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聋校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弥补聋生的生理缺陷,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导入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讲授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理解;总结时巧用课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 聋校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特殊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
聋校学生由于听力上的残疾,从外界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降低,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和社会的进步极不协调。如何让聋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如何把大量的多元化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聋生面前,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聋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把多媒体课件融合到聋校语文教学中,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了传统教学,而且提高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聋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这三个环节上,便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聋校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内容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学习这类文章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课文情境。
如《荷花》一文,作者描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我根据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把一幅幅与众不同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情景交融,从课堂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激起乐学的情趣,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从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设疑启思讲授
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些词句,重点设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再借助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文章中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如果单纯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就很难体会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因此设计: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结合借箭时的课件演示,学生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有运筹帷幄的才能,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如学习《荷花》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分别演示出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展现一幅“活的画卷”,在欣赏感悟中获得美的感受。所以借助媒体课件,既能省时省力化难为易,又能突出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画龙点睛总结
课堂的结尾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浓缩精华的重要环节,此时巧用课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在讲授过文章的特点后,对全文总结适时地播放本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观看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进入到桂林山水美丽的景色之中,使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美的旋律、美的情调、美的形象,并从内心发出赞叹。
如《挑山工》一课,讲读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在陡峭的山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沿着通往山顶的小路,肩负重担,正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看了展示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说明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我们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向着目标迈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印象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总之,课件的应用显示了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根据聋校语文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关键词: 聋校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特殊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
聋校学生由于听力上的残疾,从外界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降低,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和社会的进步极不协调。如何让聋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如何把大量的多元化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聋生面前,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聋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把多媒体课件融合到聋校语文教学中,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了传统教学,而且提高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聋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这三个环节上,便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聋校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内容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学习这类文章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课文情境。
如《荷花》一文,作者描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我根据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把一幅幅与众不同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情景交融,从课堂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激起乐学的情趣,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从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设疑启思讲授
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些词句,重点设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再借助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文章中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如果单纯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就很难体会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因此设计: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结合借箭时的课件演示,学生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有运筹帷幄的才能,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如学习《荷花》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分别演示出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展现一幅“活的画卷”,在欣赏感悟中获得美的感受。所以借助媒体课件,既能省时省力化难为易,又能突出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画龙点睛总结
课堂的结尾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浓缩精华的重要环节,此时巧用课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在讲授过文章的特点后,对全文总结适时地播放本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观看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进入到桂林山水美丽的景色之中,使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美的旋律、美的情调、美的形象,并从内心发出赞叹。
如《挑山工》一课,讲读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在陡峭的山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沿着通往山顶的小路,肩负重担,正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看了展示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说明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我们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向着目标迈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印象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总之,课件的应用显示了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根据聋校语文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