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渠道O2O大招魂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如何把电商抢走的客流抢回来的
  今天互联网电商界发起的O2O大讨论大风潮,怎么看怎么像一场有预谋的挖墙脚的障眼法,
  本质上是想尽可能劫走传统渠道的客流。
  老江湖们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且看他们如何利用O2O反攻倒算,夺回客流。
  案例1
  玩法变了,老黄瓜刷绿漆不管用了
  文/申信阳
  “人都去哪了?”老莫站在自家店门口,望着店外稀稀拉拉的行人,嘴里嘀咕着。春运开始了,市场却依然这么清冷,从业十几年,老莫还是第一次遇到。
  老莫在华南一家较大规模的手机零售连锁企业任职市场总监,是圈内的老江湖了。他不是没见过世面、不曾历经困难的雏儿,哪怕有一段时间他把QQ签名都改成了“珍爱生命,远离手机”,但他自己清楚那不过是一时气话,困难很快就会挺过去的,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判断。
  可是,这一次,老莫的明显感觉是:手机零售这一行,真的越来越难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没有人能说清楚。
  俺就是个夹心饼干!
  开店就赚钱,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谈起目前手机零售行业的现状,老莫坚定地说:“传统手机零售的路已经越走越窄,2003—2006年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便面对即将到来的4G换机风潮,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
  依老莫看来,手机零售行业目前的困境,并不是刚刚出现的,而是早在3年前,行业就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
  前些日子,老莫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在酒桌上,听说老莫还混在手机圈里时,几个同学都郑重其事地告诫他该考虑转行了:很多家庭手机都多得用不完,手机的地位连青菜都不如,你以后还打算卖给谁?
  市场容量还有多大的潜力,老莫一直看不准。
  从媒体和行业数据上看,每年市场都有高速增长,但老莫却丝毫感觉不到:在他所处的几个城市,他认为几无增长。特别是近一年,本地过分倚重房地产投资,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减少,本地需求又趋于饱和。同时,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节俭整风运动,导致高端手机消费这把火一直烧不起来。
  客单价上不去,销量也难有大突破,在同质化条件下,为了争夺顾客,同行之间竞相肉搏拼价格:“智能手机经常打到999元,小米2A、红米这些机型甚至亏着卖。市场价格变动大,iPhone 5S、Note3一囤货就死,赚的没有亏的多,拿什么赚钱呢?”老莫一脸无奈。
  与此同时,手机零售企业却背上了三座大山:房租和人工成本急剧上涨,电商渠道直接冲击。“我们以前租下的店面差不多都是这两年到期续租,房租基本都翻了两三倍,多的在五倍以上。辛辛苦苦干一年,等于是为房东打工。”
  在员工招募上,老莫同样面临很大的难题:现在最大的还不是工资上涨,而是招人难。以前公司招聘时,还很注重求职者个人形象;现在能做事就赶紧通知来上班,不然就被其他公司抢走了。
  谈到电商的影响时,老莫更是一脸无辜:“红米官方宣传零售价799元,但小米厂家那里有价无货。我们以前拿货价就900多元了,哪怕一分钱不赚来卖,客人也骂你奸商暴利。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手机,都提前做好了功课,对比网上的价格后再来门店砍价。”
  最大的担忧则来自近两年运营商的快速发力。运行商定制机型销售占比越来越大,运营商之间竞争激烈,对手机的补贴力度都很大,老客户购机、合约购机一年到头都在做。因为价格优惠,定制机销售占比在多数卖场都超过了50%。定制机单机毛利不高,但运营商有销量考核,对手机店来说,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而且,运营商自己的专营店、营业厅,以前都以业务办理为主,现在,运营商大力推动专营店向手机卖场转变,直接抢老莫们的生意。
  手机卖场逐渐失去了经营主导权,被运营商控制,问题很棘手。
  同时,手机消费越来越呈现两极化趋势:高端机型有人气,低端机型销量大,手机卖场最有赚头的国产品牌中端价位机型的销售难度大增。
  这种价位的两极化又带来了消费选择的两极化:高端机型的顾客趋向于在品牌专卖店购买,或网购;运营商政策在低端机型上的推动,又堵截了农村消费者的进城消费,生意被就近的乡镇运营商专营店抢走。
  众多的手机综合卖场,被活生生地夹在了中间。
  老莫感叹道:“以前开店差不多都能赚钱,所以规模迅速扩大;现在新开店面赢利很难,店多反倒成了负担。”
  玩法真的变了
  一面是拼着比装修的手机店,一面却是处于亏损边缘的现状;一面是稀稀拉拉的门店客流,一面却是网购市场的异常火爆。这浮华背后的阵痛,线上线下的两重天,构成了当下手机零售业界最真实的风景。
  这几年,为应对市场变化,老莫所在的企业一直在主动调整自己: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放慢了新店开张的步伐;
  为了减少同质化竞争,增加了老人手机、个性手机和配件等独家资源的比重;
  为了迎合顾客体验需求,大量增加了体验式终端设备;
  为了从运营商处分得更多利润,卖场主动加强了定制机型的主推和业务办理;
  为了维护好老顾客,实行了会员制,并上线了会员管理系统;
  ……
  从政策调整的结果来看,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近一年来电商的来势汹汹,经营再次陷入被动,一般性的常规调整,已经解决不了大问题。
  固守以往的经营套路,肯定不行。对此,老莫也做了很久的功课:和同行交换看法找寻灵感,开通了微信号,认证了微博,学会了网购,甚至自己还开了淘宝店来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老莫定下了一揽子应对之策:
  1.调整门店经营定位
  对业绩一般的门店,重新调整定位,将一些适合的小型综合卖场改造成品牌专卖店或精品形象店,实行差异化的商品组合和陈列。   2.降低现金提货风险
  逐步精简合作的手机品牌,控制在10个以内。实行少量多次、小步快跑的进货原则,不再轻易大单吃货。
  3.加强自媒体的运营
  由专人负责,迎合互联网传播热潮,向百度贴吧、论坛、QQ群等网友密集区广泛渗透,并重点做好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4.积极跨界销售
  随着3C融合的加快,选择引进IT、数码热门商品,无线路由器、蓝牙音箱、360随身WIFI、小米盒子等陆续进入卖场。不指望靠这些东西赚钱,但这些东西能带来人气,增加了选择,也方便了顾客。
  5.全网营销,O2O+独立电商并驾齐驱
  未来的手机销售,互联网将会成为主战场,为此老莫已拟定了详细的规划,尽早让公司“触电”,避免错失商机:
  推进O2O(Online To Offline),利用微信商城和官方商城,开展新品预订和团购等零售业务,让连锁门店兼职“物流”的角色,线上付款,线下门店送货,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同时,有门店覆盖的城区开展“5小时到货”,和电商比拼送货速度;在门店未覆盖市场,开展货到付款业务,最大程度便利顾客。
  老莫计划着,在O2O稳步开展后,将积极进驻天猫等公共电商平台。“我们也有不少高性价比的商品资源,但本地市场容量小,借助天猫网店等可以把业务做向全国。”
  6.组建异业联盟
  零售、服务、餐饮等诸多行业,目前盈利压力都很大,如果彼此抱团取暖,将各家优惠整合打包,就能提供网店所不能提供的,用更大的附加值来吸引顾客。
  老莫设想着要联合本市一些行业的主要企业,推出一种通用VIP卡,一卡在手全城通惠,享受所有联盟商家的VIP待遇。联盟商家还可以展开联盟促销、联合宣传。
  对于以上这些新举措,老莫有信心,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市场变化太快,变是找死,不变是等死”, 与其坐等其死,不如主动出击,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了,就不会出什么大错。
  【点评】万变的营销,不变的根本
  说到2013年手机行业最大的赢家,那肯定非小米莫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将苹果的营销套路进行中国式改良,仅靠着互联网,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米为何会大获成功?
