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分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常常被奇妙的物理现象和有趣的实验所吸引,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渐深入,以及学习热情的逐渐降低,物理教学就会出现教学效率偏低,学生也会逐渐感到这门学科较难.究其原因是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出现了一些思维障碍和观念偏差.针对这种状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思维障碍出现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中能够避免和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偏差.
  一、已有概念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物理方面的知识来解答,因此,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就已经形成了一些概念或经验.由于这些概念和经验是学生在生活中自然积累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所以这些已有经验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已经习惯了用这些已有概念和思维定势来解释所遇到生活现象,因此导致他们在物理学习中产生了思维障碍.比如,有的学生凭经验认为,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重量大的会先落地,其实,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由体积决定的,与重量无关.再如,即便教师对“液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但是若没有运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来辅助讲解,很多学生依然会认为沸腾的水冒出的“白气”是气体,而不能用水蒸气是无色气体,是看不见的,以及液化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因已有概念引起的学习障碍,来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物理现象,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学生缺乏抽象思维
  物理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和限制,教师不可能把课本中提到的所有物理现象都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出来,因此有的物理现象需要学生根据课本或者教师的描述,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而开展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否则学生则难以理解一些物理现象.比如,学生不能够根据课本中的表述在头脑中形成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以及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因此,在理解摩擦起电、电的中和这些知识时就比较困难和吃力.再如,由于学生无法根据文字表述在头脑中形成光的直线传播的图景,也难以理解小孔成像、影子等物理问题.
  三、用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
  数学和物理是两门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理科,还因为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因为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计算,没有精准的计算结果,有些物理现象不能够得到清晰彻底的解释.于是,有些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就是找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并带入相应的公式中计算结果,它们在分析物理问题时总会带有一种“数学惯性”.但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物理并不是数学,物理学习的目的是探寻物理事实、寻找理本质和物理关系,那种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忽视物理公式表达含义的做法只能阻碍我们的学习.比如,在讲授完“浮力”这一节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海面上停着一艘油轮,油轮的船身上安装了一个悬梯,梯子露出水面的高度是1.5m.如果海水这时开始上涨,每分钟涨10cm,请问10min以后,悬梯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很多学生认为10min后悬梯露出水面的高度是0.5m.很显然,这些学生是运用了数学的思维和运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些数字只是用来混淆学生的,既然轮船的重量没有变化,海水的密度没有变化,那么它的浮力也是固定的,即便海水上涨,悬梯露出水面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物理公式的知识时,教师应当给学生讲明各符号、字母所指代的内容,要让他们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在物理学习中,类比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学生能通过寻求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某些方面的类似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生如果能够恰当使用类比,就能够顺利掌握学习重难点,比如,将跳皮筋与月亮绕地球运动作类比,引入地球引力,使学生通过无形的引力与有形的拉力作对比来理解新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类比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求的,不当的类比反而会适得其反,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思维障碍.比如,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看起来比较接近,但是两者不能作类比和联想,因为它们之间不具备类比的条件:(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可以.(2)光不可以在非透明物质中传播,声音可以.(3)声波是机械波,这种传播必须有真实物质的存在,因此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波是电磁波,其传播不需要物质的存在,可在真空中传播.要帮助学生克服类比不当形成的学习思维障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可以类比的前提条件,抓住不同问题的突出差别,这样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合理的对比.
  总之,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而且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物理教师应当及时归纳和分析学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逐步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之时,带动着各个科目在教学理念、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较为全面地推动素质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化学实验课却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好的平台。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化学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最为
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决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当各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用常规的整体、隔离法去分析,很难避开烦琐的受力分析。而当我们从整体的视角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系统问题时可以使得问题简化,达到“秒杀”题目的效果。  一、方法介绍  若系统内有n个物体,这n个物体的质量分别m1、m2、m3…,加速度分别a1、a2、a3…,这个系统受到合外力为F合,则这个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示式为F合=
由于轻杆模型受力可以沿杆,可以不沿杆,可以被拉,可以被壓,因而成为许多高中生学习物理时倍感困惑的难点之一。其实,同学们只要紧紧抓住轻杆质量为零这一理想化特点,结合沿杆方向速度相等的约束条件,把准轻杆的脉搏,任何与轻杆相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平时练习及高考中,会涉及有关结晶水合物的组成推断及其受热失水分析等,有的结晶水合物在教材中是有的,有的是新颖陌生的。结晶水合物的形式多样,失水过程错综复杂,又经常出现在新颖试题中,现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一、结晶水合物的组成归纳  1.半水:CaSO4·12H2O(熟石膏2CaSO4·H2O)。  2.一水:(NH4)2CO3·H2O、MnSO4·H2O。  3.二水:Na2CO3·NaHCO3
我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发现,高中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粮店中广泛使用自动称米机、加油站中使用的加油枪、自动冰激凌机等现代自动装置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我们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以及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假设其存在并探索出结论,然后在这
参加工作后,从事数学教学,通过在教学中的切身经历和亲身体会,笔者围绕着“细节”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
一、扎实基础是产生直觉思维的源泉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有偶然性,但绝不是无缘无故地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越多,越系统,在解题时数学直觉性、敏感性越强,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例题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若函数f(x)对定义域中x总有f(1+
摘要: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精神实质.除了分析教材的逻辑结构外,还要找出融汇在物理知识内容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观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想观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进而认识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  理想化的观点是指并非物理事实而又合乎规律的观点.它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概括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揭示被研究对象在想象的纯化状态下的物理规律.  关键词:理想化观点模型实验仪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而言,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给学生一个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高中数学的例题教学中,高耗低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优化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  一、围绕例题进行反思,注重方法的总结及思路的提炼  例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抛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