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趣的平衡”是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实践课,笔者通过四次磨课,认为精心创设情境导入、让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工具、重组教材活动、设计趣味性和挑战性练习、利用美观而简洁的板书能为“有趣的平衡”这一课增色不少,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融·乐”课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具的学科,具有抽象的特点,比起语文等学科学习来说,数学学习显得更加枯燥难懂。数学这一特点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希望通过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融·乐”课堂教学开展,就“有趣的平衡”一课进行课例研究,想方设法让六年级学生在这节综合实践课上乐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经历了四次磨课,笔者在2021年广州市番禺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展示了“有趣的平衡”这节课。笔者将以本节课的先后四次磨课历程,说说怎样在“有趣的平衡”这一课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过程
课程的导入非常关键,怎样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更好地引出新课呢?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有的教师用玩跷跷板等游戏,或用平衡大师的视频导入新课。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六年级学生可能会觉得玩跷跷板较幼稚,不足以吸引学生。因此,第一次试教时,笔者请一个学生上台完成挑战,让学生把一根杠杆平放在右手食指上,保持杠杆平衡,营造紧张的气氛,以此引入新课。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其中,第二次试教时,笔者让全体学生把一支笔平放在右手食指上,通过让笔保持平衡这样一个简单的体验平衡挑战游戏引入新课,却发现学生很容易能完成。磨课团队认为这样的游戏导入不够吸引学生,提出换一个画面震撼又贴合课题的平衡视频导入。笔者上网搜了阿迪力在不同地方走钢丝的视频,最后选择了阿迪力到广州塔走钢丝的视频。这一极限挑战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而且画面惊险,想必能吸引学生。视频时长两分钟,笔者把视频缩减到1分22秒,完整保留惊险镜头。第三次试教时,笔者用阿迪力到广州塔走钢丝飞渡珠江的视频导入,吸引住了学生。第四次试教时,既能直截了当引出课题,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学具,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用书指出,教师需指导学生制作规范、适用的实验用具,这是保证本实验活动成功的前提。笔者把制作实验工具的环节放在了本节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按照书本用粗细均匀的竹竿制作简易杠杆。学生难以找到粗细均匀的竹竿,做出来的简易杠杆难以确保平衡。笔者通过网上寻找资料,找来粗细均匀的塑料管代替竹竿,供学生合作制作简易杠杆,用塑料管做出来的简易杠杆能保持平衡,但手工制作仍存在一些误差。学生经历了制作简易杠杆的过程,了解了杠杆的各个部分。
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第一次试教时,笔者让学生用精准的杠杆实验工具,磨课团队建议像书本中一样动手制作简易的杠杆。笔者发现自制的简易杠杆存在一些误差,难以保持平衡。为了让自制的简易杠杆更精准,笔者改良了学生自制的简易杠杆,提起杠杆的绳子尽量短一些、在每个刻度刻了一个小槽、左右两端塑料袋挂钩码改为绳子挂钩码。笔者也试着用自制的简易杠杆进行实验,发现操作起来比精准的杠杆实验工具难,且花费的时间也更长。究竟选用哪种实验工具上课呢?后来的三次试教,笔者给学生提供精准的实验工具和自制的简易杠杆,让小组自由选择一种实验工具。小组基本选择了精准的实验工具,但也有小组有把握控制好平衡,选择自制的简易杠杆。经过四次磨课,笔者发现只要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实验工具,他们就能把握控制好平衡,不会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有太大影响,反而使他们更有探究欲望。在小组汇报的时候,笔者还提供杠杆平衡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态操作,既节省操作的时间,又让全体学生能看清楚杠杆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
三、重组教材活动,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过程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和在科学课上学习了杠杆的科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平衡现象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因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生活现象的习惯,以及科学求实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笔者对教材安排的活动进行了重组。本课设计了两个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一是探究在特殊条件下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学生通过具体的演示实践,真正感知当杠杆左右两边的刻度数相同,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也相同的情况下,杠杆才能保持平衡,与教材图二活动要求相似。
研学活动二是探究一般条件下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将教材第三、第四幅图整合设计了研学活动二:左边在刻度4上挂3个钩码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怎样挂钩码能保证杠杆尺平衡?笔者引导学生从刻度6到1有序地研究,刻度6钩码数2、刻度4钩码数3、刻度3钩码数4、刻度2钩码数6,到刻度1的时候,学生发现钩码数不够,从而寻找出杠杆平衡的规律,计算出刻度1钩码数是12。这样设计更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研学活动二,会发现一般条件下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要使杠杆平衡,左右两边的刻度数和钩码数的乘积必须一样。学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会发现随着刻度越来越少,放的钩码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现当“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的积不变,“右边刻度数”和“右边钩码数”成反比例关系,找到平衡背后蕴藏的数学规律。
因此,在四次磨课中,以上两个研学活动内容基本不变。通过以上两个研学活动,学生能很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高,探究欲强。
四、设计挑战练习,学生更好地体验成功乐趣
本节课重头戏是两个研学活动,因此练习数量不多。为了让这节课更有趣,磨课团队提出可以结合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笔者让学生解释撬起石头、找来一把杠杆秤让学生体验称菜,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道练习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身边的长隆动物园上演的“曹冲称象”的情境,一支小小的弹簧秤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一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能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无疑会增强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欲望。
五、板书美观简洁,学生更好地总结所学重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板书设计也下了功夫,将“有趣的平衡”标题设计成一把杠杆尺,就像我们的实验工具一样,杠杆平衡与左右两边的刻度数、钩码数有关,当左右两边的刻度数与钩码数的乘积一样时,杠杆能保持平衡。最后总结杠杆平衡隐藏的数学反比例关系。这样的板书形象简洁,突出重点,学生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朱丽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