  这其中最值得学习的经验,做营销的朋友其实都明白:真正地关注消费者、倾听他们,并提供他们所需的商品。
  再看看手机零售行业,各家一波又一波地降价买赠,一波又一波地开店关店,钱越赚越少,老客户越流失越快。
  我们为什么这么辛苦这么累?恐怕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企业特点不突出,缺少能够牢牢拴住消费者的法宝。
  国美和苏宁的区别在哪里?恒波和迪信通的区别在哪里?相信没几个人能讲出来,就连这些企业的高管恐怕也难以说清楚。高度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内容,那就不能怪消费者不忠诚了。
  相比手机生产企业,手机零售企业要考虑的营销因素少很多,商品、服务这两个基本点加上USP这一基本点已经足矣。消费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挑剔,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商品尽量优惠就行,如果再来点小恩小惠或意外惊喜,那就再好不过了。
  顾客不是没钱,他们更在意的是消费时的内心尊贵感受和放心的售后保障。但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些,却总觉得做这些是多余的,而是宁愿把钱砸在报纸上,宁愿把钱用在布置上。
  于是,帮顾客下载一个手机软件,我们要按标准收费;为一台手机故障的责任归属,我们可以和客人争得面红耳赤。我们没有给顾客提供除了商品之外更多的价值,只是留下了赤裸裸的价格,这也就难怪他们哪里便宜去哪儿买了。
  猴子捡芝麻丢西瓜的故事,相信谁都不会陌生。对我们来说,在营销迷失寻求破题时,不是没有理论和方法,而是可选择太多。一阵眼花缭乱之后,我们捡起了芝麻,丢掉了手中的西瓜,然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迷失中。
  案例2
  新模式上马,如此“统战”老模式的既得利益者
  文/段文智
  模式到头:渠道扩容终见底
  当任务的压力逐级传递到经销商层面时,阻力爆发了。
  大区经理李伟接到公司老板的决定,明年他的业绩增长率翻番,要实现120%的增长!如同坐着火箭上升的婴童用品价格一样,老板希望用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尽快做大规模,进而能以更大实力介入早已看好、利润更丰厚的幼儿早期教育领域。
  120%。这是个从来没敢想过的数字,为此李伟焦虑不已。
  看来,最后还是要继续压榨老王。李伟心里这么琢磨着。
  经销商老王一直是李伟重点塑造的标杆客户。老王年年被树成标杆,李伟再用老王这个标杆去挤压其他客户;老王得到了资源投入的“超国民待遇”,李伟得到了漂亮的业绩单。
  他们一致选择的路径是——快速密集分销。李伟通过产品促销、陈列投入和大规模的店铺建设,猛冲市场份额;老王则通过快速拿费用、快速配送,实现高额回报。被老王这个标杆鼓动得热血沸腾的其他客户,纷纷跳进密集分销的热潮中,盼着用钱生钱。
  如此,快与大,是李伟所在的公司在过去5年间的主题词。
  但是近几年,资源投放已接近饱和,对婴童用品这个行业来说,把发展重点放在增加拜访和资源投入,只会在更大尺度上放大铺货和库存之间的矛盾。
  李伟知道,这种用密集资源投放来压任务拉动销售的方式,终有一日会挤出客户最后一点气血,潜在风险很大。
  李伟的两难在于:如果此时不紧逼老王,其他客户自然不会跟进;但是,老王已经威逼利诱地奔跑了5年,此时再怒下猛鞭,老王怕是会被逼急了。
  前后沟通了十几次,老王反对的理由很直接:我能开的网点都开了,人车搞了一大堆,你也知道,婴童用品这个产品,城市里边主要靠商超和婴童店,虽然婴童店这几年遍地开花,但是婴童用品毕竟不像快消品流通得那么快,现在,任务搞得这么高,我可没信心给你当标杆!   你加大促销?加大返点?增加店内陈列费用?也不行!
  现在店内的问题,不是你露脸不足,也不是你产品陈列没有气势,而是费用投入不少,但产品回转速度大不如去年,你要压进来的库存绝对没有信心消化!
  最后,李伟甚至祭出了“绝招”:你老王以前不是说,婴童店走量很大,需要导购吗?那好,现在,上点规模的店我都给你上导购,剩下的几个店一个导购,搞排班覆盖,够可以了吧?
  老王还是摇头。他说:这个行业的主要购买者都是女性,她们选择的时候总是货比三家,甚至选好了款式,再上网淘宝去,弄了一堆人,你承担工资,可提成有保证吗?
