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汤面馆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色阴沉,飘洒的雨丝伴着阵阵凉风钻进我的衣领,我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费力地蹬着自行车前行。
  生活总是充满鸡毛蒜皮,杂七杂八的事占据着我的心,刚刚因摔门发出的沉重而剧烈的声音,还在脑子里轰响。肚子不自觉地咕咕叫着,似乎有意提醒我还欠它一顿午饭。已临近下午三点,过了饭点,再加上下雨,路两旁的店面冷冷清清,行人也不多。走了一段路,在一家店铺门前,一口大锅“噗噗”地吐着气,大团升腾的热气提醒着我它还在工作,抬头一看,“高邮鱼汤面馆”几个烫金大字在雨雾中特别醒目。
  我停了车,跨上台阶往里走,才发现门面特别狭小,门口的大锅几乎占去了店面的一半,屋里只有两列窄窄的桌子,几竿长长的面条用木棒挑了晾在两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坐在桌前半眯着眼打盹,见我进来了,赶忙站起身。
  半面墙上简单地写着各种面条的价格,我拣了个门边的桌子坐下,喊一声:“干拌面,青菜肉丝汤。”奶奶赶紧忙活去了,雨顺着屋檐滴答滴答落在门口的石阶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心烦意乱的我仍想着出门前和妈妈的那场争执。本来最近已经够烦了,妈妈竟又给我加什么物理提优课程,还有两个月就中考了,这不给我添堵吗?
  突然,一只大碗“腾”地放在我面前,随着热气升腾氤氲而上的是老奶奶笑意盈盈的脸:“多大啦?”
  “上初三。”我一边搅拌面条一边随口应着。
  “哦,和我家小孙女差不多,要辛苦呢。”搭着话,她又转身给我端汤去了。
  满满的蒜香躥入我的鼻翼,我深吸一口气,狼吞虎咽地吸起面条。再一抬头,老奶奶正端着汤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要吃苦啦,多吃点,长身体,好好加油!”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满满的情意,我吸了吸鼻子,感觉酸酸的,心里莫名地涌起一股暖意。
  小面馆里只有我们俩,静静的,时光像是在那一刻停住了。我看着老奶奶忙碌的背影,突然有一种力量在我心中荡漾,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妈妈的唠叨忽然变得温暖起来。
  我出了门,推起车。乌云已散,小小的鱼汤面馆渐渐模糊,但我眼前的路无比清晰。
  李叶繁: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一(10)班学生
  指导老师:丁苹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5月初的一天清晨,我抬头看见办公室的楼道口,站着我们班的唐顺顺,他手里拿着卡通玩具,正在窗台边自娱自乐。別的同学在教室里朗读古诗,他却拿着玩具在门口玩,我有些生气,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唐顺顺,你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突然听到我的声音,唐顺顺吓得玩具都掉在了地上,原来是一只“美羊羊”。  “老师,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唐顺顺赶紧从地上捡起了玩具,拍了拍灰,递给了我。“送礼物给我干
期刊
红薯泼皮好管理  我很喜欢吃烤红薯。热气腾腾的烤红薯,皮儿微微透着焦,稍一用力掰,就敞开一道缝,里面的红瓤探出来,露了笑脸,香味迫不及待地飘进鼻孔里。再一点点地剥开皮,红薯显了俏,尖尖的细脑袋,滚圆的身子,细瞧,不忍下口,总得端详一番,可肚子里的馋虫不依了,不断地发号施令,于是,一大口咬下去,嘴里心里都美滋滋的。  吃着红薯,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种红薯。  红薯在农村,是寻常的农作物。每年,我家都会
期刊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探寻和追问何为教育目的,叶圣陶先生则这样答道:“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国家够格的公民,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1925年,“五卅惨案”震惊中外,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公然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叶圣陶虽为一介书生却拍案而起。他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他主编中国济难会《光明》月刊,揭露统治者的虚伪嘴脸;他发起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为人性。
期刊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最怕写作文”,这是很多同学的口头禅。鲁迅的文章如今在语文书里占据篇幅显著,也往往让很多同学苦不堪言。  而在我看来,即便深奥如“鲁迅”,只要用心去读,在他的文字里仍可以捡拾到不一样的快乐。  從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油蛉、麻雀、土墙石栏,到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童年的鲁迅在长妈妈的故事中奇思妙想;在一片令人神往的菜园中,无忧无虑;在寿镜吾的学堂里,忙里偷闲画绣像…
期刊
人在画中走,画在心中流  胡炎是我最早接触小小说时,为数不多的能让我一直记住的作家。他的《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是我最喜欢的小小说。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简单。人物只有德富老汉一个,故事情节上采用单线条,秋日下午在静寂的田野上,老汉拉着牛去地里干活,牛不听吆喝,反顶死了主人。简单的故事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四个关键武器:有温度、有色彩、有感动、有细节。  《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从头
期刊
人到中年,我常常想起那个被我称为“阿母”的妇人。  她是我的保姆,其实并非专职保姆,而是靠帮邻居照看孩子补贴家用的家庭妇女。我与她的缘分十分偶然,据说是我儿时头发多而蓬松,看着像个小鸡雏,她的大女儿觉得我长得可爱,闹着要她带我回家。于是,工作超忙的父母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早把我送到她家,晚上下班再接回去。我跟着她的孩子一起叫她“阿母”,她答应得很自然。可我对她的爱人,只是客气地称“伯伯”。  我四五岁
期刊
节节草是一种极普通的野草,其茎呈竹节状,无花,无果,记忆中似乎也没有叶片。神奇之处在于,它的节可以一一拔下,像变形金刚一样自行组装。因此,它成了乡下孩子的玩具。在打猪草之余,我和小伙伴坐在田埂上,就可以玩节节草,比赛谁组装的更粗、更长。  听老人们讲,这种草原来长得很粗很高,可以连接天和地。远古时的人们,甚至动物,都可以自由地到天上去。后来,因为一些人类和动物在天上胡闹,天帝大怒,派人放了一把天火
期刊
高二重新分班已一个多月,儿子说跟班里的男生都熟悉了,但女生还认不全。我说,那你主动跟她们讲话。儿子不好意思,说没什么话题讲。我说,那就见面时打个招呼,说声“你好”。  看着儿子面对女生腼腆的样子,想到自己十五六岁时面对男生的情形,不禁莞尔一笑。  那时的我刚考入师范学院,环境陌生,生性腼腆,不主动跟同学接触。幸好班主任孙老师要求同学见面都要跟对方说“你好”。同学们从不好意思到渐渐习惯,一声声“你好
期刊
读雨果,就好像是由他领着你在巴黎圣母院中踟蹰,将每一处隐秘的石雕浮刻和透亮的彩绘玻璃,与人性中的沟壑丘陵比较。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好像是他把你推入雷雨中一辆飞驰轿车,车越来越快,雷暴越来越愤怒,他的声音也越高越急,直至最终你头晕目眩耳鸣,只能看见车窗玻璃上被狂风吹开的水珠。  在南通中学校园里,季姝含谈起阅读。见面时,她脸上还尚有疲惫,但聊起阅读和写作,她神采飞扬。  今年已经读高三的季姝含,
期刊
小学阶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极为重要,是孩子写作水平形成的基础性阶段。一座大厦的地基打牢,大厦才能稳固。  兼具语文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我发现,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家长可以为孩子架起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把真实的生活变成笔下流淌出的生动文字,孩子就会把“写作”当成描绘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就会慢慢爱上真实的表达,学会写出真实的生活。那么,怎样架起这座重要桥梁呢?  一二年级:学会简单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