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漂亮的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个案辅导;师范生;自我接纳
  一、我不漂亮
  这一天的心理学课上了一半,敲门“飘入”的是一位长相漂亮、身材标致的女生。她的漂亮似乎并没有带给她自信,她坐到自己的座位后,花了较长时间调整,才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此后的几次课,她也经常迟到。一天下午的心理咨询时间,她怯怯地敲开了咨询室的门。
  这个女孩儿名叫茵茵(化名),我们的对话是从她的漂亮开始的,因为我对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词。然而,令我不解的是,她对这个词却有着很大的困惑。
  “老师,您知道吗?我这个容貌是经历过多次整容手术的结果。老师,我是不是不正常呢,我从十七岁就开始了整容。”她含着泪说。
  我略带惊讶地看着她的面孔,看不出有整容的痕迹。但是确实是一张漂亮的脸庞。
  “我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
  “你为什么这么重视是否漂亮呢?”
  “我认为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漂亮是最重要不过的了。女孩不漂亮就没有魅力,就不可爱。”她肯定地说。
  随后,我让她即兴做了一幅“房-树-人”的画。其中,她画的人相对于房子和树,显得特别地小,而且没有画五官。初步认定,她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对自己的认同感很低,说明即使做了整容,她还是很不自信。
  我给她留了项家庭作业,让她回去后思考:女孩漂亮与否到底有哪些意义?
  第一次咨询就在这样的互动中结束了。
  二、漂亮=可爱?
  第二次咨询是以她对上次问题的回答开始的。
  “老师,女孩只有漂亮了才会开心,不漂亮当然就不会开心。”
  “可是,现在你变漂亮了,你开心了吗?”
  “也没有。”她的回答依旧很肯定,但是眼里却是一片狐疑。
  “漂亮和开心哪个更重要?”
  “看起来是开心。可是,如果只是开心,没有漂亮肯定不行。开心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她觉得自己回答得很聪明,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从以上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茵茵的情绪问题显然是由认知偏差造成的,她把漂亮当作女孩魅力的核心所在,认为有了漂亮就有了一切。
  咨询师通过一步步提问,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让她澄清不合理的认知,即不合理的信念,如“必须漂亮”(绝对化)、“不漂亮就会很糟糕”(糟糕至极)等,让她意识到,除了漂亮,还有更重要的让人获得价值感的事物。
  三、我是一个自私的人
  这是第三次咨询。在谈到自己的人际关系时,茵茵又一次泪流满面,她肯定地说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
  “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我在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好东西时,我会尽力为自己争取。”
  “很多人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时,第一感觉就是想据为已有,这是很正常的。”我试图让她从“自私”的内疚中解脱出来。
  “可是,有时候我会表现出来。在家里还好,我是独生女,可是在外面,这恐怕是影响我在大家心目中形象的原因之一了。”她沮丧地说。
  “你能认识到自己有时是自私的,这本身就说明你并不是真正的自私,至少,你意识到了这样不好,应该改变。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或是愿意改变的人。因为真正自私的人,反倒会一味强调自己是不自私的。况且,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在某些细节方面表现出了自私,这就说明你改进、成长的动力很足。”我积极关注了她的正向思维,听了这些,她眼前一亮。
  这次我留给她的作业是:认真想想在哪些方面自己表现出了自私,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无私,然后和家人、朋友交流一下。她痛快地答应了。
  在这次咨询中,咨询师运用了无条件关注、参与性技术、影响性技术等技术,让来访者体会到要改善人际关系更多地要通过人格方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漂亮。而且,澄清“本我”过度给个人意识带来的困惑和压力。
  四、读懂“漂亮”
  在之后的一次咨询谈话中,咨询师询问了茵茵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历。
  “从小,妈妈就爱把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表姐是个小美女,妈妈经常夸她漂亮,但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夸过我。而且其他的大人也没有这么评价过我。后来我长大了,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长得没有其他女孩漂亮,虽然我长得也不是很丑。这时候,小时候就长得漂亮的表姐早已长成更加美丽大方的美女了,我更是自惭形秽。偶尔看到漂亮女孩子成为男孩争相追求的对象的时候,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我想如果我长得漂亮就好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牢牢地记得这句话了。而且不知为什么,我从小上学就爱迟到,好像只有这样我才能让别人多看我两眼,可每次迟到后我又非常惭愧。”
  通过以上讲述,可知小时候母亲对她的过低评价导致她青春期乃至之后自我意识层面出现了身份认同与角色混乱;出现体相障碍,对自我外貌的不认同导致多次整容。一方面对外表的不自信,使她觉得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她又渴望被关注,以至于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家庭的溺爱、娇惯,使其在家中养成了任性、自私、骄横跋扈的性格。在外遇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本我”与“自我”的关系,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角色转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我和她讨论了“完美”的概念,同她一起搜集众多从自卑的阴影中艰难而又坚强地走出来,创造辉煌业绩、成就幸福人生的故事,从而引导她得出“一个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的完美”的结论。
  同时,针对她的问题,我在肯定她觉察、领悟能力较高等优点之外,还分以下四个步骤进一步引导她走出困惑:
  回答十个“我是谁”的问题,找到自体心理的各个层面;
  向十个人寻求“我是否漂亮、可爱”的答案,并且征集漂亮之外最重要的五个品质;
  和父母开展一次家庭谈心会,对各自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重点找出自己的角色定位,确认自己的责任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家务;