  李伟彻底没了脾气。
  在利益关系上,如果只有共同的过去,却没有共同的未来,合作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消费者在变
  事实上,没脾气的不只是李伟一个人,公司内其他大区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
  公司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婴童行业正在呈现出新特征:
  1.网购已经成了绝大多数准妈妈和新妈妈的消费习惯。她们通用在实体店选择好款式和样品,而后在网上下单,看重的就是更合理的性价比,更透明的消费。
  2.QQ或微信成了大家日常必备的沟通手段,自己的孩子都是宝,所以每人的空间里、群里,都是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忆,都在关注孩子们更为科学的养育方式,但又没有权威说法,只是相互转载或者众说纷纭。
  3.一旦孩子生病,妈妈们恨不得以身相替,这个时候,逗乐孩子们的玩具或用品就是雪中送炭。
  ……
  过去,李伟之所以成为公司的标杆,关键是密集分销做得好、做得深。都是给渠道利益驱动,你给1,我就给2;你给顾客这般促销,我就换个花样。总之,在产品资源禀赋相似的条件下,靠的是资源投放的比较优势。
  现在,市场的商业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就得寻找新的比较优势。只有确保市场能够按照与比较优势一致的方式增长,增长才能持续。否则,只会是助长经销商的妖风,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五个一”工程打通线上线下
  在公司的支持之下,李伟区域成了公司“五个一”工程的试点区域。
  第一,打造一个模式,即全力导入会员制。
  顾客购买了产品,就会得到一张卡片,按照上面列出的“手机短信一步注册”和“微信扫一扫轻松注册”两种方式操作,成为公司会员。
  会员有专项服务:定期发送公司资讯及各类促销活动信息;定期邀请专家,在指定城市举办“健康讲座”,会员可免费参加并“到场有礼”;会员享受折上折,积分可以返现和积分兑换。目的是,将分散的顾客集中起来,便于将信息聚焦传递。
  第二,上马网上交易平台:会员可以网上下单,享受会员价,由当地经销商负责送货上门,加强购物便利性。
  第三,设置线上客服专员:在线指导会员及顾客有关营养、养护、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设置电话跟进专员:电话回访所有购买产品的顾客,关注新客户向稳定客户的转化率。
  第五,联手婴童渠道加强服务力量:工作重点由之前的“派人(导购)”变成“合作”,店铺的定位不再是囤货、售货中心,而是把店铺老板发展成外围成员,通过赞助的形式,由店铺老板提供场地,召集目标用户,用营养讲座结合产品现场售卖。
  “五个一”工程的核心是“联动”,即公司直接与消费者“联动”,公司与店铺“联动”,顾客与店铺“联动”。
  公司的目的是,用符合顾客新消费习惯的方式,为她们提供随时随地、简单明了的消费体验,减少对渠道的路径依赖,摆脱密集分销下的增长乏力。
  推进这个工程,并非是把之前的基础推倒重建(比如商超、店铺的销售模式依然延续),不过,渠道商需要转变观念,只有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并行,从往常“让顾客找我们”向“我们找顾客”的兼顾,才会尽可能多地争夺顾客。
  那么,这套理论上利人利己的系统,在推行当中有人买账吗?
  挖雷去阻力
  既然“五个一”工程的实质是“渠道扁平化”,渠道商要转变观念,那么,这个过程就不是脱个马甲这么简单。
  果然,在得知公司的思路之后,老王又嚷嚷起来了:“市场做好了,你们又要卸磨杀驴了?!”
  李伟明白,只有尽快把老王搞定,才能避免更大的风暴!因为他是大区内客户群体中的老大,如果他唱反调,下边的小弟们就会卖力起哄,他们就会快速形成一堵障碍墙。
  所以,非常人就得非常办。
  老王之所以牛×哄哄,坊间传播的一个版本是,老王和公司董事长关系不一般。老王的老板椅上边,极醒目地挂着一张放大的与公司董事长的亲密合影,似乎就是一个佐证。但这种友谊,也通常都是无法当面求证的。
  于是,李伟主动邀请总部检查老王的市场,检查重点是老王这个市场上较大的下家——连锁加盟店“郭氏孕婴”。检查组将拿着老王近年来以大客户为名申请的费用,实地检核落实,同时与“郭氏孕婴”的老板探讨市场。
  一方面,老王这个人喜欢克扣费用,这样查下去,只会造成加盟店与老王的内讧;另一方面,此举透漏给老王的信息很丰富:查你,可能是你不吃香了,也可能是想换你了。总之,自己猜去吧!
  既然老王用公司董事长这张虎皮保驾护航,那么我也能用。李伟把来自加盟店的检举信给老王看了看,这封信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敲打:“哥啊,我担着风险压了信,让董事长知道,多不好啊!要知道,董事长可是对老兄你很够意思的,你可不能丢脸啊!”
  有了前面的下马威,李伟接下来的话就容易被听进去了。“要知道,这个行业顾客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你现在抓不住这个变化,你老大的地位又能撑多久?如果不是老大,那你大额的生意机会又有多少?如果不能因时而变,又怎么当得了老大……”
  “另外,你不是担心线上招募会员,种种会员折扣会冲击你的利润空间吗?不是担心传统渠道会萎缩吗?以后,咱们的任务会分开考核,而且产品也要区隔,你销量好的产品,线上要限量、限时抢购,我在线上主要推的是新品或者是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总之,切换的过程中,一定会充分考虑你老王的利益,解决你的后顾之忧。而且,今后线上顾客的订单也由你负责,客源也有保障。”   这样一正一反,老王就范了。
  最终,老王再一次成为这个区域内推行“五个一”工程的扛旗者。
  在后面的启动会上,老王煽情地说:“过去,我们只瞄着渠道,忙着囤货、调货、服务,成天累死累活,劳心劳力,只能混个温饱;现在,公司定向瞄准了顾客,从根本上解决了寻找顾客的难题!在这一次迎接新趋势的二次创业中,公司再次为我们指明了钱途!”
  【点评】模式调整:跟着市场的灵魂走
  一年过去了,尽管公司高增长的目标没能足额实现,但李伟交出了他历史上增长幅度最大的成绩单。
  一年时间,对于重建一种营销模式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个中回味很多:
  1.优质的增长,是市场能够按照与比较优势一致的方式增长,而不是单靠“高投资、高消耗”去支撑;
  2.顾客是一个市场的灵魂。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路径,依赖于基于顾客消费习惯之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渠道构建要适时而变,要适应顾客变化着和变化了的需求。
  3.靠密集资源投入为渠道成员提供诱人的预期,会进一步推动渠道的扩张,但这个循环是建立在对未来看涨的预期之上的。如果经济下行,人口红利不再,或者是有更为强大的搅局者出现,那么依赖于深度分销的增长模式只会是饮鸩止渴。所以,基于顾客需求之上的增长模式的调整才是长久的。
  案例3
  闭环待圆:O2O生态圈难解之局在内部
  文/张 龙
  O2O商业场景的描绘让人无限憧憬。它不是线上技术对线下实体的整合,也不是线下企业上线做电商,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线上线下交互融合,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周全的服务,这点越来越成为共识。
  有了这个共识,为什么大热的O2O至今没有一家非常成功、足以复制的案例?
