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堂应聘试讲课看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正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谋求职位的热闹的月份,我校也迎来了应聘高峰。语文学科给这些毕业生出的试讲课题是:用一个课时完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四位应聘老师做了充分准备后,先后登台亮相。他们为这节课设计的导入分别是这样的:
  A老师的导入:
  我国的文学在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文体,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唐、宋、元时期的代表文体。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题目——赤壁怀古,从中,同学们能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得很好,就是苏轼来到赤壁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的雄奇壮阔的景象,联想到三国时的周瑜在这里建功立业,而自己年纪老大却功业未成。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B老师的导入:
  同学们对流行歌曲都情有独钟,可是老师却喜欢古人的流行歌曲,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一样喜欢,下面请允许老师为大家演唱。(教师放声高唱《明月几时有》。用时4分钟。唱毕,教师介绍: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词《水调歌头》等作品。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散文成就很高,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书法、绘画的造诣也很高,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老师的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本着“七分虚构,三分写实”的原则,给我们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个就是周瑜。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首与周瑜紧密相关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D老师的导入:
  老师很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大文豪苏轼的作品,他的千古名句至今还在我的耳旁唱响。同学们知道这是出自苏轼的哪篇名作吗?(学生争相回答《赤壁赋》)
  对!同学们的记忆非常准确,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吗?(学生又争先回答)
  今天,老师将带领各位同学一起赏析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写赤壁景色,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听完这四堂课后,我想,在当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改变以往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
  林斯坦教授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符合时代和学生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质和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一定时段的教学后,学生取得较为明显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课堂的导入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认为,这一环节应力争做到高效、激趣、精巧。下面将结合上述四堂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理解。
  A老师的导入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结合怀古诗词的特点进行解题,给学生以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整堂课都紧紧围绕怀古诗词的特点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不错的导入。
  B老师的导入以高唱《明月几时有》导入,确实达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但所选的歌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未能及时转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而是介绍苏轼的相关常识,这些知识初中早已学过,该教师还用大段的时间来介绍,使学生刚被调动起来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位老师奉行的仍是前苏联的块状教学模式,课堂的导入仍是“知人论世”式的,似乎不进行作者介绍,这一课就没办法上了。整个导入用时约15分钟,预示着这堂课将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C老师的导入用时仅2分钟,但未能扣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特点,因此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D老师以复习《赤壁赋》导入新课,学生不仅复习了《赤壁赋》中的名言警句,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关赤壁、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等等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被激活起来,为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这是一个相对高效的导入。
  A和D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导入,为师生共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试讲的结果,A和D两位老师胜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务必将高效、激趣、精巧作为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感觉到“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为学生深入领会文本做“情感蓄势”。
其他文献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公司发言人代表或者领导人在答记者问时那妙语连珠的回答,一方面源于他们快速的反应能力、高超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在答记者问之前他们根据具体情况提前预测了记者们的问题和准备了如何去回答,两者相结合才会给观众们留下沉稳睿智的印象。但是对于答记者问并不是每一次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的,甚至会出现敷衍了事或不知所措的时候,这又源于他们也不是神仙圣人,并不能预测到记者们所有的问
期刊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一观点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  一、如何解读自能读书的实质  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
期刊
很多学生常发出如此感慨: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先贤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深刻的立意,有新颖的素材,有精巧的构思独独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就如同好物品没有好的包装,再好的东西也会黯然失色。那么运用哪些语言技巧可以改善学生作文的语言境况,让学生的文字轻舞飞扬呢?  一、修辞添彩法  1.用新颖形象的比喻、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的描绘震撼读者。比喻往往给人以比较具象和形象的感觉,使得语言更具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也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想象的空间大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热闹了,多媒体演示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可是在我们激情演绎着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之时,透过那些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有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二是对教材文本探究肤浅;三是班级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探索知识魅力的。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乐意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动
期刊
语、数、英是每一个省高考的必考科目,理所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唯一一个教学与考试成绩不成线性关系的学科,因此,并没有得到作为国语所应受到的关注。为什么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出现脱节现象?为什么许多人平时基本不学语文的同学却也与其他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考差不多的成绩呢?为什么语文考试的区分度没有英语大?  从语文这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上来看,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就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外
期刊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忽略,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被忽略的经历。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在那些优生和顽劣的学生身上,从而不经意地忽略一些老实本分、无突出特点的学生。高中生在生理上渐渐趋于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然需要师长的呵护与关爱,他们渴望沟通交流,渴望得到理解,不少学生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赏识,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以致失去了很多进步与发展的机会,他们的学习潜力也在无形之中慢慢被扼杀了。
期刊
在备课中,我翻阅了人教版语文教材配备的教参资料,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些地方几乎都把焦仲卿定位为一个“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的人。这样的评价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们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定不能把他们从所处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脱离出来,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习惯去分析和要求他们。否则,再鲜活的人物也会变成一具腐尸,毫无价值。因此,我认为冷静、客观、公正、
期刊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思想教育工作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文诱导,从实际出发,从课文出发  一般说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因而老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
期刊
先举一亲历,那是2010年的教师节,贺卡、鲜花、祝福的话语……使校园充满浓浓的节日气氛。每位教师脸上洋溢着被感恩的幸福,同事间偶尔比比谁的礼物多。我也不例外,收到的贺卡、鲜花也不显寒酸,大多是本班的学生送的,也有上届的毕业生托人送来的。这时,和我搭班的周老师高兴地走进我办公室说:“你班的范安琪可真有心意,都毕业了还记得给我送贺卡,况且我只教了她两年。”我心想:“范安琪,我好像没收到呀。”但为了面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