项目)搭建平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青年教师拾级而上,快速成长,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三是以课程组为形式的专业教学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主要以“课程小组”的方式出现,遵循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成员在教学质量工程中的作用;通过探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问题,统一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促进课程组成员能力提升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四是以工作室或项目建设为平台的教师团队。该类型教师团队由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能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指导技能训练及组织生产实习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架设高职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联系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2.铸就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文化内核和气质灵魂,是保持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团队精神是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水平、扎实的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等来展现的。因此,培育团队精神对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教育素养、教学能力甚为关键。主要做法有:一是示范评优促赶超。通过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这个平台,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形成“团队创示范,个人争当优”的喜人局面;二是团队负责人身先士卒带好头。主要强调团队负责人的奉献精神、榜样示范作用,使团队负责人在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率先垂范,带领团队教师为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努力拼搏,感召和激发团队教师个体的工作热情;三是青年教师多压担子助成长。以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为平台,以教学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团队负责人或优秀教师为引领,使青年教师珍惜机会,在工作中积极肯干,积累宝贵的经验,并在团队前行中快速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3.提升团队能力
教师团队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以下活动有效提升教师团队能力:一是定期举办名家学术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前沿、行业动态等方面,帮助专业教师开拓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启迪思维,锐意改革,提升素养。尤其要重视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举办培训讲座,引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熟悉工作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职业能力建设。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或外出调研。关注各类培训信息,争取各种培训机会,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或调研,落实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畅通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渠道,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开拓视野,紧跟学术前沿,掌握先进技术;组织专业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把握专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科学分析企业用人规格和需求,及时进行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学习或主题教育等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的改革,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合力解决教学科研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组织体现职教特色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组织教案评比、“精彩一课”示范公开课教学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合作发展应正视的问题
重视团队培育,激发团队作用与效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也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正视:
1.团队合作发展的学术环境问题
一是求真务实的教学科研风气。任何好的想法离开了可执行性,就失去了行动实践的土壤。在教师团队建设中要采取“精进”管理策略,鼓励科研创新,增强团队竞争力,实现共同进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循序渐进,注重实效,避免工作中的浮躁主义、形式主义;二是民主宽容的学术氛围。高校质量工程的主旋律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固守传统必将落后。但改革难免有失误甚至错误,这时候如果“高声棒喝”将会阻断改革前行的步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着力营造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平等交流、富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确保教师团队及其成员在学术科研活动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
2.团队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景问题
教师团队建设的愿景不是空泛的理想,需要依托一定的形式和内容。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发展一个人作为教师的知识、技能及其他特性。从其本质的内容和结构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当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三个方面,这三者在教师的专业结构中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技术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的熟练,而忽视了对专业精神的追求。教师的服务与奉献、探究与创新、参与与合作、自主与自律等专业精神的确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师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包涵教育信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全方位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专业教师团队。
3.团队合作发展的共事能力问题
教师团队合作既是一种精神层面和思想状态的改变,更是一套技能和实践方法。约翰逊指出,合作学习要“增进社会技能”,即“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技能,如彼此信任、正确地进行沟通、相互接纳与支持、理性地解决冲突等”。可见,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不仅需要良好的言语沟通能力,更需要不同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相互了解、接纳与改善。不具备合作技能的团队,在交流中常常不能坦然面对问题而绕着主题的边缘说话,导致交谈往往在没有明确行动方针、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形下结束,最终的结果是产生奇妙的“开放的封闭”现象,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却没有人真正在倾听和反思。相互间漫无目标的谈话,取代了真正的沟通与深度会谈。因此,合作技能的培养既是教师团队追求的发展目标,又是提高教师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团队合作需要发展批判性对话的技巧。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路
主要应将宏观着眼具化为微观着手,将想大事分解于做小事之中,在科学化、精细化的微观建构中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激发团队的作用与效能。
1.量化指标,科学考评
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目标管理,在确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量化评价指标,为教师团队建设“建什么”提供明确内容,也为教师团队建设“如何建”提供清晰思路。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狠抓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制定校级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及评分表,各类专业教师团队就能根据功能定位,按照考评指标,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团队工作积极性,集中团队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目标。通过校级示范性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团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参与示范性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
2.细化项目,任务引领
细化项目,使团队及团队中的个体感到有事做;任务引领,使团队及团队中的个体感到必须把事情做好。例如: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各专业教研室根据自身实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把握好“三点”:突出重点、积极试点、培育亮点。狠抓“五个一”:培养一名优秀主讲教师、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开展一项教学改革、编写一本适用教材、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每学期)。近三年,该院通过这些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实,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省级及以上各项目评比评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此外,该院还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课题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精心规划,循序渐进。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平版印刷操作技术”为引领的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梯队;在教材开发方面,围绕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一系列体现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教材;在课题研究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注重推广应用,取得了多元化的科研成果。
3. 完善制度,科学管理
高职院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始终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依托教学规范、科研创新两个“抓手”,制定、完善制度,明确具体的团队工作职责,如常规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做出数据化、等级化界定。如教研会议或教研活动无故缺席1次、学期论文空白、科研任务未能按时完成等均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评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并与绩效薪酬挂钩。此外,还可设立各类团队成果奖项,通过激励机制,在教师团队中营造互相学习探讨、互相借鉴交流、互相鼓励赏识的学术科研氛围,不断加强教师团队求实创新的学术修养,创造可圈可点的科研成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倒逼机制,用目标分解逼出压力,用时间倒排逼出进度,用考核评定逼出效能,形成“真抓实干、你追我赶、时不待我”的工作作风,推动工作项目分阶段落实、按节点完成。
参考文献
[1]吕立杰,于 聪.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15).
[2]饶志明,组织协调博弈与合作的形成[J].科学决策,2009,(12).
[3]周成海,教师知识分享: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4]胡相峰,王 璐.论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精神[J].教育评论,2009,(3).
[5]吴小贻,走出对教师合作认识的误区[J].教师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 蓝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