  O2O技术尚未成熟应用是一方面原因,更大一方面可能是人的阻碍。我们来看看鄂尔多斯、银泰和海尔等较早试水者的操作,分析一下人在O2O落地中的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模式
  首先,鄂尔多斯的线上部门卖的是各地经销商库存,厂家线上成交后转给各地经销商,避免了渠道冲突;
  其次,顾客到店自取,或者经销商将产品、服务、发票等一次配送,增加了做顾客体验的机会;
  最后,鄂尔多斯的线上部门不是单独的一套卖货体系,它的线上成交和线下体系重复计算,避免了公司内部线上、线下人员的扯皮。
  海尔模式
  海尔推动“四网融合”“人车库合一”。
  海尔在线上一端吸引顾客、实现销售,然后把订单转给经销商,经销商上门送货,实现标准化或超值的顾客体验。顾客体验满意之后,在线上互动评价,形成整个O2O的闭环。
  如此用心设计的商业模式,除了假设O2O技术的成熟应用,还假设了整个闭环价值链上人们的服务能力都是标准的。技术成熟指日可待,人的标准化是否能够同步跟上呢?
  会员来源带来人员考验
  O2O很大的一个卖点是粉丝经济,是建立在会员经营管理之上,实现顾客超值体验,带来的口碑传播和目标群体的精准锁定。
  想做这些,首先你要有会员。
  线上运作起来的公司,不管是QQ群、旺旺群还是微信群,基本的会员维持还是有的;传统企业在线上积累的那部分用户,也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传统企业在线下积累的海量用户,如何快速有效转化成会员并有效经营?
  要知道,重视顾客和服务的海尔,十多年前就定期发送顾客会员DM,几十年间累积的上亿消费者,按现在O2O标准下的会员体系去看,它也基本是个零。何况其他传统企业?
  这是个难题。
  当然,原来线下的互动效果也不差:有些行业用心的业务员,发展抄水表的做自己下线,进门入户去推销自己销售的东西;一些用心的老业务员,将几千顾客的消费记录视为命根,把顾客经营成为朋友,在线下建立信任、做出口碑,推介重复购买,这似乎也正是O2O的本意。O2O无非是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上做这些互动。
  但是,线上互动的成本显然要低于员工一个一个去敲门。逼着终端人员将存量顾客维护成会员,不是不行,但这个做法却失去了O2O融合尤其是线上对线下融合的本意。真实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存量用户转化成互联网意义的会员或粉丝,并互动起来?
  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是一个个分散的员工。如何让他们个个达标具备O2O的意识,实现会员的实质性互动,这就是真实挑战所在。
  体验来源带来人员考验
  在O2O的场景中,顾客体验来源于两部分:一是顾客网上选定后到实体店体验,二是网上成交,顾客在家中体验。
  对于第一种体验方式,现有商业中不管是连锁、专卖店还是其他形式的门店,由于现有的门店导购员体系非常成熟,所需要做的只是线上线下知识和融合流程的培训,在技术能够支撑的情况下,不算困难。
  而对于第二种体验方式,对人的要求将成为最大挑战。
  这种体验方式要求一次送达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要求产品、服务、发票等同步一体达到顾客家中,宣告O2O操作更方便、快捷、爽快的体验;
  要求送货人员在送货送服务的同时,配合额外的动作,同步宣传公司品牌、产品、售后等;
  要求通过这次上门服务,要么即刻播种即刻收获,成交其他产品,要么现在播下明天的种子。
  在第一种体验方式中,门店导购员只是等客上门,做的是相对简单的脑力劳动。而第二种体验方式,送货员既有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对于家电家居这类大型物件,对于县乡送货这种长途跋涉,如何找到与此匹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员工?
  你还别说,在O2O大热之前,就有相当多的企业做过尝试。
  比如说对服务要求很高的空调行业,部分企业推行“人车合一”的订单承包服务兵模式——服务人员自己买车,经销商提供零售信息和底价,“服务兵”接到订单后,人车货合一上门服务,经销商提供的订单,服务兵利润较低,但服务兵上门后做出的增值成交,将会拿到非常大的一块利润。   但这种模式实行起来好坏不一,主要原因在经销商身上。
  利益分配带来人员考验
  鄂尔多斯的操作模式,表面上解决了内部和外部两层利益的冲突,但仔细考量,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先说由于利益分配带来的内部人员问题。
  按鄂尔多斯的操作,线上的成交重复计算线上线下两个团队业绩,但实际运行上有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业绩计算上重复计算没问题,但指标挂定考核两个团队,是无法完全重合的。
  而线上、线下两个团队面对的消费者是固定的,一旦线上的促销影响到了线下的价格体系,动摇了线下渠道,线上的成交无法弥补线下的损失,想通过简单的业绩重复计算来说服线下团队,就变得非常艰难。
  再说利益分配带来的外部人员问题。
  库存的线上线下动态匹配,是O2O很难逾越的难关;而解决线下实体门店因库存缺货断码导致的顾客流失,又是O2O擅长解决的。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对立中,有很多细小的考量。
  以现有的技术来看,像鄂尔多斯这种O2O操作模式,线上团队对分散各地的经销商库存实现动态数据抓取更新,或许不是难题,但难就难在经销商给不给你抓取准确的数据。
  银泰做O2O很有名,鄂尔多斯想动态抓取银泰线下门店的库存,银泰给不给抓?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鄂尔多斯依靠在银泰门店的导购员更新数据,不说成本,准确性和及时性就大打折扣。
  对于相对弱势的小经销商,胳膊拧不过大腿,上系统配扫码枪是必须的,单列分库给你抓取还是能实现的。但为了避免厂家对库存的掌控,狡兔三窟、设置明库暗仓的经销商客户,也不在少数。
  上面还只是小的考量,O2O的推行,只会加大渠道的扁平化和渠道的进一步下沉,稍微明事理的经销商不会看不到这种趋势。
  即便分散各地的经销商想明白了利益分配的问题,愿意让出很大一块利润给脑力体力相结合的送货人员,这些又有脑力又有体力的人员怎么会愿意长时间屈居人下?这可能是很多经销商想到也不会说出来的问题。
  因此,如何把现在烂大街的“互联网思维”这五个字传递到O2O操作相关方的大脑中,如何把平台、共享、互动这些词真正有效地让各方接受并运营起来,利益的分配很关键,和谐生态圈的建设也同样重要。
  案例4
  为什么合生元是最有可能做成O2O的传统品牌?
