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廷:太极峰巅一寿翁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城著名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字瑞霖。祖居北京,生于1887年,历经长达八十年的教学生涯,于1982年95岁无疾而终。
  杨禹廷九岁习武,先后拜周相臣、赵月山、田凤云、高子明等名师学练回汉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形意拳、八卦掌反剑、刀、枪、棍、钩、戟、镗等兵器,以及各门派各种器械。他精通太极剑、刀、杆,其双人粘杆最为精妙,你的杆与他的杆相接,即被粘住,甭想跑,如你稍一用力欲摆脱,立时你就会被凌空粘起来并被发放出去,不仅十分精彩,也令人叹为观止。民国初,他又拜太极拳北方掌门人王茂斋为师。王师为人忠厚老诚,功夫浑厚无比。由于当时吴鉴泉南下上海、江苏一带发展,京城武术界遂有“南吴北王”之称誉。青年杨禹廷自学吴式太极拳后,心无旁鹜,不二法门,专心研习太极拳理、拳法。


  杨禹廷师民国初年就以教授武术为生。那个时代是传统教拳,以口传心授,从没有文字记录。为了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20年代他就著有《太极拳讲义》一书,并请王师审阅。王茂斋师阅后,首肯弟子在教学上的改进,并说:“写得很好,以后照这样教,易教,也易学,亦可使学的人有了准绳。”杨师于40年代又对讲义进行修改。至50年代又进行第三次修改并完善,从而在60年代初北京一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动作解说》一书,当时的建工部部长陈云涛为此书题写了书名。
  40年代初,王茂斋、吴鉴泉两位吴式太极拳巨人先后逝世。继承和发展吴式太极拳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杨禹廷的肩上。从此,杨禹廷以大智大勇担当起北方教授吴式太极拳的重任。
  历史上,北京高手如云,他从青年到中年能在北京的市中心太庙(天安门东侧)内设拳场,如果没有真实的功夫,是难以立足的。
  当时,青年杨禹廷刻苦用功,清晨,天不亮爬城墙到郊外练功。他练搂膝拗步和倒撵猴,一去一回以公里计,可见其执着的追求。他盘拳不寻捷径,而是自己难为自己,一招一式,一丝不苟,将拳盘得轻灵圆活,在京城有松柔艺术大师之美称。杨师对太极拳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造诣高深,在武术界有口皆碑,投其门下学拳者甚多。他在京城是教龄(武术)最长者,学子之多有万余众。其中不但有中国人,也有国际友人、留学生及各国使节(如大使等外交人员)。
  曾有记载的知名人士向杨师习拳者就有傅作义、刘秀峰、陈云涛、赵君迈、李星峰、周学鳌、楚溪春等;文化艺术界亦有叶浅予、戴爱莲、程砚秋、李万春、张云溪等大艺术家;还有体育界的曾维琪等人。
  杨禹廷师不但拳艺精湛,而且在教學中不断改革,遂使太极拳教学趋于科学化,更为简捷,并使学者有章可循。再也不是“十年数载亦糊涂”、“十个艺人九不知”。只要学子把握练拳的基本法则,练有收获,学有成果。掌握了杨师传授的方法,可以自己去修炼,日久年深,功法会大进,也会得到太极拳之奥妙。从而养生长寿,祛病延年。
  杨禹廷师在教学中改革太极拳理、拳法、拳艺,以及他对人生、修养、武德、高尚人格,仅记载如下:
  爱国,有民族自尊心。他宁当穷拳师,也不取无义之财,更不攀附权贵而谋官。最能显示其高风亮节的是,日伪侵华时期,日军头目冈村宁次请他教拳,被他断然拒绝。
  武德高尚,尊师重教。在他武术生涯中,拜过多位武师,无不听从教导,循规蹈矩,踏实练功,不多说少道,注意师徒和师兄弟间的关系,虚心礼让,认真学练。他告诫弟子,“德为技本,德高技荣”,武德是“练人”的本份。
  艺精于勤。提倡习武四勤:勤练、勤看、勤问、勤琢磨。勤练,按规矩练,练拳是委曲自己,难为自己。练成套的拳,练单式,一式拳循环练。看师长、看师兄弟练拳,读拳谱、拳理书。问即请教,问老师,问比自己高明的师兄弟、拳友,虚心求教,谦则受益。琢磨是悟,功夫是悟出来的。拳论说,“由着熟,渐悟懂劲”。杨师倡导:“拳打千遍,其理自现。”
  其根在脚。拳之根为脚,首先在太极拳根基上改革。在教学中,不取“足背要弓”,“五趾抓地”的传统脚法。而按照太极拳阴阳学说,脚下阴阳变化之根本,以达到周身放松应起于脚五趾之松弛舒展。要求脚底平松于地面,变化灵活。
  把握八方线。杨师为继承传统“八门五步十三势”的教学法,使学者便于把握太极拳的方向、方位,而将八门的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四正方位和四隅方位的一个“米”字,以几何原理外接圆,使八门的八个方位成为圆形图,称为八方线图。人站在中心点上盘拳,方向方位明白清楚(实脚为中心点,左右脚同)。
  盘拳不忘轻扶八方线。太极拳的法则用意不用力,脚为根,形于手指。盘拳手上不着力,随着年深日久,手从有力到无力,从轻到空有一个长期过程。盘拳时,以轻松的手轻扶拳套路线行拳,就是轻扶八方线,便于走出弧线,有圆活之趣。
