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城今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展上带来的“嘴工厂(Mouth Factory)”项目,五种“器械”,全部以嘴、舌头以及面部肌肉等与嘴相关的器官组织为施力者。在那之前,他也曾制作过一种类似于观望镜的器械,通过几面镜子的反射和音管,将人们眼中所见的世界变成另一番倒置或是镜像般的模样。从这位男孩的细心解读中,我们意识到,当人类存活的时间如此之久,当我们周遭一切外物如此丰富的时候,人体——这件与生俱来的“本物”上任何一件“习以为常”的器官,却仍有许多遭遇和经历还未被“创造”与发生。chengguo.co.uk
与郭城对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一直盯着你的嘴巴目不转睛。因为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与这件器官打交道。一年多前,他以人类增强为议题开始对人体的研究,最终嘴巴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发现,嘴巴从一种武器式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主要被用于语言交流和组织面部表情的器官,也参与到了文化生活的各个部分。但它同时还保留着人类最基本的对食物物理加工的能力,而这种 “物理行为” 的能力在不同现实场景中也有着其他广泛应用。譬如肢体有缺陷的人用嘴执笔;或是一些马戏团的演员们表演着用牙齿开罐头、拉重物;又或是当人们受伤时吸吮伤口,或是成年人们也常用嘴巴撕咬倒刺指甲……由此,这位男孩设计了一组以嘴巴、舌头或面部肌肉进行施力操控的机器。他的创作告诉我们,原来嘴巴是个天才。
S=surface G=郭城
S:在项目前期,你重点研究了 “嘴巴” 这一器官的哪些方面?
G:有很多,比如从嘴本身的结构来说,我去了解了动物的嘴与人嘴的区别、人类嘴部结构的进化过程、每个嘴部或面部动作所关联的肌肉、这些肌肉骨骼可能产生的病灶,甚至骨骼间开合的角度以及牙齿上尖突的特征等等;在文化层面上,有关于肢体崇拜和改造——从原始部落对嘴和面部的穿刺到现代的装饰;在科技上从古代起对牙齿和面部的种种保护措施到现代的正畸美容和一些满足特殊需求的手术;一些电影和科幻作品里对于嘴的刻画与想象,甚至一些心理学上的概念也都做过了解。
S:在构想并制作这些 “机器” 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G:初期难点在于确定好几个嘴部有特点的行为动作以后,寻找已有能力与可被扩展能力之间的关联。在整个想法确定以后,着手设计和制作这些机器则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每个机器都挺费周折,里面最好制作的是舌头挤出机。为了制作这个挤出装置,我翻了自己牙齿的石膏模,再用蜡片依照石膏模的形态复制出我口腔内部空间,最后用这个蜡模去做失蜡法翻模铸银。
S:在“Mouth Factory”中,大部分“机器”的功能还是与你本身是设计师分不开的,譬如塑模、打磨木块等等。在它们的功能方面,当时想过其他尝试吗?
G:这系列机器大部分是从嘴部已有功能延伸而出的。在机器的功能方面,有利用原始功能的,如牙齿的切割磨削、呼吸的气压、舌头的挤出等;也有利用结构特性的,比如以咀嚼肌的力量来满足钻对扭力的需要。当然从一个基本的人体动作可以延伸出的能力种类有很多,我只是单纯从中撷取出一些我认为比较能体现行为特点的功能并加以实现。
S:你有没有设想过这些机器会对某些特定使用对象发挥更大的功用?
G:并没有想过,我的作品更多是在探讨关于人体增强的议题。这个项目通过附加一些以嘴部行为动作为驱动的装置,从而达到扩展人嘴部的已有的功能性的目的。 借由对于一个 “不常见” 器官功能的开发与提升,呈现并放大了与身体相关的生产行为的美感。为了更好地表现人与这些附加机器的关系,我拍摄了五个短片,将各个机器设定在了五个不同的场景里:从功能性的运用、特殊情景的表演到仪式化的行为。希望以抛砖引玉的形式引发观众的联想以填充更多的可能性。
S:“Mouth Factory”是否还会有后续作品?
G:我还有计划将这个系列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有更多的机械出现,也有可能会抛弃复杂的机械向更单纯的表演发展,目前还在寻找可能的合作与支持。
S:以后是否还会进行类似的尝试?譬如也是以某一器官为“主角”的设计。
G:也许还会有类似的作品出现。我一直对人本身、相关行为和感觉上的体验比较感兴趣。人作为社会活动和集体意识行为的主要参与者,是有一种共通的社会基因存在和贯穿于个体之间的。我觉得相较于以语言为载体,个体间以通感进行的传递方式更直接与准确。对于我来说作品的形式与载体并不重要,同时也并不期望可以如我所愿地传达或改变什么,我只是想可以让每个个体与更多的个体通感,然后总会有些什么事情会在这个不断膨胀的群体里自然发生。这也会是我将来的设计方向。
S:从这一项目中,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G:更明确自己的方向,可以有机会与更多的人交流,当然强身健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吧,哈哈!