  文/本刊记者 唐亚男
  这家公司在前互联网时代的会员营销基础,为其进入O2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企业,不是美赞臣,不是多美滋,而是合生元。
  大家都在研究它独到的会员营销。
  要知道,会员营销这个词,几乎被专业人士说烂了,但搞来搞去,也就不过是拿到会员手机号,发发促销短信,节假日问个安。
  合生元在大陆市场的崛起,不得不说是市场机遇。合生元奶粉上市的2008年,正值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产乳品企业全都被牵连,合生元以原装进口奶粉的身份成功地站住了脚。
  但是合生元能在5年之内从0做到33亿,不得不归功于它独特的妈妈100会员营销体系。当很多企业都不知道自己的消费者在哪里的时候,截至2013年6月,合生元妈妈100活跃会员人数是173万人,这批活跃用户贡献了合生元总销售额的84.7%。
  前O2O时代的精准营销
  那些错过便不再来的“机会窗”
  起初,在很多合作伙伴眼中,合生元的“妈妈100”更多是个积分兑换的工具,比如买六盒益生菌产品可以免费获赠相应产品。完成这项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工具是POS机。由于消费者使用POS时,需要输入自己的几项简单信息,于是在这台POS机上,同样也可以记录到每一个消费者的购买记录和基本信息,同时导入到合生元的后台数据库。
  到了2010年,已经有几千家门店安装了这样的POS机的时候,合生元消费者的数据库成型了。
  “有了数据以后,如果只是放在那里,它就是个死物,没有价值。我们一定要把它盘活,跟消费者互动,改变他们的行为。”合生元妈妈100会员中心总监陈光华说。
  陈光华列举了他们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拓展出生意。
  比如一些妈妈尝试买了三罐合生元奶粉,在POS机上积了分以后,合生元的后台立刻就能知道她首次购买了三罐奶粉。三五天以后,门店导购会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消费者食用奶粉的情况。
  如果宝宝正在换奶,或者那几天天气有变化,宝宝身体不适,不太爱吃甚至拉肚子了,那么导购就要在这个时间点上关注他用得好不好。
  再比如,宝宝不爱吃,可能是冲调上有问题,导购就要教给妈妈正确的冲调合生元的方法。
  “总之,要让她体验到我这个产品的品质。”陈光华说。
  前述例子中的妈妈买回去三罐奶粉,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的 ,孩子一周大概要吃一罐,吃完三罐大概就是15天或者20天左右,这时候,合生元的数据中心会向相应门店的POS机发出一条指令,门店早上打开POS机,POS机就会自动打印出一张小票给门店促销员,告诉她这个时间点上,这个客户的奶粉快用完了,应该回访她,询问是否快用完了,是否要继续采购,是否需要送货上门。
  回访很重要,回访的时间点更重要。这些时间点,陈光华管它叫“机会窗”,错过了机会窗,可能就真的错过了,你再发短信再回访,都没用。“回访的这几个时间点要非常精准,这个时间背后是有逻辑去计算的。”陈光华说。
  为了运用好这些数据,并形成有效的营销手段,合生元妈妈100会员中心现在足足雇用了300多名员工,细分出了5个部门,其中的终端业务部,很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帮助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他们的后台通过一些运算逻辑得出指示,然后再指导门店进行相关操作,抓住那些“机会窗”。   分类管理,精准营销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不同的消费群体应有不同的推广手段。
  合生元定位“高端”,他们把客户分成四个层次:潜在客户、普通客户、忠诚客户、倡导者,分类管理。
  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搞会员营销,花了不少代价积累了一堆电话号码,却根本不对这些数据分类,一促销,就是棍扫一大片。比如很多快消公司习惯在全国大范围内举办优惠活动,比如买5罐奶粉送1罐。
  于是,有些根本不是目标消费者的顾客,看到有促销送礼品,也会积极参与,可是参与过后,也依然不会成为该产品的消费者。一旦全国性地做这种促销,很多资源就浪费了。
  “我们不需要打广告,要针对谁做活动,后台会配置好,通过短信推送给消费者,然后让消费者回到门店来参加活动,最小能以门店为单位。”陈光华说,“你应该把最好的服务,分门别类地给他们——最忠诚的客户。”
  你是去抢他客流,还是帮他引流?
  合生元现在的消费者数据,来源都是门店的POS机和呼叫中心,所以让门店安装POS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是后面所有精准营销的源头。没有这一步,其他都白谈。
  说服门店们安装POS机是合生元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朱定平的团队操作的,起初并不容易。
  “刚开始很多人不愿意装,特别是大的零售客户很顾虑。大家都知道,做生意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客户,你装了这个POS机到人家的门店,就相当于把他的消费者数据直接录入合生元系统。”朱定平说,“后来我们就表态了。我们公开承诺,合生元不会转移你的会员资料,不参与下游客户的商业竞争,这是合生元的底线,而且说到做到。”
  单单表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些大的零售KA至今并未完全开放资源,只有在双方合作做一些活动的时候,才会互换资源。反而是那些母婴店更乐意接受合生元的POS机,因为这确实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比如他们之前想都没想过的会员管理。
  可以想象,那些根植社区、商圈不大、只拥有相对固定客户群的母婴店,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母婴店,客流在不断被分流的竞争现实时,是多么欢迎有人帮助他们留住回头客。
  装上专属POS机的门店,会得到一个妈妈100会员店的授权编号,然后这个门店才可以分销合生元产品并享受妈妈100VIP会员体系的服务。来这种店消费的妈妈们,登记成为会员后,就能在妈妈100会员店系统中得到积分和返利。
  “我们个体的母婴店占比例很高,贡献了我们公司整个生意的70%,别的公司是大卖场、超市至少贡献了一半或者六成、七成,我们显得有点特别。”朱定平说。
  在这个体系中,商圈、消费者和门店,基本上形成了对应关系,每个门店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顾客群。
  最关键的是,厂家知道这一切,而且有精确的数据。
  这就为厂家试水O2O创造了足够好的基础条件。
  合生元现在已经能做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合作的一万多家门店可随时配送货物。而合生元线上订单来源主要有妈妈100网、呼叫中心以及妈妈100APP,而妈妈100的APP则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这款APP在2013年8月份上线,几个月的准备之后赶上了电商最为重视的双十一活动。虽然双十一主要战场在各大电商平台,而合生元在自己这几个“小平台”上面也是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其线上引流能力可见一斑。
  可是合生元做线上平台,不是抢了线下门店的生意吗,门店怎么可能配合?