  重心变化,先减后加。杨禹廷传83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是十分强调重心变化,认为把握脚下重心的阴阳变化,可免双重之病。实脚为根为支撑脚,虚脚必须松净。变换虚实,不是两脚互换,互换之病则为僵。杨师以先松实脚为减法,后实虚脚为加法。具体操作,实脚虚到顶,从顶再下,渐实到脚,只是顶与脚之变转关系,不牵扯腰,从而保持腰的空松和主宰地位。
  虚实开合,阴阳变转。拳论云,“变转虚实须留意”。太极拳的体用虚实变化起着支配作用。没有开合,就会僵紧,截气憋闷,日久受内伤。没有虚实开合,也甭谈技击。杨师在实践中极为重视变转虚实的教学,他以科学的理论、简明的操作,解决了难以掌握的深层次拳法。虚变实时,再虚一虚;实变虚时,再实一实,科学的叫法为“虚中虚,实中实”。
  动作分解,阴阳分明。将83式太极拳以阴阳分为326动,即163个阳动;163个阴动,以“奇偶数”组成拳套动作。如太极起式分1、2、3、4动。也就是单数为阴,双数为阳,盘拳练功有章可循。单动变双动,双动变单动,虚实开合明白清楚,易懂好练。
  上下相随,手脚结合。拳论云:“其根在脚……形于手指”“上下相随人难进……引进落空合即出”。要解决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法,首先要解决手脚结合之要。先贤要求后来学子外三合,其中有脚与手合,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掌握。杨师以科学的练法,解决了难以理解、难以操作的拳法。他以朴素的语言和练法告诉我们,练拳似“开电枢纽”,阴动,脚引手,也就是电门开关在脚,灯泡即手,开电门(脚动)灯泡亮(手动)。阳动,手引脚,电枢纽在手上。照此修炼,日久上下相随,其妙无穷,威力无穷。
  腰松腹空,身通出功。在解决修炼高境界的过程中,杨师给我们指出一条通往太极拳“无形无象,浑身透空”的上乘境地。盘拳松腰,腰与周身各部位和每一个动作不“说话”,处于空松状态,保持腰的主宰地位。杨师的腰,是一个摸不到边际的大空洞,胸、小腹也是空松得像个空空如也。腰腹不松,周身不通。
  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立身须中正安舒,拳家不可不悟。立身正直,并非中正安舒,外形中正安舒,心神意念不能安静也难以达到这种境地。中正安舒是辩证关系,中正必须安舒,安舒方可作到中正,拳家不可不察,不可不悟。中正安舒的修炼不是短时间就可达到奏效的功夫,拳家须认识再认识,反复体会中正安舒的妙用,进而掌握中正安舒。
  以心行意,用脚“呼吸”。习练太极拳最大的窍要是呼吸。对手如何呼吸,各家各派说法不一,练法不同,也无定论。有人说意大憋气;也有拳师认为寒肩气起;还有人说,紧张无呼吸,这些说法其实也是武学大忌。有人体会练拳应该以深长腹式呼吸行功。有的人练拳在开合、虚实的运动中,体会出阳呼阴吸的规律,种种对呼吸的说法,对与不对,只是体会不同。拳论对呼吸的要求“以心行气……行气如九曲珠……气贴背……气若车轮……气宜鼓荡”等等。太极拳谈气的地方很多,不一而足。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操作起来却难度很大,使习者无从入门。
  杨师对呼吸有独到见解。他的呼吸理论是“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练功时,不要去注意呼吸,注意了反而不会呼吸,要求学者先不要去管如何呼吸,呼吸往来于口,自然呼吸为好,他提倡自然呼吸。练拳循规蹈矩,日久,便可呼吸顺畅、自然。随着动作阴阳变化,形成脚下呼吸,即呼吸在脚。随动作由脚而上达于指梢,气遍周身经络气道畅通无阻,也就是脚呼吸。如何去练,方法简单,按规矩练拳,自然呼吸,即可走向成功之路。杨师有一句名言,“拳打千遍,其理自现。”
  杨师对于太极拳有着极其执著和深刻的认识。他在长达80年的研习中,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必将对下个世纪的太极拳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对于太极拳的贡献,一定会推动太极拳运动向更广更高的境界发展。
  □
  
其他文献
技击法受道家四法则制约,因而它的“技击法则”是: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以柔克刚,柔化刚发;  圆中求点,曲中求直;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借力打力,合力(气)共振。  其具体的运用须结合架势中的招法。每招势之中又含有八门劲法。八门劲法即、、挤、按、采、、肘、靠。还有武派太极拳所特有的两个四字诀,即:擎、引、松、放与敷、盖、对、吞以及拧、裹、躜、翻、崩、弹、抖、擞、惊、炸等
期刊