  分别与五名同学、老师谈心,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组织的“个人成长团体心理咨询”小组,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寻求帮助;
  读心灵成长名著《寻找未知的自己》(张德芬著),做内观训练。
  经过半年近十次咨询,茵茵的状态有了明显好转。首先,有了较为坚定的自信,而且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其次,通过谈话和团体咨询活动,她的宽容、接纳、谦让、合作等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气量变大了,人际关系也随之明显地改善了。此外,在上课时和其他各项活动中,她不但不再迟到,还成为积极分子。
  (作者单位: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阜新,2282382)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聋教育;手语;心灵 ;心理健康  聋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失去听力,缺乏与他人乃至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又由于国内特殊教育发展的落后,很多地区的聋童缺乏早期教育,其心智的成长滞后于普通儿童。聋生心灵的成长离不开特殊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更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生家长的悉心呵护以及社会的积极关注。多年来,我校根据聋生心理发展特点,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实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调查工具研讨会于2009年2月14~15日在杭州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于长学,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卢家楣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永祥主持。会议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调查工具(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研讨。  教育
〔关键词〕三段式沟通;真诚;爱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学校保健教室负责人,我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解决学生身心成长中的问题,处理校园突发意外事故。在工作中,我除了真诚、从心底热爱学生外,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中心方新教授提倡的智慧的沟通方式——“三段式沟通”,它助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  “三段式沟通”的原则是:首先,理解、尊重对方的想法或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发生的西亚北非变局,再度将“民主”、“民族”、“国家”、“共和”、“政治”、“立宪”、“阶级”、“现代化”、“民生”、“民权”这些早在一个世纪前人们就奔走疾呼的词语变成眼下热议的话题。联想前两年由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引发的对“普罗文学”的再度关注,以及秘鲁裔西班牙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因其作品“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
二0一八年夏天,黄荭和博士生骜龙一起去法国索邦大学访谈兰波研究专家安德烈·纪尧(Andre Guyaux)。此文为访谈记录。法国“七星文丛”的三版《兰波全集》  正式采访前,纪尧教授问我们:“兰波的作品都译成中文了吗?”  黄荭:兰波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中文译本,包括他全部的法文诗歌、《地狱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彩画集》(Illuminations,也译作《彩图集》和《灵
〔关键词〕高中生;同性恋;个案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来访者是我校一名高二女生,身材高大,举止打扮比较中性化;思路清晰,表达条理性强,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游;独生女,父母都是一般工人,对她的管教比较严厉,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因此虽然她是女孩,小时候也经常被父亲打骂。  二、咨询过程  来访者一开始就采取开门见山的态度,毫不忸怩,并不需要过多引导,就侃侃而谈。她坦承目前自己
〔关键词〕心理实验;心理理论;二级信念;儿童;游戏  一、引言  “捉迷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寻找者都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自己躲在哪儿最安全?或者对方会躲在哪儿?成人在与儿童玩这个游戏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成人作为寻找者蒙着双眼等待儿童躲藏,之后故意大声地问一句:“躲好了吗?”两三岁的儿童往往在藏好以后
〔编者按〕江苏省吴江市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吴江市教育系统坚持既抓认识提高,又抓措施落实,既抓人才培养又抓基地建设,既抓成长发展又抓干预矫正,既抓普及教育又抓典型深化,在队伍建设、咨询室建设、校内外渠道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吴江市在教育目标上着力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性教育,面向全体、面向未来,提高全体青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现状,发现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但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本研究对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1
刘震云长篇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与其此前出版的《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一脉相承,继续将写作的焦点聚焦于社会底层,延续了借普通人物揭开官场中权、钱、色的交易黑幕这一写作模式。但是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刘震云着重刻画了一个同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主角——“吃瓜群众”。纵观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他的作品紧扣社会现象,用幽默、戏谑的笔端将个人的政治思考融入文学作品之中,通过文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