  情况正相反。因为合生元做这几个平台,其实都是为线下门店服务的。当线上收到一个订单,系统会监测到这个客户之前是否在门店中有购买记录。如果有,那这个订单会由这个门店来配送。如果是新客户,那这个订单就会安排就近的门店来配送。
  门店会下载一个商家版的APP,一旦有订单分配过来,他就会收到提醒,门店需要在一个小时之内反应是否接单。如果一个小时没有反应,这笔订单将会被分配到另一家门店。
  所有的订单,只要门店能配送,就由门店来配送。
  最关键的是,订单的业绩算在门店头上,相应的利润也归门店。对于门店来说,这跟门店的线下销售无异,电商不是跟他抢客流,而是帮他引流,他需要付出的就是配送成本。
  很多传统企业O2O搞不成,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起了“邪念”。你去抢客户的客户,客户怎么会配合你?!
  而合生元此前完善的数据系统,可以保证门店的货品供给处于良好的状态。江苏童梦园现有17家连锁门店,其创始人成铭透露,在货品供给上合生元控制得非常周全,“这批货刚好快卖完了,公司那边就配送过来了”。
  童梦园现在线上的订单销售额已经达到总销售额的40%(2013年11月),而他们门店中的服务人员70%能担任配送任务。
  这也是门店配送的一项优势。正如陈光华所说:“电商平台给你送货的是快递公司,而我们送货的不是快递公司,她是一个母婴服务人员。她会告诉你奶粉怎么用,有什么促销活动,有什么妈妈班,你什么时间可以来……这些正是我们OFF LINE(线下)的优势。”
  合生元的“微笑曲线”
  合生元拥有三家位于欧洲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供货商(法国Isigny-Sainte-Mere(ISM)公司、法国Laiterie de Montaigu公司和丹麦Arla Foods Amba 公司),并且还成为了持有ISM20%股权的股东。合生元将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生产环节与国际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集中精力做两端的工作——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服务,并在法国图卢兹、爱尔兰设立了实验室,2013年更在广州投资近2亿建立研发品控中心。2013年12月亦成功收购了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
  案例5
  自组织:小时代的O2O原动力
  文/刘雪娅   K公司是区域大型服装品牌渠道商,在当地有27个中高端男女装品牌的代理权或者托管运营权,年销售规模2.2亿元。
  作为处在商业“末梢神经”位置上的代理商,它对电商冲击的感受更为直接。商场客流量持续下降,坪效持续下降,商业地产成本不断攀升,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库存不断攀升,企业亏损或微利。2013年1—7月,K公司业绩同比下滑15%。
  然而,在8、9月探索新模式之后,业绩有所回升,部分店面业绩增长更是高达212%。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传统会员模式失灵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在一次与客户面对面的深度沟通中,K公司发现了问题:
  一个客户,很多年的老VIP,很骄傲地讲道:我现在已经不在省城买东西了,都是在香港买,更加与众不同些;
  一个客户,从县城来省城定居,很局促地讲道:来了省城,发现自己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我想去上提升女性魅力的课程,不知道哪里有?
  一个客户,每年在美容院消费二三十万元,很茫然地讲道:每个品牌都一样啊,我撞到哪里好看就在哪里买,我身上穿的这件,我也不记得在哪里买的了;
  一个客户,曾经忠实的VIP,很生气地讲道:我认识你们店里的姑娘,可是她们都不认识我,所以我不来了;
  一个客户,多年的老VIP,很不屑地讲道:你们不就是可以打折吗?还有什么吗?我还想要更低的折扣;
  一个客户,某大学管理学院老师,大马金刀地讲道:我认为我可以给你们提一些店面管理方面的建议;
  ……
  可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没有被唤醒;
  可见,人不是不来,而是店面没什么特色;
  可见,不是客户不忠诚,而是服务不到位;
  可见,客户不是没有需求 ,而是没有为客户创造出需求。
  这个企业有近4万个VIP客户,10万个客户资料,而员工只有维护10%的客户的能力……
  可见,传统店面销售、积分兑换、奖励购买式的会员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不断提出新的诉求:提升自我的诉求、体验诉求、利益诉求、人脉诉求、精神情感诉求。
  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诉求?
  营销自组织萌生
  消费者自身发生了深刻变化:崇尚个性,追求深度体验。
  一部投资2000万元的《小时代》撬出6亿元票房,引起了中国电影业界的“脑震荡”。《小时代》的观影人群平均年龄20.5岁。与之类似的《致青春》的观影人群平均年龄是22岁。
  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播更快、人与人更容易互动。以前看新闻主要是电视和网站,而今有了QQ、微博、微信……这些东西都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这些改变使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比如陈坤的微信开始采取会员制收费,分为10元的月卡、50元的季卡、100元半年卡和168元的年卡。陈坤在微信平台上约有100万粉丝,只要其中10%的粉丝付费,就至少能获得1680万元。
  在会员费之外,陈坤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销售书籍、T恤、纪念品等偶像衍生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以人的信息传递发生根本性颠覆为基础产生的。
  更进一步,消费者购买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真实的物品,更是体验,是附着在产品之上的其他内容,比如某个话题、某种理念、某种态度。
  同时,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张扬个性的成本降得很低,要将志同道合的人结合在一起只需要发帖就可以了,降低了成为一个群体的成本,人们更愿意也更容易与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
  这四个层面的变化,在商业上产生了这样一种自组织的形成逻辑:
  1.消费者更容易聚集在话题周围。因此,制造话题,就能低成本聚集消费者;
  2.消费者聚集之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会涌现出新的话题,自发涌现的话题会被消费者主动传播,从而形成自组织活动、自组织的话题;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这种模式的结果可能是“店外吸纳流量,店内消化流量”,摆脱传统店面“等客上门”的尴尬。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为:
  起点:拿什么来聚集第一批消费者;
  逻辑:自我滚动的逻辑是什么;
  管理:内容的边界是什么,如何引导这样的组织沿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在近似于“失控”的自组织过程中防止“失控”。
  依照上述逻辑,自组织在服装零售领域,有三个层面的自组织,分别是:
  消费者自组织;
  员工内部的自组织;
  联盟商家之间的自组织。
  消费者自组织:谁带着谁在玩?