与郭城对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一直盯着你的嘴巴目不转睛。因为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与这件器官打交道。一年多前,他以人类增强为议题开始对人体的研究,最终嘴巴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发现,嘴巴从一种武器式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主要被用于语言交流和组织面部表情的器官,也参与到了文化生活的各个部分。但它同时还保留着人类最基本的对食物物理加工的能力,而这种 “物理行为” 的能力在不同现实场景中也有着其他广泛应用。譬如肢体有缺陷的人用嘴执笔;或是一些马戏团的演员们表演着用牙齿开罐头、拉重物;又或是当人们受伤时吸吮伤口,或是成年人们也常用嘴巴撕咬倒刺指甲……由此,这位男孩设计了一组以嘴巴、舌头或面部肌肉进行施力操控的机器。他的创作告诉我们,原来嘴巴是个天才。
S=surface G=郭城
S:在项目前期,你重点研究了 “嘴巴” 这一器官的哪些方面?
G:有很多,比如从嘴本身的结构来说,我去了解了动物的嘴与人嘴的区别、人类嘴部结构的进化过程、每个嘴部或面部动作所关联的肌肉、这些肌肉骨骼可能产生的病灶,甚至骨骼间开合的角度以及牙齿上尖突的特征等等;在文化层面上,有关于肢体崇拜和改造——从原始部落对嘴和面部的穿刺到现代的装饰;在科技上从古代起对牙齿和面部的种种保护措施到现代的正畸美容和一些满足特殊需求的手术;一些电影和科幻作品里对于嘴的刻画与想象,甚至一些心理学上的概念也都做过了解。
S:在构想并制作这些 “机器” 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G:初期难点在于确定好几个嘴部有特点的行为动作以后,寻找已有能力与可被扩展能力之间的关联。在整个想法确定以后,着手设计和制作这些机器则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每个机器都挺费周折,里面最好制作的是舌头挤出机。为了制作这个挤出装置,我翻了自己牙齿的石膏模,再用蜡片依照石膏模的形态复制出我口腔内部空间,最后用这个蜡模去做失蜡法翻模铸银。
S:在“Mouth Factory”中,大部分“机器”的功能还是与你本身是设计师分不开的,譬如塑模、打磨木块等等。在它们的功能方面,当时想过其他尝试吗?
G:这系列机器大部分是从嘴部已有功能延伸而出的。在机器的功能方面,有利用原始功能的,如牙齿的切割磨削、呼吸的气压、舌头的挤出等;也有利用结构特性的,比如以咀嚼肌的力量来满足钻对扭力的需要。当然从一个基本的人体动作可以延伸出的能力种类有很多,我只是单纯从中撷取出一些我认为比较能体现行为特点的功能并加以实现。
S:你有没有设想过这些机器会对某些特定使用对象发挥更大的功用?
G:并没有想过,我的作品更多是在探讨关于人体增强的议题。这个项目通过附加一些以嘴部行为动作为驱动的装置,从而达到扩展人嘴部的已有的功能性的目的。 借由对于一个 “不常见” 器官功能的开发与提升,呈现并放大了与身体相关的生产行为的美感。为了更好地表现人与这些附加机器的关系,我拍摄了五个短片,将各个机器设定在了五个不同的场景里:从功能性的运用、特殊情景的表演到仪式化的行为。希望以抛砖引玉的形式引发观众的联想以填充更多的可能性。
S:“Mouth Factory”是否还会有后续作品?
G:我还有计划将这个系列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有更多的机械出现,也有可能会抛弃复杂的机械向更单纯的表演发展,目前还在寻找可能的合作与支持。
S:以后是否还会进行类似的尝试?譬如也是以某一器官为“主角”的设计。
G:也许还会有类似的作品出现。我一直对人本身、相关行为和感觉上的体验比较感兴趣。人作为社会活动和集体意识行为的主要参与者,是有一种共通的社会基因存在和贯穿于个体之间的。我觉得相较于以语言为载体,个体间以通感进行的传递方式更直接与准确。对于我来说作品的形式与载体并不重要,同时也并不期望可以如我所愿地传达或改变什么,我只是想可以让每个个体与更多的个体通感,然后总会有些什么事情会在这个不断膨胀的群体里自然发生。这也会是我将来的设计方向。
S:从这一项目中,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G:更明确自己的方向,可以有机会与更多的人交流,当然强身健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