[2]唐康.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3]吴建成,王彦伟.“有趣的平衡”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
关键词:“融·乐”课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具的学科,具有抽象的特点,比起语文等学科学习来说,数学学习显得更加枯燥难懂。数学这一特点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希望通过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融·乐”课堂教学开展,就“有趣的平衡”一课进行课例研究,想方设法让六年级学生在这节综合实践课上乐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经历了四次磨课,笔者在2021年广州市番禺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展示了“有趣的平衡”这节课。笔者将以本节课的先后四次磨课历程,说说怎样在“有趣的平衡”这一课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过程
课程的导入非常关键,怎样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更好地引出新课呢?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有的教师用玩跷跷板等游戏,或用平衡大师的视频导入新课。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六年级学生可能会觉得玩跷跷板较幼稚,不足以吸引学生。因此,第一次试教时,笔者请一个学生上台完成挑战,让学生把一根杠杆平放在右手食指上,保持杠杆平衡,营造紧张的气氛,以此引入新课。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其中,第二次试教时,笔者让全体学生把一支笔平放在右手食指上,通过让笔保持平衡这样一个简单的体验平衡挑战游戏引入新课,却发现学生很容易能完成。磨课团队认为这样的游戏导入不够吸引学生,提出换一个画面震撼又贴合课题的平衡视频导入。笔者上网搜了阿迪力在不同地方走钢丝的视频,最后选择了阿迪力到广州塔走钢丝的视频。这一极限挑战就发生在学生身边,而且画面惊险,想必能吸引学生。视频时长两分钟,笔者把视频缩减到1分22秒,完整保留惊险镜头。第三次试教时,笔者用阿迪力到广州塔走钢丝飞渡珠江的视频导入,吸引住了学生。第四次试教时,既能直截了当引出课题,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学具,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用书指出,教师需指导学生制作规范、适用的实验用具,这是保证本实验活动成功的前提。笔者把制作实验工具的环节放在了本节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按照书本用粗细均匀的竹竿制作简易杠杆。学生难以找到粗细均匀的竹竿,做出来的简易杠杆难以确保平衡。笔者通过网上寻找资料,找来粗细均匀的塑料管代替竹竿,供学生合作制作简易杠杆,用塑料管做出来的简易杠杆能保持平衡,但手工制作仍存在一些误差。学生经历了制作简易杠杆的过程,了解了杠杆的各个部分。
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第一次试教时,笔者让学生用精准的杠杆实验工具,磨课团队建议像书本中一样动手制作简易的杠杆。笔者发现自制的简易杠杆存在一些误差,难以保持平衡。为了让自制的简易杠杆更精准,笔者改良了学生自制的简易杠杆,提起杠杆的绳子尽量短一些、在每个刻度刻了一个小槽、左右两端塑料袋挂钩码改为绳子挂钩码。笔者也试着用自制的简易杠杆进行实验,发现操作起来比精准的杠杆实验工具难,且花费的时间也更长。究竟选用哪种实验工具上课呢?后来的三次试教,笔者给学生提供精准的实验工具和自制的简易杠杆,让小组自由选择一种实验工具。小组基本选择了精准的实验工具,但也有小组有把握控制好平衡,选择自制的简易杠杆。经过四次磨课,笔者发现只要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实验工具,他们就能把握控制好平衡,不会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有太大影响,反而使他们更有探究欲望。在小组汇报的时候,笔者还提供杠杆平衡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态操作,既节省操作的时间,又让全体学生能看清楚杠杆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
三、重组教材活动,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过程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和在科学课上学习了杠杆的科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平衡现象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因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发现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生活现象的习惯,以及科学求实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笔者对教材安排的活动进行了重组。本课设计了两个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一是探究在特殊条件下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学生通过具体的演示实践,真正感知当杠杆左右两边的刻度数相同,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也相同的情况下,杠杆才能保持平衡,与教材图二活动要求相似。
研学活动二是探究一般条件下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将教材第三、第四幅图整合设计了研学活动二:左边在刻度4上挂3个钩码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怎样挂钩码能保证杠杆尺平衡?笔者引导学生从刻度6到1有序地研究,刻度6钩码数2、刻度4钩码数3、刻度3钩码数4、刻度2钩码数6,到刻度1的时候,学生发现钩码数不够,从而寻找出杠杆平衡的规律,计算出刻度1钩码数是12。这样设计更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研学活动二,会发现一般条件下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要使杠杆平衡,左右两边的刻度数和钩码数的乘积必须一样。学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会发现随着刻度越来越少,放的钩码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现当“左边的刻度数×钩码数”的积不变,“右边刻度数”和“右边钩码数”成反比例关系,找到平衡背后蕴藏的数学规律。
因此,在四次磨课中,以上两个研学活动内容基本不变。通过以上两个研学活动,学生能很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高,探究欲强。
四、设计挑战练习,学生更好地体验成功乐趣
本节课重头戏是两个研学活动,因此练习数量不多。为了让这节课更有趣,磨课团队提出可以结合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笔者让学生解释撬起石头、找来一把杠杆秤让学生体验称菜,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道练习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身边的长隆动物园上演的“曹冲称象”的情境,一支小小的弹簧秤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一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能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无疑会增强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欲望。
五、板书美观简洁,学生更好地总结所学重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板书设计也下了功夫,将“有趣的平衡”标题设计成一把杠杆尺,就像我们的实验工具一样,杠杆平衡与左右两边的刻度数、钩码数有关,当左右两边的刻度数与钩码数的乘积一样时,杠杆能保持平衡。最后总结杠杆平衡隐藏的数学反比例关系。这样的板书形象简洁,突出重点,学生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朱丽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2019.
[2]唐康.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3]吴建成,王彦伟.“有趣的平衡”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