  消费者自组织,第一件事就是营造新的销售模式和客户关系。
  第一,从理念上,店面要从原来的销售中心,改变为体验中心、社交中心,要成为一群人精神分享、交流与探索的空间,而服装仅仅成为这种体验、交流的“媒介”。
  第二,从销售模式上看,自组织要求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被动在店面里等待,变成与消费者之间积极互动,并且引导消费者内部的互动。因此,要从原来的“坐商”等客上门,改变为寻找消费者、发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行商”。
  第三,从员工的身份上看,不能仅仅是导购、服务员,而是要成为活动策划者、话题引领者,身份要变为形象顾问、客户闺蜜、插花大师、八卦大王等等,成为消费者与品牌连接的“节点”。服装本身成为道具,成为这些活动据以展开的一个“媒介”。
  第四,消费者关系模式:传统的消费者关系是纯粹的买卖,商品之外的服务很少,而且服务内容过于昂贵。   自组织模式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话题的连接、社交的连接以及思想的连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能触及消费者的灵魂,就会丧失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关系,从买卖关系,变成粉丝关系,这是一个根本变化。
  简而言之,粉丝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表征意义。苹果的果粉、小米的米粉、Zara的铁杆粉丝等,构成一种新的商业现象和商业结构,是一种黏性超强的自组织模式。
  第二件事,任何自组织模式,都要有相应的话题作为基础。
  粉丝群体有个特征,就是围绕话题展开,而且每个话题的持续时间很短。因此,如何发掘、推出话题,就成为自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
  比如:根据品牌特色,及消费者特点,我们设计十大主题店,每个店面围绕特定主题,定期展开活动,并依据主题设计店面陈列等。
  如5+的品牌内涵中有一个是“爱”,我们就借着王菲离婚的事件,在微信、微博上提出一个主题“让爱进行到底”,这样明星、品牌、每个人关心的婚姻话题就融为一体,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讨论。
  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大家对产品的关注,里面的创意就会很多。
  再以5+的另一品牌内涵“和平”为例,有个店长原来是海豚驯兽师,她本身也是和平事业的推动者,她身边有一群和平爱好者。以她为核心,就可以演绎这样的故事:与海豚亲密接触,一起讨论人与自然的和谐,讨论人类的和平。
  当然,活动中谁都不会忘记是谁组织了这个活动的!
  第三个事情,是坚持!
  自组织,是一个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过程。一个自组织团体,需要5次以上的活动才能慢慢成形,经过更多的活动,才有自我扩张的能力。这其中的等待、付出和艰辛,只有自组织的发动者才知道。
  员工自组织:玩儿着就把钱给赚了
  员工自组织较之于客户的自组织更难。
  员工的组织与管理,对现在的服装零售来说,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
  传统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技能培训、心态调整、货品和品牌知识的培训。在实际运行中,普遍的情况是,店员无法真正掌握复杂的知识,技能掌握也不足。这是因为员工的学习能力弱,也与员工的工作、精神、生活压力大有密切关系。此外,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员工对这事没兴趣。
  怎么样才有兴趣?
  这是个问题。
  员工需要什么?员工喜欢什么?在他们需要和喜欢的内容中,哪些是可以互动的,哪些是可以与消费者相互关联的,哪些是可以与生意相关的?
  通过与员工的深入沟通,我们勾勒出一线销售员工的关键词:90后、缺乏安全感、家庭压力重;一些员工想学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养家;员工间有很多矛盾。
  因此,他们的需求集中在安全感、归属感、对金钱的渴望上面。
  从自组织的角度看,只要让他们彼此玩起来,和消费者互动起来,技能训练、情感归属、赚钱都可以在互动中完成,让工作充满乐趣。而且,在实际的销售中,凡是销售好的,都是和客户互动好的,都是能和消费者“挑话”的。
  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到自组织在员工层面的作用。
  很多店面员工的衣服搭配能力非常弱,只是按照品牌公司给的搭配手册去看,被动接受,没有现实的感觉,看着看着就没有激情了,甚至变成一种心理负担。
  为了提高员工的搭配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一衣五搭”的游戏。
  游戏这样进行:
  1. 每个店面每天搭配5套衣服,要求共同讨论形成;
  2. 选不同的店员或者路过店面的人试穿,拍照,大家点评;
  3. 这些照片编辑后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在不同的店面之间比赛,看谁搭配得好,看谁的照片编辑得好。每个月的胜出者,由公司安排引荐与设计师、造型师亲密接触。
  在这样的活动中,店员就逐渐演化出很多新的玩法、编辑方法,在朋友圈里就开始与客户互动,消费者的眼睛不断被吸引,逐渐有了参与的热情,甚至有几个留学生跑到店里当免费的“代言人”,有热心的摄影师跑到店里来当指导……
  逐渐,店里形成了社交、自我展示的氛围,一个自组织群体慢慢成形。
  员工的自组织,核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形成员工内部的互动,形成一个话题制造的团队,在话题中自我提高,从而提高各种内容的质量。随着每个人朋友圈的人际不断扩大,最终会实现有用的商业价值。
  联盟商家自组织:谁免费,谁买单?
  自组织的一个特点是,资源是外来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如何深度维护客户是个问题,如何在这些客户身上深度挖掘潜力也是个问题。
  在异业联盟、企业与企业层面的自组织上,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羊毛出在狗身上”。
  如:
  1.360免费,消费者免费。谁付费?羊毛本来应该是消费者的,结果消费者的钱由向360缴费的商家出了。
  2.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节目,就是自组织。导师制,选手选导师就是自选择、自组织,粉丝和粉丝在一起很欢乐,这就创造了幸福,就是自组织的力量。而中国好声音利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现场的互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自组织形式,从而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消费者乐翻了,可是一个子儿都没付。娱乐的羊毛,出在那些甘愿做“小狗”的企业身上。
  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好声音竟然成了搜狐视频赚钱的“小狗”:搜狐视频与中国好声音签约第二季的网络转播权,结果搜狐视频开始大做衍生产品的生意:《冲刺好声音》《K歌之王》《好声音英雄谱》等在好声音开播之前就已经赚了1.2亿元广告费,而且新增有效用户1亿之众。
  3.小米电视为什么那么便宜?雷军自己也承认在成本线附近。那么本来该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落在了供应商身上。供应商为什么愿意?雷军为什么愿意?核心是:如果小米电视成功了,后期内容收入上,小米和供应商一起分成,他们在赌后面的分成。在小米电视的例子中,小米和供应商都成了“消费者的小狗”。
  在现实的商业中,服装品牌又与谁互为小狗呢?
