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2008年盐城中考一道文言阅读题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己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善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③。”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孙叔敖纳言》
  注①【吊】:慰问、吊唁;②【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③【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题目: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流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出题依据:根据“考试说明”(三)古诗文阅读2、5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提高审美情趣。考查形式为探究性表述题。难度系数C较难。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探究性
  两段选文的内容都是向他人进言,但是运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如何不一样?选文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只有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文段中的这两个人物的说话技巧进行探究,因此命题者在选文时,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注意选文的难易度,要求基本没有阅读障碍,从而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扫清道路。探究,首先要学会选定探究的主题,本题明确了探究的主题,应该是说话的方式方法,然后学生要选定正确的探究的方法,要紧紧依靠文段提供的素材,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概括出探究的结论。
  
  二、开放性
  本小题的显著特点是开放性,特别是题目的后半部分,“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开放”是指思维的多角度,答案的不唯一。本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角度至少可以有两个:一是欣赏邹忌,他巧妙运用设喻,引人入胜,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二是欣赏“老父”,他从反面讲道理,向对方进言,晓其厉害,我认为对方一定知道“苦口良药利于病”的道理。还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创新空间,学生可以答邹忌和“老父”的说话方式都可以借鉴,根据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不喜欢直言相谏的人,就用邹忌的说话方式,对喜欢直言的人,就用“老父”的说话方式。还可以对这两种说话方式说“不”,自己重新选择一种。回答有新意的,可加创新分。
  
  三、教育性
  中考是学生初中阶段最后一堂课,这堂课重要的成分是教育功能。这道题就具有其巧妙的教育功能,近几年,语文试卷中常常会出现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的题目,例如,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标语。但考查得十分僵硬,为了教育而教育,有些矫揉造作之嫌。而这道题却很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一是题目从文段中提炼而出,二是考查说话方法又是学生最需学习的。现在的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唯我独尊,不会说话,成了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大障碍,而读了这两篇文章,让学生对自己的说话方式,进行一些反思,并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从而起到了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效果。这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这与新课程标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224700)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作为一名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一代青年是使命在肩,工作使然。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在点滴的人生行进中,我同我的学生一起,感受并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特整理出一节作文课教案,展示我对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审美 创新 个性    认识你自己  ——写在太阳神际波
期刊
对联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直到现在,对联在诸多场合,仍有其较大的实用性、娱乐性,可以说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字表达技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笔者不揣鄙陋,举例浅论一下对联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   1、拆字 巧妙地利用汉字结构上的离合关系来表达
期刊
鲁迅的《故乡》以其深邃的思想、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法打动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中学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名篇。它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用饱含情感的笔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寄托希望,把对故乡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深深地寄寓在小说的形象描绘之中。  一篇精深的艺术作品,要真正把握其内蕴,固然要从多方面入手,但其突破点总是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之中,《故乡》中的“我”就是体现作品内蕴思想的关键形象,
期刊
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是读者对小说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作为《红楼梦》“楔子”(前五回)中的第三回,主人公“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将引出这部宏篇巨著中的许多人物,尤其是举足轻重的王熙凤和主人公贾宝玉。该以怎样的情节让这部戏中的人物在林黛玉的眼中依次登场,又以怎样的方式设置宝黛初次想见,是曹雪芹精心构思的主要环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这位文学大师以其精湛绝伦的艺术笔墨为我们创置了独具
期刊
这是一则非常优美的西班牙故事,构思精巧,叙事简炼,生动感人。  一对新婚夫妇因生活贫困,丈夫外出打工,在长长的20年分离期间,他们相互忠诚,儿子也长大成人了。20年后,一家人幸福团聚,凭借劳动所得,苦尽甘来,他们终于能过上舒适体面的生活,此为美好。  看通篇文章,前面交代的每一件事,后面都有回应;后来发生的事,前面也早有铺垫。整个故事虽然时间跨度长,头绪多,情节也比较复杂,作者却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期刊
草原小路   (一个老邮递员手记)  我早就熟悉草原的小路,  清脆的驼铃拨开早晨的迷雾,  骆驼昂着头一上一下默默地举步,  把我驮向沙漠的深处。    我看过多少年前黑暗的帐幕,  戴镣铐的手打好锁链交给牧主,  铁匠妻子低下眼,两片结冰的湖,  我不愿说话,从早晨坐到中午。    我把骆驼拴在集市旁边,  铁匠和妻子早日不见,  也许生活在繁华新城的居民点,  小路也已蜿蜒在高压线铁塔下面。
期刊
夕阳西下,海滩上的小男孩依旧在寻找,寻找最美丽、最稀罕的贝壳,正如我们也在寻找,寻找我们心中最美的贝壳,那贝壳中充满了理想的芬芳。  【感悟材料,理解了故事的含义,贝壳比喻人生追求的最美好的事物,是“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那是潜埋在心灵深处的贝壳,它是人们企盼的理想,它有着永恒的火焰与不变的光辉。世界的存在,便是以它为养料。  【点出了贝壳的比喻义——是人们企盼的理想。】  大爱无言,友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深深地被她浓厚的教学激情所感染,为她精湛的教学技艺所折服!其中,她巧妙地把数学教学中的“算”融进了语文课堂,“算”出了成效,“算”出了精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算”出圆明园面积之“大”  【片段一】  窦: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大礼堂,大不大?  生(异口同声):大——  窦:据老师了解,圆
期刊
人生世间,纵有百年光阴,在天地面前,只不过是俯仰之间;人的力量在天地眼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因此,在命运面前,大部分人只能被动的接受。毕竟人与天争,其结果可想而知,但尽管如此,生活中,总有那些天纵奇才、英雄杰出之士。他们或为理想而拼搏、信念而现身,或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放手一搏,不管最后结局怎样,他们的这份豪气与不屈的抗争精神却令我们感动与铭记。  《士兵突击》从独特的角度塑造了一个让人
期刊
一、解读本真,问题才能成为问题,对话才能回归真实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下面这个案例。《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表面的故事学生看得懂,也有很多教参认为本文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基于这样的解读,教师所"教"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内容就确定在批判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主题上,也正是基于教学内容这样的确定,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它的归宿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到"我"父母对于勒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