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改普与提高,确保企业沿着“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轨道发展。笔者认为应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扭转这种被动管理局面。
一、以人为本。打造设备管理的专业人才
在我们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措施。以充分调动各类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采取有重点和有选择的原则,吸收各类设备人员参与设备管理决策,不仅使决策全面、透明、权威,而且使决策得以迅速、全面贯彻执行。其次,大力支持与激励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确保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前沿。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各类设备人员;对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进行不同等级的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再次,使管理组织扁平化,淡化分工、模糊边界,以使推诿扯皮变成主动补台。
二、转变观念,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是责任,管理重在服务,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观念。尽快从单纯管理者角色定位向服务者角色定位转变,主动帮助设备使用部门和操作人员发现、协调、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并对问题尽可能做到事前控制,担负起服务设备、服务生产的职责,切实做到“垒心服务、用心服务、贴心服务”。
三、明晰责任,推行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是一门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的管理科学。高效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不能再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通过现代化设备管理新模式的构建,通过明晰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完备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激励机制的落实,将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吸引到设备管理中来,使设备管理建立在最广泛的员工基础上。因为广大的操作人员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不仅最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性能,也最先感知设各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能否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关键之所在。尤其是随着设备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更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四、强化创新,构建动态设备管理新模式
首先,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着重培养全员发现缺陷、改善性能、处理异常的能力,并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监测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
其次,切实抓好日常故障的处理工作。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特点,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明确检查时点。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时、班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班、日、周等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日、周、旬、月等检查;并做好信息的传递、记录与反馈工作。对影响重大和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立刻处理解决,不能马上解决或不具备马上解决条件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充分利用每周的生产和设备调度会,调度、协调、决定重大设备事项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确保故障处理质量;并积极探索故障处理综合效能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故障的类型、处理时间、处理成本、处理效果、再发生的时间间隔等考核指标,并结合实际,对各考核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再次,切实抓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和保养工作。注重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并切实抓好以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严禁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并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同时,始终要把设备保养工作作为日常性基础工作来抓。统计表明,大多数设备故障的发生都因设备的保养不到位而日积月累诱发的,诱因包括:尘灰、油污、腐蚀、松动、接触不良等;故要强化、细化、实化设备保养工作。保证“时间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以防患于未然。
五、长抓不懈,切实抓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风险性管理工程,同时它又是一项攸关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家庭安危的细致性管理工程。我们要在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职责。真正做到在安全管理上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局面。要根据设备的可替代、对生产的影响、对产品的影响、修理难度、原值等特征进行分类,把设备划分为重点设备、一般、次要,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同时,要高度重视危机处理预案的落实与改进。以确保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
六、科学管理。推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首先,耍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设备维修信息系统、设备配件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查询信息系统、设备技术状态评价系统、设备改造和更新评价系统。同时,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和归档工作,为设备采购、维修和改造提供决策基础。注重设备档案的建立,做到单台设备终生动态档案的真实、规范、齐全,包括技术档案(说明书、图纸、图册等)、管理档案(验收记录、检修记录、事故报告、管理制度等)、费用档案(、购置费、运行费、维护费、残值等),并实现设备档案的电子化。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建立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以有效构件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包括:设备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如待机时间、开机时间、故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设备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如故障率、作业率、产品质量等级等);设备维修评价指标体系(如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质量等);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完好率、防护等级、劳动强度、事故次数等);环保指标评价体系(如粉尘、噪声、辐射、排污等)。
再次,建立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修检制度,润滑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设备图纸及管理制度;设备操作使用规程。设备安全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等,使设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以人为本。打造设备管理的专业人才
在我们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措施。以充分调动各类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采取有重点和有选择的原则,吸收各类设备人员参与设备管理决策,不仅使决策全面、透明、权威,而且使决策得以迅速、全面贯彻执行。其次,大力支持与激励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确保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前沿。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各类设备人员;对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进行不同等级的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再次,使管理组织扁平化,淡化分工、模糊边界,以使推诿扯皮变成主动补台。
二、转变观念,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是责任,管理重在服务,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观念。尽快从单纯管理者角色定位向服务者角色定位转变,主动帮助设备使用部门和操作人员发现、协调、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并对问题尽可能做到事前控制,担负起服务设备、服务生产的职责,切实做到“垒心服务、用心服务、贴心服务”。
三、明晰责任,推行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是一门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的管理科学。高效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不能再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通过现代化设备管理新模式的构建,通过明晰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完备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激励机制的落实,将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吸引到设备管理中来,使设备管理建立在最广泛的员工基础上。因为广大的操作人员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不仅最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性能,也最先感知设各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能否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关键之所在。尤其是随着设备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更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四、强化创新,构建动态设备管理新模式
首先,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着重培养全员发现缺陷、改善性能、处理异常的能力,并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监测与经验判断相结合的设备管理新模式,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
其次,切实抓好日常故障的处理工作。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特点,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明确检查时点。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时、班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班、日、周等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日、周、旬、月等检查;并做好信息的传递、记录与反馈工作。对影响重大和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立刻处理解决,不能马上解决或不具备马上解决条件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充分利用每周的生产和设备调度会,调度、协调、决定重大设备事项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确保故障处理质量;并积极探索故障处理综合效能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故障的类型、处理时间、处理成本、处理效果、再发生的时间间隔等考核指标,并结合实际,对各考核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再次,切实抓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和保养工作。注重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并切实抓好以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严禁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并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同时,始终要把设备保养工作作为日常性基础工作来抓。统计表明,大多数设备故障的发生都因设备的保养不到位而日积月累诱发的,诱因包括:尘灰、油污、腐蚀、松动、接触不良等;故要强化、细化、实化设备保养工作。保证“时间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以防患于未然。
五、长抓不懈,切实抓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风险性管理工程,同时它又是一项攸关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家庭安危的细致性管理工程。我们要在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职责。真正做到在安全管理上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局面。要根据设备的可替代、对生产的影响、对产品的影响、修理难度、原值等特征进行分类,把设备划分为重点设备、一般、次要,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同时,要高度重视危机处理预案的落实与改进。以确保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
六、科学管理。推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首先,耍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设备维修信息系统、设备配件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查询信息系统、设备技术状态评价系统、设备改造和更新评价系统。同时,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和归档工作,为设备采购、维修和改造提供决策基础。注重设备档案的建立,做到单台设备终生动态档案的真实、规范、齐全,包括技术档案(说明书、图纸、图册等)、管理档案(验收记录、检修记录、事故报告、管理制度等)、费用档案(、购置费、运行费、维护费、残值等),并实现设备档案的电子化。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建立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以有效构件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包括:设备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如待机时间、开机时间、故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设备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如故障率、作业率、产品质量等级等);设备维修评价指标体系(如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质量等);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完好率、防护等级、劳动强度、事故次数等);环保指标评价体系(如粉尘、噪声、辐射、排污等)。
再次,建立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修检制度,润滑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设备图纸及管理制度;设备操作使用规程。设备安全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等,使设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