  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可以一起做的企业有很多。比如,私人银行需要对客户提供大量的“人文关怀”的活动,可是内容昂贵而且质量不高,服装则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亮点。比如早教企业,他们与客户的深度互动可以借服装的店面,让消费者带着孩子进行很多话题性的讨论,等等。
  联盟商家的自组织,核心是围绕共同的消费者群体,用不同的内容填充消费者的生活。一旦这样的联盟内部内容足够丰富,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消费者在其中可以寻找到自己想要的身份、产品,最后是一种群体性的精神归宿。
  【点评】
  《失控》风靡一时,作者凯文·凯利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未来要放弃控制理念,整个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一个失控与控制的辩证关系。自组织即是要让企业在失控与控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小米没有采用传统的铺渠道做法,而是把米粉组织起来进行营销,但它并不知道“米粉”在做什么,这就是自组织。
  同样,微信上的内容是由用户创造出来的,同时互相娱乐,马化腾也控制不了。在这点上,小米和微信两者相似。
  作为一个猜想和一个正在实践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组织形成新的资源、新的渠道模式、新的管理要求。自组织有一个优点,即“迅速组织,持续改进”。消费者用脚投票,干什么样的内容,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聚集在一起。
  谁能够发动大家自行组织内容,或许谁就掌握了自组织,也就掌握了商业的未来。
  需探讨可联系编辑:
  范超伟jamesfan@vip.sohu.net
其他文献
如此说来,和其正的品牌诉求,“大气”、“尽兴”、“中国凉茶”,都没有起到实质的市场作用。  饮料没有炫耀价值  和其正的口号是“去火气,要大气”、“瓶装更尽兴”、“中国凉茶和其正”,这种浮于表面的概念式文化诉求是没有市场感召力的。  通过塑造文化来打造品牌,是营销的终极段位,但是不同的品类必须使用不同的文化塑造方法。  从大的层面来说,品牌文化诉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在文化诉求与外在文化诉求。  
期刊
不是我不明白,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几年前当我在机场书店对那些在电视机里蛊惑人心的“大师”们嗤之以鼻时,我绝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大师”能够开一场万人培训大会,更没有想到我的老板竟然也会花钱去听这些“大师”的课程。  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的企业。这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医药零售企业,老板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依靠勤劳努力,现在已经有了400多家连锁药店。我本人嘛,以前是某知名医药零售企业的
期刊
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老板搭配默契的实属凤毛麟角,而中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振伟与总裁羊健这一对搭档,却给业界带来惊喜。  2013年9月10日,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主办、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3金鼎人物中国巡礼暨MAD IN CHINA疯狂开拓者中国峰会圆满落幕,中韩科技董事长陶振伟、总裁羊健双双荣获本届“金鼎”人物,这恰恰是他们这一对黄金搭档搭配默契的明证。  陶振伟与羊健将职业经理
期刊
今年是我研究双11的第三年,第一次接触双11是帮助森马,那一年森马做得很好,排名前几。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清库存。去年191个亿之后,大家开始深思,双11到底怎么用?分享一些小妙招吧。  老客户的会员折扣日  我的老父亲,今年快六十,自己的小网店就快到金冠。他虽然不是天猫店,进不了什么活动,也没啥资源,但每年双11的时候,甚至比很多天猫大店卖得都好。快递包一周都包不完,这正是因为他懂得借势营销。  
期刊
海尔一定体会到了,它操作卡萨帝这个号称“艺术家用品”的高端冰箱品牌,除了渠道,基本采用传统的营销打法是不行的。  首先视觉就不过关。卡萨帝针对的顾客,对美学要求有相当的追求。这从它选择中产期刊《三联生活周刊》做传播就可以看出。  大多数传统企业都是“强企业文化”,但却是“弱消费文化”,因为他们眼中的消费者是一个整体,没有个性,没有细微的触感。  但从韩都的网店环境中可以直接看到:一个新品牌模式,只
期刊
“市场变了”  十年之前,谈营销创新,给人感觉“时髦”却不“实际”。  我记得当时营销人去跟大老板说要创新产品,往往被呵斥:先把手头的货卖好!  8月底,我们到富士达公司调研,碰到一位电动自行车锁供应商老板,讲到行业现状,他一个劲儿地说“创新,现在一定得创新”,这让我们大为惊讶。  富士达营销老总、资深人士胡淞嵛,谈到这位供应商,说“他们不创新怎么办?现在配件毛利不是几十元、十元,甚至差不多要跌到
期刊
我在韩国首尔考察零售市场,发现在市中心最现代化的商业大厦之间,居然专门有一些白色帐篷,里面是我们久违了的蔬菜和日用小商品市场。  这是特别保留的市场,因为他们能给居民们提供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一些商品——由于无法大规模生产,现代化的超市里没有它们的位置。  这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浪漫的人可以称之为“回归传统”,但它其实是需求不断细分的产物,而在这些细分的需求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大规模产品可以替
期刊
每个市场都有其相对独特的“市场个性”,消费方式的不同、售卖渠道的特点、地域文化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一个市场的发展,那些区域特点突出的市场就形成了一个“个性市场”。  但独特的市场背后,往往有着普适的市场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让“个性市场”变成“突出市场”成为可能。  超级市场上在高强度竞争中胜出  乳品市场的资深营销人士都知道,做婴幼儿奶粉,有几个市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河南的商丘、周
期刊
在业界讨论“大企业压平、做小”的时候,往往将几家公司放在一起:京瓷的“阿米巴”、天然食场的“卖场小组”、GE的“无边界”和海尔的“自主经营体”。  国内大多数出版物都将Whole Foods Market翻译为“全食超市”,这其实是个错误。“Whole Foods”在英文中本身含义就是“浑然天成的食品、天然食材”。因此,相对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天然食场”。  这其中只有天然食场(Whole Food
期刊
说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要拐个弯,提一下最近火爆的“雷军拯救凡客”事件。  凡客由于去年的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前段时间引起供应商讨账。陈年和雷军是好友,两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密谈了近六十多个小时,总结出了凡客的根本核心是品质缺失,开出的药方是将来要大力开发爆款,就像雷军开发了爆款小米一样,凭借1999元的小米手机开创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奇迹。  听到这个消息,我吐了一口老血!两大知名企业家密谋了俩月就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