贾朴先生生于1923年。13岁时,师从郝为真宗师及永年县原国术馆馆长韩文明(字钦贤)老先生修习武派太极拳(当时称“郝架”)。6年后,深得拳技要领,遂得授刀、剑、枪、杆、七节鞭等技艺。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后来,韩师爷亲领贾朴又登门拜在韩师之师兄张振宇先生门下,继续深造。  1939年6月,贾老师又得到李亦前辈胞弟李启轩之孙李福荫老师的提携,得授《李式太极拳谱》一部,此谱使贾老师受益匪浅。此后,他
期刊
翟维川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人,先后随魏沛霖、姚继祖等先生学习武派太极拳,参加过许多表演、比赛,均获良好成绩,在推广武派太极拳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钟振山    师从姚继祖先生,除刻苦研习武派太极拳外,还进行拳理研究,先后在多家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是当代武派太极拳优秀传人之一。    胡凤鸣    武派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的外甥,自幼随父胡金山习拳,后随姚继祖先生深造,是永年武派
期刊
前全能冠军乔·路易斯教你五种行之有效的拳台搏击术。  1966年,乔·路易斯首次参加搏击大赛——全国冠军赛就赢得了黑腰带,并夺得形体冠军和总冠军。他也因此成为世界全能踢拳的重量级冠军。他凭借快捷的速度和健美的形体以及踢击的力量两次入选《黑带》名人堂。在他多年的比赛生涯中,他也许算得上是赛场上最令对手发怵的搏斗者。  乔·路易斯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他全能冠军的称号,而且他的志向也不止于此。退役后的路易
期刊
阎志高先生(1882~1961年),河北省清河县人。先生出生于著名的武术之乡,家境颇为富裕。他自幼习武,先学长拳,后在永年县读中学时,投于一代太极大师郝为真先生门下改练太极拳。由于师传有法,加之自己勤学苦练,几年后,他深得太极精义。嗣后,入保定武备学堂学习,专修太极拳。课余又学了形意拳、八卦掌,集三家武技于一身,武功堪称大成。  50年代他来沈阳教拳时,除教授武派太极拳、械外,还有八卦门的三义刀、
期刊
我今年十七岁,自幼喜武但从未练过一招一式。一次读书,获知李小龙曾习咏春拳,从此对咏春拳发生了兴趣。又闻梁焕枝先生是古劳咏春拳第四代传人,于是便利用放寒假的机会去拜访。梁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答应了我学拳的请求。第一天焕枝叔先简单把本门的规定和拳理拳法介绍了一下,便要我同师兄学小念头对拆,并要求我们一天练三次,不少于六个小时。对拆时先要把动作练准,如打太极拳一样把全身肌肉放松,并按小四平马定步练,做
期刊
2000年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东方之龙夭矫天际。  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造化弄人,往往出人意表。谁又能够预料,时间老人居然将公元2000——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禧年,抛给了东方——龙的传人。  中华古国何其幸哉,2000年伊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我们的前程光芒万丈,龙年2000,前途似锦。未来的世界,属于中国人!  在千年之交、世纪之交的前夕,龙的传人就曾发出虎啸龙吟——走科教兴国之路,
期刊
“嗬,真不愧叫东北神力王,全国太极拳大赛,他的四个徒弟就包揽了前四名!”(不同项目——编者)  “谁是东北神力王?”  “连东北神力王都不知道,看来你没练过!”  “我只是每天一早到公园打打拳。”  “噢,您是健身族,也难怪您不知道。告诉你,东北神力王就是那个上过《精武》杂志封面的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的创始人——李春苓。”  “形意太极拳?没听说过。不过,他这些徒弟能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证明他也是
期刊
武派太极拳传统器械主要有太极十三枪(杆)、太极十三刀和对扎四枪(杆)及对劈四刀。  从文字资料看,十三枪和对扎四枪为陈清平所授。30年代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子明先生在上海教拳时,曾将手抄本旧拳谱数种示诸好友徐震等人,其中主要的有两册:一册是《器械丛集·陈两仪堂记》(简称〈两仪堂本〉),另一册题《文修堂本》。1935年1月,陈先生又将陈氏旧谱汇编,题名《陈氏世传拳械汇编》(简称〈拳械汇编〉)。其
期刊
怎样才能摆脱对人身进行暴力袭击的歹徒呢?下面是几种针对遭遇歹徒抱腰进行侵害时所采取的反击制敌奇招,希望能够给人以启迪,确保自己安全。    抓发戳眼    技术要领:路遭歹徒拦截而且突然由前双手抱腰欲施暴时(图1)。我迅速塌腰,同时一手抓住歹徒头发向后猛拉,迫其向后仰面,另一手中、食指插戳歹徒眼睛(图2),乘其疼痛难忍之机,将歹徒制服。技术要求:1.歹徒抱腰时,应快速塌腰,以增加稳定性,防止被歹
期刊