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是读者对小说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作为《红楼梦》“楔子”(前五回)中的第三回,主人公“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将引出这部宏篇巨著中的许多人物,尤其是举足轻重的王熙凤和主人公贾宝玉。该以怎样的情节让这部戏中的人物在林黛玉的眼中依次登场,又以怎样的方式设置宝黛初次想见,是曹雪芹精心构思的主要环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这位文学大师以其精湛绝伦的艺术笔墨为我们创置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出场。
  
  一、贾母——宝塔尖儿式的出场
  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投奔外祖母家。以黛玉的眼睛审视纷纭而复杂的祖母家的众多人物,该让谁第一个露脸呢?从黛玉来讲,母逝悲恸的心情急欲找一个能倾诉衷肠的至亲人儿;而作为晚年丧女的贾母,伤痛的内心正是无法补救之时,让这心系一人之死的祖孙二人,以正常人的逻辑推理去让她们碰撞、交融,去“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以“宽慰解释”她们的伤感,也许是作者的一番用意。然而,揣摩整章结构,贾母的第一个出场,更为绝佳的妙处不仅如此显然。作为贵族宗法之家的荣国府,只有让这位“活佛”、“老祖宗”、“宝塔尖儿”首次登场,才能引出环绕在她周围的一大批人物出场,才能展现其庞大奢华的一面,才能便于写一些次要的人物。正如作者在实写了贾母之后,无需再作繁文缛节的介绍,通过贾母来一个“群体介绍”——邢王二夫人、李纨,在这样一个场合,进而让三个“嫡亲的孙女”娇美动人的亮相,达到了用笔少人物出场多的艺术效果。而更为可探讨的是作者要营造一个氛围,一个人多但“敛声屏气,恭敬肃严”的宗法家族的气氛。如此专心地营造、巧妙地蓄势均为了“风辣子”出台。
  
  二、王熙风——众星捧月式的出场
  正当众人与黛玉寒暄和人人“恭敬肃严”之时,“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似平静的湖面掷入一石,如同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荣国府中最具特殊身份和地位的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登场了。这是被人评为“卓越例证”、“神来之笔”的出场。对这一博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惯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的女性形象,在前面作者早已蓄势营造的“敛声屏气”的氛围中突然“放诞无礼”的由“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出场,足能亮出其“独”、“奇”之特点。黛玉的“纳罕”、“连忙起身接见”,更能反衬这一众星捧月式出场人物的非凡。偌大一个贾府,如此出场设计非王熙凤莫属。这一异峰突起般的人物亮相,使得作者的笔端如同摄像机镜头般的一下子聚焦于艳丽袭人的“月”之上,然后放大镜头泼开笔墨酣畅淋漓地对她进行细刻与展示。让其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充分显露泼辣放肆、机变逢迎的本领。这一独角戏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红楼梦》后面情节的展开。作者机巧地设计,不仅让王熙凤在这一“人人皆敛声屏气”的广阔天地单独地尽现风姿,暴露其独特的个性,也为她在日后的行事中口蜜腹剑、刁钻狡黠性格的发展和养成先重重地刻上了一笔。
  
  三、贾宝玉——欲扬先抑式的出场
  每次品读《红楼梦》、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总有一个疑问在萦绕:为何宝玉登场前先通过王夫人对黛玉的嘱咐作一番渲染,不让整部小说的两主人公来个一见倾情、没任何心理印象的相会呢?在反复通读了《红楼梦》。既为三生石畔还泪宿债叹奇,又为宝黛悲剧爱情悲伤之后,才渐渐领悟到曹雪芹设置宝黛初次相会的绝妙所在。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先对黛玉介绍宝玉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此就成了宝玉登场前黛玉印象中的宝哥哥。而在第二回中,冷子兴只概述了宝玉抓周之事,这一切又在读者的脑海中为主人公登场前留下了一个印记,也是作者有意识地先抑制宝玉急速亮相。就在黛玉“疑惑”宝玉为何“惫懒人物”之时,跃进黛玉眼帘的却是一位“年轻”、“何等眼熟”的公子,这一黛玉眼中的宝玉,不只暗合了第一回中充满神话色彩的木石前盟的故事。更为突出表现的是宝玉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以其“顽劣异常”对正统观念进行了抵触,使其叛逆性格初露端倪,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黛玉(也包括读者)先前印象与实际感触反差甚远来体现的。紧接着宝玉第二次登场观察黛玉时笑道的“远别重逢”,竟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至此,“阆苑仙葩”同“白壁无瑕”经历几世几劫才得以“金凤玉露一相逢”,随之便演出后面“疯疯傻傻”摔通灵宝玉的情形来,宝玉的性格得到了初步的张扬。这两次不同形式的宝玉亮相,综合起来看,作者给我们构造出的是一种前世有缘、今生相逢的至纯至真的优美艺术境界。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730302)
其他文献
所谓个性就是区别于其它的独特的东西,初中学生写作中的彰显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思想,展示自己匠心的构思,我觉得首先要"言之有物"。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心中无"米"何来个性。因此要使学生个性充分的展现,首先要解决"米"的问题。     一、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米"     1.结合教材定向训练学会观察 
期刊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我致力追求的教学理想是:给予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息在语文课堂上,进而诗意地徜徉在生活中。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就是:"按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照料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禀赋"。   《陋室铭》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铭文,它含蓄地表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如
期刊
月在人类生命的思维主题中有不可或缺的分量。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生与死,聚与散,圆与缺,不断演变。为了寻求一个精神的寄托,文人们找到了月,创造出美不胜收的吟月诗。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以月亮渲
期刊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市人,是当代中国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了260多首歌曲,其美好的旋律,动人的音符,流淌在人民的心里,留在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宝库中。他还先后写了200多篇论文及多种著作,都独树一帜,独具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是我国音乐战线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向导。1946年在延安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管弦乐团,担任第一任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担
期刊
语文课改,如同一缕春风,撩拨得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更能深刻体会新语文课程的文学魅力:巍巍群山,滴滴露珠,心被大自然文学熏陶,变得清澈而有了生机和活力。朱光潜先生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因此,实行新课改以来,如何有效进行诗歌教学,实现诗歌自身的艺术价值,就显得尤为重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注重情感体验是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并且特别指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
期刊
长期以来,职中的作文似乎是最不重要的学科,"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状况堵塞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近年来,为了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实力,我就学生作文如何创新指导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得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用 "游戏法"指导作文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游戏"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作为一名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一代青年是使命在肩,工作使然。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在点滴的人生行进中,我同我的学生一起,感受并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特整理出一节作文课教案,展示我对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审美 创新 个性    认识你自己  ——写在太阳神际波
期刊
对联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直到现在,对联在诸多场合,仍有其较大的实用性、娱乐性,可以说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字表达技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笔者不揣鄙陋,举例浅论一下对联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   1、拆字 巧妙地利用汉字结构上的离合关系来表达
期刊
鲁迅的《故乡》以其深邃的思想、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法打动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中学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名篇。它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用饱含情感的笔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寄托希望,把对故乡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深深地寄寓在小说的形象描绘之中。  一篇精深的艺术作品,要真正把握其内蕴,固然要从多方面入手,但其突破点总是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之中,《故乡》中的“我”就是体现作品内蕴思想的关键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